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顶页 成都市2012年高中阶段统一招生考试模拟试卷二 语文 (全卷分A卷和B卷,A卷100分,B卷50分。完卷时间120分钟) A卷(共100分) 基础知识(9分,每小题3分) 1.下面语句总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qie)而不舍。他想吃尽 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jong)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B.这种动物的天性绝不凶猛,它们只是豪迈而犷( kuang)野 它们也是成群结队而 行的,它们之所以聚集在一起,纯粹(cui)是为着群居之乐。 C.有一些农妇听了死讯一时性起,咬牙切齿地憎恨(eng)城市,憎恨外出,连带也憎恨 信客,把他当做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he),他也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 D.唱的多是情歌酬和(he),……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丰富譬(pi)喻,比赛机智 才能 2.下面句子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 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 这不是害怕他会束手无策地死于断粮的恐惧,而是害怕饥饿还没有号尽他的最后一点求 生力,他已经给凶残地摧毁了 C.它沉缅于高山大川平野对它的欢呼致意,却从来没有到这深深的峡谷的底部来过。它吝 啬地在崖口徘徊,装模作样地点头 D.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他潜心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 人。 3.下面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而闻一多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 大骂特务,慷慨激昂,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岀来!你们站出来!他“说”了。说得真 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势汹汹,声震天地 B.各中小学要给学生布置一份安全隐患排查方面的作业,组织学生开展“学校安全隐患我 发现,家庭安全隐患我排查”活动,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安全工作与其自身息息相关, 把安全意识融入学生思想行动之中。 C.报告说,近些年温室气体排放已经达到新高,使平均气温升高了2-2.4度,这对海洋、 生物圈和地球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D.峰环水抱的萨尔茨堡,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座落在绿树浓阴中,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6题(共9分,每小题3分)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 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淸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
第1页 成都市 2012 年高中阶段统一招生考试模拟试卷二 语 文 (全卷分 A 卷和 B 卷,A 卷 100 分,B 卷 50 分。完卷时间 120 分钟) A 卷(共 100 分) 一.基础知识(9 分,每小题 3 分) 1.下面语句总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qiè)而不舍。他想吃尽、 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jiǒng)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B.这种动物的天性绝不凶猛,它们只是豪迈而犷(kuàng)野。……它们也是成群结队而 行的,它们之所以聚集在一起,纯粹(cuì)是为着群居之乐。 C.有一些农妇听了死讯一时性起,咬牙切齿地憎恨(zēng)城市,憎恨外出,连带也憎恨 信客,把他当做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hē),他也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 D.唱的多是情歌酬和(hè),……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丰富譬(pì)喻,比赛机智 才能。 2.下面句子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 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 B.这不是害怕他会束手无策地死于断粮的恐惧,而是害怕饥饿还没有号尽他的最后一点求 生力,他已经给凶残地摧毁了。 C.它沉缅于高山大川平野对它的欢呼致意,却从来没有到这深深的峡谷的底部来过。它吝 啬地在崖口徘徊,装模作样地点头。 D.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他潜心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 人。 3.下面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而闻一多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 大骂特务,慷慨激昂,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他“说”了。说得真 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势汹汹 ....,声震天地! B.各中小学要给学生布置一份安全隐患排查方面的作业,组织学生开展“学校安全隐患我 发现,家庭安全隐患我排查”活动,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安全工作与其自身息息相关 ...., 把安全意识融入学生思想行动之中。 C.报告说,近些年温室气体排放已经达到新高,使平均气温升高了 2―2.4 度,这对海洋、 生物圈和地球产生不可逆转 ....的影响。 D.峰环水抱的萨尔茨堡,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 ....,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座落在绿树浓阴中。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4—6 题(共 9 分,每小题 3 分) 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 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
