江西省赣州市十三县(市)2016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ⅠI卷(表达题)两部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东方睡狮”考辨 智效民 把中国比为“东方睡狮”,好像出自拿破仑之口。最初听到这个说法,还以为他 的意思是说,睡狮一旦苏醒,其作用和影响可了不得。没想到后来读《汪穰卿笔 记》,才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 《汪穰卿笔记》是汪康年的笔札汇编。汪康年早年入张之泂幕,后来参 加戊戌维新运动,并先后创办过《时务报》《中外日报》《京报》《刍言报》等 刊物,是晚清以来的著名报人和社会活动家。在该书卷八“琴瑟寄庐类稿”中, 有“睡狮”条曰:西人说中国是东方睡狮,我多次打听是什么意思,对方总是笑 而不答。后来碰到一位驯兽师,才明白其中含义。驯兽师说,过去的驯狮办法, 是让母狗哺育幼狮,让其在成长中具备狗性,以免伤人。后来发现这办法不灵, 就改用涂抹鸦片的牛肉来喂它们。这样一来,狮子在上台表演时,表面上还能张 牙舞爪,大声嗥叫,实际上却少气无力,昏昏欲睡,就好像是在梦里说胡话似的, 不会危及人的安全。于是,人们便把这种“殆将长睡,永无醒时”的畜生,称之 为“睡狮”。看到这里,我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原本还可以给国人带来一点安慰 和希望的“东方睡狮”之喻,竟然是这个意思! 说到鸦片,只要是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会问:为什么这种东西会在中国 泛滥成灾?其中除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外,是否还有更深刻的背景和原因?对此, 蒋廷黻在其《中国近代史》中早已指出:外来祸患固然重要,但内政修明才是决 定性因素。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己经是个法制有名无实、民生痛苦万分、“每个 官吏的贪污更加厉害”的社会,所以才无法阻止鸦片的泛滥,才错过了一次“大 胆接受西洋近代文化……可以与别国并驾齐驱”的机会。另外,茅海建在《天朝 的崩溃》中论及清军的状况时也说,这支军队不仅有吃空额、克扣兵饷等陋规, 还要把目光转向社会,寻找发财机会。其中,浙江武官出售兵缺、广东绿营开赌 收费、福建水师将战船租赁出去进行走私等现象尤为严重。于是,整个社会就像 作者所感慨的那样:“当权力与金钱一样上市流通之后,即刻产生威力无比的社 会腐蚀剂,当军队将财神像奉为战旗时,腐败已不可逆转。”应该指出的是,这 种现象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毒化着社会空 气,腐蚀着人的灵魂。 这让我想到关于拿破仑的另一则轶事。蒋梦麟在《西潮》一书中说过: “凡是亲见清室覆亡的人都知道,清政府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财政制度的腐 败。公务人员的薪水只是点缀品,实际上全靠陋规来维持。陋规是不公开的公家 收支,为政府及社会所默认的……这种办法削弱了公务人员的公德心,也使他们 把不规则的收入看成理所当然的事。清廷对官吏的这种收入视若当然,常说‘规 矩如此’,竟把陋规变成规矩了。”他还说:“这种变相的陋规之风甚至吹到外 国而进入拿破仑的家里。拿破仑有个中国厨子,服务周到而忠心。这位伟大的法 国将军临死时记起他的忠仆,就吩咐他的左右说:‘你们要好好地待他,因为他
江西省赣州市十三县(市)2016 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 I 卷 阅读题(共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东方睡狮”考辨 智效民 把中国比为“东方睡狮”,好像出自拿破仑之口。最初听到这个说法,还以为他 的意思是说,睡狮一旦苏醒,其作用和影响可了不得。没想到后来读《汪穰卿笔 记》,才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 《汪穰卿笔记》是汪康年的笔札汇编。汪康年早年入张之洞幕,后来参 加戊戌维新运动,并先后创办过《时务报》《中外日报》《京报》《刍言报》等 刊物,是晚清以来的著名报人和社会活动家。在该书卷八“琴瑟寄庐类稿”中, 有“睡狮”条曰:西人说中国是东方睡狮,我多次打听是什么意思,对方总是笑 而不答。后来碰到一位驯兽师,才明白其中含义。驯兽师说,过去的驯狮办法, 是让母狗哺育幼狮,让其在成长中具备狗性,以免伤人。后来发现这办法不灵, 就改用涂抹鸦片的牛肉来喂它们。这样一来,狮子在上台表演时,表面上还能张 牙舞爪,大声嗥叫,实际上却少气无力,昏昏欲睡,就好像是在梦里说胡话似的, 不会危及人的安全。于是,人们便把这种“殆将长睡,永无醒时”的畜生,称之 为“睡狮”。