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十三县(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命题人:瑞金一中 审题人:会昌中学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朝的政府官员,通常都有退休(致仕)的保障。官员致仕,根据等级不同,规 定有所不同。 皇帝身边的五品官,地方上的四品官,到了退休的年龄,所谓“悬车①”之年, 要自己打报告给皇帝,获得皇帝批准才能办理致仕手续。比如唐高宗时的张行成, 是尚书右仆射,加授太子少傅。因为天旱,他认为自己有责任,于是上表请求致 仕,唐高宗亲手书写诏书,不允许,反而赏赐宫女、黄金、器物等等。但是,六 品以下官员的致仕,到年龄便退,没有回旋的余地。吏部每年都会向皇帝报告, 今年有多少官员致仕,报告后面附有一个长长的名单,通常照章办事即可。以制 度应对多数,这是基本方略 有的大臣致仕,会获得皇帝的支持。唐太宗时期,尚书右仆射“战神”李靖以足 疾为由上表请求退休,唐太宗表示支持,把李靖树成知进退的楷模,赏赐绢帛千 段、御马两匹,所有待遇不变,还特意派人到李靖府上表达皇帝的关怀。可见, 致仕制度在唐朝,对于中下级官员,多按照制度执行,而对于高官并不采取一刀 切。对退休官员的优待突破了制度的限制,由皇帝给予特别恩赏。另一种优待的 办法是退休前提职,以更高级别的官职致仕,这样相应的待遇也得到了提髙 致仕有时也是朝廷处理大臣的一个手段。开元十五年,御史大夫崔隐甫、中丞宇 文融与尚书左丞相张说矛盾不休,各自组织朋党展开斗争。结果崔隐甫免官,宇 文融贬官,而张说致仕。甚至有的官员虽然已经致仕,但是还可能受到追究。 由于朝廷需要,致仕官员更有起复的现象。苗晋卿在天宝末年以刑部尚书身份致 仕。至德二年,肃宗拜他为宰相,统领国务。安史之乱平定后,苗晋卿以太子太 傅身份再次致仕。第二年,皇帝又重新任命他为侍中。代宗时,他最终以太保身 份致仕。苗晋卿一生竟然三次致仕,是个特例。 唐朝官员的物质待遇主要是俸禄。俸是俸钱,禄是禄米。根据中央、地方和官品 发放这些钱米。禄米,按年计算,每年春、秋各发一次。 致仕官员享受半禄,即一半禄米,同时给一定数量的赐物。致仕官员如果 住在地方,禄米等由中央出牒②,所在地支付。唐德宗时期,致仕官员待遇提高, 增加了料钱(唐宋旧制,官吏除俸禄外,有时另给食料,或折钱发给,称料钱) 的半额。如果遇到举国同庆的时候,皇帝往往给官员普遍增加待遇,致仕官也在 其列。唐玄宗、肃宗包括以后的皇帝,给予现任官提髙待遇的一种途径是给现任 官父祖授官,让他们享受致仕官员待遇。到唐后期,代宗、德宗、宪宗等时代的 大赦文,常常有这样的内容 致仕官也会出席朝廷的一些仪式性活动,唐朝明文规定,致仕官要回到原曹司, 位在现任官之前。也许,这是致仕官们更重视的规制。 致仕官就是现任官的未来,这是官场生态重要的一环。老有所养是人们的合理期 待,维护社会的稳定,相应的养老体系更是必备的。唐朝官员致仕之后的待遇, 属于社会保障的一部分,致仕官享受俸禄全额不是制度,仅仅是皇帝特许的个别 政策 (摘编自 孟宪实《唐朝的退休制度》)
江西省赣州市十三县(市)2017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命题人:瑞金一中 审题人:会昌中学 第Ⅰ卷 阅读题(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9 分 ,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唐朝的政府官员,通常都有退休(致仕)的保障。官员致仕,根据等级不同,规 定有所不同。 