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自非亭午夜分自:如果 B.至于夏水襄陵襄:漫上 C.良多趣味良:好 D.每至晴初霜旦旦:早晨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哀转久绝以为妙绝 B.自三峡七百里中 有朋自远方来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D.不以疾也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B.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 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C.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150字,就把700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眼底。 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象,着“寒”“肃”“凄”“哀”数 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D.文章先写水,后写山,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 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 第Ⅱ卷(其他类型题共84分) 三.翻译、默写(10分) 7.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2分) (2)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2分) 8.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2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2句)(2分) ①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②气蒸云梦泽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③ ,有所广益。(诸葛亮《出师表》) (2)在温庭筠的《望江南》和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任选一首默写:(4分) 四.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9-12题(12分) 为“《十万个为什么》再版”捏一把汗 ①50年前,科普丛书《十万个为什么》横空出世,风靡数十年。50年后,该丛书在隆 重庆祝其50岁生日时,也将迎来第六次改版。有专家称,这是一次魅力十足的“科普大事 件”。对于作为国内首套普及版的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历经五次修订,曾让几代人受 益。对于它的再版,社会公众应乐观其成,并给予足够的鼓与呼。但也有一种担心在坊间弥 漫:《十万个为什么》再版,能否再续原先的“传奇”? ②据报道,“时代不同,孩子们的问题已经大不相同了”,这是促成《十万个为什么》再
第2页 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 A.自.非亭午夜分 自:如果 B.至于夏水襄.陵 襄:漫上 C.良.多趣味 良:好 D.每至晴初霜旦. 旦:早晨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哀转久绝. 以为妙绝. B.自.三峡七百里中 有朋自.远方来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D.不以.疾也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B.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 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C.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 150 字,就把 700 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眼底。 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象,着“寒”“肃”“凄”“哀”数 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D.文章先写水,后写山,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 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 第Ⅱ卷(其他类型题 共 84 分) 三.翻译、默写(10 分) 7.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2 分) (2)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2 分) 8.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2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 2 句)(2 分) ①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②气蒸云梦泽,________ 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③ ,有所广益。(诸葛亮《出师表》) (2)在温庭筠的《望江南》和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任选一首默写:(4 分) 四.现代文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 9—12 题(12 分) 为“《十万个为什么》再版”捏一把汗 ①50 年前,科普丛书《十万个为什么》横空出世,风靡数十年。50 年后,该丛书在隆 重庆祝其 50 岁生日时,也将迎来第六次改版。有专家称,这是一次魅力十足的“科普大事 件”。对于作为国内首套普及版的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历经五次修订,曾让几代人受 益。对于它的再版,社会公众应乐观其成,并给予足够的鼓与呼。但也有一种担心在坊间弥 漫:《十万个为什么》再版,能否再续原先的“传奇”? ②据报道,“时代不同,孩子们的问题已经大不相同了”,这是促成《十万个为什么》再
