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2017届高三综合测试(一) 2017.3 本试卷10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问150分钟 第1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家之心学是全部儒学思想最基本的“硬核”,其他方面都是心学的延伸 和展开。王阳明说“君子之学,惟求得其心”,心学就是强调主体自我的儒学, 突出自信、自强、自律、自为,追求自我实现。“心学”的本质就是追求“内圣 外王”价值取向,并为其寻求理论根据和修养方法的哲学 心学发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和孟子。孔子率先发现了人的自我,创 立了以“仁学”“礼学”为核心的原始儒学,提出了“心安”的心性问题。孟子 继承发展了孔子学说,比孔子更为突出地把心性之体表露出来,最先注意到心的 作用。孟子认为:孔子所谓“仁”归根结底是人之心,“仁,人心也”(《孟子· 告子上》):“性”根源于“心”,“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孟子·告 子上》);只要尽心便能知性,“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 子告子上》)。由此,孟子确立了儒家心性之学的基本理念。儒家心性论的最初 建构者是思孟学派,传承谱系是:由孔子到曾参,由曾参到子思,由子恩到孟子 其学术传承:孔子有《论语》,曾参有《大学》,子思有《中庸》,孟子有《孟 子》 心学到了宋代,由北宋程颐开其端,南宋陆九渊大启其门径。清初的李二曲把陆 九渊比作接续孟氏之后的第一人。“议论剀爽,令人当下心豁目明;简易直捷, 孟氏之后仅见”。陆九渊不仅“发明”出“本心”,更重要的是他对此作了大致 轮廓的描述:“心之体甚大。若能尽我之心,便与天同。”“此理塞宇宙”。宋 代理学各学派都细致入微地谈论心性问题,有“无事袖手谈心性”之说,心性之 学成为理学的代名词 明代中叶,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首度提出“心学”二字,王阳明序《象山先生 全集》日:“圣人之学,心学也。”阳明心学的经典表述,即著名的四句教:“无 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李二曲 说:“至先生始拈‘致良知’三字,以泄千载不传之秘;一言之下,令人洞彻本 面,愚夫愚妇,成可循之以入道,此万世功也。”良知是心之本体,没有私心物 欲的心,是天理,是无善无恶的,也是我们追求的;当人们产生意念活动的时候, 把这种意念加在事物上,这种意念就有了好恶,符合天理者善.不符合天理者恶 良知虽然无善无恶,但却自在地知善知恶,这是知的本体;一切学问、修养归结 到一点,就是要为善去恶,即以良知为标准,按照自己的良知去行动。发动良知 是为了发现良心。确立本体;发现良心,是为了发挥良能;发挥良能,是为了重 建世界。至此心学开始有了清晰而独立的学术脉络。心学最不同于其他儒学的地 方,在于其强调生命活泼的灵明体验。由此可见,严格意义上的“心学”产生于 明代中叶,是儒学在新的社会条件下的新发展。心学一直延续到后世,对中华文 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选自彭彦华《儒家心学与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广州市 2017 届高三综合测试(一) 2017.3 本试卷 10 页,22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问 150 分钟。 第 1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 儒家之心学是全部儒学思想最基本的“硬核”,其他方面都是心学的延伸 和展开。王阳明说“君子之学,惟求得其心”,心学就是强调主体自我的儒学, 突出自信、自强、自律、自为,追求自我实现。