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九年级综合练习(一) 语文试题 、积累运用。(共20分) (一)古诗文积累(共8分) 2016年5月,朝阳区开展了“书香浸润人生”的诵读展示活动。同学们在吟、诵、品、尚的过程 中,提高了人文素养,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作为活动的一员,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列诗句中描写战斗生活场面的一项是(2分) A.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C.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下列诗句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春光烂漫时节,海棠花溪游人如织。溪岸边,花树下,小径旁,处处绿草如茵;西府、贴梗、八 棱、垂丝 各色海棠,千姿百态,争奇斗妍,令人应接不暇。如果你也欣赏到了这种迷人的景 致,会联想到哪联古诗?请简要说出这种情景为什么会让你联想到所写的古诗。(4分) 答 (二)名著阅读(共12分) 4.阅读连环画,完成第(1)一(4)题。(共8分) 1.一直逃到五更光景,后面2.手下将官问曹操为何大|3.曹操的话还没有说究,两 火光已经很远,追兵的声音笑。曹操道:“我只笑周瑜、诸边鼓声大震,火光冲天,杀出 听不见了。曹操惊魂稍定,葛亮卒竟不懂计谍。要是我一支人马,正是诸葛亮派在这 四面一看,见这山势险要,树用兵,一定先在这里埋伏一支里埋伏的赵子龙。把个曹操 林茂密,忽然仰天大笑起来。军队,那就显得厉害了。”吓得几乎从马上跌下来
北京市朝阳区九年级综合练习(一) 语文试题 一、积累运用。(共20分) (一)古诗文积累(共8分) 2016年5月,朝阳区开展了“书香浸润人生”的诵读展示活动。同学们在吟、诵、品、尚的过程 中,提高了人文素养,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作为活动的一员,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 下列诗句中描写战斗生活场面的一项是(2分) A.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B.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C.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D.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 下列诗句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C.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D.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 春光烂漫时节,海棠花溪游人如织。溪岸边,花树下,小径旁,处处绿草如茵;西府、贴梗、八 棱、垂丝... ...各色海棠,千姿百态,争奇斗妍,令人应接不暇。如果你也欣赏到了这种迷人的景 致,会联想到哪联古诗?请简要说出这种情景为什么会让你联想到所写的古诗。(4分) 答: (二)名著阅读(共12分) 4. 阅读连环画,完成第(1)—(4)题。(共8分)
4.逃到葫芦口,曹操叫众人5.众官又问丞相因何大笑,6.曹操正说着,忽然前后军 在山边歇下来,埋锅烧饭,放曹操依旧笑着说:“周瑜、诸一齐发喊。正要逃走,早见四 马吃草。曹操靠着一株大树葛亮到底没有计谋,要是在下烟火密布,山口摆开一支人 坐下,忽然又杨起了头,哈哈这里也埋伏一支人马,那我马,前面张飞手执长矛,挡住 大笑起来。 们还逃得了?” 去路。 7.又逃了半天,曹操回头,见8.突然一声炮响,天地动接,9曹操只好放马上前,拱手 部队只刺了三百多人,而且两边五百校刀手迅速摆开,道:“将军当年不别而行,我 都弄得不成人样了。他忽然中间冲出一匹战马,马上一是怎样对待将军的?今天却 把手一指,又哈哈仰天大笑员大将,截住去路。此人正科不到要死在将军手里啊! 起来。 是A 说罢,泪水直滚下来。 (1)结合连环画的内容,推断A处的人物是。(2分) (2)阅读第9副画,简要写出当年曹操厚待“将军”的事例。(2分) 答 (3)从连环画的内容来看。曹操是在 战败之后落荒而逃的。(只填序号)(2分) A.官渡之战B.夷陵之战 C.赤壁之战D.徐州之战 (4)“批评”是一种传统的读书方法,是用简洁的语言在文中空白处写上点评或注解的内容,表达 自己的阅读时的体会和思考。毛宗岗对曹操的“三笑一哭”批注道:“宜哭反笑,宜笑反哭,奸雄 哭笑,与众不同。”请你结合对《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了解,谈谈如此批注的依据(2分) 答 5.阅读《红岩》,完成第(1)-(2)题。(4分) (1)在白公馆,面对徐鹏飞给出的选择,成岗朗诵了《我的“自白书”》。结合诗歌内容,可以推 断成岗朗诵时候的情绪是(2分) A.恬淡闲适B.慷慨激昂C.寂寞伤感D.轻松欢快 我的“白皮书