第3页 版的直接原因。当年孩子们提得最多的问题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人是不是猴子变的” 饺子熟了为什么会浮起来”“冰棍为什么会冒白烟”…他们对身边的自然现象充满疑问 现在孩子的兴趣和知识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深受网络和影视剧的影响,想搞明白“我能 穿越回过去吗”“2012真的是世界末日吗”……据说在征集的问题中,“2012是世界末日吗” 这个问题就出现了几百次。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③但也应看到,正因时代不同,孩子们的理想与兴趣也发生了变化一一从前问孩子“你 有什么理想”,十有八九会说要做科学家,但今天再去问,多数会说“我长大要当老板”。整 个社会氛围变了,科普市场已显疲软之态,书店里的科普读物销售不理想可兹佐证。如今发 行第六版,究竟是能创造曾经的辉煌,还是会陷入落寞,恐怕不难预料 ④正因时代变了,孩子们获取科普知识的渠道可谓多多。有专家指出,《十万个为什么》 当年之所以辉煌,成为老幼咸宜的科学宝库,缘于那些年信息闭塞、科普内容匮乏和形式呆 板,也缘于经济短缺和一定程度的“书荒”。而如今,已不是靠一本热门科普书就能“打天 的时代,再加之科学内容早己铺天盖地,让人们的科普神经不再敏感。网络互动如此发 ,有问题上网搜,何需《十万个为什么》慢慢作答? ⑤也因时代不同了,在市场盈利难、作者队伍浮躁而青黄不接、专职写手不能糊口等现 实语境下,自然难出精品或经典。而在《十万个为什么》初版时的审稿人名单上,却是一连 串闪光的名字:李四光、竺可桢、华罗庚、茅以升、苏步青……这些上世纪60年代我国科 学界最负盛名的大家,亲自为它撰稿、审定,把对科技事业的发展和对青少年成长的股切希 望,都倾注在了这套书里。据说当年光琢磨一个书名,就用了半年,大家都离开象牙塔, 深入生活,贴近百姓,捕捉实际生活中的“为什么”。如今,能否如此倡导“大家写小文章”、 且慢功出细活呢? ⑥据说,该书再版的另一原因,是市场上各种版本的《十万个为什么》良莠不齐,迫切 需要一个权威、全新的版本。据统计,从该书初版至今,市场已有上千种同名版本,但内容 大同小异。《十万个为什么》被盜版、被仿冒,已在部分读者中失去公信力,民间已有“《十 万个为什么》老了”、“应该被淘汰了”的微辞。 ⑦经典能够重现,自然是好事,我们有理由期待质量更高的科普成果问世。在海量信息 的网络时代,新版《十万个为什么》好似一叶扁舟,能驶向成功的彼岸吗?(摘自《中国青 年报》,文/何勇海) 9.概括归纳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答: 10.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一种说明其作用。 答 11.“如今,能否如此倡导“大家写小文章”、且慢功出细活呢?”一句里的“大家”是什么 意思?把“大家”改成“所有人”行不行?“小文章”是指篇幅短小的文章吗? 答 12.第⑦段中“据说,该书再版的另一原因”中的“据说”能否删掉,为什么? 答 五.作文。(60分) 13.(60分)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对父母、亲友、老师等人给予的各种方式的关爱,一时半会儿还 未能读懂。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渐渐读懂了父亲的无言之爱,母亲的守望之爱,老师的严 厉之爱……请你通过具体的事例,把读懂的爱写下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第3页 版的直接原因。当年孩子们提得最多的问题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人是不是猴子变的” “饺子熟了为什么会浮起来”“冰棍为什么会冒白烟”……他们对身边的自然现象充满疑问; 现在孩子的兴趣和知识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深受网络和影视剧的影响,想搞明白“我能 穿越回过去吗”“2012 真的是世界末日吗”……据说在征集的问题中,“2012 是世界末日吗” 这个问题就出现了几百次。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③但也应看到,正因时代不同,孩子们的理想与兴趣也发生了变化——从前问孩子“你 有什么理想”,十有八九会说要做科学家,但今天再去问,多数会说“我长大要当老板”。整 个社会氛围变了,科普市场已显疲软之态,书店里的科普读物销售不理想可兹佐证。如今发 行第六版,究竟是能创造曾经的辉煌,还是会陷入落寞,恐怕不难预料。 ④正因时代变了,孩子们获取科普知识的渠道可谓多多。有专家指出,《十万个为什么》 当年之所以辉煌,成为老幼咸宜的科学宝库,缘于那些年信息闭塞、科普内容匮乏和形式呆 板,也缘于经济短缺和一定程度的“书荒”。而如今,已不是靠一本热门科普书就能“打天 下”的时代,再加之科学内容早已铺天盖地,让人们的科普神经不再敏感。网络互动如此发 达,有问题上网搜,何需《十万个为什么》慢慢作答? ⑤也因时代不同了,在市场盈利难、作者队伍浮躁而青黄不接、专职写手不能糊口等现 实语境下,自然难出精品或经典。而在《十万个为什么》初版时的审稿人名单上,却是一连 串闪光的名字:李四光、竺可桢、华罗庚、茅以升、苏步青……这些上世纪 60 年代我国科 学界最负盛名的大家,亲自为它撰稿、审定,把对科技事业的发展和对青少年成长的殷切希 望,都倾注在了这套书里。据说当年光琢磨一个书名,就用了半年,大家都离开象牙 塔, 深入生活,贴近百姓,捕捉实际生活中的“为什么”。如今,能否如此倡导“大家写小文章”、 且慢功出细活呢? ⑥据说, ...该书再版的另一原因,是市场上各种版本的《十万个为什么》良莠不齐,迫切 需要一个权威、全新的版本。据统计,从该书初版至今,市场已有上千种同名版本,但内容 大同小异。《十万个为什么》被盗版、被仿冒,已在部分读者中失去公信力,民间已有“《十 万个为什么》老了”、“应该被淘汰了”的微辞。 ⑦经典能够重现,自然是好事,我们有理由期待质量更高的科普成果问世。在海量信息 的网络时代,新版《十万个为什么》好似一叶扁舟,能驶向成功的彼岸吗?(摘自《中国青 年报》,文/何勇海) 9.概括归纳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答: 10.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一种说明其作用。 答: 11.“如今,能否如此倡导“大家..写小文章 ...”、且慢功出细活呢?”一句里的“大家”是什么 意思?把“大家”改成“所有人”行不行?“小文章”是指篇幅短小的文章吗? 答: 12.第⑦段中“据说, ...该书再版的另一原因”中的“据说”能否删掉,为什么? 答: 五.作文。(60 分) 13.(60 分)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对父母、亲友、老师等人给予的各种方式的关爱,一时半会儿还 未能读懂。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渐渐读懂了父亲的无言之爱,母亲的守望之爱,老师的严 厉之爱……请你通过具体的事例,把读懂的爱写下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第4页 题目:我终于读懂了爱 要求:①除了诗歌戏剧,其他问题均可 ②内容健康,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形象,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B卷(50分) 诗歌鉴赏(共4分) 王维 荆溪白石出 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 空翠湿人衣 你认为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节的山中景色?