看到这里,我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原本还可以给国人带来一点安慰 和希望的“东方睡狮”之喻,竟然是这个意思! 说到鸦片,只要是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会问:为什么这种东西会在中国 泛滥成灾?其中除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外,是否还有更深刻的背景和原因?对此, 蒋廷黻在其《中国近代史》中早已指出:外来祸患固然重要,但内政修明才是决 定性因素。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已经是个法制有名无实、民生痛苦万分、“每个 官吏的贪污更加厉害”的社会,所以才无法阻止鸦片的泛滥,才错过了一次“大 胆接受西洋近代文化……可以与别国并驾齐驱”的机会。另外,茅海建在《天朝 的崩溃》中论及清军的状况时也说,这支军队不仅有吃空额、克扣兵饷等陋规, 还要把目光转向社会,寻找发财机会。其中,浙江武官出售兵缺、广东绿营开赌 收费、福建水师将战船租赁出去进行走私等现象尤为严重。于是,整个社会就像 作者所感慨的那样:“当权力与金钱一样上市流通之后,即刻产生威力无比的社 会腐蚀剂,当军队将财神像奉为战旗时,腐败已不可逆转。”应该指出的是,这 种现象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毒化着社会空 气,腐蚀着人的灵魂。 这让我想到关于拿破仑的另一则轶事。蒋梦麟在《西潮》一书中说过: “凡是亲见清室覆亡的人都知道,清政府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财政制度的腐 败。公务人员的薪水只是点缀品,实际上全靠陋规来维持。陋规是不公开的公家 收支,为政府及社会所默认的……这种办法削弱了公务人员的公德心,也使他们 把不规则的收入看成理所当然的事。清廷对官吏的这种收入视若当然,常说‘规 矩如此’,竟把陋规变成规矩了。”他还说:“这种变相的陋规之风甚至吹到外 国而进入拿破仑的家里。拿破仑有个中国厨子,服务周到而忠心。这位伟大的法 国将军临死时记起他的忠仆,就吩咐他的左右说:‘你们要好好地待他,因为他
的国家将来是要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的。不过这位中国朋友很爱钱,你 们给他五百法郎吧!’”一开始,我还不大明白“伟大的国家”与“五百法郎” 有什么关系,参照所谓睡狮之喻,我才发现“伟大的国家”云云,不过是一种反 讽,那意思是说:“尽管他的国家将要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但是只要 给他五百法郎,他就会出卖自己的人格,变成你的奴才。”难怪那位驯兽师在解 释睡狮的含义时,还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贵国之大,犹狮子庞然也,受毒之 深,奚止于鸦片耶?”看来,如果说鸦片是一种人体腐蚀剂的话,那么,贪污腐 败则是一种社会腐蚀剂。驯兽师所谓“奚止于鸦片耶”的疑问,显然与这种社会 腐蚀剂有关。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汪康年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说:“欲力反数千 年之积弊,以求与西人相角,亦惟曰复民权、崇公理而已。”如今,距离汪氏所 处的时代又过去100多年了,他所谓“复民权、崇公理”的愿望,不断地有人提 出,又不断地归于失败。大约十几年前,龙应台在比较了汪氏之语和李慎之的论 述之后,曾有如下感慨:如果总是重复前人的痛苦,重复前人的努力,整个民族 智慧就消耗在这一代又一代的重复中。说到这里,她也忍不住地说:“温习中国 近代史,翻过一篇又一篇文章,不免生气:为什么每一代人都得自己吃一次蜘蛛 吃得满嘴黑毛绿血,才明白蜘蛛不好 (选自《齐鲁晚报》,2015年3月4日) 1、下列对“东方睡狮”的解说,不符合作者意图的一项是(3分)( A、把中国比为“东方睡狮”,好像出自拿破仑之口。作者起初认为,像 中国这样的睡狮一旦苏醒,其作用和影响可了不得。 B、作者认为,中国这头睡狮被那些野蛮的外国人打倒在地受尽了屈辱, 也是在屈辱中才学会了反省,在危亡时刻挽救自己的命运 C、驯兽狮说:“贵国之大,犹狮子庞然也,受毒之深,奚止于鸦片耶?” 如果说鸦片是一种人体腐蚀剂的话,那么,贪污腐败则是一种社会腐蚀剂。 D、汪康年的《汪穰卿笔记》中说,驯兽师用涂抹鸦片的牛肉来喂狮子, 狮子上台表演,少气无力,昏昏欲睡,人们便把这种“殆将长睡,永无醒时”的 畜生,称之为“睡狮”。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鸦片战争前夕,疯狂吸食鸦片的现象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渗透到 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毒化着社会空气,腐蚀着人的灵魂。 