皇帝身边的五品官,地方上的四品官,到了退休的年龄,所谓“悬车①”之年, 要自己打报告给皇帝,获得皇帝批准才能办理致仕手续。比如唐高宗时的张行成, 是尚书右仆射,加授太子少傅。因为天旱,他认为自己有责任,于是上表请求致 仕,唐高宗亲手书写诏书,不允许,反而赏赐宫女、黄金、器物等等。但是,六 品以下官员的致仕,到年龄便退,没有回旋的余地。吏部每年都会向皇帝报告, 今年有多少官员致仕,报告后面附有一个长长的名单,通常照章办事即可。以制 度应对多数,这是基本方略。 有的大臣致仕,会获得皇帝的支持。唐太宗时期,尚书右仆射“战神”李靖以足 疾为由上表请求退休,唐太宗表示支持,把李靖树成知进退的楷模,赏赐绢帛千 段、御马两匹,所有待遇不变,还特意派人到李靖府上表达皇帝的关怀。可见, 致仕制度在唐朝,对于中下级官员,多按照制度执行,而对于高官并不采取一刀 切。对退休官员的优待突破了制度的限制,由皇帝给予特别恩赏。另一种优待的 办法是退休前提职,以更高级别的官职致仕,这样相应的待遇也得到了提高。 致仕有时也是朝廷处理大臣的一个手段。开元十五年,御史大夫崔隐甫、中丞宇 文融与尚书左丞相张说矛盾不休,各自组织朋党展开斗争。结果崔隐甫免官,宇 文融贬官,而张说致仕。甚至有的官员虽然已经致仕,但是还可能受到追究。 由于朝廷需要,致仕官员更有起复的现象。苗晋卿在天宝末年以刑部尚书身份致 仕。至德二年,肃宗拜他为宰相,统领国务。安史之乱平定后,苗晋卿以太子太 傅身份再次致仕。第二年,皇帝又重新任命他为侍中。代宗时,他最终以太保身 份致仕。苗晋卿一生竟然三次致仕,是个特例。 唐朝官员的物质待遇主要是俸禄。俸是俸钱,禄是禄米。根据中央、地方和官品 发放这些钱米。禄米,按年计算,每年春、秋各发一次。 致仕官员享受半禄,即一半禄米,同时给一定数量的赐物。致仕官员如果 住在地方,禄米等由中央出牒②,所在地支付。唐德宗时期,致仕官员待遇提高, 增加了料钱(唐宋旧制,官吏除俸禄外,有时另给食料,或折钱发给,称料钱) 的半额。如果遇到举国同庆的时候,皇帝往往给官员普遍增加待遇,致仕官也在 其列。唐玄宗、肃宗包括以后的皇帝,给予现任官提高待遇的一种途径是给现任 官父祖授官,让他们享受致仕官员待遇。到唐后期,代宗、德宗、宪宗等时代的 大赦文,常常有这样的内容。 致仕官也会出席朝廷的一些仪式性活动,唐朝明文规定,致仕官要回到原曹司, 位在现任官之前。也许,这是致仕官们更重视的规制。 致仕官就是现任官的未来,这是官场生态重要的一环。老有所养是人们的合理期 待,维护社会的稳定,相应的养老体系更是必备的。唐朝官员致仕之后的待遇, 属于社会保障的一部分,致仕官享受俸禄全额不是制度,仅仅是皇帝特许的个别 政策。 (摘编自 孟宪实《唐朝的退休制度》)
【注】①悬车: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悬车之年”指七十岁。 ②牒: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朝的政府官员的致仕,通常都有退休保障,但等级不同,规定也会不同。 致仕官员,享受半禄,后来增加了半料 B、皇帝身边的五品官,地方上的四品官,到了退休的年龄,即“悬车”之年, 要自己打报告给皇帝,获得皇帝批准才能致仕。 C、在唐朝,致仕也是朝廷处理大臣的一个手段。朝廷大臣之间矛盾不休、朋党 斗争就会有官员致仕,而致仕官员还可能受到追究 D、以制度应对多数,是唐朝退休政策的基本方略。对于六品以下官员的致仕, 吏部每年都会向皇帝报告,通常照章办事即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朝对退休官员的优待,由皇帝给予特别恩赏,或退休前提职,让官员以更 高级别的官职致仕,使相应的待遇得到提高。 B、由于朝廷需要,唐朝官员致仕之后也会有起复的现象。