(1)结合连环画的内容,推断A处的人物是________。(2分) (2)阅读第9副画,简要写出当年曹操厚待“将军”的事例。(2分) 答:_________ (3)从连环画的内容来看。曹操是在_______战败之后落荒而逃的。(只填序号)(2分) A.官渡之战 B.夷陵之战 C.赤壁之战 D.徐州之战 (4)“批评”是一种传统的读书方法,是用简洁的语言在文中空白处写上点评或注解的内容,表达 自己的阅读时的体会和思考。毛宗岗对曹操的“三笑一哭”批注道:“宜哭反笑,宜笑反哭,奸雄 哭笑,与众不同。”请你结合对《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了解,谈谈如此批注的依据(2分) 答:_________ 5. 阅读《红岩》,完成第(1)-(2)题。(4分) (1)在白公馆,面对徐鹏飞给出的选择,成岗朗诵了《我的“自白书”》。结合诗歌内容,可以推 断成岗朗诵时候的情绪是(2分) A.恬淡闲适 B.慷慨激昂 C.寂寞伤感 D.轻松欢快 我的“白皮书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 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 我不需要什么“自白”, 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 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 这就是我 个共产党员的“自白” 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2)请结合上面的诗歌或《红岩》的内容,说说你做出以上推断的理由。(2分) 答 、文言文阅读。(共10分)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一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 【乙】 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 。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仲淹初在制中①,遗宰相 书,极论天下事,他日为政,尽行其言。诸葛孔明草庐始见昭烈②数语,生平事业备见于是。豪杰 自知之审,类如是乎!考其当朝,虽不能久,然先忧后乐之志,海内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③,足任 斯责,使究其所欲为,岂让古人哉!” 《宋史范仲淹传》(节选) 【注】①{制中}居丧期间。②昭烈}刘备的谥号,指刘备。③{器}才干,指治理国家的才干。 6.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吾谁与归 (2)生平事业备见于是备: 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居庙堂之高不可久居 B.是进亦忧类如是乎 C.尽行其言复行数十步 D.足任斯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 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 我不需要什么“自白”, 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 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 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 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2)请结合上面的诗歌或《红岩》的内容,说说你做出以上推断的理由。(2分) 答: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 【乙】 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仲淹初在制中①,遗宰相 书,极论天下事,他日为政,尽行其言。诸葛孔明草庐始见昭烈②数语,生平事业备见于是。豪杰 自知之审,类如是乎!考其当朝,虽不能久,然先忧后乐之志,海内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③,足任 斯责,使究其所欲为,岂让古人哉!” ------------《宋史范仲淹传》(节选) 【注】①{制中}居丧期间。②{昭烈}刘备的谥号,指刘备。③{器}才干,指治理国家的才干。 6.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吾谁与归. 归:_________ (2)生平事业备. 见于是备:_________ 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居.