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第二篇金融理论定量分析 时,对应于不同所得水平的货币需求曲线L(Y,)、L(Y2)、L 式中,I'(i)、S'()、L'(i)、L'()等为相关关系的导数。 (Y)便向上或向右推移。(a)中货币供给量为一垂直线,这 图2-1-12及上述函数关系式表明:S曲线向下倾斜 表明货币供给是由货币当局决定,不受利率影响的外生变 假定所得增加,则储蓄必随之增加,为使储蓄和投资相等,利 量,这条垂直线与一系列货币需求曲线的相交点为A、B、C,率必须下降:LM曲线向上倾斜,假定所得增加,则货币需求 即相对于不同所得水平的货币供求均衡点,这些均衡点反射 量也会随之增加,因此,为使货币供求相等,利率就必须提 在左方(b)的(Y,i)平面上时,便决定了相对于Y、Y2、Y不 高,以减少社会对剩余货币或闲散资金的需求。 同所得水平D、,£,F各点,连接后形成了使货币需求及供应量 希克斯首创的S一M分析至今仍被西方经济学界推 相等的利率和所得不同组合的轨迹。 崇,之所以如此,就是它综合了货币因素和实际因素分析,并 把利率决定和国民所得的均衡水平决定分析联系起来,可以 LM 这样说,IS一LM分析既重视非政策性变数,又重视政策性变 数,具有全面、综合的特点。 L(Y3) L(Y2λ 货币需求量(Demand of Money) L(Y入 货币需求量又称“货币必要量”。一定时期在商品流通 中客观需要的货币数量。货币需要量取决于商品价格总额 的货币流通速度。在现代社会经济中货币需要量与社会商 品及劳务可以供给的量,与企业投资规模、与个人的消费状 况等都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正确预测货 b (a) LM 币需要量,对国家职能部门合理组织和调节货币流通都具有 极为重要的意义。 图2-1-11LM曲线的决定 将S和LM两条曲线共置于(Y,i)平面,其交点就决定 货币必要量(Necessary Quantity of Money)】 了均衡利率i。和均衡所得Y。如图2-1-12。 见“货币需求量”条。 IS LM 货币需求理论(Theory of Money Demand) 关于社会对货币需求的动机、影响因素和数量决定的理 论。是宏观经济理论中的内容。由于不同时期的经济学家对 货币职能有着不同的认识,对货币的需求也有着不同的理论。 如18世纪古典经济学家休谟(David Hume1711~1776年)认 为,货币本身无内在价值,只具有交换价值,即对商品和劳务的 实际购买力,社会的货币需求量取决于待交换的商品劳务数 量。费雪和马歇尔把社会的货币需求分别归结为:交易的需求 和谨慎的需求。交易的需求与个人的收入密切相关,谨慎的需 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利息率、利润率的高低和风险的大小, 以及出于投机动机对价格上涨的预测。马克思(K.Mar1818 Yo -1883年)认为,流通中必需的货币量为实现流通中待售商品 的价格总额所需的货币量。其计算公式为: 图2-1-12IS一LM曲线 M=2Q S一LM曲线表明的各项函数关系为: 投资函数:l=1(i),(i)<0 (1) 式中,M一货币需要量: 储蓄函数:S=S(),S(Y)>0 (2) Q一待售商品数量: 货币需求函数:L=L(Y,i),L'(i)<0,L'(Y)>0 (3) p一商品平均价格: 货币供应量:M=M (4) V一货币流通速度。 均衡条件:I=S 马克思的货币需要量理论,反映了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 (5) L=M (6) 通的基本原理。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 将(1)式和(2)式代入(5)式,(3)式代入(6)式则有: 出了对货币的三种需求动机。交易需求,即个人或经济单位 必须在手中保留一定数额的货币以应付交易:预防需求,即 1(i)=S() (7) L(Y,i)=(8) 个人或经济单位必须备有应付意外急需的款项:投机需求, 即认为货币的预期收益是零,但在所有资产中具有流动性最
