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自主组材系列 诗歌鉴赏专题·类型 皖智·语文组整理2010.4 。写景类诗歌鉴赏方法 ()鉴赏方法:抓住意象,配合关键词 白高考范例解析 1.(2007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注。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②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分析】抓住意象“农人”“南亩”,配合关键词“倾家”“事” 【答案】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 2.(2007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 芣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礻颉⑦之。 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李前(草名),可食。② 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摘取、拾取。 ⑤捋:成把地握取。⑥袺:手持衣角盛物。⑦礻颉ε把衣襟掖在腰间装物。 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请概括描述。 【分析】抓住“芣苢”这个意象,配合诗中的动词和诗下的注释一一妇女采野菜,且是边采 边唱,那么所描绘的应该是一种欢快的劳动场景 【答案】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3.(2006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晓上空泠峡①王罔运②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注:①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②王罔运(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他 年怀有远大的敢治抱负,然而屡遭控诉,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授徒。 ①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1 二轮复习自主组材系列 诗歌鉴赏专题·类型 皖智·语文组 整理 2010.4 一。写景类诗歌鉴赏方法 ㈠鉴赏方法:抓住意象,配合关键词 ㈡高考范例解析: 1.(2007 全国卷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注。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②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答: 【分析】抓住意象“农人”“南亩”,配合关键词“倾家”“事”。 【答案】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 2.(2007 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 芣 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礻颉⑦之。 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李前(草名),可食。② 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摘取、拾取。 ⑤捋:成把地握取。⑥袺:手持衣角盛物。⑦礻颉:把衣襟掖在腰间装物。 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请概括描述。 答: 【分析】抓住“芣苢”这个意象,配合诗中的动词和诗下的注释——妇女采野菜,且是边采 边唱,那么所描绘的应该是一种欢快的劳动场景。 【答案】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3.(2006 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 分) 晓上空泠峡① 王罔运②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注:①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②王罔运(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他早 年怀有远大的敢治抱负,然而屡遭控诉,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授徒。 ①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答:
【分析】诗的前两句,我们应该抓住“南风”“驿亭”“空泠”三个意象,配合关键词“拂” “牵缆”“五更”(或诗题中的“晓”)“上”,就可以勾勒出画面 【答案】拂晓时分,猎猎南风欥拂着江边驿亭。诗人乘坐小船在纤夫的牵引下向空泠峡溯流 而上 二。情感类诗歌的鉴赏方法 ()分类:写情的诗一般可分为以景传情、以事传情和以物传情三种类型。 白具体分析 1.以景传情的:抓住意象特点,配合关键词,导出情感 ①1)(2007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送人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干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①“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分析】“水”的意象,在送别诗中,是用来象征情感的,“水送无穷树”,“水长”即“情 长”,表现的是惜别之情:“云埋山”是说云遮住了前路,喻指前途艰险阻隔,表现出为友 人担心,充满关切之情:水阔山高,使人产生前路茫茫之感慨 【答案】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 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2005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②“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 分析】抓住意象“露”“阶”“苔”,“露”的特点—一清冷,“阶”下生“苔”表明久 无人迹,只见风吹露水,滴落阶下,不见人来,可见幽静。当此之时,作者思念友人,孤独 寂寞之情流泻而出 【答案】渲染了清冷、幽静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孤单、寂寞的情怀 3)(2006湖北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②这首诗的三、四两句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分析】意象:“日”、“寒鸦”、“水”。抓住其特点,配合关键词一一日已“晚”,提 供背景,点明时间:寒鸦“飞尽”都已归巢,诗人却独立江边还在遥望,进行对比;“水
2 【分析】诗的前两句,我们应该抓住“南风”“驿亭”“空泠”三个意象,配合关键词“拂” “牵缆”“五更”(或诗题中的“晓”)“上”,就可以勾勒出画面。 【答案】拂晓时分,猎猎南风吹拂着江边驿亭。诗人乘坐小船在纤夫的牵引下向空泠峡溯流 而上。 二。情感类诗歌的鉴赏方法 ㈠分类:写情的诗一般可分为以景传情、以事传情和以物传情三种类型。 ㈡具体分析: 1.以景传情的:抓住意象特点,配合关键词,导出情感 ⑴(2007 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①“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答: 【分析】“水”的意象,在送别诗中,是用来象征情感的,“水送无穷树”,“水长”即“情 长”,表现的是惜别之情;“云埋山”是说云遮住了前路,喻指前途艰险阻隔,表现出为友 人担心,充满关切之情;水阔山高,使人产生前路茫茫之感慨。 【答案】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 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⑵(2005 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②“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 【分析】抓住意象“露”“阶”“苔”,“露”的特点——清冷,“阶”下生“苔”表明久 无人迹,只见风吹露水,滴落阶下,不见人来,可见幽静。当此之时,作者思念友人,孤独 寂寞之情流泻而出。 【答案】渲染了清冷、幽静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孤单、寂寞的情怀。 ⑶(2006 湖北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②这首诗的三、四两句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答: 【分析】意象:“日”、“寒鸦”、“水”。抓住其特点,配合关键词——日已“晚”,提 供背景,点明时间;寒鸦“飞尽”都已归巢,诗人却独立江边还在遥望,进行对比;“水
