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禅与现代管理之总论 4、欲理之辩中的“以理制欲” 儒家:节欲,孟子主张寡欲:“养心莫善于寡 欲。”(《孟子尽心下》)不使可欲(孟子)、 王的(荀子)等。 道家:无欲,“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老子》3章);无欲则刚,“祸莫大于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老子》46章) ■佛家:禁欲,“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般若心经》)
儒道禅与现代管理之总论 ◼ 4、欲理之辩中的“以理制欲” ◼ 儒家:节欲,孟子主张寡欲:“养心莫善于寡 欲。”(《孟子·尽心下》)不使可欲(孟子)、 主欲(荀子)等。 ◼ 道家:无欲,“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老子》3章);无欲则刚, “祸莫大于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 (《老子》46章) ◼ 佛家:禁欲,“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 (《般若心经》)
儒道禅与现代管理之总论 反对纵欲主义:“人之生也,奚乐哉?为美厚 尔,为声色尔!“一为寿,二为名,三为位 四为货。有此四者,畏鬼畏人,畏威畏刑,此 之谓遁人也。”(《列子·杨朱》) 这和西方古希腊以来的张扬欲望(尤其是财富 欲望)传统也是相反的 这个传统对我们的启迪可以归结为 在现代管理中培养“不使可欲″的自制力
儒道禅与现代管理之总论 ◼ 反对纵欲主义:“人之生也,奚乐哉?为美厚 尔,为声色尔!”“一为寿,二为名,三为位, 四为货。有此四者,畏鬼畏人,畏威畏刑,此 之谓遁人也。 ” (《列子·杨朱》) ◼ 这和西方古希腊以来的张扬欲望(尤其是财富 欲望)传统也是相反的。 ◼ ☺ 这个传统对我们的启迪可以归结为: ◼ 在现代管理中培养“不使可欲”的自制力
儒道禅与现代管理之总论 5、有无之辩中的“尚无”原则 儒家:既讲有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 息。”(《易经》)也讲不为:“人有不为也, 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 ■道家“尚无”:“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 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老子》64 章) ■佛家:“即是无念无忆无著,不起诳妄。 (《坛经·般若品第二》)
儒道禅与现代管理之总论 ◼ 5、有无之辩中的“尚无”原则 ◼ 儒家:既讲有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 息。”(《易经》)也讲不为:“人有不为也, 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 ◼ 道家“尚无”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 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老子》64 章) ◼ 佛家:“即是无念无忆无著,不起诳妄。 ” (《坛经·般若品第二》)
儒道禅与现代管理之总论 “在欲而无欲,居尘 不染尘。”(山西五 它与西方过分强调有 为的刚性文化(林语 堂,1937)不同。 ③这个传统对我们的 启迪可归结为:在现 代管理中培养“识有 知无”的智慧
儒道禅与现代管理之总论 ◼ “在欲而无欲,居尘 不染尘。”(山西五 台山) ◼ 它与西方过分强调有 为的刚性文化(林语 堂,1937)不同。 ◼ ☺ 这个传统对我们的 启迪可归结为:在现 代管理中培养“识有 知无”的智慧
儒道禅与现代管理之总论 6、生死之辩中的“德性不朽”原则 ■与西方人习惯探讨灵魂不灭的传统不同,中国 传统文化讲不朽的境界。所以早在先秦就有三 不朽说: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 久不废,此之为不朽。”(《春秋左传》) ■这是儒家德性立身,德性存世,德性流芳的做 人理念
儒道禅与现代管理之总论 ◼ 6、生死之辩中的“德性不朽”原则 ◼ 与西方人习惯探讨灵魂不灭的传统不同,中国 传统文化讲不朽的境界。所以早在先秦就有三 不朽说: ◼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 久不废,此之为不朽。”(《春秋左传》) ◼ 这是儒家德性立身,德性存世,德性流芳的做 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