第1章货币金融理论185 大的优点,人们持有它,以便在有价证券价格下跌时,购入此 防需求和投机需求的总和。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统一用L1 种证券以期获利。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公式为: 表示,与收人变动成正比:投机需求用[2表示,与利率成反 L=L,(y)=L2(r)=L(y,r) 方向变动。则有: 式中,一货币需求量: L=L,()+L2(I) L一交易需求函数: 式中,L一货币总需求: L2一资产需求函数: Y—收入: 一国民收人: 一利率。 —一市场利率。 在货币供给方面,凯恩斯认为,货币供给量是由货币当 可见,交易需求随国民收入增加而增加,而资产需求则 局决定的外生变量,用M表示。其中,M,表示用以满足货币 随利率的上升而下降。在这个货币需求公式中,凯恩斯把货交易需求L,的货币供给量,M2表示用以满足货币资产需求 币的资产需求列入了货币需求范围之内。现代货币主义的(即投机需求)L的货币供给量。因此,货币供给总量可表 主要代表人物弗里德曼一方面融进了凯恩斯货币需求论中 示为: 视货币为资产的核心思想,同时基本肯定货币数量说的结 M=M+M2 论。他认为货币数量论首先应该是货币需求的理论,提出了 凯恩斯认为,利率决定于货币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相互作 著名的货币需求公式(详见“名义货币需求”条),认为对货币 用关系。如图2-1-13所示,M代表货币总供给曲线,原货 的需求决定问题乃是对包括物质和金融的资财在内的所有币总供给所决定的利率为[。如果流动性偏好强烈而使货币 资产需求如何决定问题的一部分。 需求增大,即导致货币总需求曲线移到L',则利率升至i,同 见“现代货币数量说”条。 样,如果流动性偏好不强而维持原状,而货币总供给增加导 致了货币供给曲线移至M,则利率相应地降到了2。 流动偏好(Liquidity Preference) 流动偏好理论是凯恩斯的利率理论。凯恩斯从分析货 利 M=M+M2 M'=M+M2 币需求动机的角度出发强调了投资者对利率变动的预期所率 产生的影响。换句话说,凯恩斯认为,利率不是由投资和储 蓄的相互作用决定的,而是取决于货币数量的供求关系。 根据凯恩斯的分析,对货币的需求主要出于以下三种动 i 机:第一,交易动机。也就是说,货币出于交易的目的而被持 有,以便克服收入和支出在时间上相互分离的情况。这一动 机所决定的货币需求量是收入水平的一个稳定的增函数。 L'=+ 第二,预防动机。为了防备偶然的、出乎意料的支出,无论是 居民个人还是经济单位都需要持有一笔支付准备,出于此动 i 机也产生了对货币的需求。对货币的预防需求经常与交易 L=L+L2 需求混合在一起,两者都是收入水平的增函数。第三,投机 、货币总供给 动机。其所以能够产生投机这种行为,是因为某些投机商或 货币总需求 经纪人相信自己能够对利率的变动作出准确的预期。如果 图2-1-13流动性偏好图 预期利率水平将下降,则投机商们就会用手中的货币去购买 债券,以获得收益:如果认为利率会朝上升的方向变动,则人 凯恩斯关于流动偏好的学说的贡献,就在于他发现了对 们宁愿以货币形式持有这笔财富。当然,假如不能确定利率 货币的某种需求(即投机需求)取决于利率的预期变动。但 的未来走向,人们也会放弃购买债券,而将货币保留在手中。 他的利息理论是否是一种不同于占统治地位的边际主义的 也就是说,为了获得投机收益,人们需要货币。由此可见,出 有关理论的新利息理论,则成为理论界争论的一个焦点。 于投机的货币资产需求是利率的反函数。即利率越高,人们 用来购买有价证券的货币数量越少。 流动陷阱(Liquidity Trap) 在凯恩斯看来,人们之所以放弃利息收入而愿意持有一 流动陷阱又称为“凯恩斯陷阱”。指当利息率降到某种 部分现金的理由是:货币具有很高的流动性,而人们又有流程度,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就会变得具有无限弹性的状况。由 动性偏好。正是这种流动性偏好决定着人们持有现金的多 于流动偏好的作用,利息率的下降总有一定的限度,当低于 少,即决定着货币需求。那么,究竞什么是流动性偏好呢?这一点时,人们就不肯储蓄,而是把货币保留在手中。这时, 简言之,所谓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愿意以货币形式保持收 利息率由于供求作用而不再下降,对于货币投机需要就会变 人或财富,以满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以及投机动机的需要。得有无限的弹性。于是就会出现“流动陷阱”。 按凯恩斯的看法,货币总需求可以被写成交易需求、预 图2-1-14中,0M代表货币量,0r代表利息率,L为货