结合本诗内容略做说明 答 2.苏轼曾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在这首诗中得到了淋漓尽 致的体现,试作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 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 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旦 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 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 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 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节选自《史记》 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口舌:能言善变 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去:离开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孰:熟悉 D.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鄙贱:见识浅薄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译文:过了些时候,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就掉转车子避开他。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译文 5.蔺相如和廉颇,你欣赏哪一位?结合这段文字,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3分)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22 ()名著阅读(4分
第4页 题目:我终于读懂了爱 要求:①除了诗歌戏剧,其他问题均可。 ② 内容健康,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形象,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B 卷(50 分) 一.诗歌鉴赏(共 4 分) 山 中 王 维 荆溪白石出, 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 空翠湿人衣。 1.你认为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节的山中景色?结合本诗内容略做说明.。 答: 2.苏轼曾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 “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在这首诗中得到了淋漓尽 致的体现,试作简要分析。 答: 二、文言文阅读(12 分)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 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 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 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 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 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曰:“鄙贱之 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节选自《史记》 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口舌:能言善变 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去:离开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孰:熟悉 D.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鄙贱:见识浅薄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译文:过了些时候,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就掉转车子避开他。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译文: 5. 蔺相如和廉颇,你欣赏哪一位?结合这段文字,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3 分) 答: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22 分) (一)名著阅读(4 分)
第5页 6.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D)(2分) A.《名人传》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多侧面地去表现传主们在身体上和精神上遭受的磨难,他 们对无限苦难的不懈抗争,以及在抗争中爆发出来的生命激情 B.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吴用,也被称为”赛诸葛”。他与一伙好汉 在“黄冈泥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智取生辰纲 C.《培根随笔》为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本书分为《论求知》《论 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 D.《朝花夕拾》共十篇。这十篇散文(《狗·猫·鼠》《阿长和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 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故乡》《藤野先生》《范爱农》), 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2分) 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二十来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 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 个脸上身上都常现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 人……他没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 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爱自己的身体,都那 么的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健壮 沉默,而又有生气。 