譬如苗晋卿就先后以 刑部尚书身份、太子太傅、太保身份三次致仕 C、唐太宗时期,“战神”李靖以足疾为由上表请求退休,获得皇帝的支持,因 为他是知进退的楷模,所以获得额外赏赐,所有待遇不变。 D、致仕官在遇到举国同庆的时候往往普遍増加待遇,现任官的父祖也可能因为 要提高现任官的待遇而被授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唐朝官吏的物质待遇以俸禄为主,致仕官员享受半禄。有时朝廷也会提高致 仕官员的待遇,另给食料,或折钱发给 B、唐朝的致仕制度,因等级不同而待遇不同,尤其对于高级别的官员,全凭皇 帝好恶,或给予恩赏,或草草处理,或再次起复 C、相对于物质待遇,更受致仕官重视的应该是朝廷的某些能体现其身份地位的 仪式性活动,他们可以回到原曹司,位列现任官之前 D、唐代致仕制度,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不仅最大限度地免除致仕官吏的后顾之 忧,而且也激励了现任官吏为统治者尽忠效力。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叶向高,字进卿,福清人。父朝荣,养利知州。向高甫妊,母避倭难,生 道旁败厕中。数濒死,辄有神相之。举万历十一年进士,三十五年,向高入朝, 明年,首辅赓卒,次辅廷机以人言久杜门,向高遂独相。 当是时,帝在位日久,倦勤,朝事多废弛,大僚或空署,士大夫推择迁 转之命往往不下,上下乖隔甚。廷臣部党势渐成,而中官榷税、开矿,大为民害。 帝又宠郑贵妃,福王不肯之国。向高用宿望居相位,忧国奉公,每事执争效忠荩, 帝心重向高,体貌优厚,然其言大抵格不用,所救正十二三而己。 锦衣百户王曰乾者,京师奸人也,入皇城放炮上疏,讦奏郑妃内侍姜严山 与学等及妖人王三诏用厌胜术诅咒皇太后、皇太子死,拥立福王。帝震怒,绕殿 行半日。内侍即跪上向高奏。奏言:“此事大类往年妖书,陛下当静处之,稍张 皇,则中外大扰。”帝读竟太息曰:“吾父子兄弟全矣
【注】①悬车: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悬车之年”指七十岁。 ②牒: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朝的政府官员的致仕,通常都有退休保障,但等级不同,规定也会不同。 致仕官员,享受半禄,后来增加了半料。 B、皇帝身边的五品官,地方上的四品官,到了退休的年龄,即“悬车”之年, 要自己打报告给皇帝,获得皇帝批准才能致仕。 C、在唐朝,致仕也是朝廷处理大臣的一个手段。朝廷大臣之间矛盾不休、朋党 斗争就会有官员致仕,而致仕官员还可能受到追究。 D、以制度应对多数,是唐朝退休政策的基本方略。对于六品以下官员的致仕, 吏部每年都会向皇帝报告,通常照章办事即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唐朝对退休官员的优待,由皇帝给予特别恩赏,或退休前提职,让官员以更 高级别的官职致仕,使相应的待遇得到提高。 B、由于朝廷需要,唐朝官员致仕之后也会有起复的现象。譬如苗晋卿就先后以 刑部尚书身份、太子太傅、太保身份三次致仕。 C、唐太宗时期,“战神”李靖以足疾为由上表请求退休,获得皇帝的支持,因 为他是知进退的楷模,所以获得额外赏赐,所有待遇不变。 D、致仕官在遇到举国同庆的时候往往普遍增加待遇,现任官的父祖也可能因为 要提高现任官的待遇而被授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唐朝官吏的物质待遇以俸禄为主,致仕官员享受半禄。有时朝廷也会提高致 仕官员的待遇,另给食料,或折钱发给。 B、唐朝的致仕制度,因等级不同而待遇不同,尤其对于高级别的官员,全凭皇 帝好恶,或给予恩赏,或草草处理,或再次起复。 