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为什么我不是基督教徒 由于承认感情及其极端的重要性,但却否定信条并谴责有组 织的教会,罗素使自己易于在另外一条战线上招人抨击。宗教语 言为什么不应当是宗教感情的最好表达?那确实是它所适合的东 西。所以,艾略特著作中的诗人和文学评论家必然会反对罗素幼 稚地强行将感情与表达割裂开来的做法(尽管那意味着艾略特并 不是一贯拥护上面所辨认的那种乏味的普世教会主义,因为无神 论者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无疑与基督教徒以及其他的人不一样)。 如果感情与表达是一回事,那么,宗教感情就是最好的宗教著 作中所表达的关于生命、命运、记忆和丧失的感情。而如果行动使 得言辞具有意义,那么,这些著作的持续生命只是散播这些著作并 通过赋予它们以适当的历史连续性、适当的庄严和仪式来保留和 xv更新它们的意义的那些教会的生命。如果宗教被看作是一种天衣 无缝的实践,那么,罗素的那些分析区别就站不住脚。它们显示出 感情、言辞和构成对世界虔诚的态度的仪式本质上的统一。根据 这种看法,“我知道我的救赎主活着”这句经文并不是完全说真话 或说假话,而是具有在圣诞节唱这句经文(或在教堂里唱这句经 文)时所赋予它的任何意义。无论是罗素,还是他之前的无神论 者,都没有预见到这种表述。①然而,即使它是关于虔诚的“信徒” 所正在做的事情的正确表述,罗素也许还是能够使自己反对他们 的真正而又严肃的道德理由发挥作用。仪式和言辞不是感情的含 蓄表达,但却也是禁止和迫害的预兆。 ①尤其可以参见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关于美学、心理学和宗教信仰的演 讲和谈话》(Lectures and Conversation on Aesthetics,psychology and Religious Be- lief),西里尔·巴雷特(Cyril Barrett)编,牛津,布莱克韦尔出版公司,l966年
卢德里奇名著版前言 9 我们可以把艾略特与罗素的争执看作是预先探讨现代性的那 个关于启蒙的长期争论的问题。罗素怀着只是不幸的(即便是异 常重要的)前导的感情和情感,强调理性、信仰、真理、科学和分析。 罗素认为宗教信仰是简单的信仰,要受或然性、科学、逻辑和历史 的审查,而审查后,它们可能会被发现不合格。艾略特把它们与诗 歌、感情、情感、表达、传统归为一类,而合理性、科学、分析和或然 性却被放逐到边缘。① 因为宗教思想再次甚至争夺有教养的西方的有才智之士,所 以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关于解释的论战仍然在进行。罗素的 演讲有一些值得称道的东西,其中之一是他在战场上采取一种态 度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明确性。凡是持不同立场的人不得不与他 正面交锋,这往往需要比艾略特设法搜集的更加充足的论据。 西蒙·布莱克本 2003年于剑桥大学 ①或者也许试图这样做。拿吴尔夫夫人来说,她就常常嘲笑艾略特的英国国教 高教会派式的装腔作势
xvi 编者引言 伯特兰·罗素一直是位多产的作家,他的有些最出色的工作 包含在一些小册子和为各种期刊撰写的文章中。他的关于宗教的 讨论尤其是如此,其中许多在某些理性主义者的圈子以外很少为 人们所知晓。在本书中,我收集了这些关于宗教的论文中的许多 论文,以及其他一些像《自由与学院》、《我们的性道德》这样一些就 论题而言至今仍然很有意义的文章。 尽管罗素因其对诸如逻辑和认识论这样一些纯抽象学科的贡 献而深受人们的尊敬,但是我们几乎完全可以猜想到,在未来的岁 月中,他同样也会被人们记得是个道德和宗教方面伟大的持异端 者。他从来不是一个纯专业哲学家。他总是非常关心各个宗教都 已各自作出了回答的那些根本问题一关于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和 高尚生活的本质的问题。