“心学”的本质就是追求“内圣 外王”价值取向,并为其寻求理论根据和修养方法的哲学。 心学发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和孟子。孔子率先发现了人的自我,创 立了以“仁学”“礼学”为核心的原始儒学,提出了“心安”的心性问题。孟子 继承发展了孔子学说,比孔子更为突出地把心性之体表露出来,最先注意到心的 作用。孟子认为:孔子所谓“仁”归根结底是人之心,“仁,人心也”(《孟子• 告子上》);“性”根源于“心”,“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孟子•告 子上》);只要尽心便能知性,“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 子•告子上》)。由此,孟子确立了儒家心性之学的基本理念。儒家心性论的最初 建构者是思孟学派,传承谱系是:由孔子到曾参,由曾参到子思,由子恩到孟子。 其学术传承:孔子有《论语》,曾参有《大学》,子思有《中庸》,孟子有《孟 子》。 心学到了宋代,由北宋程颐开其端,南宋陆九渊大启其门径。清初的李二曲把陆 九渊比作接续孟氏之后的第一人。“议论剀爽,令人当下心豁目明;简易直捷, 孟氏之后仅见”。陆九渊不仅“发明”出“本心”,更重要的是他对此作了大致 轮廓的描述:“心之体甚大。若能尽我之心,便与天同。”“此理塞宇宙”。宋 代理学各学派都细致入微地谈论心性问题,有“无事袖手谈心性”之说,心性之 学成为理学的代名词。 明代中叶,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首度提出“心学”二字,王阳明序《象山先生 全集》日:“圣人之学,心学也。”阳明心学的经典表述,即著名的四句教:“无 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李二曲 说:“至先生始拈‘致良知’三字,以泄千载不传之秘;一言之下,令人洞彻本 面,愚夫愚妇,成可循之以入道,此万世功也。”良知是心之本体,没有私心物 欲的心,是天理,是无善无恶的,也是我们追求的;当人们产生意念活动的时候, 把这种意念加在事物上,这种意念就有了好恶,符合天理者善.不符合天理者恶; 良知虽然无善无恶,但却自在地知善知恶,这是知的本体;一切学问、修养归结 到一点,就是要为善去恶,即以良知为标准,按照自己的良知去行动。发动良知 是为了发现良心。确立本体;发现良心,是为了发挥良能;发挥良能,是为了重 建世界。至此心学开始有了清晰而独立的学术脉络。心学最不同于其他儒学的地 方,在于其强调生命活泼的灵明体验。由此可见,严格意义上的“心学”产生于 明代中叶,是儒学在新的社会条件下的新发展。心学一直延续到后世,对中华文 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选自彭彦华《儒家心学与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学在本质上是一种哲学,它以自我实现为目的,以“内圣外王”为价值 取向,强调自我的主体地位。 B.孔子创立的原始儒学以“仁学”“礼学”为核心,虽然涉及与心性相关的 问题,但是没有谈到“心的作用”。 C.《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在学术上不仅呈现了思孟学派的传 承谱系,还完成了儒家心性论的体系建构 D.“良知”是阳明心学中的核心概念,它既是心的本体,又是知的本体,应 该把“良知”作为行动的标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中大量引用《孟子·告子上》中的言论,有力地证明了孟子继承发展了 孔子学说并确立了儒家心性之学的基本理念。 B.程颐开启了北宋心性之学的研究,陆九渊则在心性之学的研究上另辟蹊径, 文中通过两者的对比,证明陆九渊的贡献更大 C.文中以“无事袖手谈心性”的现象,表明宋代理学界对心性之学的讨论十 分普遍,证明研究心性之学已成为当时理学界的风尚。 D.