B、蒋廷黻在其《中国近代史》中认为,西方列强的侵略,外来的祸患固 然重要,但内政修明才是决定性因素。 C、汪康年早年入张之洞幕,后来参加戊戌维新运动,是晚清以来的著名 报人和社会活动家,他在《汪穰卿笔记》中介绍了“睡狮”的由来。 D、“伟大的国家”与“五百法郎”,不过是一种反讽,是说尽管厨子的 国家将要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但只要给他五百法郎,他就会出卖人格 变成奴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蒋梦麟在《西潮》一书中记载,清政府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财政 制度的腐败,清廷对官吏的陋归收入视若当然,竟把它变成规矩。 B、文章引用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中论及清军的状况的例子,其目的
的国家将来是要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的。不过这位中国朋友很爱钱,你 们给他五百法郎吧!’”一开始,我还不大明白“伟大的国家”与“五百法郎” 有什么关系,参照所谓睡狮之喻,我才发现“伟大的国家”云云,不过是一种反 讽,那意思是说:“尽管他的国家将要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但是只要 给他五百法郎,他就会出卖自己的人格,变成你的奴才。”难怪那位驯兽师在解 释睡狮的含义时,还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贵国之大,犹狮子庞然也,受毒之 深,奚止于鸦片耶?”看来,如果说鸦片是一种人体腐蚀剂的话,那么,贪污腐 败则是一种社会腐蚀剂。驯兽师所谓“奚止于鸦片耶”的疑问,显然与这种社会 腐蚀剂有关。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汪康年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说:“欲力反数千 年之积弊,以求与西人相角,亦惟曰复民权、崇公理而已。”如今,距离汪氏所 处的时代又过去 100 多年了,他所谓“复民权、崇公理”的愿望,不断地有人提 出,又不断地归于失败。大约十几年前,龙应台在比较了汪氏之语和李慎之的论 述之后,曾有如下感慨:如果总是重复前人的痛苦,重复前人的努力,整个民族 智慧就消耗在这一代又一代的重复中。说到这里,她也忍不住地说:“温习中国 近代史,翻过一篇又一篇文章,不免生气:为什么每一代人都得自己吃一次蜘蛛, 吃得满嘴黑毛绿血,才明白蜘蛛不好 吃?” (选自《齐鲁晚报》, 2015 年 3 月 4 日) 1、下列对“东方睡狮”的解说,不符合作者意图的一项是(3 分) ( ) A、把中国比为“东方睡狮”,好像出自拿破仑之口。作者起初认为,像 中国这样的睡狮一旦苏醒,其作用和影响可了不得。 B、作者认为,中国这头睡狮被那些野蛮的外国人打倒在地受尽了屈辱, 也是在屈辱中才学会了反省,在危亡时刻挽救自己的命运。 C、驯兽狮说:“贵国之大,犹狮子庞然也,受毒之深,奚止于鸦片耶?” 如果说鸦片是一种人体腐蚀剂的话,那么,贪污腐败则是一种社会腐蚀剂。 D、汪康年的《汪穰卿笔记》中说,驯兽师用涂抹鸦片的牛肉来喂狮子, 狮子上台表演,少气无力,昏昏欲睡,人们便把这种“殆将长睡,永无醒时”的 畜生,称之为“睡狮”。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 A、鸦片战争前夕,疯狂吸食鸦片的现象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渗透到 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毒化着社会空气,腐蚀着人的灵魂。 B、蒋廷黻在其《中国近代史》中认为,西方列强的侵略,外来的祸患固 然重要,但内政修明才是决定性因素。 C、汪康年早年入张之洞幕,后来参加戊戌维新运动,是晚清以来的著名 报人和社会活动家,他在《汪穰卿笔记》中介绍了“睡狮”的由来。 D、“伟大的国家”与“五百法郎”,不过是一种反讽,是说尽管厨子的 国家将要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但只要给他五百法郎,他就会出卖人格, 变成奴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蒋梦麟在《西潮》一书中记载,清政府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财政 制度的腐败,清廷对官吏的陋归收入视若当然,竟把它变成规矩。 B、文章引用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中论及清军的状况的例子,其目的