C、相对于物质待遇,更受致仕官重视的应该是朝廷的某些能体现其身份地位的 仪式性活动,他们可以回到原曹司,位列现任官之前。 D、唐代致仕制度,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不仅最大限度地免除致仕官吏的后顾之 忧,而且也激励了现任官吏为统治者尽忠效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叶向高,字进卿,福清人。父朝荣,养利知州。向高甫妊,母避倭难,生 道旁败厕中。数濒死,辄有神相之。举万历十一年进士,三十五年,向高入朝, 明年,首辅赓卒,次辅廷机以人言久杜门,向高遂独相。 当是时,帝在位日久,倦勤,朝事多废弛,大僚或空署,士大夫推择迁 转之命往往不下,上下乖隔甚。廷臣部党势渐成,而中官榷税、开矿,大为民害。 帝又宠郑贵妃,福王不肯之国。向高用宿望居相位,忧国奉公,每事执争效忠荩。 帝心重向高,体貌优厚,然其言大抵格不用,所救正十二三而已。 锦衣百户王曰乾者,京师奸人也,入皇城放炮上疏,讦奏郑妃内侍姜严山 与学等及妖人王三诏用厌胜术诅咒皇太后、皇太子死,拥立福王。帝震怒,绕殿 行半日。内侍即跪上向高奏。奏言:“此事大类往年妖书,陛下当静处之,稍张 皇,则中外大扰。”帝读竟太息曰:“吾父子兄弟全矣
叶向再入相,事冲主,不能謇直如神宗时,然犹数有匡救。给事中章允儒请减上 供袍服。奄人激帝怒,命廷杖。向高论救者再,乃夺俸一年。御史帅众指斥宫禁, 奄人请帝出之外,以向高救免。 忠贤既默恨向髙,而其时朝士与忠贤抗者率倚向髙。忠贤乃时毛举细故, 责向高以困之。向高数求去。四年四月,给事中傅櫆劾左光斗、魏大中交通汪文 言,招权纳贿,命下文言诏狱。向高言:“文言内阁办事,实臣具题。光斗等交 文言事暧昧,臣用文言显然。乞陛下止罪臣,而稍宽其他,以消缙绅之祸。”因 力求速罢。当是时,忠贤欲大逞,惮众正盈朝,伺隙动。得櫆疏喜甚欲藉是罗织 东林终惮向高旧臣并光斗等不罪止罪文言。然东林祸自此起 (节选自《明史》,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得櫆疏喜甚/欲藉是罗织东林/终惮向髙旧臣/并光斗等不罪/罪文言 B、得櫆疏喜甚/欲藉是罗织东林/终惮向髙旧臣并光斗等/不罪/止罪文言 C、得櫆疏喜/甚欲藉是罗织东林/终惮向髙旧臣/并光斗等不罪/止罪文言 D、得櫆疏喜/甚欲藉是罗织东林/终惮向髙旧臣并光斗等/不罪/止罪文言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辅是明代和清代首席大学士的习称,明中后期,内阁大学士成实际宰相, 称之为“辅臣”,称首席大学士为“首辅”。 B、中官,原指宫内、朝内之官,后专指宦官,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君主及其 家族成员役使的官员,先秦和西汉并非全是阉人 C、锦衣卫,明朝著名的特务机构,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而设立, 主要从事侦查、逮捕、审问等活动。 D、疏,即奏章,清代称奏折,是古代臣民向皇帝进言陈事的一种文书,著名上 疏如唐代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叶向高位高望重,得到皇帝器重。朝廷内外矛盾重重时,居相位的叶向高忧 虑国事,敬奉公务,坚持原则,竭尽忠诚,皇帝心里向着他,敬重而优待他。 B、叶向高沉着稳健,善处突发事件。京城奸人王曰乾鸣炮告状,事涉皇家内部 权力争夺,处理棘手;叶向高及时上奏,建议皇帝冷处理,皇帝内心释然。 C、叶向髙忠厚尽责,极力救助朝臣。