庙堂之高 不可久居. B.是.进亦忧 类如是.乎 C.尽行.其言 复行.数十步 D.足任.斯责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翻译: 2)遗宰相书 翻译: 9.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只断一处)(2分) 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 10.结合【甲】【乙】两段内容,写出范仲淹被称作“名世之臣”的原因。(2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等待春天的八十一道笔画》,完成第11-15题。(共14分) 等待春天的八十一道笔画 张晓风 ①少年时读张爱玲的《秧歌》,内有一段写男主角金根想去典当棉被做赌本,一旦赢了,便能 苟活下去。女主角月香抵死不肯,两人扯拉棉被,月香叫了一句 这数九寒天 ③数九寒天是什么意思?在台湾长大的我完全不能体会。 ④长大以后懂得去查书了,知道从冬至日算起,叫“入九”,待九九八十一天以后“出九” 便算是春日了 ⑤我初逢那北京的朋友便在去年的数九寒天。我把所有的冬衣一古脑全裹在身上,圆滚滚的像 是又恢复了童年,像是随时可以把自己当一枚大雪球来滚 ⑥“一九二九不出手,”他念北京人的歌谣给我听。 ⑦“三九四九冰上走,” ⑧咦?蛮好听的嘛! ⑨“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O10“七九河开,” O11我听呆了。 O12“八九雁来,” O13哇!大雁回头了! O14“九九杨落地。” O15我的一颗悬着的心也安然落了地。 ○16听他念着如歌的行板,我的心里急急地跟着念。不仅因为歌谣的好听韵律,也是因为他慎重 恭谨的记忆。北京就是北京,不管你是大清朝廷或是北洋政府,数九寒天总是不变的歌谣,大可以 一代复一代地传唱下去 O17对那一代一代的人来说,岁月是如此诚正可信,童叟无欺。虽然一九二九天已冷得伸不出手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翻译:____________ (2)遗宰相书 翻译:____________ 9.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只断一处)(2分) 宋 有 仲 淹 诸 贤 无 愧 乎 此 10.结合【甲】【乙】两段内容,写出范仲淹被称作“名世之臣”的原因。(2分) 答: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等待春天的八十一道笔画》,完成第11-15题。(共14分) 等待春天的八十一道笔画 张晓风 ①少年时读张爱玲的《秧歌》,内有一段写男主角金根想去典当棉被做赌本,一旦赢了,便能 苟活下去。女主角月香抵死不肯,两人扯拉棉被,月香叫了一句: ②“这数九寒天……” ③数九寒天是什么意思?在台湾长大的我完全不能体会。 ④长大以后懂得去查书了,知道从冬至日算起,叫“入九”,待九九八十一天以后“出九”, 便算是春日了。 ⑤我初逢那北京的朋友便在去年的数九寒天。我把所有的冬衣一古脑全裹在身上,圆滚滚的像 是又恢复了童年,像是随时可以把自己当一枚大雪球来滚。 ⑥“一九二九不出手,”他念北京人的歌谣给我听。 ⑦“三九四九冰上走,” ⑧咦?蛮好听的嘛! ⑨“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10“七九河开,” ○11我听呆了。 ○12 “八九雁来,” ○13哇!大雁回头了! ○14“九九杨落地。” ○15我的一颗悬着的心也安然落了地。 ○16听他念着如歌的行板,我的心里急急地跟着念。不仅因为歌谣的好听韵律,也是因为他慎重 恭谨的记忆。北京就是北京,不管你是大清朝廷或是北洋政府,数九寒天总是不变的歌谣,大可以 一代复一代地传唱下去。 ○17对那一代一代的人来说,岁月是如此诚正可信,童叟无欺。虽然一九二九天已冷得伸不出手
来,虽然三九四九河水都冻实了,人在冰上行走。但一到五九六九,柳树的青眼便蒙然欲睁。最动 人的是,一数到七九,宇宙的呼息便骤然加快,七九和八九不是一起念的,因为节奏太快,七九必 须单独一句,八九和九九也是单独另外一句。啊,七九河开之际,大约略如蜿蜒的巨龙在翻身欠腰 骨节舒张,格格作响,一时如千枚水雷乍爆。八九雁来也极为动人,仿佛那群大雁是听到大河解冻 才赶来试试它们那善于拨水的红桨似的。终于,九九到了,九九杨落地,杨花飘棉,是张先词中: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的透明游戏,世上竟有在月下观之透明而失去色相的花,这 花看来像幽灵,令人疑真疑幻。九九杨落地,那长长一冬提着的心吊着的胆也都放了下来,从此 便是春天了 O18《帝京景物略》曾记录一段美丽的“解决寒冷的方案”。其办法如下: O19“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曰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 图 O20《清稗类钞》上有另外一个方法,和前面的记载相比较,前面那 则是“画”法,清宫中另有一种“写”法。