这个意象取“绵延不尽”之意,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在送别诗中常用,如“孤帆 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水长”即“情长”。江水“悠悠”,就是表现诗人对友 人的思念之情。 【答案】诗人独立江边遥望朋友去处不愿离去,直到很晚。秋夜清冷,乌鸦都已归巢,唯余 江水悠悠。表达了诗人无限的思念之情 2.以事传情的(可能涉及到人物形象):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把握作者的情感 (1)(2004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②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 【分析】题目中说,句句有怨,那么答题的时候就要句句分析,抓住关键词“岁岁”“朝朝” “三春白雪”“黄河”“黑山”,就能明了“征人”为什么怨了。 【答案】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②2)(2006年江苏卷)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阕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①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分析】抓住关键词“去年”“到家”“今年”“天涯”两相对比,诗人的情感不言自明。 【答案】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 (3)(2007全国卷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针。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十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仼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 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①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 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分析】题目中已经把关键词点明,举杯销愁,酒醒愁却更浓,所以用“咨嗟”一词,表现 了苦闷无法派遣。那么,是什么样的苦闷呢?诗中注释告诉我们当时苏轼在密州做地方官, 显然是贬谪在外,志不得申的苦闷。“休对”是说还是不要想那些了,“且将”是暂且将感 情寄托于新茶诗酒吧,诗人是想极力把苦闷忘却。 答案】体现的是一种作者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又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 遣的心情
3 这个意象取“绵延不尽”之意,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在送别诗中常用,如“孤帆 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水长”即“情长”。江水“悠悠”,就是表现诗人对友 人的思念之情。 【答案】诗人独立江边遥望朋友去处不愿离去,直到很晚。秋夜清冷,乌鸦都已归巢,唯余 江水悠悠。表达了诗人无限的思念之情。 2.以事传情的(可能涉及到人物形象):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把握作者的情感。 ⑴(2004 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②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 【分析】题目中说,句句有怨,那么答题的时候就要句句分析,抓住关键词“岁岁”“朝朝” “三春白雪”“黄河”“黑山”,就能明了“征人”为什么怨了。 【答案】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⑵(2006 年江苏卷)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①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分析】抓住关键词“去年”“到家”“今年”“天涯”两相对比,诗人的情感不言自明。 【答案】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 ⑶(2007 全国卷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针。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十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 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①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 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 【分析】题目中已经把关键词点明,举杯销愁,酒醒愁却更浓,所以用“咨嗟”一词,表现 了苦闷无法派遣。那么,是什么样的苦闷呢?诗中注释告诉我们当时苏轼在密州做地方官, 显然是贬谪在外,志不得申的苦闷。“休对”是说还是不要想那些了,“且将”是暂且将感 情寄托于新茶诗酒吧,诗人是想极力把苦闷忘却。 【答案】体现的是一种作者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又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 遣的心情
4)(207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②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4分) 答 【分析】王诗:一、二句中,我们抓住“独坐”“空堂”两词,就可明白诗人此时的孤寂 抓住“悲双鬓”一词,就可知诗人感慨岁月流逝的悲伤。三、四句是写景的,那我们就抓住 意象来分析,雨中果落,灯下虫鸣,氛围凄清,漫出哀伤之情。周诗:写的是夜间读书之事, 抓住“不知”这个关键词,不知室外景物变化,可见出诗人读书的专注和认真 【答案】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1分)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 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1分)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1 分)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 是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1分) 3.以物传情的:抓住关键词或物的特点把握作者传达的感情。 (1)(2007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⑨。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 ②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前两句直抒胸臆,有老骥伏枥的气概。