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禅与现代管理之总论 《三字经》“人之初,性 本善”的说法构成人性论 字 的传统。 这与西方的性恶论及其制 度化管理思路怡巧相反。 ■⑧这个传统对我们的启 迪可以归结为:在现代管 理中培养注重心性控制的 德性觉悟
儒道禅与现代管理之总论 ◼ 《三字经》“人之初,性 本善”的说法构成人性论 的传统。 ◼ 这与西方的性恶论及其制 度化管理思路恰巧相反。 ◼ ☺ 这个传统对我们的启 迪可以归结为:在现代管 理中培养注重心性控制的 德性觉悟
出惠 以 儒道禅与现代管理之总论 人我之辩中的“人我合 儒家:仁道思想,“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矣。 (《论语·雍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道家:“不自是,故彰。”(《老子》22章) 佛家:“不二真谛”中“自他不二”的思想。 反对杨朱的利己主义:“拔一毛利天下,不为 也 (《孟子·尽心上》)
儒道禅与现代管理之总论 ◼ 2、人我之辩中的“人我合一” ◼ 儒家:仁道思想,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矣。” (《论语· 雍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 道家:“不自是,故彰。”(《老子》22章) ◼ 佛家: “不二真谛”中“自他不二”的思想。 ◼ 反对杨朱的利己主义:“拔一毛利天下,不为 也。” (《孟子·尽心上》)
儒道禅与现代管理之总论 与西方利己主义传统不 同,传统文化推崇“禹 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 不入”(《孟子·滕文公 上》)的精神。 这个传统对我们的启 迪可以归结为 ■在现代管理中培养“仁 者爱人的亲和力
儒道禅与现代管理之总论 ◼ 与西方利己主义传统不 同,传统文化推崇“禹 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 不入”(《孟子·滕文公 上》)的精神。 ◼ ☺ 这个传统对我们的启 迪可以归结为: ◼ 在现代管理中培养“仁 者爱人”的亲和力
儒道禅与现代管理之总论 ■3、义利之辩的“道义惟上” ■儒家、佛家:尚义反利,主张“见利思义。 《论语·宪问》) 墨子:“兼相爱,交相利。”(《墨子·兼爱》) 杨朱:利即义,“利为实,义为虚。 ■以儒家为道统,所以我们的传统是道义论的, 这与西方的功利论是正好相反的
儒道禅与现代管理之总论 ◼ 3、义利之辩的“道义惟上” ◼ 儒家、佛家:尚义反利,主张“见利思义。” (《论语·宪问》) ◼ 墨子:“兼相爱,交相利。”(《墨子·兼爱》) ◼ 杨朱:利即义,“利为实,义为虚。” ◼ 以儒家为道统,所以我们的传统是道义论的, 这与西方的功利论是正好相反的
儒道禅与现代管理之总论 儒家不反对利,孔子就说:“富而可求,虽执 鞭之士,吾亦为之。”(《论语·述而》) 但反对不义之利,即“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主张超越“天下熙照,皆为利去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现实人生 n这个传统对我们的启迪可以归结为 在现代管理中培养“见利思义”的定力
儒道禅与现代管理之总论 ◼ 儒家不反对利,孔子就说:“富而可求,虽执 鞭之士,吾亦为之。”(《论语·述而》) ◼ 但反对不义之利,即“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 ◼ 主张超越“天下熙熙,皆为利去; ◼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现实人生。 ◼ ☺ 这个传统对我们的启迪可以归结为: ◼ 在现代管理中培养“见利思义”的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