王阳明首创了“心学”和“致良知”的说法,并让心学有了清晰独立的学 术脉络,这些事实证明了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学发轫于春秋战国,大兴于宋代,大成于明代,经过历代先贤的传承发 展,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B.清初李二曲对陆九渊和王阳明均赞许有加,并对他们的学术有独到的评价, 可见李二曲也是一位心学理论造诣很高的学者。 C.阳明心学告诉我们,心的本体没有善恶,当意念产生时才会出现善恶,所 以,如果不把意念强加在事物上就能为善去恶。 D.严格意义上的“心学”产生于明代中叶,这就表明了明代社会的发展使当 时人们对生命活泼的灵明体验有了更高的追求。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鲁鲁(节选) 宗璞 鲁鲁原是孤身犹太老人的一只狗。老人前天死去了,他的死和他的生一样, 对人对世没有任何影响。后事办完了,这矮脚的白狗却守住了房子悲哭,人们打 他,他也不肯离去。房东灵机一动说:“送给下江人范先生养吧。”这小村中习 惯把躲避战乱到当地的外省人一律称作下 江人。于是他给硬拉到范家,拴在大树上。 晚上,鲁鲁坐在地上,悲凉地叫着,声音更带着十分的痛苦、绝望,像- 把锐利的刀,把山村的春夜剪碎了。 房门开了,两个孩子走了出来。6岁的弟弟捧着一钵饭,对鲁鲁说:“鲁 鲁,你吃饭吧,这饭肉多。”10岁的姐姐温柔地说:“鲁鲁,你就住在我们家 吧。拉拉手吧?”这话今天姐姐已经说了好几遍,鲁鲁总是发出一阵悲号,并不 伸岀脚来。姐姐伸手去摸他的头,鲁鲁一阵颤栗,连毛都微耸起来。这只小手很 轻,但却这样温柔,使鲁鲁安心。他咻咻地喘着,向姐姐伸出了前脚
A.心学在本质上是一种哲学,它以自我实现为目的,以“内圣外王”为价值 取向,强调自我的主体地位。 B.孔子创立的原始儒学以“仁学”“礼学”为核心,虽然涉及与心性相关的 问题,但是没有谈到“心的作用”。 C.《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在学术上不仅呈现了思孟学派的传 承谱系,还完成了儒家心性论的体系建构。 D.“良知”是阳明心学中的核心概念,它既是心的本体,又是知的本体,应 该把“良知”作为行动的标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中大量引用《孟子•告子上》中的言论,有力地证明了孟子继承发展了 孔子学说并确立了儒家心性之学的基本理念。 B.程颐开启了北宋心性之学的研究,陆九渊则在心性之学的研究上另辟蹊径, 文中通过两者的对比,证明陆九渊的贡献更大。 c.文中以“无事袖手谈心性”的现象,表明宋代理学界对心性之学的讨论十 分普遍,证明研究心性之学已成为当时理学界的风尚。 D.王阳明首创了“心学”和“致良知”的说法,并让心学有了清晰独立的学 术脉络,这些事实证明了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学发轫于春秋战国,大兴于宋代,大成于明代,经过历代先贤的传承发 展,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B.清初李二曲对陆九渊和王阳明均赞许有加,并对他们的学术有独到的评价, 可见李二曲也是一位心学理论造诣很高的学者。 C.阳明心学告诉我们,心的本体没有善恶,当意念产生时才会出现善恶,所 以,如果不把意念强加在事物上就能为善去恶。 D.严格意义上的“心学”产生于明代中叶,这就表明了明代社会的发展使当 时人们对生命活泼的灵明体验有了更高的追求。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鲁鲁(节选) 宗 璞 鲁鲁原是孤身犹太老人的一只狗。老人前天死去了,他的死和他的生一样, 对人对世没有任何影响。后事办完了,这矮脚的白狗却守住了房子悲哭,人们打 他,他也不肯离去。房东灵机一动说:“送给下江人范先生养吧。”这小村中习 惯把躲避战乱到当地的外省人一律称作下 江人。于是他给硬拉到范家,拴在大树上。 晚上,鲁鲁坐在地上,悲凉地叫着,声音更带着十分的痛苦、绝望,像一 把锐利的刀,把山村的春夜剪碎了。 房门开了,两个孩子走了出来。6 岁的弟弟捧着一钵饭,对鲁鲁说:“鲁 鲁,你吃饭吧,这饭肉多。”10 岁的姐姐温柔地说:“鲁鲁,你就住在我们家 吧。拉拉手吧?”这话今天姐姐已经说了好几遍,鲁鲁总是发出一阵悲号,并不 伸出脚来。姐姐伸手去摸他的头,鲁鲁一阵颤栗,连毛都微耸起来。这只小手很 轻,但却这样温柔,使鲁鲁安心。他咻咻地喘着,向姐姐伸出了前脚