后三句中,我们应抓住有“狐兔”“思汝” 这些词,借人间尚有许多狐兔,思念鹰,言其欲像雄鹰搏击狐兔一样,消除恶人、小人,表 到了自己胸中的抱负志向 【答案】“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人 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2)(2007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小斋即事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4 ⑷(2007 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 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②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4 分) 答: 【分析】王诗:一、二句中,我们抓住“独坐”“空堂”两词,就可明白诗人此时的孤寂, 抓住“悲双鬓”一词,就可知诗人感慨岁月流逝的悲伤。三、四句是写景的,那我们就抓住 意象来分析,雨中果落,灯下虫鸣,氛围凄清,漫出哀伤之情。周诗:写的是夜间读书之事, 抓住“不知”这个关键词,不知室外景物变化,可见出诗人读书的专注和认真。 【答案】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1 分)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 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1 分)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1 分)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 是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1 分) 3.以物传情的:抓住关键词或物的特点把握作者传达的感情。 ⑴(2007 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H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②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分析】前两句直抒胸臆,有老骥伏枥的气概。后三句中,我们应抓住有“狐兔”“思汝” 这些词,借人间尚有许多狐兔,思念鹰,言其欲像雄鹰搏击狐兔一样,消除恶人、小人,表 到了自己胸中的抱负志向。 【答案】“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人 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⑵(2007 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 小斋即事 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土,曾任监察御使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 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②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6分) 【分析】诗中表情达意采用了“琴”和“棋盘”两个物象,借以抒发感慨,所以明显是托物 言志。我们应抓住所写两物的特点“直”和“方”,配合关键词“世愈疏”、“万事妨”来 把握作者的情感。“物的特点”即“人的特点”,正是作者有这样的品质,才导致“世愈疏” 和“万事妨”的结局。 【答案】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 正直:方一一有棱角,正因为自己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 只落得小斋住处,无关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 的情怀 (3)2007重庆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晩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②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分析】苏诗我们应抓住“崇光”“恐”“照红妆”这些词,结合注释,可以看出诗人对盛 开的海棠花的喜爱。白诗我们应抓住“惆怅”“残”“借”这几个词,可以看出诗人对牡丹 花凋零的惋惜之情 【答案】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 4.以景传情,以事传情,以物传情集合一体的 ()(2007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 绝食而死 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 此诗时将近十年。 ①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分析】抓住第一句中“十年”这个词,结合注释,可知抒写的是国破和家亡的悲痛。第二 句用“独立”强化这种悲痛。第三句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营 造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最后句借梅花的意象,表明自己的坚贞情怀
5 注: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使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 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②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6 分) 答: 【分析】诗中表情达意采用了“琴”和“棋盘”两个物象,借以抒发感慨,所以明显是托物 言志。我们应抓住所写两物的特点“直”和“方”,配合关键词“世愈疏”、“万事妨”来 把握作者的情感。“物的特点”即“人的特点”,正是作者有这样的品质,才导致“世愈疏” 和“万事妨”的结局。 【答案】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 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 只落得小斋住处,无关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 的情怀。 ⑶2007 重庆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②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答: 【分析】苏诗我们应抓住“崇光”“恐”“照红妆”这些词,结合注释,可以看出诗人对盛 开的海棠花的喜爱。白诗我们应抓住“惆怅”“残”“惜”这几个词,可以看出诗人对牡丹 花凋零的惋惜之情。 【答案】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 4.以景传情,以事传情,以物传情集合一体的 ⑴(2007 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 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 绝食而死。 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 此诗时将近十年。 ①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 分) 【分析】抓住第一句中“十年”这个词,结合注释,可知抒写的是国破和家亡的悲痛。第二 句用“独立”强化这种悲痛。第三句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营 造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最后句借梅花的意象,表明自己的坚贞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