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试卷201049 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注: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第I卷(共21分) 、课内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万章日:“尧以天下与舜,有诸? 孟子日:“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 日:“天与之 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 日:“否。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日:“以行与事示之者,如之何? 曰:"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诸侯能荐人于天子,不能使天 子与之诸侯;大夫能荐人于诸侯,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昔者,尧荐舜于天而 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敢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 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 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二十有八载, 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 候进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
1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试卷 2010.4.9 满分 150 分 答题时间 150 分钟 注: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第Ⅰ卷(共 21 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 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 曰:“天与之” “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 曰:“否。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以行与事示之者,如之何?” 曰:“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诸侯能荐人于天子,不能使天 子与之诸侯;大夫能荐人于诸侯,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昔者,尧荐舜于天而 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敢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 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 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二十有八载, 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 候进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
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 是篡也,非天与也。《泰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选自《孟子万章上》) 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谆谆然命之乎 命:命令 B.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示:显示 C.践天子位焉 践:登上 D.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受:接受 2.下面的句子,加点的字在意义及用法上相同的一项是( A“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 此之谓也 B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 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 C谆谆然命之乎 夫然后之中国 D尧以天下与舜,有诸 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3.与“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 B.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 C.此之谓也 D.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二、课外文言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孔子世家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 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 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 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2 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 是篡也,非天与也。《泰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选自《孟子·万章上》) 1.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谆谆然命.之乎 命:命令 B.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示:显示 C.践.天子位焉 践:登上 D.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 受:接受 2.下面的句子,加点的字在意义及用法上相同的一项是( ) A “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 此之.谓也 B 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 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 C 谆谆然.命之乎 夫然.后之中国 D 尧以.天下与舜,有诸 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3.与“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 B. 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 C. 此之谓也 D.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二、课外文言阅读(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孔子世家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 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 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 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孑路愠见日:“君子亦有 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日:“然。非与0? 孔子日:“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日:“《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耶?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 知耶?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日:“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 叔齐?使智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日:“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 非耶?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 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穡⊕,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 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 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日:“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 非耶?吾何为于此?″颜回日:“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 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 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 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注释:①非与:难道不是吗?②一以贯这之:意思是做人坚守一个根本的原
3 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 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①?” 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②”。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③彼旷野’。 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耶?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 知耶?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 叔齐?使智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 非耶?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 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④,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 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 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 非耶?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 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 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 “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⑤。”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注释:①非与:难道不是吗? ②一以贯这之:意思是做人坚守一个根本的原
则。③率:行走。④稼:种庄稼。穑:收庄稼。⑤宰:家臣,总管。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 4.对下列各句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救陈,军于城父 军:驻扎 B.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用事:当权 C.君子亦有穷乎 穷:困厄 D.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 病:痛苦 5.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今君乃亡赵走燕 C.赐,而志不远矣 某所,而母立于兹 D.人之不我信也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6.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不同类的一项是() A.予一以贯之 B.使智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C.吾何为于此 D.人之不我行也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国、蔡国的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孔子的心意且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 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已不利,就共同调发役徒 孔子围困在野外 B孔子一行被困在陈国时,粮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就连 被孔子称为最勇敢的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惊而不变, 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C.子路、子贡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回答,虽然角度不同,子路认 为:主张不被别人采纳,是由于身在仁、智方面不到家,所以别人看不起;子 贡认为:主张不被采纳,是由于老师把标准定得太高,别人接受不了,应该降 低要求。但都对孔夫子之道表示质疑,表现了二人“穷”境之中的信仰危机 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D.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别人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 养。颜回对孔子的回答,做到审时知事而又笃信其道坚守操行,正符合孔子“ 以贯之”的思想。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感到欣慰,并许诺将来让颜回拥有许多
4 则。 ③率:行走。 ④稼:种庄稼。穑:收庄稼。 ⑤宰:家臣,总管。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 4.对下列各句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救陈,军于城父 军:驻扎 B.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用事:当权 C.君子亦有穷乎 穷:困厄 D.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 病:痛苦 5.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今君乃.亡赵走燕 C.赐,而.志不远矣 某所,而.母立于兹 D.人之.不我信也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6.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 予一以贯之 B. 使智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C. 吾何为于此 D. 人之不我行也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国、蔡国的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孔子的心意且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 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已不利,就共同调发役徒 孔子围困在野外。 B.孔子一行被困在陈国时,粮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就连 被孔子称为最勇敢的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惊而不变, 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C.子路、子贡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回答,虽然角度不同,子路认 为:主张不被别人采纳,是由于身在仁、智方面不到家,所以别人看不起;子 贡认为:主张不被采纳,是由于老师把标准定得太高,别人接受不了,应该降 低要求。但都对孔夫子之道表示质疑,表现了二人“穷”境之中的信仰危机, 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D.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别人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 养。颜回对孔子的回答,做到审时知事而又笃信其道坚守操行,正符合孔子“一 以贯之”的思想。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感到欣慰,并许诺将来让颜回拥有许多
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 第卷(共129分) 三、(27分) 8.翻译下面句子(10分) ①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4) ②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3) ③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3) 9.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7分)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风 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昊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辑轻舟, 梦入芙蓉浦。 ①这首诗上片写景,下片写情,二者有什么关系?联系两片之间情感纽带的 是哪个意象?(3) ②国维认为这首词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人间词话》),你如何理解王国维的这个评价?(4)
5 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 第Ⅱ卷(共 129 分) 三、(27 分) 8.翻译下面句子(10 分) ①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4) ②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3) ③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3) 9.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7 分)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 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辑轻舟, 梦入芙蓉浦。 ① 这首诗上片写景,下片写情,二者有什么关系?联系两片之间情感纽带的 是哪个意象?(3) ② 国维认为这首词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人间词话》),你如何理解王国维的这个评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