186第二篇金融理论定量分析 币需求曲线,M,、M2、M,为三条不同的货币数量线。当货币值(或名义国民总产值)的一个份额,是在收入水平Y既定的 数量为M,时,M与L相交于E,决定利息率为,:当货币数条件下,社会公众愿意持有的货币额。K则被认为是稳定的 量增至M2时,M2与L相交于E2,利息率为2。由于货币数而公众的名义货币需求稳定地占其年收入的一定比例。因 量的增加而使利息率下降。如果货币数量继续增加到M,与此,在充分就业条件下,国民总产值或实际收人水平为常数, L相交于E,利息率仍然是2。可见,由于流动偏好的作用,这样一来,Y的变动就取决于价格水平P的变动,所以,公众 当利息率下降到一定水平,无论货币数量如何增加,它也不 对货币的名义需求也就完全取决于价格P的变动,并且是作 会再下降。由此称E2以后为“流动陷阱”。据此凯恩斯认同方向同比例的变动。 为,利息是人们放弃货币、牺牲灵活性的一种报酬,利息率的 大小取决于货币的供求。在货币供应量一定的情况下,灵活 如果将名义货币需求表示于横轴,而将货币价值月)即 偏好越强,对货币需要就越大,就越要给与比较高的利率,人 物价水平的倒数表示于纵轴,则名义货币需求可用曲线DD表 们才愿意放弃保持货币的灵活性。所以,在存在着灵活偏好 示(见图2-1-15)。 的情况下,利息率是不可能无限制地下降。当利率降至某一 不能再低水平时,灵活偏好可以无限制地吸纳货币,灵活偏 好变成绝对的,有如无底洞一样。 n E 凯恩斯陷阱(Keynes's Trap) 流动陷阱 见“流动陷陆”条。 E E 名义货币需求(Nominal Money Demand)】 指在当前价格水平下,社会公众或一国国民经济对货币 的需求,直接以货币单位(如“元”、“镑”)来表示。不同的货 币学派有不同的名义货币需求理论。 1.传统的货币数量论 M2 M3 其注重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认为货币的价值纯粹源于 它的交换价值,即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力,或者说大众对货 图2-1-14流动陷阱图 币的需求,就是对交换媒介的需求。它是将费雪交换方程式 MW=PT进行了转换,则成为名义货币需求方程式: 货 M.- 值 式中,M一名义货币需求: 1 P一市场上以货币进行交易的商品和劳务的加权平 p 均指数: T一在市场上以货币形式交换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 1 DD —指一特定时期内每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 2p V作为外生变量,在正常情况下可以假定不变,视为常 数;而交易量T对产出水平常常保持固定的比例,也是稳定 的。所以公众对货币的名义需求M,与价格水准P的涨跌作 Ma 同一比例的增减,交易才能顺利进行。 Ma M 名义货币需求 2.现金交易余额学说 剑桥学派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整个经济体 图2-1-15名义货币需求图 系的名义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水平之间保持着一个比较稳 由图2-1-15可知,名义货币需求与货币价值成同一比 定的关系,即为有名的剑桥方程式: 例不同方向的变动。货币价值与物价水平成反比,物价水平 M=KY(其中:Y=PQ) 又与货币供应量依同一比例同一方向变动,所以货币供应量 式中,M一名义货币需求: 成为名义货币需求量的主要决定因素,并且在均衡状态下, Y一名义收入水平: 名义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应量。 K一国民所得Y中以货币形式持有的份额: 3.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P—现行的价格水平; 在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分析中,社会公众的名义货币需 Q—实际国民总产量。 求,分为货币的交易需求与货币的资产需求(即投机需求)。 他们认为,名义货币需求定义为按现价计算的国民总产
