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隙d稍不均匀场的电场不均匀度13001200随着d/D的增大而增加。D100cm11001000,球直径D、击穿电压U,与气隙距离d900D75800的关系(AX)700.D50600一d<D/4时,电场较均匀,击穿特S500性与均匀场相似。稳态和冲击击400D25人300穿电压大致相同,分散性小;200100一d>D/4时,电场不均匀度增加,0102030405060708090平均击穿场强减小,分散性增大。d(cm)为了保证测量精度,球隙工作范围图2-2不同直径D的球隙击穿电压峰值U与球间距离d的关系应在<D/2。12
⚫ 球直径D、击穿电压Ub与气隙距离d 的关系 – d<D/4时,电场较均匀,击穿特 性与均匀场相似。稳态和冲击击 穿电压大致相同,分散性小; – d>D/4时,电场不均匀度增加, 平均击穿场强减小,分散性增大。 ⚫ 为了保证测量精度,球隙工作范围 应在d≤D/2。 12 稍不均匀场的电场不均匀度 随着d/D的增大而增加。 D D d 球隙
同轴圆筒R=10cmAN外筒内径固定10cm,改变内140U筒外半径r120U100一电晕起始电压U.呈倒U型-U80r/R<0.1时,为极不均匀电场,60击穿前先出现稳定电晕。U。40很小,且U<<U,;20r/R>0.1时,为稍不均匀电场。51r(em)U~U,击穿前不再有稳定电晕图2-3同轴圆简气隙的电晕起始电压U放电。和击穿电压U(均指峰值)与内简外半径的关系曲线(当内简为负极性时)13
⚫ 外筒内径固定10cm,改变内 筒外半径r – 电晕起始电压Uc呈倒U型 ⚫ r/R<0.1时,为极不均匀电场, 击穿前先出现稳定电晕。Uc 很小,且Uc <<Ub; ⚫ r/R>0.1时,为稍不均匀电场。 Uc ≈Ub击穿前不再有稳定电晕 放电。 R=10cm r 13 同轴圆筒
r/R~0.33时。击穿电压出现极大值。R=10cm一r增大时,电场均匀度接近于1,所需击穿场强提高。但气隙距离d=R-r减小,所以U,也下降。A一r减小时,气隙距离增大,但电场不均匀度增加,所需击穿场强也下降。综合考虑所需U,也下降。绝缘设计通常取:r/R=(0.25~0.4)r(em)14
14 ⚫ r/R≈0.33时。击穿电压出现极大值。 – r增大时,电场均匀度接近于1,所需击 穿场强提高。但气隙距离d=R-r减小, 所以Ub也下降。 – r减小时,气隙距离增大,但电场不均 匀度增加,所需击穿场强也下降。综合 考虑所需Ub也下降。 ⚫ 绝缘设计通常取:r/R=(0.25~0.4) R=10cm r
2.1.1小结气隙电气强度与电场形式、外加电压、气象条件有关。电场形式:均匀、稍不均匀、极不均匀均匀电场:不存在极性效应:击穿前不存在电晕放电;击穿时间极短,直流、交流、50%冲击电压的击穿电压相同:击穿电压分散性很小,伏秒特性很快变平,冲击系数1。稍不均匀电场:不存在稳定电晕放电:冲击系数接近于1,即气隙的2.冲击击穿电压与静态击穿电压基本相等。随着气隙间距增大,电场不均匀程度增加,放电分散性增大。(1)为保证球隙测量精度,工作在d/D<1/2的范围(2)同轴电缆中一般绝缘设计时内外径r/R=0.25-0.4
2.1.1小结 ⚫ 气隙电气强度与电场形式、外加电压、气象条件有关。 ⚫ 电场形式:均匀、稍不均匀、极不均匀 1. 均匀电场:不存在极性效应;击穿前不存在电晕放电;击穿时间极短, 直流、交流、50%冲击电压的击穿电压相同;击穿电压分散性很小, 伏秒特性很快变平,冲击系数β=1。 2. 稍不均匀电场:不存在稳定电晕放电,冲击系数接近于1,即气隙的 冲击击穿电压与静态击穿电压基本相等。随着气隙间距增大,电场不 均匀程度增加,放电分散性增大。 (1)为保证球隙测量精度,工作在d/D≤1/2的范围 (2)同轴电缆中一般绝缘设计时内外径r/R=0.25-0.4
2.2极不均匀电场气隙的击穿特性极不均匀电场击穿特点:极不均匀电场中,气隙各处电场强度均不相等。存在极性效应:击穿前存在电晕放电:2击穿时间相对极长,击穿电压分散性大。3.16
⚫ 极不均匀电场击穿特点: 极不均匀电场中,气隙各处电场强度均不相等。 1. 存在极性效应; 2. 击穿前存在电晕放电; 3. 击穿时间相对极长,击穿电压分散性大。 16 2.2极不均匀电场气隙的击穿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