叶向髙极力救助受太监排挤的章允儒、帅 众等,其中,帅众指责宫廷禁令,太监请皇帝出城避乱,因叶向高救助得免。 D、叶向高正直磊落,受到奷臣忌恨。叶向高不阿附魏忠贤阉党,魏忠贤暗中忌 恨叶向高,想借汪文言事件陷害他,因忌惮朝中正直忠诚的大臣而未得逞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事大类往年妖书,陛下当静处之,稍张皇,则中外大扰。(5分) (2)奄人激帝怒,命廷杖。向高论救者再,乃夺俸一年。(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列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叶向再入相,事冲主,不能謇直如神宗时,然犹数有匡救。给事中章允儒请减上 供袍服。奄人激帝怒,命廷杖。向高论救者再,乃夺俸一年。御史帅众指斥宫禁, 奄人请帝出之外,以向高救免。 忠贤既默恨向高,而其时朝士与忠贤抗者率倚向高。忠贤乃时毛举细故, 责向高以困之。向高数求去。四年四月,给事中傅櫆劾左光斗、魏大中交通汪文 言,招权纳贿,命下文言诏狱。向高言:“文言内阁办事,实臣具题。光斗等交 文言事暧昧,臣用文言显然。乞陛下止罪臣,而稍宽其他,以消缙绅之祸。”因 力求速罢。当是时,忠贤欲大逞,惮众正盈朝,伺隙动。得櫆疏喜甚欲藉是罗织 东林终惮向高旧臣并光斗等不罪止罪文言。然东林祸自此起。 (节选自《明史》,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得櫆疏喜甚/欲藉是罗织东林/终惮向高旧臣/并光斗等不罪/止罪文言 B、得櫆疏喜甚/欲藉是罗织东林/终惮向高旧臣并光斗等/不罪/止罪文言 C、得櫆疏喜/甚欲藉是罗织东林/终惮向高旧臣/并光斗等不罪/止罪文言 D、得櫆疏喜/甚欲藉是罗织东林/终惮向高旧臣并光斗等/不罪/止罪文言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辅是明代和清代首席大学士的习称,明中后期,内阁大学士成实际宰相, 称之为“辅臣”,称首席大学士为“首辅”。 B、中官,原指宫内、朝内之官,后专指宦官,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君主及其 家族成员役使的官员,先秦和西汉并非全是阉人。 C、锦衣卫,明朝著名的特务机构,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而设立, 主要从事侦查、逮捕、审问等活动。 D、疏,即奏章,清代称奏折,是古代臣民向皇帝进言陈事的一种文书,著名上 疏如唐代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3 分) A、叶向高位高望重,得到皇帝器重。朝廷内外矛盾重重时,居相位的叶向高忧 虑国事,敬奉公务,坚持原则,竭尽忠诚,皇帝心里向着他,敬重而优待他。 B、叶向高沉着稳健,善处突发事件。京城奸人王曰乾鸣炮告状,事涉皇家内部 权力争夺,处理棘手;叶向高及时上奏,建议皇帝冷处理,皇帝内心释然。 C、叶向高忠厚尽责,极力救助朝臣。叶向高极力救助受太监排挤的章允儒、帅 众等,其中,帅众指责宫廷禁令,太监请皇帝出城避乱,因叶向高救助得免。 D、叶向高正直磊落,受到奸臣忌恨。叶向高不阿附魏忠贤阉党,魏忠贤暗中忌 恨叶向高,想借汪文言事件陷害他,因忌惮朝中正直忠诚的大臣而未得逞。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此事大类往年妖书,陛下当静处之,稍张皇,则中外大扰。(5 分) (2)奄人激帝怒,命廷杖。向高论救者再,乃夺俸一年。