那办法是这样的,据说清宣 宗御制了一个句子 待柳亭 O21“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 春珍前 O22如果以诗词意境讨论它,这句子顶多只能得个中上,绝对不是什 出句但如果细%来句个学都是九构成的光是風重垂 这一点,也就不容易了。 O23说来丢脸,有一天,我一时兴起,想想,这有何难,我也来写它一句九字诗,每个字也都九 笔,不料居然凑来凑去就是凑不稳当。每想出一个好句子,句子里便有八画或十画的字出现,后来 勉强写出一句“幽红映流泉,奔眉赴面”,回头一看,还是比不上清宣宗的那句简朴大方。不得已, 只好饶了自己。 O24这样一幅字,用“双钩”的方法写成(所谓双钩,就是把字的轮廓沿边勾划出来,中间留白) 贴在墙上。宫中女子,每过一天,便用黑墨填它一笔。每个字填九天,九个字填九九八十一天。八 十一天填满后便是春天 ○25我问我自己,究竞爱明朝人染花瓣的方法,还是爱清朝人描双钩字的方法?啊!如果可能 我两种消寒图都要。前者备些胭脂,淡淡地染它九九八十一瓣蜡梅。冬雪照窗之际,那漫天的雪大 概也搞不清这株梅是土里长的还是纸上开的吧。至于那九个字,一笔笔端稳秾丽,隐含风雷,每天 早晨浓浓地涂它一点或一横,一竖或一钩,久而久之,饱笔酣墨,就这样一撤一捺间,也就给我偷 填出一天春色来了。诗句上方有“管城春色(或作满)”四字,“管”是指毛笔的竹杆,“管城”便 是毛笔所统辖的领域。原来春天是用一支笔迎来的,不管世界多冷,运笔的动作竟能酝酿春色。 O26我想,用这个方法治疗“严冬沮丧症”,的确好玩多了 ○27看在这一点上,我改变看法,承认“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是一句好得不能再好的诗,不 是因为诗好,是人和诗之间的心情好。 ○28这样看起来,现时代在人海沉浮的你我,不都像亭前的那株枯索无聊的垂柳吗?等待一则春
来,虽然三九四九河水都冻实了,人在冰上行走。但一到五九六九,柳树的青眼便蒙然欲睁。最动 人的是,一数到七九,宇宙的呼息便骤然加快,七九和八九不是一起念的,因为节奏太快,七九必 须单独一句,八九和九九也是单独另外一句。啊,七九河开之际,大约略如蜿蜒的巨龙在翻身欠腰, 骨节舒张,格格作响,一时如千枚水雷乍爆。八九雁来也极为动人,仿佛那群大雁是听到大河解冻 才赶来试试它们那善于拨水的红桨似的。终于,九九到了,九九杨落地,杨花飘棉,是张先词中: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的透明游戏,世上竟有在月下观之透明而失去色相的花,这 花看来像幽灵,令人疑真疑幻。九九杨落地,那长长一冬提着的心吊着的胆也都放了下来,从此, 便是春天了。 ○18《帝京景物略》曾记录一段美丽的“解决寒冷的方案”。其办法如下: ○19 “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曰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 图。” ○20《清稗类钞》上有另外一个方法,和前面的记载相比较,前面那 则是“画”法,清宫中另有一种“写”法。那办法是这样的,据说清宣 宗御制了一个句子: ○21 “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 ○22如果以诗词意境讨论它,这句子顶多只能得个中上,绝对不是什 么上上佳句。但如果仔细探究,原来句子每个字都是九笔构成的,光是 这一点,也就不容易了。 ○23说来丢脸,有一天,我一时兴起,想想,这有何难,我也来写它一句九字诗,每个字也都九 笔,不料居然凑来凑去就是凑不稳当。每想出一个好句子,句子里便有八画或十画的字出现,后来 勉强写出一句“幽红映流泉,奔眉赴面”,回头一看,还是比不上清宣宗的那句简朴大方。不得已, 只好饶了自己。 ○24这样一幅字,用“双钩”的方法写成(所谓双钩,就是把字的轮廓沿边勾划出来,中间留白), 贴在墙上。宫中女子,每过一天,便用黑墨填它一笔。每个字填九天,九个字填九九八十一天。八 十一天填满后便是春天。 ○25我问我自己,究竟爱明朝人染花瓣的方法,还是爱清朝人描双钩字的方法?啊!如果可能, 我两种消寒图都要。前者备些胭脂,淡淡地染它九九八十一瓣蜡梅。冬雪照窗之际,那漫天的雪大 概也搞不清这株梅是土里长的还是纸上开的吧。至于那九个字,一笔笔端稳秾丽,隐含风雷,每天 早晨浓浓地涂它一点或一横,一竖或一钩,久而久之,饱笔酣墨,就这样一撇一捺间,也就给我偷 填出一天春色来了。诗句上方有“管城春色(或作满)”四字,“管”是指毛笔的竹杆,“管城”便 是毛笔所统辖的领域。原来春天是用一支笔迎来的,不管世界多冷,运笔的动作竟能酝酿春色。 ○26我想,用这个方法治疗“严冬沮丧症”,的确好玩多了。 ○27看在这一点上,我改变看法,承认“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是一句好得不能再好的诗,不 是因为诗好,是人和诗之间的心情好。 ○28这样看起来,现时代在人海沉浮的你我,不都像亭前的那株枯索无聊的垂柳吗?等待一则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