“好鲁鲁!”姐姐髙兴地和他握手。“爸爸妈妈!鲁鲁愿意住在我们家 了 爸妈走出房来,在姐姐介绍下扣鲁鲁握手。妈妈轻声责备姐姐说:“你怎 么把肉都给了鲁鲁?我们明天吃什么?”弟弟忙说:“明天我们什么也不吃。” 过了十多天,鲁鲁情绪显然已有好转。有一天,鲁鲁出了门,踌躇了一下 却忽然往山下城里跑去了。他要去解开一个谜。 黄昏时他进了城,在一座旧洋房前停住了。他坐在门外,不时发出长长的 哀叫。这里是犹太老人和鲁鲁的旧住处。主人是回到这里来了罢?怎么还听不见 鲁鲁的哭声呢?有人推开窗 户,有人走出来看,但都没有那苍然的白发。鲁鲁在门口蹲了两天两夜。第三天 早上,人们气愤起来,拿来绳索棍棒下决心要处理他。他又饿又渴又累,看着屋 门,希望在这一瞬间老人会走出来。但是没有。这时他想起了那温柔的小手,便 跳起身,冲出重围向城外跑去了。 姐弟俩很难过,傻鲁鲁!怎么能离开爱自己的人呢!你一定会回来的吧 他们终于等到了鲁鲁回来。姐姐冲过去弯身抱着他的头,他舐着姐弟俩的 手,又给爸爸妈妈作揖。那晚全家都高兴极了。 从此鲁鲁正式成为这个家的一员了。 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的那天,整个小村沸腾了。一家人紧紧抱在一起,他 们终于可以回北平去了。但路途遥远,交通不便,鲁鲁是不能去的。最后的决定 是把他送给T市爱狗的唐伯伯。 T市附近,有一个著名的大瀑布,10里外便听到水声隆隆。车经这里的那 天,姐姐发着 烧,还执意要下车去看。于是爸爸在左,妈妈在右,鲁鲁在前,弟弟在后,向观 瀑亭上走去。 急遽的水流从几十丈的绝壁跌落下来,在青山翠峦中形成一个小湖,水气迷蒙, 直飘到亭 上。姐姐觉得那白花花的厚重的半透明的水幔和雷鸣般的轰响仿佛离她很远。她 努力想走近些看,但它们越来越远,什么也看不见了,倚在爸爸肩上晕了过去 姐姐因病住进了医院,从此鲁鲁再也没有看见姐姐。没有几天,他就显得 憔悴,白毛失去了光泽。唐家的狗饭一律有牛肉,他却嗅嗅便走开,不管弟弟怎 样哄劝。 范家人走时,唐伯伯叫人把鲁鲁关在花园里。在飞机上,姐姐和弟弟为了 不能再见鲁鲁,一起哭了一场。他们听不见鲁鲁在花园里发出的撕裂了的嗥叫, 看不见鲁鲁因为一次又一次想挣脱绳索,磨掉了毛的脖子。他们飞得高高的,遗 落了儿时的伙伴 鲁鲁发疯似地寻找主人。唐伯伯总是试着和他握手,同情地、客气地说: “请你住在我家,这不是已经说好了么,鲁鲁 有一天,鲁鲁又不见了。过了半年,大家早以为他已离开这世界,他竟又 回到唐家。他瘦多了,身上好几处没有了毛。他又一次去寻找谜底后,又历尽辛 苦回来,只是为了不违反主人的安排。 但后来他却有了观赏瀑布的癖好。他常常跑出城去,坐在大瀑布前,久久 地望着那跌宕跳荡、白帐幔似的落水,发出悲凉的、撞人心弦的哀号。 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好鲁鲁!”姐姐高兴地和他握手。“爸爸妈妈!鲁鲁愿意住在我们家 了!” 爸妈走出房来,在姐姐介绍下扣鲁鲁握手。妈妈轻声责备姐姐说:“你怎 么把肉都给了鲁鲁?我们明天吃什么?”弟弟忙说:“明天我们什么也不吃。” 过了十多天,鲁鲁情绪显然已有好转。有一天,鲁鲁出了门,踌躇了一下, 却忽然往山下城里跑去了。他要去解开一个谜。 黄昏时他进了城,在一座旧洋房前停住了。他坐在门外,不时发出长长的 哀叫。这里是犹太老人和鲁鲁的旧住处。主人是回到这里来了罢?怎么还听不见 鲁鲁的哭声呢?有人推开窗 户,有人走出来看,但都没有那苍然的白发。鲁鲁在门口蹲了两天两夜。第三天 早上,人们气愤起来,拿来绳索棍棒下决心要处理他。他又饿又渴又累,看着屋 门,希望在这一瞬间老人会走出来。但是没有。这时他想起了那温柔的小手,便 跳起身,冲出重围向城外跑去了。 姐弟俩很难过,傻鲁鲁!怎么能离开爱自己的人呢!你一定会回来的吧。 他们终于等到了鲁鲁回来。姐姐冲过去弯身抱着他的头,他舐着姐弟俩的 手,又给爸爸妈妈作揖。那晚全家都高兴极了。 从此鲁鲁正式成为这个家的一员了。 