(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列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 除夕之夜。 8.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5分) 9.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共6分,每空1分) (1)“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韩愈《师说》中 ”意思一致。 (2)《氓》这首诗中的“ 表达了 女子对自己品行没有差错而男子却变心的愤懑之情 (3)《出师表》中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道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 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杀 远山 厨子大平面对一只母羊,一只怀了四个月身孕的母羊,他就想起了怀孕的妻子, 再也下不了手。 老实讲,大平不能算是厨子。虽然当初招他到宾馆来,讲的是当厨子。大平到宾 馆后,才被分工杀羊。两天杀一只羊。 大平是抱着到宾馆当厨子的想法来的,没承想却做了杀羊的屠夫,闹得浑身一股 子腥膻味儿,连新婚的媳妇都腻歪他,说他羊(洋)气,再长俩犄角,简直就成了 只羊 大平杀羊只杀母羊,而且是怀了胎的母羊,因为有人喜欢吃羊胎,据说羊胎这东 西,吃了很补。公羊从来不杀。一刀下去,两条命就结果了。心软的人下不了手, 快上断头台的薄命羊“咩咩”一叫,手就禁不住抖动,刀把子也软了。羊生性柔 弱老实,没有点铁石心肠,断断练不出杀羊手艺。在大平之前,宾馆招来了一位, 只羊没杀,就逃走了。临走还搁下一句话:我宁可去杀人。 大平心不软,比石头硬。他从小就爱打架,是个使刀弄棒的主儿,大了有一回因 帮哥们出气,两肋插刀,一刀捅了泼皮无赖的大腿,因而蹲了两年局子 这只母羊可怜巴巴地望着大平,浑身哆嗦起来,眼里滚着大滴大滴的汨,嘴里“咩 咩”叫得让人心酸。这只羊甚至伸出舌头,讨好地舔着大平握刀的手。大平的手 热辣辣地疼。羊舌如同一把刀,一刀过去,似乎就刮去他手背一层皮。大平不由 自主地摸了摸羊脑袋,一路下去,又摸到了圆鼓鼓的羊肚子。大平昨晚上,也摸 过妻子的腹,妻怀孕七个月了,他趴在妻的腹上能听到胎儿怦怦的心跳声。大平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 除夕之夜。 8.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9.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共 6 分,每空 1 分) (1)“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韩愈《师说》中 “ , ”意思一致。 (2)《氓》这首诗中的“ , ”表达了 女子对自己品行没有差错而男子却变心的愤懑之情。 (3)《出师表》中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 “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道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 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 分) 杀 羊 远山 厨子大平面对一只母羊,一只怀了四个月身孕的母羊,他就想起了怀孕的妻子, 再也下不了手。 