是要强调腐败已经渗透到清朝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鸦片在中国泛滥成灾势在必 然 C、作者认为,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已经是个法制有名无实、民生痛苦万 分、官吏贪污横行的社会,无法阻止鸦片的泛滥,才错过了一次接受西洋近代文 化的机会。 D、龙应台具有民族忧患意识,她认为,如果总是重复前人的痛苦,重复 前人的努力,整个民族智慧就消耗在这一代又一代的重复中。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吴祐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父恢,为南海太守。祐年十二,随从到官。恢欲杀 青简以写经书,祐谏曰:“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怿上为国 家所疑下为杈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昔马援以薏苡①兴谤,嫌疑之间,诚先 贤所慎也。”恢乃止。及年二十,丧父,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常牧豕于长垣 泽中,行吟经书。遇父故人,谓曰:“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 君何?”祐辞谢而已,守志如初。 后举孝廉,将行,郡中为祖道,祐共小吏雍丘黄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功 曹以祐倨,请黜之。太守曰:“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真后亦举孝廉, 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 迁胶东侯相。祐政唯仁简,以身率物。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 以道譬之。或身到闾里,重相和解。啬夫②孙性私赋民钱,市衣以进其父,父得 而怒曰:“有君如是,何忍欺之!”促归伏罪。性惭惧,诣阁持衣自首。祐屏左 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祐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 祐在胶东九年,迁齐相,大将军梁冀表为长史。及冀诬奏太尉李固,祐闻而请 见,与冀争之,不听,冀怒而起入室,祐亦径去。冀遂出祐为河间相,因自免归 家,不复仕,躬灌园蔬,以经书教授。年九十八 卒。 (选自《后汉书·吴祐传》,有删节) 注:①薏苡:一种禾本科植物。②啬夫:农夫。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撚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 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B、今大人逾越五岭远伡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 仳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C、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 /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D、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倛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 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孝顺亲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 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B、太守,是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 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是要强调腐败已经渗透到清朝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鸦片在中国泛滥成灾势在必 然。 C、作者认为,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已经是个法制有名无实、民生痛苦万 分、官吏贪污横行的社会,无法阻止鸦片的泛滥,才错过了一次接受西洋近代文 化的机会。 