第1章货币金融理论187 其数量模型为: 相当稳定:就长期而言,由于技术改良,运用新技术等提高经 L=L,(Y)+L2(r) 济资源效能的创新活动,会使真实所得呈长期增长趋势。古 式中,L一名义货币需求: 典数量学派视Q为充分就业条件下的真实所得,这样一来, L一交易需求,与收入水平Y呈正相关: 实际货币需求就取决于K值的大小,并保持与K值呈正比例 L2一指资产需求,与利率水平,呈负相关。 关系。影响K值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保有货币所能 也就是说,前者由名义所得的多少决定,名义货币的交 获得的便利与所能避免的风险。二是商品生产者把以货币 易需求与名义所得作同方向变动:后者由名义利率水平的高 形式保有的真实资源转用于未来的商品生产所获得的真实 低决定,名义货币的资产需求与名义利率成反方向变动。 所得程度。三是把以货币形式保有的真实资源转用于立即 4.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消费所能获得的满足程度。一般说来,保有货币所能获得的 弗里德曼进一步发展了视货币为资产的核心思想。他便利与所能避免的风险程度越大,转用于未来商品生产所能 把名义货币需求定义为受一系列变量(或因素)的综合影响 获得的真实所得越少,转用于立即消费所能获得的满足程度 的函数。 越低,则以货币形式保有的真实资源的比例即K值会提高。 M=听o分器 而在短期内,K值可以视为固定不变的,因此,实际货币需求 是一个恒常数。 式中,M一名义货币需求: p一平均物价水平(用P去除M,即,则为真实货币需 2.凯恩斯认为,实际货币需求是实际收入言或产量Q 求): 和利率r的函数,其函数表达式为: y一得自各种财富形式的总的真实收入: 0一非人力形式的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例; 普=六小=0, 【。一货币的预期名义报酬率: 如果将实际货币需求表示为横轴,利率表示为纵轴,则 ”。一固定面值债券的预期名义报酬率,包括债券价格 实际货币需求函数可用图2-1-16表示: 的预期变动: 。一股票的预期名义报酬率,包括股票价格的预期变 动,。·出是物价变动率,面“为除开收人以外 f(o f(Q2) 的其他任何形式可能影响货币服务效用的变量。 这种确定比古典数量论更为复杂,具体分析详见弗里德 曼的“货币需求函数”条。 实际货币需求(Real Money Demand) 指别除物价的影响,以货币对应实际社会资源,即以商 品和劳务的价值量,所表示的货币需求。将名义货币需求以 具有代表性的物价指数(如GNP平减指数)平减后可得实际 货币需求。它与名义货币需求一样,不同的货币学派,其得 出的结论也是不一致的。 (9( 1.币数量论者认为,一个社会某一时点上的实际货币需 图2-1-16实际货币需求 求,是当时社会所享有总资源的一个部分。以M表示实际货 D 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需求将随实际收人的增 币需求,其数量关系式为: 加而增大: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需求将随利 M=KQ 率的降低而增大。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实际收入 提高,实际货币需求也要求提高,这时,要维持货币市场的均 式中,M一名义货币需求: 衡,利率就必须提高以抑制实际货币需求。 p一物价水平: 3.弗里德曼则以货币的资产功能为基础,认为实际货币 Q—实际生产总量: 需求的函数式为: K—一国民所得中以货币形式拥有的份额。 实际货币需求是名义货币需求的一个乘数,它只随K与 普=(p出叫 .1.dP Q的变动而变动,而不受当时物价变动的影响。又因Q是真 由此可见,弗里德曼将影响实际货币需求的因素扩展为 实所得,故真实所得越高,实际货币需求也就越大。但就短期 实际恒久收入y,非人力财富占个人总财富的比率,货币预 而言,经济资源及其效能都不易发生变动。因此,真实所得Q 期收益率,m,固定收益的债券利率,,非固定收益的证券利
188第二篇金融理论定量分析 率,预期物价变动率·业,反主观偏好、风尚及客观技术 交易性货币需求的临界模型是阿克罗夫和米尔本于 P dt 1980年提出来的,因此又可称其为阿克罗夫一米尔本(A- 与制度等的综合因素“。这里的实际货币需求与实际恒久收 M)模型。在这个模型中,货币持有量只有在实际达到目标水 入和货币预期收益率成正相关关系,与除货币外的其他资产 平的上限或下限时,才作出积极的调整。A-M模型存在两 的收益率和预期物价变动率成负相关关系,与因素“的关系 种表达式。在第一种表达式里,不存在非确定性:第二种表 视具体情况而定。 达式,假定交易者大额支出的计划是不确定的。下面将分别 讨论这两种形式。 交易性货币需求模型(Demand Model of Transaction 1.