老实讲,大平不能算是厨子。虽然当初招他到宾馆来,讲的是当厨子。大平到宾 馆后,才被分工杀羊。两天杀一只羊。 大平是抱着到宾馆当厨子的想法来的,没承想却做了杀羊的屠夫,闹得浑身一股 子腥膻味儿,连新婚的媳妇都腻歪他,说他羊(洋)气,再长俩犄角,简直就成了 一只羊。 大平杀羊只杀母羊,而且是怀了胎的母羊,因为有人喜欢吃羊胎,据说羊胎这东 西,吃了很补。公羊从来不杀。一刀下去,两条命就结果了。心软的人下不了手, 快上断头台的薄命羊“咩咩”一叫,手就禁不住抖动,刀把子也软了。羊生性柔 弱老实,没有点铁石心肠,断断练不出杀羊手艺。在大平之前,宾馆招来了一位, 一只羊没杀,就逃走了。临走还搁下一句话:我宁可去杀人。 大平心不软,比石头硬。他从小就爱打架,是个使刀弄棒的主儿,大了有一回因 帮哥们出气,两肋插刀,一刀捅了泼皮无赖的大腿,因而蹲了两年局子。 这只母羊可怜巴巴地望着大平,浑身哆嗦起来,眼里滚着大滴大滴的泪,嘴里“咩 咩”叫得让人心酸。这只羊甚至伸出舌头,讨好地舔着大平握刀的手。大平的手 热辣辣地疼。羊舌如同一把刀,一刀过去,似乎就刮去他手背一层皮。大平不由 自主地摸了摸羊脑袋,一路下去,又摸到了圆鼓鼓的羊肚子。大平昨晚上,也摸 过妻子的腹,妻怀孕七个月了,他趴在妻的腹上能听到胎儿怦怦的心跳声。大平
因此很激动,他不久就可以当爸爸了。大平默默地看了一会儿可怜的母羊,对羊 说:“对不住了,我不杀你,我的饭碗子就得丢 大平的饭碗子来得不易,他从局子里一出来,没人要他。幸亏他有一门远房叔叔 在县里当着局长,局长叔叔找到宾馆的经理,经理才给了大平一个当厨子的“饭 碗儿”,不易呀,大平好烟好酒没少给叔叔和经理送。 羊又“咩咩”叫起来,像一个妇人在哭,几多悲哀,几多凄凉。羊之将死,其“咩” 也善 大平举起的刀,犹豫了。他又想起了妻子,想起了妻子肚里的孩子。 正是为了妻子,为了未来的孩子,他得杀羊,他得当厨子,挣钱养这个家。自古 猪羊一刀菜,我不杀,别人也会杀,断没有猪羊不被杀的理儿 于是,大平又挥刀冲向母羊,谁想这只羊“扑通”跪下了,冲着大平不停地磕起 头来,“咚咚”响,地上马上起了细微的尘土。 这只母羊,会不会是人变的,咋这么通人性呢? 大平实在下不了刀,他妥协了,投降了,向一只母羊缴了械 晚上,宾馆来了贵客,又要吃羊胎,席上却没有端上来。 经理寻根查源,原来竟是大平没有杀羊。经理气急败坏,找到了大平。 “你知道吗,你小子可捅了大娄子,我非开除你不可。这羊胎是李县长要吃的。 李县长身体虚,每天都得吃羊胎补一补。现在,李县长就坐在了席上,你让我怎 么交代?得罪了李县长,我非把你当羊胎做了,给李县长吃。你真不是东西!” 经理暴跳如雷 大平却不动声色,冲经理冷冷一笑,扭头去了,只给经理留下个背影 两个月后,大平的妻子生下个女孩。 羊年生的,小名就叫了个羊羊。 (选自2015年8月《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大平当初进宾馆的目的是当厨子,可是却被分工杀羊,做了屠夫,这主要是 因为大平厨艺不精,不能胜任厨师的工作。 B、小说特意交代了宾馆在大平之前招聘的那位“宁可去杀人”也不宰羊的杀羊 者,目的是为了衬托大平心如石硬的性格,同时也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C、大平新婚的媳妇腻歪他,嫌他羊(洋)气,讥讽他“再长俩犄角,简直就成 了一只羊”,说明她善良温顺,但尽管如此,为了生活她还是坚决支持大平宰羊。 D、小说注重细节描写,母羊临宰前的一系列动作令人心酸、心软,特别是把大 平摸母羊肚子与摸妻子孕腹、听到胎儿心跳声这些细节联系在一起,生动细腻 催人泪下。 