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的那天,整个小村沸腾了。一家人紧紧抱在一起,他 们终于可以回北平去了。但路途遥远,交通不便,鲁鲁是不能去的。最后的决定 是把他送给 T 市爱狗的唐伯伯。 T 市附近,有一个著名的大瀑布,l0 里外便听到水声隆隆。车经这里的那 天,姐姐发着 烧,还执意要下车去看。于是爸爸在左,妈妈在右,鲁鲁在前,弟弟在后,向观 瀑亭上走去。 急遽的水流从几十丈的绝壁跌落下来,在青山翠峦中形成一个小湖,水气迷蒙, 一直飘到亭 上。姐姐觉得那白花花的厚重的半透明的水幔和雷鸣般的轰响仿佛离她很远。她 努力想走近些看,但它们越来越远,什么也看不见了,倚在爸爸肩上晕了过去。 姐姐因病住进了医院,从此鲁鲁再也没有看见姐姐。没有几天,他就显得 憔悴,白毛失去了光泽。唐家的狗饭一律有牛肉,他却嗅嗅便走开,不管弟弟怎 样哄劝。 范家人走时,唐伯伯叫人把鲁鲁关在花园里。在飞机上,姐姐和弟弟为了 不能再见鲁鲁,一起哭了一场。他们听不见鲁鲁在花园里发出的撕裂了的嗥叫, 看不见鲁鲁因为一次又一次想挣脱绳索,磨掉了毛的脖子。他们飞得高高的,遗 落了儿时的伙伴。 鲁鲁发疯似地寻找主人。唐伯伯总是试着和他握手,同情地、客气地说: “请你住在我家,这不是已经说好了么,鲁鲁。” 有一天,鲁鲁又不见了。过了半年,大家早以为他已离开这世界,他竟又 回到唐家。他瘦多了,身上好几处没有了毛。他又一次去寻找谜底后,又历尽辛 苦回来,只是为了不违反主人的安排。 但后来他却有了观赏瀑布的癖好。他常常跑出城去,坐在大瀑布前,久久 地望着那跌宕跳荡、白帐幔似的落水,发出悲凉的、撞人心弦的哀号。 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本文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小狗以人的心理,细腻地描摹小狗鲁鲁的内心 活动,使读者能真切地感受到小狗内心复杂的情感 B.鲁鲁去城里的旧住处守候旧主人,最后又回到范家,只是因为他遭到了人 们的驱赶,再加上饥渴疲累,这让读者看到了他的痛苦和无奈 C.去到唐家后,鲁鲁得到了很好的优待,但他并不吃那一律有牛肉的饭,这 反映了鲁鲁对新主人的不满,以及对旧主人的忠诚 D.文章以鲁鲁第一次丧家的哀号开篇,又以它第二次丧家的哀号结束,首尾 呼应,对小狗被无情抛弃的悲剧命运寄予了无限的同情。 5.文中两次写到了瀑布,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6.著名作家孙犁评价《鲁鲁》:“表面是动物的悲鸣,内含是人性的呼喊。” 请结合文本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超级演讲家霍金 霍金的演讲之路建立在过去数十年对理论物理学的卓越贡献上。他的主要 研究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他提岀了黑洞蒸发现象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被 誉为是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在声望一步步提高的同时,他开始思考,科学应该是为世人所熟知的,若 是一些科学成果只在业内存在震撼,却无法在大众中普及,那这些研究成果还有 什么伟大可言呢?于是,除了写书和参加学术研讨会,他开始了在世界范围内作 为“超级演讲家”的历程。 1987年10月,英国的伯明翰召开运动神经细胞协会会议,霍金受邀进行 了一场演讲,题目是《我的病历》。霍金从自己的童年开始讲起,从那些“笨手 笨脚”的先兆,一直讲到21岁被确诊为运动神经元病,也讲到了“最多还能活 两年”的预言。他表示,面对随时都会到来的死亡威胁,那种感觉很不好受,但 是他依然在进行科学研究,依然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我并不比别人差什么 1988年,霍金的科普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发行,从研究 黑洞出发,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归宿。