“确定的”净收入模型 Money) 为了便于分析,模型假定:每期一次性收入为Y,全期内 交易性货币需求是凯恩斯分析的三种持币动机之一。按不变速度C支出,货币余额采取储蓄形式积累,S=Y-C。 凯恩斯认为货币总需求是由交易性货币需求,预防性货币需当货币余额达到上限时,再回归到C,货币余额到下一次 求和投机性货币需求构成的。而交易性货币需求在各种货收入日期全部用完。图2-1-17显示了货币余额的时间表, 币需求中是最早产生的货币需求,也是最大的货币需求。所 货币余额每到第三期达到临界点。 谓交易性货币需求,是指个人、家庭和企业为了交易的目的 而形成的货币需求。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各行为主体要使生 产,经营、工作、生活正常进行总要发生交换行为,交换需要 货币完成,因为各行为主体的货币收入与支出往往不是同时 H* 进行的,所以总要保存一定量的货币,这就是交易性货币需 额 求产生的根源。 交易性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函数。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 但社会资源是有限的,因而人类的需求必然受多种因素的限 制,交易性货币需求也是如此。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人类的 C 交易性货币需求往往要受诸如收入、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市 场情况、商品的价格水平及预期的价格变动、收入的时间间 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收入是影响交易性货币需求的 主要因素。行为主体的收入总额是交易性货币需求的最高 2 3 4 5时间 限,随着收入的增加,交易性货币需求也增加:反之,交易性 货币需求则减少。交易性货币需求是收入的递增函数。预 图2-1-17货币余额时间表 期的通货膨胀率与交易性货币需求呈负相关关系。市场供 求状况对交易性需求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当总需求大于总 图2-1-17中,货币余额达到上限Ⅲ,又回复到C点, 供给时,人们就会多持有货币,以便在物资供应紧张时购买 按不变的比率支出进行一次性收人。临界点在一个整数n 所需的商品,或以更多的货币购买因求大于供而涨价了的商 时期达到,则: 品;反之亦然。预期物价上涨对交易性货币需求也存在不利 C+nS≥H'≥C+(n-1)S (1) 的影响,预期价格变动与交易性需求呈反向变动。收入的时 间间隔对交易需求的货币量也有影响。在同等的收入水平 或 条件下,收入的时间间隔越长,交易性货币量越大:反之则越 n≥H'C≥n-1 (2) 小。二者呈负相关关系。交易性货币需求虽然是由众多变 由于S=Y-C,凭上面的方程可求出H”、S、C的值。 量共同作用的,但在经济学中一般只讲交易性货币需求是收 在最后一次货币按程序转移的K期之后,期初余额为C+ 入的函数,一方面是因为收入是影响交易性货币需求的主要 (k-1)S。鉴于C是一个时期内的支出,则此期末额为(k-1) 因素,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使分析得以简化。因此,若以L代 S,平均余额为。因此,在全期内货币转换之间的货币余额为: 表交易性货币需求,Y代表收入水平,则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函 数式为: r={(号++(号+2*…+(号+(a-小月 L=f(y) +n1)8 交易性货币需求的目标临界模型在凯恩斯提出了交易性货 2 2 (3) 币需求函数之后,很多经济学家都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研 n是到达临界值前的期数,由(1)和(2)可知: 究,并构建了几种交易性货币需求的持币模型,其中最具典 nm=[(H'-C)/S]+1,na=(H'-C)/S 型性的构建方法为以下两种:鲍莫尔一托宾模型和目标临 将Rmns min的值代入(3)式,则有: 界模型。鲍莫尔一托宾模型理论详见“平方根公式”条。这 里主要就交易性货币需求的目标临界模型进行讨论。 =号以=2 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