D、龙应台具有民族忧患意识,她认为,如果总是重复前人的痛苦,重复 前人的努力,整个民族智慧就消耗在这一代又一代的重复中。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吴祐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父恢,为南海太守。祐年十二,随从到官。恢欲杀 青简以写经书,祐谏曰:“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 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昔马援以薏苡①兴谤,嫌疑之间,诚先 贤所慎也。”恢乃止。及年二十,丧父,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常牧豕于长垣 泽中,行吟经书。遇父故人,谓曰:“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 君何?”祐辞谢而已,守志如初。 后举孝廉,将行,郡中为祖道,祐共小吏雍丘黄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功 曹以祐倨,请黜之。太守曰:“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真后亦举孝廉, 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 迁胶东侯相。祐政唯仁简,以身率物。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 以道譬之。或身到闾里,重相和解。啬夫②孙性私赋民钱,市衣以进其父,父得 而怒曰:“有君如是,何忍欺之!”促归伏罪。性惭惧,诣阁持衣自首。祐屏左 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祐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 祐在胶东九年,迁齐相,大将军梁冀表为长史。及冀诬奏太尉李固,祐闻而请 见,与冀争之,不听,冀怒而起入室,祐亦径去。冀遂出祐为河间相,因自免归 家,不复仕,躬灌园蔬,以经书教授。年九十八 卒。 (选自《后汉书•吴祐传》,有删节) 注:①薏苡:一种禾本科植物。② 啬夫:农夫。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 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B、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 /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C、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 /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D、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 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 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B、太守,是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 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C、字,古人幼时取字,成人命名,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 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D、杀青,古人在竹简上写字,用火烤去竹简的水分,以便书写和防虫蛀,这道 工序称为杀青。后来泛指书籍定稿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祐十二岁时就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在劝谏父亲停止烤简刻书这件事上 他表现出了成人一般的沉稳与远见。 B、吴祐坚守志节,大将军梁冀曾上表推荐他任长史,但当梁冀诬奏太尉李固时, 吴祐就前去与之争辩。后被调出任河间相,辞官回乡耕读。 C、吴祐后升迁为胶东侯相,他为政仁慈清简,率先垂范。遇到打官司的百姓, 有时到乡里亲自调解。 D、吴祐父亲去世后,安于清贫自立,边放猪边吟诵经书,不为人言所动。