4月,他在加利福尼亚大学进行了一场题 为《黑洞和婴儿宇宙》的演讲。霍金指出,大多数人会认为进入黑洞之后,就可 以穿越到另一个时空区域,于是就出现了时空旅行的巨大可能。他提醒人们,不 要渴望进入黑洞,如果人类跳入黑洞,瞬间就会被撕得粉碎,连构成他身体的粒 子也不能避免。随后,这位“被撕得粉碎的人”就会通过婴儿宇宙,经过另一个 黑洞被发射出来,重现于另一个区域。这次演讲吸引了众多对宇宙存在好奇的听 众,霍金总能把一些枯燥的理论通过绮丽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述出来。 霍金试图通过演讲,将自己的思想与整个世界交流,除了常在英国及美国 发表演说,1989 年1o月,他还来到西班牙的奥维多,此次的演讲题目是《公众的科学观》。霍 金认为,社会对科学研究的态度大都漠不关心,对于科研成果为公众生活带来的 改变,公众也是冷眼相待。现在的首要问题就是让科学在大众中普及,让大众能 够对温室效应、酸雨、遗传工程甚至核武器的发展等问题得出较为科学的看法。 中学的科学教育制度需要改善,要拓宽科学传播的途径,如电视节目,在娱乐的 同时注重教育意义,让观众明白科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A.本文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小狗以人的心理,细腻地描摹小狗鲁鲁的内心 活动,使读者能真切地感受到小狗内心复杂的情感。 B.鲁鲁去城里的旧住处守候旧主人,最后又回到范家,只是因为他遭到了人 们的驱赶,再加上饥渴疲累,这让读者看到了他的痛苦和无奈。 C.去到唐家后,鲁鲁得到了很好的优待,但他并不吃那一律有牛肉的饭,这 反映了鲁鲁对新主人的不满,以及对旧主人的忠诚。 D.文章以鲁鲁第一次丧家的哀号开篇,又以它第二次丧家的哀号结束,首尾 呼应,对小狗被无情抛弃的悲剧命运寄予了无限的同情。 5.文中两次写到了瀑布,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 分) 6.著名作家孙犁评价《鲁鲁》:“表面是动物的悲鸣,内含是人性的呼喊。” 请结合文本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超级演讲家霍金 霍金的演讲之路建立在过去数十年对理论物理学的卓越贡献上。他的主要 研究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他提出了黑洞蒸发现象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被 誉为是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在声望一步步提高的同时,他开始思考,科学应该是为世人所熟知的,若 是一些科学成果只在业内存在震撼,却无法在大众中普及,那这些研究成果还有 什么伟大可言呢?于是,除了写书和参加学术研讨会,他开始了在世界范围内作 为“超级演讲家”的历程。 1987 年 10 月,英国的伯明翰召开运动神经细胞协会会议,霍金受邀进行 了一场演讲,题目是《我的病历》。霍金从自己的童年开始讲起,从那些“笨手 笨脚”的先兆,一直讲到 21 岁被确诊为运动神经元病,也讲到了“最多还能活 两年”的预言。他表示,面对随时都会到来的死亡威胁,那种感觉很不好受,但 是他依然在进行科学研究,依然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我并不比别人差什么”。 1988 年,霍金的科普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发行,从研究 黑洞出发,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归宿。4 月,他在加利福尼亚大学进行了一场题 为《黑洞和婴儿宇宙》的演讲。霍金指出,大多数人会认为进入黑洞之后,就可 以穿越到另一个时空区域,于是就出现了时空旅行的巨大可能。