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指出: 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 验课程”; 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 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 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 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 课程也由此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 “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
新课程标准指出: 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 验课程” ; 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 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 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 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 课程也由此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 “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
课程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核心地位,“中介”; 指南、规范的作用
二、课程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 核心地位,“中介” ; • 指南、规范的作用
第三节课程的产生发展 古代社会的课程 原始社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课 程内容贫乏,以生产生活经验为主(生 劳动课程和生活课程) 阶级社会:文字产生,学校出现,分科 课程,以人文学科为主 例如:孔子开外科课程之先河 西方“艺
第二节 课程的产生发展 • 一、古代社会的课程 • 原始社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课 程内容贫乏,以生产生活经验为主(生 产劳动课程和生活课程) • 阶级社会:文字产生,学校出现,分科 课程,以人文学科为主。 • 例如:孔子开分科课程之先河。 • 西方“七艺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 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 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 强立而不返,谓之大成 《学记》
•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 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 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 强立而不返,谓之大成。 • ——《学记》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 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 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 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 焉,息焉游焉。 《学记》
•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 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 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 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 焉,息焉游焉。 • ——《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