后与 黄真一起被举荐为孝廉并被人称赞为清廉有节操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5分) (2)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11分) 小重山 章良能 柳暗花明春事深。小阑红芍药,已抽簪。雨余风软碎鸣禽。迟迟日,犹带一分 阴 往事莫沉吟。身闲时序好,且登临。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 惟有少年心。 【注】章良能:南宋词人,晚年曾任御史中丞、同知枢密院、参政知事等官职。 8、词的上阕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5分) 9、有人认为此词下阕的抒情妙在“起伏摇曳”,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秦国贪婪掠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的行为提出批评 的句子:“ (2)月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意象,意蕴丰富,以月烘托情思是常用笔法 《琵琶行》中,白居易与友人告别时吟唱 ,借月抒发别离之情 (3)《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长凳 周海亮
C、字,古人幼时取字,成人命名,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 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D、杀青,古人在竹简上写字,用火烤去竹简的水分,以便书写和防虫蛀,这道 工序称为杀青。后来泛指书籍定稿。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吴祐十二岁时就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在劝谏父亲停止烤简刻书这件事上, 他表现出了成人一般的沉稳与远见。 B、吴祐坚守志节,大将军梁冀曾上表推荐他任长史,但当梁冀诬奏太尉李固时, 吴祐就前去与之争辩。后被调出任河间相,辞官回乡耕读。 C、吴祐后升迁为胶东侯相,他为政仁慈清简,率先垂范。遇到打官司的百姓, 有时到乡里亲自调解。 D、吴祐父亲去世后,安于清贫自立,边放猪边吟诵经书,不为人言所动。后与 黄真一起被举荐为孝廉并被人称赞为清廉有节操。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5 分) (2)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11 分) 小重山 章良能 柳暗花明春事深。小阑红芍药,已抽簪。雨余风软碎鸣禽。迟迟日,犹带一分 阴。 往事莫沉吟。身闲时序好,且登临。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 惟有少年心。 【注】章良能:南宋词人,晚年曾任御史中丞、同知枢密院、参政知事等官职。 8、词的上阕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5 分) 9、有人认为此词下阕的抒情妙在“起伏摇曳”,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共 6 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秦国贪婪掠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的行为提出批评 的句子:“ , 。” (2)月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意象,意蕴丰富,以月烘托情思是常用笔法。 《琵琶行》中,白居易与友人告别时吟唱 “ , ”,借月抒发别离之情。 (3)《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长凳 周海亮
乡下的雨比城里的雨大,我这样认为。 逢夏季,逢大雨,雨便把乡村浇得亮晃晃的,呈现一种模糊和扭曲的景致。于是 河水暴涨,黄浊,湍急,直冲而下,村人就跑出来,急匆匆的,却不是为了看景, 村人没那个雅兴和时间,他们出来,为了捞东西。 总会有可捞的东西。河的上游连着很多村落。河水里飘来垃圾、南瓜、巨木甚至 家具,当然,更多的时候,只会飘来一些碎草。碎草被河边裸露的树根挡住,就 有村妇拿了粪叉,捞半天,捆紧,带回家,晒干,可以煮五六碗的稀饭。方言里 这叫“捞浮”,几乎每一个村里人,都干过这事。 宝田与三麻同龄,论辈分,宝田管三麻叫“叔”,但从不叫,亲哥俩似的友谊 那时三麻正跟一条鲢鱼搏斗,三斤多重的鲢鱼自己蹦上岸,三麻扑过去,手一滑, 鲢鱼又蹦回到水里。三麻骂,成心逗老子呢你。这时他听到宝田的声音,凳子! 是长凳,放在堂屋,一次可以坐三四人的那种。凳子从上游飘下来,被雨后的阳 光照着,闪着木质的暗黄。