他提醒人们,不 要渴望进入黑洞,如果人类跳入黑洞,瞬间就会被撕得粉碎,连构成他身体的粒 子也不能避免。随后,这位“被撕得粉碎的人”就会通过婴儿宇宙,经过另一个 黑洞被发射出来,重现于另一个区域。这次演讲吸引了众多对宇宙存在好奇的听 众,霍金总能把一些枯燥的理论通过绮丽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述出来。 霍金试图通过演讲,将自己的思想与整个世界交流,除了常在英国及美国 发表演说,1989 年 lo 月,他还来到西班牙的奥维多,此次的演讲题目是《公众的科学观》。霍 金认为,社会对科学研究的态度大都漠不关心,对于科研成果为公众生活带来的 改变,公众也是冷眼相待。现在的首要问题就是让科学在大众中普及,让大众能 够对温室效应、酸雨、遗传工程甚至核武器的发展等问题得出较为科学的看法。 中学的科学教育制度需要改善,要拓宽科学传播的途径,如电视节目,在娱乐的 同时注重教育意义,让观众明白科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霍金还把他的思想传播到了对他来说非常遥远的国度一一中国。2006年6 月17日,霍金以病残之躯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抵达北京。这是继1985年、2002 年两次访华后,他第三次踏上中国的土地。6月18日,他面对中国的6300多名 听众演讲他的《宇宙的起源》,他围绕“我们为何在此,又是从何而来?”的问 题展开,宇宙是否会继续膨胀?会不会在某一个时点最终坍塌?这些都是充满神秘 感的东西,在足球世界杯尽情演绎的夏日里,霍金掀起了又一轮科学的热潮。 霍金的演讲充满了科学的正能量,他的演讲实录被印刷成各类读物销往世 界,演讲的视频被制作成各类纪录片畅播全球。霍金就这样在宇宙的星际当中影 响着我们,像一颗耀眼的星辰熠熠生辉。 (摘编自荣楚欧《霍金传》) 相关链接 ①在演讲时,靠电脑合成发音是一项艰辛的工作,一个小时的录音演讲通 常要准备10天,但这并没有削弱霍金同大众交流的愿望。在他看来,向大众揭 示宇宙的神奇和宇宙学研究所反映出的哲学和科学思想,这是学者的本分。(蔡 肖兵《生命还在希望就在》) ②在中国,霍金走近公众所引起的轰动有目共睹。2002年他在北京国际 会议中心那次演讲的会场座无虚席,这说明一个事实:霍金正在用他非凡的个人 魅力,吸引大众走近科学。丘成桐先生如此评价:“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 是至关重要的。大科学家应当带头做科普。 (2006年6月22日《光明日报》《霍金:一个巨大的科学磁场》)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霍金在宇宙论和黑洞研究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奠定了他在当代理论物 理学界的地位,也成为他日后演讲成功的坚实基础。 B.霍金并不满足于只在科学界拥有声望,他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也能为世人 所熟知,从而开始了为大众普及科学的演讲家历程 c.在《黑洞和婴儿宇宙》的演讲中,霍金谈到了人类能否进入黑洞实现时空 旅行的问题,巧妙地为大众解释了枯燥的黑洞理论。 D.霍金试图将自己的思想传播到全世界,他的演讲没有只局限在美国和欧洲 他曾经前后三次到中国演讲,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霍金21岁时被预言最多还能活两年,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仍投身科学研 究,自强不 息,掌控自己的命运,体现出非凡的人格魅力。 B.大科学家霍金没有只是埋头于书斋和学术研讨会,他将主要精力都放在演 讲事业中, 带头做科普,值得其他科研工作者学习借鉴。 C.霍金的演讲既有对遥远宇宙的探讨,也有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他不仅是一 个研究星空 的科学家,更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思考者。 