文段中的“他”指的是 (作家)笔下文学作品中的人物 (人名) (二)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8~11题。(18分) 油墨的芳香 (1)我是无意间走进街心公园的。这一天,天气闷热异常,我忙完了事已是中午了。走在回 家的路上我筋疲力尽,经过街心公园,就不假思索地拐进来歇息。 (2)公园很小两个亭子一个花坛周围摆放着几条石椅子一个回廊上面长满了绿色的藤 蔓。一进来,一股清凉扑面而来,感觉舒服极了。 (3)在公园里休憩的大多是农民工,或坐或躺有默然抽烟的有南腔北调闲聊的,更多的是 拿着报纸看没有纷繁喧嚣。公园环境不算优雅,但是闹中取静。后来每每我路过此地,趁着空 闲,都会进来小坐片刻。 (4)有一天进来了一位老人,身子骨硬朗,手里拿着一叠报纸。大伙儿一见便老伯长老伯短 地打起招呼。老伯笑呵呵地答应找个位置,戴上老花镜展开报纸静静地看。看了一会儿,老伯 把报纸整理好,随手放在石椅上,活动一下筋骨,然后走了。 (5)一连几天我都会看到老人重复着同样的过程。据我观察老人并没有看完自己带来的 报纸,怎么放在石椅上一走了之呢?按理说,可以带回家继续看嘛!究竟是怎么回事?我百思不 得其解。 (6)今天,老天忽然变了脸晴朗的天气变得阴沉沉的,一会儿淅淅沥沥下起雨来。公园里的 人比平常多了许多,也热闹了许多。我想,老人今天不会来了吧!下雨天,对老人来说,行动不便 呢。我这样想着,发现老人举着雨伞进来了,手里拿着一叠报纸,外面还包着塑料袋 (7)下雨天也来公园看报纸?好奇心驱使我要探个究竟。我上去跟老人搭言。我说,老伯 你怎么经常来这里看报啊? (8)老伯笑笑说这里空气好,安静看看报纸,日子过得舒坦 (9)我说老伯你怎么把报纸放在这里了?要是我没有说错的话,你并没有看完呢! ⑩老伯没有回答我依然笑嘻嘻的,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老伯不回答我愈觉得蹊跷。我 刨根问底了,难道有什么缘由吗?老伯见我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架势,沉吟片刻说起了自己的 次经历。 D老伯经常到街心公园散步,看报纸。一天,老伯来到了公园,拿出自己带来的报纸看起
第5页 6.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 分) A.《名人传》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多侧面地去表现传主们在身体上和精神上遭受的磨难,他 们对无限苦难的不懈抗争,以及在抗争中爆发出来的生命激情。 B.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吴用,也被称为”赛诸葛”。他与一伙好汉 在“黄冈泥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智取生辰纲。 C.《培根随笔》为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本书分为《论求知》《论 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 D.《朝花夕拾》共十篇。这十篇散文(《狗·猫·鼠》《阿长和山海经》《二十四孝图 》《五 猖会》 《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故乡》 《藤野先生》 《范爱农》), 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2 分) 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二十来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 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常现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 人……他没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 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爱自己的身体,都那 么的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健壮、 沉默,而又有生气。 文段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作家)笔下文学作品中的人物_______(人名) (二)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 8~11 题。(18 分) 油墨的芳香 ⑴我是无意间走进街心公园的。这一天,天气闷热异常,我忙完了事已是中午了。走在回 家的路上,我筋疲力尽,经过街心公园,就不假思索地拐进来歇息。 ⑵公园很小,两个亭子,一个花坛,周围摆放着几条石椅子,一个回廊,上面长满了绿色的藤 蔓。一进来,一股清凉扑面而来,感觉舒服极了。 ⑶在公园里休憩的大多是农民工,或坐或躺,有默然抽烟的,有南腔北调闲聊的,更多的是 拿着报纸看,没有纷繁喧嚣。公园环境不算优雅,但是闹中取静。后来,每每我路过此地,趁着空 闲,都会进来小坐片刻。 ⑷有一天,进来了一位老人,身子骨硬朗,手里拿着一叠报纸。大伙儿一见,便老伯长老伯短 地打起招呼。老伯笑呵呵地答应,找个位置,戴上老花镜,展开报纸静静地看。看了一会儿,老伯 把报纸整理好,随手放在石椅上,活动一下筋骨,然后走了。 ⑸一连几天,我都会看到老人重复着同样的过程。据我观察,老人并没有看完自己带来的 报纸,怎么放在石椅上一走了之呢?按理说,可以带回家继续看嘛!究竟是怎么回事?我百思不 得其解。 ⑹今天,老天忽然变了脸,晴朗的天气变得阴沉沉的,一会儿,淅淅沥沥下起雨来。公园里的 人比平常多了许多,也热闹了许多。我想,老人今天不会来了吧!下雨天,对老人来说,行动不便 呢。我这样想着,发现老人举着雨伞进来了,手里拿着一叠报纸,外面还包着塑料袋。 ⑺下雨天也来公园看报纸?好奇心驱使我要探个究竟。我上去跟老人搭言。我说,老伯, 你怎么经常来这里看报啊? ⑻老伯笑笑说,这里空气好,安静,看看报纸,日子过得舒坦。 ⑼我说,老伯,你怎么把报纸放在这里了?要是我没有说错的话,你并没有看完呢! ⑽老伯没有回答我,依然笑嘻嘻的,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老伯不回答,我愈觉得蹊跷。我 刨根问底了,难道有什么缘由吗?老伯见我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架势,沉吟片刻,说起了自己的一 次经历。 ⑾老伯经常到街心公园散步,看报纸。一天,老伯来到了公园,拿出自己带来的报纸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