等凳子靠近,宝田便拿一根粪叉,看准了,猛地向岸 边一划。凳子在水中打一个旋儿,飘到叉子所不能及的地方。 宝田急了,凳子,飘了!凳子,飘了!他向着凳子喊,很无助的样子,却并不看 三麻。凳子飘出很远,颜色开始暗淡。宝田向回跑,寻着更长的粪叉,或者棍子。 三麻正是这个时候,跳下水的 三麻是村里水性最好的一个,没费多大劲儿,就把凳子救回。他把凳子坐在屁股 下,一边哆嗦,一边拿手抚摸。三麻说,多好的凳子啊! 三麻把凳子带回家,三个孩子争抢着坐。一个孩子跛脚,很严重,吃饭时,几乎 趴在地上。三麻的女人说,这下好了,这下好了。三麻说,好个屁,那是宝田的 凳子。女人便看着他,尽是不满。 宝田常来。他对三麻说,这凳子,是我先看见的。三麻说,是。宝田说,我的叉 子,没捅准。三麻看一眼正在凳子上玩得起劲的跛脚儿子,说,是。宝田就不再 说话,有时喝一碗三麻家的玉米粥,把嘴巴咂得夸张地响。 有时三麻去找宝田。三麻对宝田女人说,要是我不去捞那个凳子,凳子就冲远了 宝田女人说,知道。三麻对宝田女人说,家里孩子,腿不好。宝田女人说,知道 麻对宝田女人说,下次再捞浮,如果有凳子,我拼了命也为你家捞一条。宝田 女人的嘴就撅起老髙。不会那么巧,她说,捞了这么多年,头一次看见你捞到凳 子。宝田火了,丢了手中的筷子,大骂他的女人。女人就哭,数落着宝田的窝囊 凳子就放在三麻家的堂屋。宝田来了,常常坐在上面。一边用手摸着,一边说, 多好的凳子啊! 那年,没有为三麻和宝田再下一场大雨。天热得很,三麻的承诺,被太阳烤焦 第二年夏天,终于下了一场大雨。好像所有的云彩都变成了雨,直接倒在了河里。 河水再一次暴涨,更浑浊,更湍急,河面变得更宽 雨还没有停,三麻就叫上宝田,要去捞浮。宝田说,等雨停了吧,会有凳子吗? 麻说,现在去,会有 还没到河边,两人就发现河面上飘着一只凳子。尽管影影绰绰,看不确切。三麻 说,是凳子吗?宝田说,像。三麻就狂奔起来,奇快,宝田在后面喊,三麻!三 麻没有回答,依然狂奔。他跳下了河。 三麻就这样被河水冲走了。宝田还记得,三麻在河水中举起的那条“凳子”,不 过是一个窄窄的硬木板
乡下的雨比城里的雨大,我这样认为。 逢夏季,逢大雨,雨便把乡村浇得亮晃晃的,呈现一种模糊和扭曲的景致。于是 河水暴涨,黄浊,湍急,直冲而下,村人就跑出来,急匆匆的,却不是为了看景, 村人没那个雅兴和时间,他们出来,为了捞东西。 总会有可捞的东西。河的上游连着很多村落。河水里飘来垃圾、南瓜、巨木甚至 家具,当然,更多的时候,只会飘来一些碎草。碎草被河边裸露的树根挡住,就 有村妇拿了粪叉,捞半天,捆紧,带回家,晒干,可以煮五六碗的稀饭。方言里, 这叫“捞浮”,几乎每一个村里人,都干过这事。 宝田与三麻同龄,论辈分,宝田管三麻叫“叔”,但从不叫,亲哥俩似的友谊。 那时三麻正跟一条鲢鱼搏斗,三斤多重的鲢鱼自己蹦上岸,三麻扑过去,手一滑, 鲢鱼又蹦回到水里。三麻骂,成心逗老子呢你。这时他听到宝田的声音,凳子! 是长凳,放在堂屋,一次可以坐三四人的那种。凳子从上游飘下来,被雨后的阳 光照着,闪着木质的暗黄。等凳子靠近,宝田便拿一根粪叉,看准了,猛地向岸 边一划。凳子在水中打一个旋儿,飘到叉子所不能及的地方。 宝田急了,凳子,飘了!凳子,飘了!他向着凳子喊,很无助的样子,却并不看 三麻。凳子飘出很远,颜色开始暗淡。宝田向回跑,寻着更长的粪叉,或者棍子。 三麻正是这个时候,跳下水的。 三麻是村里水性最好的一个,没费多大劲儿,就把凳子救回。他把凳子坐在屁股 下,一边哆嗦,一边拿手抚摸。三麻说,多好的凳子啊! 三麻把凳子带回家,三个孩子争抢着坐。一个孩子跛脚,很严重,吃饭时,几乎 趴在地上。三麻的女人说,这下好了,这下好了。三麻说,好个屁,那是宝田的 凳子。女人便看着他,尽是不满。 宝田常来。他对三麻说,这凳子,是我先看见的。三麻说,是。宝田说,我的叉 子,没捅准。三麻看一眼正在凳子上玩得起劲的跛脚儿子,说,是。宝田就不再 说话,有时喝一碗三麻家的玉米粥,把嘴巴咂得夸张地响。 有时三麻去找宝田。三麻对宝田女人说,要是我不去捞那个凳子,凳子就冲远了。 宝田女人说,知道。三麻对宝田女人说,家里孩子,腿不好。宝田女人说,知道。 三麻对宝田女人说,下次再捞浮,如果有凳子,我拼了命也为你家捞一条。宝田 女人的嘴就撅起老高。不会那么巧,她说,捞了这么多年,头一次看见你捞到凳 子。宝田火了,丢了手中的筷子,大骂他的女人。女人就哭,数落着宝田的窝囊。 凳子就放在三麻家的堂屋。宝田来了,常常坐在上面。一边用手摸着,一边说, 多好的凳子啊! 那年,没有为三麻和宝田再下一场大雨。天热得很,三麻的承诺,被太阳烤焦。 第二年夏天,终于下了一场大雨。好像所有的云彩都变成了雨,直接倒在了河里。 河水再一次暴涨,更浑浊,更湍急,河面变得更宽。 雨还没有停,三麻就叫上宝田,要去捞浮。宝田说,等雨停了吧,会有凳子吗? 三麻说,现在去,会有。 还没到河边,两人就发现河面上飘着一只凳子。尽管影影绰绰,看不确切。三麻 说,是凳子吗?宝田说,像。三麻就狂奔起来,奇快,宝田在后面喊,三麻!三 麻没有回答,依然狂奔。他跳下了河。 三麻就这样被河水冲走了。宝田还记得,三麻在河水中举起的那条“凳子”,不 过是一个窄窄的硬木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