他对这些问题的论述不乏透辟、机智和 雄辩,而且他以才华横溢的散文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他的其他著 x作就是因为这种透辟、机智和雄辩,以及这种才华横溢的散文体而 著名。这些特质使本书所含的文章也许成了自休谟和伏尔泰时代 以来表达自由思想家观点的最感人、最优美的文字。 伯特兰·罗素论宗教的书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值得出版的。目 前,我们看到有人正在利用现代广告技术的全部圆滑性掀起一场
编者引言 11 宗教复兴运动,在这种情况下,重申不信宗教者的观点似乎尤为可 取。几年来,在文化修养高、中、低的每一个层次上,我们一直都受 到来自每一个角落的神学宣传的狂轰滥炸。《生活》杂志发表社论 向我们断言:“除了固执己见的唯物主义者和基要主义者外”,进化 论和基督教教义之间的论战“已结束多年”,“科学本身…反对那 种认为宇宙、生命或人类的形式纯属偶然的观念。”比较有尊严的 辩护士汤因比教授告诉我们说,我们“根据世俗的理由,是无法对 付共产主义的挑战的”。诺曼·文森特·皮尔、希恩阁下以及其他 宗教精神病学教授在拥有千百万读者的报纸专栏中、在畅销的书 籍中、在每周对全国播放的无线电广播节目和电视节目中攒美信 仰的好处。所有党派的政治家(其中许多人在他们开始竞争公职 之前根本就没有因为虔诚面出名)全都确信自己被人们公认为是 一个尽本分的、按时去教堂做礼拜的人,而且在他们显示才学的演 讲中从来不会忘记提到上帝。在比较好的大学的课堂外面,人们 很少能够听到有关这个问题的反面意见。 因为宗教,并不局限于大规模的宣传,所以这类不妥协地 肯定非宗教主义观点的书籍今天就更加为人们所需要了。在美 国,这种宗教攻势也一直表现为多次试图暗中破坏宪法所规定的 政教分离,其中获得成功的次数不少。这种试图暗中破坏政教分 离的事情太多,在此无法细述;但是两三个实例也许就能足以表明xv 这样一种扰乱人心的趋势,即如果该趋势继续未受阻止,那么,它 就会使反对传统宗教的那些人沦为二等公民。例如,几个月前,美 国众议院的一个小组委员会在一项两院共同决议中列入了这样一 个令人惊奇的提案:“忠于上帝”是最优秀的政府工作人员必不可
12 为什么我不是基督教徒 少的先决条件。立法者还正式提出:“任何人以任何身份在政府或 政府所属部门供职,都应该有献身于上帝的特点。”这个决议案目 前还没有成为法律,但如果对它不加以强有力的反对的话,它很快 就会成为法律。另外还有个决议案把“我们信奉上帝”定为美国的 国训,该决议案已为两院所通过,现在已是国家的法律了。纽约大 学的乔治·阿克斯特尔教授是少数几个敢于对这种做法直言不讳 的批评家之一,他在参议院的一个委员会作证时恰如其分地把它 们说成是对政教分离原则的“虽然微弱但却值得注意的侵蚀”。 在宪法明令禁止的地方强行注人宗教的企图,绝不仅仅局限 于联邦立法中。比如,举一个特别明显的例子,1955年纽约市教 育董事会的学校监理会起草的《关于视导员与教师的指导性说明》 毫不隐讳地宣称:“公立学校鼓励信仰上帝,承认我国是一个宗教 国家的这个简单事实”;此外,它还宣称:公立学校“确认上帝是自 然和道德法则的终极源泉”。要是通过了这个声明,纽约市学校的 课程中恐怕就没有一门学科能逃脱神学的侵扰。甚至像科学和数 学这样明显是世俗的课程,也要带着宗教的色彩来讲授。该声明 宣称:“科学家和数学家们认为宇宙是个合乎逻辑的、有秩序的、可 预言的地方。他们对天穹的广大无垠和绚丽多彩、人类身心的奇 xx妙、大自然的美丽、光合作用的奥秘、宇宙的数学结构或无穷大这 个概念的看法,只能导致在上帝的创造物面前卑躬屈膝,俯首听 命。人们只能说:‘我观看你指头所造的天’。①”像“工艺课”那样 无害的课程也未能幸免。学校监理会的哲学家们断言:“工艺课 ①见《圣经·诗篇》第八篇第三节。一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