E、大平由心狠宰羊到后来坚决拒绝并辞职的故事,揭示了当下社会人际关系冷 漠,对生命漠视,缺乏应有的关爱之心,呼吁人们要关心爱护动物,与自然和谐 相处。 (2)小说特意交代了大平“蹲了两年局子”的前因后果,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赋予了主人公大平哪些具体鲜明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4)文中画线部分是小说的结尾,这样的结尾是不是有画蛇添足的嫌疑?你如何 看待?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因此很激动,他不久就可以当爸爸了。大平默默地看了一会儿可怜的母羊,对羊 说:“对不住了,我不杀你,我的饭碗子就得丢。” 大平的饭碗子来得不易,他从局子里一出来,没人要他。幸亏他有一门远房叔叔 在县里当着局长,局长叔叔找到宾馆的经理,经理才给了大平一个当厨子的“饭 碗儿”,不易呀,大平好烟好酒没少给叔叔和经理送。 羊又“咩咩”叫起来,像一个妇人在哭,几多悲哀,几多凄凉。羊之将死,其“咩” 也善。 大平举起的刀,犹豫了。他又想起了妻子,想起了妻子肚里的孩子。 正是为了妻子,为了未来的孩子,他得杀羊,他得当厨子,挣钱养这个家。自古 猪羊一刀菜,我不杀,别人也会杀,断没有猪羊不被杀的理儿。 于是,大平又挥刀冲向母羊,谁想这只羊“扑通”跪下了,冲着大平不停地磕起 头来,“咚咚”响,地上马上起了细微的尘土。 这只母羊,会不会是人变的,咋这么通人性呢? 大平实在下不了刀,他妥协了,投降了,向一只母羊缴了械。 晚上,宾馆来了贵客,又要吃羊胎,席上却没有端上来。 经理寻根查源,原来竟是大平没有杀羊。经理气急败坏,找到了大平。 “你知道吗,你小子可捅了大娄子,我非开除你不可。这羊胎是李县长要吃的。 李县长身体虚,每天都得吃羊胎补一补。现在,李县长就坐在了席上,你让我怎 么交代?得罪了李县长,我非把你当羊胎做了,给李县长吃。你真不是东西!” 经理暴跳如雷。 大平却不动声色,冲经理冷冷一笑,扭头去了,只给经理留下个背影。 两个月后,大平的妻子生下个女孩。 羊年生的,小名就叫了个羊羊。 (选自 2015 年 8 月《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 分) A、大平当初进宾馆的目的是当厨子,可是却被分工杀羊,做了屠夫,这主要是 因为大平厨艺不精,不能胜任厨师的工作。 B、小说特意交代了宾馆在大平之前招聘的那位“宁可去杀人”也不宰羊的杀羊 者,目的是为了衬托大平心如石硬的性格,同时也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C、大平新婚的媳妇腻歪他,嫌他羊(洋)气,讥讽他“再长俩犄角,简直就成 了一只羊”,说明她善良温顺,但尽管如此,为了生活她还是坚决支持大平宰羊。 D、小说注重细节描写,母羊临宰前的一系列动作令人心酸、心软,特别是把大 平摸母羊肚子与摸妻子孕腹、听到胎儿心跳声这些细节联系在一起,生动细腻, 催人泪下。 E、大平由心狠宰羊到后来坚决拒绝并辞职的故事,揭示了当下社会人际关系冷 漠,对生命漠视,缺乏应有的关爱之心,呼吁人们要关心爱护动物,与自然和谐 相处。 (2)小说特意交代了大平“蹲了两年局子”的前因后果,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6 分) (3)小说赋予了主人公大平哪些具体鲜明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 分) (4)文中画线部分是小说的结尾,这样的结尾是不是有画蛇添足的嫌疑?你如何 看待?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