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00:徐光启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1600年是西方思想史上的一个“节点”。 0 向前约50年,1543年哥白尼《天体运行论》问 世,就此拉开了西方科学革命的伟大序幕。同 年,维萨留斯《人体结构》的出版,宣告人体 不再是“灵魂之宫”的禁区,从而为血液循环 的发现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1600年,罗马百花广场的烛天火焰吞噬了意大 利哲学家布鲁诺的血肉身躯。但是,火光驱散 了蒙罩中世纪后期的最后一丝黑暗,从而开启 欧洲近代科学的新纪元
1 1600:徐光启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 1600年是西方思想史上的一个“节点” 。 • 向前约50年,1543年哥白尼《天体运行论》问 世,就此拉开了西方科学革命的伟大序幕。同 年,维萨留斯《人体结构》的出版,宣告人体 不再是“灵魂之宫”的禁区,从而为血液循环 的发现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 1600年,罗马百花广场的烛天火焰吞噬了意大 利哲学家布鲁诺的血肉身躯。但是,火光驱散 了蒙罩中世纪后期的最后一丝黑暗,从而开启 欧洲近代科学的新纪元。 11
1543哥白尼《天体运行论》 李时珍《本草纲目》 维萨留斯《人体结构》 (1578年完稿,1596刊刻) 1596开普勒《宇宙的神秘》 潘季驯《河防一览》 (1590) 1600吉尔伯特《论磁》 程大位《算法统宗》 (1592) 1605培根《学术的进展》 朱载堉《律学新说》 (1584) 1628哈维《心血运行论》 宋应星 《天工开物》(1637) 1632伽利略《两大世界体系的 徐霞客 《游记》(1640) 对话》 1637笛卡尔《方法论》 1638伽利略《关于两种新科学 的谈话》 1642伽利略去世,牛顿诞生 1661波义尔《怀疑的化学家》 1665~1667牛顿创立微积分, 光的分解,发现万有引力 定律 1678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 理》
1543哥白尼《天体运行论》 维萨留斯《人体结构》 1596开普勒《宇宙的神秘》 1600吉尔伯特《论磁》 1605培根《学术的进展》 1628哈维《心血运行论》 1632伽利略《两大世界体系的 对话》 1637笛卡尔《方法论》 1638伽利略《关于两种新科学 的谈话》 1642伽利略去世,牛顿诞生 1661波义尔《怀疑的化学家》 1665~1667 牛顿创立微积分, 光的分解,发现万有引力 定律 1678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 理》 李时珍《本草纲目》 (1578年完稿,1596刊刻) 潘季驯《河防一览》(1590) 程大位《算法统宗》(1592) 朱载堉《律学新说》(1584) 宋应星《天工开物》(1637) 徐霞客《游记》(1640) 12
李约瑟:中国与欧洲科技发展的历史曲线 The three Baconian inventions: TI Transcurrent point,mathematics,astronomy, physics Fusion point,mathematics,astronomy,physics SUll MON mariner's Ch.Eu. Transcurrent point,botany compass Fusion point,botany Transcurrent point,medicine Seminal gun- Transcurrent point,chemistry beginning of powder Fusion point,chemistry printing Europe China Life of Ptolemy Life of Galjleo 的 11上上LLL上L先L1L⊥L上⊥上上L -300 0 500 10001300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李约瑟:中国与欧洲科技发展的历史曲线 13
历史机遇:“西学东渐” ·15世纪:地理大发现与基督教的海外扩张 0 1554年葡萄牙人定居在Maca0,准备向中国 传教。 没有士兵的介入而希望进入中国,就等 于尝试去接近月球”。 ·但是,有一个人做到了
历史机遇: “西学东渐” • 15世纪:地理大发现与基督教的海外扩张 • 1554年葡萄牙人定居在Macao,准备向中国 传教。 • “没有士兵的介入而希望进入中国,就等 于尝试去接近月球” 。 • 但是,有一个人做到了。 14
文化适应:利玛窦的传教策略 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 1582年到达澳门,1601年进京。 “我在中国利用世界地图、钟表、 地球仪和其他著作,教导中国人, 被他们视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 家;…所以,我建议,如果能 派一位天文学者来北京,可以那 我们的历法由我译为中文,这件 事对我并不难,这样我们会更获 得中国人的尊敬。” 一《利玛窦书信集》
文化适应:利玛窦的传教策略 n 利玛窦(Matteo Ricci, 1552-1610 ) n 1582年到达澳门,1601年进京。 “我在中国利用世界地图、钟表、 地球仪和其他著作,教导中国人, 被他们视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 家;······所以,我建议,如果能 派一位天文学者来北京,可以那 我们的历法由我译为中文,这件 事对我并不难,这样我们会更获 得中国人的尊敬。 ” —《利玛窦书信集》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