本文侧重对霍金演讲内容的介绍,对其科研经历叙述不多,但读者仍能从 中了解到霍金 是如何成长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和超级演讲家的 9.为什么霍金被誉为“超级演讲家”?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霍金还把他的思想传播到了对他来说非常遥远的国度——中国。2006 年 6 月 17 日,霍金以病残之躯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抵达北京。这是继 1985 年、2002 年两次访华后,他第三次踏上中国的土地。6 月 18 日,他面对中国的 6300 多名 听众演讲他的《宇宙的起源》,他围绕“我们为何在此,又是从何而来?”的问 题展开,宇宙是否会继续膨胀?会不会在某一个时点最终坍塌?这些都是充满神秘 感的东西,在足球世界杯尽情演绎的夏日里,霍金掀起了又一轮科学的热潮。 霍金的演讲充满了科学的正能量,他的演讲实录被印刷成各类读物销往世 界,演讲的视频被制作成各类纪录片畅播全球。霍金就这样在宇宙的星际当中影 响着我们,像一颗耀眼的星辰熠熠生辉。 (摘编自荣楚欧《霍金传》) 相关链接: ①在演讲时,靠电脑合成发音是一项艰辛的工作,一个小时的录音演讲通 常要准备 l0 天,但这并没有削弱霍金同大众交流的愿望。在他看来,向大众揭 示宇宙的神奇和宇宙学研究所反映出的哲学和科学思想,这是学者的本分。(蔡 肖兵《生命还在希望就在》) ②在中国,霍金走近公众所引起的轰动有目共睹。2002 年他在北京国际 会议中心那次演讲的会场座无虚席,这说明一个事实:霍金正在用他非凡的个人 魅力,吸引大众走近科学。丘成桐先生如此评价: “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 是至关重要的。大科学家应当带头做科普。” (2006 年 6 月 22 日《光明日报》《霍金:一个巨大的科学磁场》)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霍金在宇宙论和黑洞研究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奠定了他在当代理论物 理学界的地位,也成为他日后演讲成功的坚实基础。 B.霍金并不满足于只在科学界拥有声望,他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也能为世人 所熟知,从而开始了为大众普及科学的演讲家历程。 c.在《黑洞和婴儿宇宙》的演讲中,霍金谈到了人类能否进入黑洞实现时空 旅行的问题,巧妙地为大众解释了枯燥的黑洞理论。 D.霍金试图将自己的思想传播到全世界,他的演讲没有只局限在美国和欧洲, 他曾经前后三次到中国演讲,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霍金 21 岁时被预言最多还能活两年,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仍投身科学研 究,自强不 息,掌控自己的命运,体现出非凡的人格魅力。 B.大科学家霍金没有只是埋头于书斋和学术研讨会,他将主要精力都放在演 讲事业中, 带头做科普,值得其他科研工作者学习借鉴。 C.霍金的演讲既有对遥远宇宙的探讨,也有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他不仅是一 个研究星空 的科学家,更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思考者。 D.本文侧重对霍金演讲内容的介绍,对其科研经历叙述不多,但读者仍能从 中了解到霍金 是如何成长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和超级演讲家的。 9.为什么霍金被誉为“超级演讲家”?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