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的物理性质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O2 Phase Gas SCF Liquid Density 0.6-2.0x10-3 0.2-0.9 0.8-1.0 viscosity 0.5-3.5x10-4 2.0-9.9x10-4 0.3-2.4x102 Diffusivity 0.01-1.0 0.5-3.3x10-4 0.5-2.0x10-5
CO2 的物理性质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O2 Phase Gas SCF Liquid Density 0.6–2.0 x 10-3 0.2 – 0.9 0.8 – 1.0 viscosity 0.5–3.5 x 10-4 2.0–9.9 x 10-4 0.3–2.4 x 10-2 Diffusivity 0.01 – 1.0 0.5–3.3 x 10-4 0.5–2.0 x 10-5
超临界流体的优势 Advantages of Supercritical Fluids as solvents Solvating power related to density 密度接近于液体,溶解能力与溶剂密度相关,利用压力和 温度可调控超临界流体溶解能力。 Gas-like mass transport properties ·粘度接近于气体,近似气体的传质能力 Facile penetration into porous material 较大的扩散系数,良好的渗透能力
超临界流体的优势 Advantages of Supercritical Fluids as solvents Solvating power related to density 密度接近于液体,溶解能力与溶剂密度相关,利用压力和 温度可调控超临界流体溶解能力。 Gas-like mass transport properties 粘度接近于气体,近似气体的传质能力 Facile penetration into porous material 较大的扩散系数,良好的渗透能力
二、超临界流体的发展 1822年,Cagniard首次报道物质的临界现象。 1879年,Hanny and Hogarth发现了超临界流体对固 体有溶解能力,为超临界流体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1943年,Messmore首次利用压缩气体的溶解力作为 分离过程的基础,从此才发展出超临界萃取方法。 1970年,Zosel采用sc-CO2萃取技术从咖啡豆提取咖 啡因,从此超临界流体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1992年,Desimone首先报道了sc-CO2为溶剂,超临 界聚合反应,得到分子量达27万的聚合物,开创了超 临界CO2高分子合成的先河
1822年,Cagniard 首次报道物质的临界现象。 1879年,Hanny and Hogarth 发现了超临界流体对固 体有溶解能力,为超临界流体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1943年,Messmore首次利用压缩气体的溶解力作为 分离过程的基础,从此才发展出超临界萃取方法。 1970年,Zosel采用sc-CO2萃取技术从咖啡豆提取咖 啡因,从此超临界流体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1992年,Desimone 首先报道了sc-CO2为溶剂,超临 界聚合反应,得到分子量达27万的聚合物,开创了超 临界CO2高分子合成的先河。 二、超临界流体的发展
三、常用超临界流体 用作莘取剂的超临界流体应具备以下条件: 1化学性质稳定,对设备没有腐蚀性。 2临界温度应接近室温或操作温度,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 3操作温度应低于被萃取溶质的分解温度。 4临界压力低,以降低压缩动力。 5对萃取质的溶解度高,以减小溶剂循环量。 6对被萃取物的选择性高。容易得到纯产品。 7货源充足;价格便宜。 8医药、食品工业用,必须对人体无毒
三、常用超临界流体 用作萃取剂的超临界流体应具备以下条件: 1 化学性质稳定,对设备没有腐蚀性。 2 临界温度应接近室温或操作温度,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 3 操作温度应低于被萃取溶质的分解温度。 4 临界压力低,以降低压缩动力。 5 对萃取质的溶解度高,以减小溶剂循环量。 6 对被萃取物的选择性高。容易得到纯产品。 7 货源充足;价格便宜。 8医药、食品工业用,必须对人体无毒
常用超临界流体的临界值 流体名称 分子式 临界压力 临界温度(℃) 临界密度 (bar) (gcm3) 二氧化碳 C02 72.9 31.2 0.433 水 H,0 217.6 374.2 0.332 氨 NH3 112.5 132.4 0.235 乙烷 C2H6 48.1 32.2 0.203 乙烯 C2H 49.7 9.2 0.218 氧化二氮 N,0 71.7 36.5 0.450 丙烷 C.Hs 41.9 96.6 0.217 戊烷 CsH12 37.5 196.6 0.232 丁烷 CaH10 37.5 135.0 0.228
流体名称 分子式 临界压力 (bar) 临界温度(℃) 临界密度 (gcm-3 ) 二氧化碳 CO2 72.9 31.2 0.433 水 H2O 217.6 374.2 0.332 氨 NH3 112.5 132.4 0.235 乙烷 C2H6 48.1 32.2 0.203 乙烯 C2H4 49.7 9.2 0.218 氧化二氮 N2O 71.7 36.5 0.450 丙烷 C3H8 41.9 96.6 0.217 戊烷 C5H12 37.5 196.6 0.232 丁烷 C4H10 37.5 135.0 0.228 常用超临界流体的临界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