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区2014年初三年级第二次统一练习 语文试卷2014.6 本试卷共8页,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 生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考试编号 须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知A.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基础·运用(共24分) (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 题卡上用2B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14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巢穴xue翘首qido 因地制宜yi B.鸟瞰kan 单薄b6自给自足gei C.驳斥b订正ding 贻笑大方(y1) D.逮捕dai胆怯que满载而归(zai) 2.结合语境,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处填写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在工作中,我们不能,仅仅因为一些小的失误就全盘否定所取得的成就。 ②经过艰苦的高强度的新兵训练,这些被冠上“骄娇”标签的90后新兵们,不 仅炼就了一副钢筋铁骨,而且磨砺了意志,可谓。90后新兵为我们展现了 新一代子弟兵优良的风貌。 A.①句填“一叶障目不见泰山”②句填“精雕细刻” B.①句填“斤斤计较”②句填“玉不琢不成器” C.①句填“斤斤计较”②句填“精雕细刻” D.①句填“一叶障目不见泰山”②句填“玉不琢不成器” 3.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 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B.“泥人张”彩塑用色明快,用料讲究,所塑作品不仅形似,而且以形传神 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C.《红色歌曲,唱响津城》活动,表达了天津人民对红色历史的缅怀,对革命 英雄的崇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 D.沿着汽车行进的方向,我们发现这片戈壁深处的原始胡杨林次第呈现出深褐、 暗红、灰黄、浅绿的颜色 4.结合语境,将下列语句填到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杭州岳庙内的松柏威严高大,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如果能言,它们将告诉我们多 少人间的故事;即使缄言,①_。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过去了,多少人事成 了过眼云烟,只有这些树,依旧碧绿苍翠,根深叶茂。②。它们是历史的见 证,是圣明的智者 A.①它们也向我们昭示了生生不息的年轮 ②以卓然不凡的姿态笑看人间的风风雨雨 B.①它们也向我们昭示了生生不息的年轮 ②以婀娜多姿的风韵装点秀丽的山山水水 ①我们也能感受到它们经历磨难的痛苦
昌平区 2014 年初三年级第二次统一练习 语文试卷 2014.6 考 生 须 知 1.本试卷共 8 页,共四道大题,23 道小题。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 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考试编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 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 24 分) (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 题卡上用 2B 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 14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巢穴 xué 翘首 qiáo 因地制宜 yí B. 鸟瞰 kàn 单薄 bó 自给自足 ɡěi C.驳斥 bó 订正 dīng 贻笑大方(yí) D.逮捕 dài 胆怯 què 满载而归 (zài) 2.结合语境,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处填写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在工作中,我们不能____,仅仅因为一些小的失误就全盘否定所取得的成就。 ②经过艰苦的高强度的新兵训练,这些被冠上“骄娇”标签的 90 后新兵们,不 仅炼就了一副钢筋铁骨,而且磨砺了意志,可谓____。90 后新兵为我们展现了 新一代子弟兵优良的风貌。 A. ①句填“一叶障目不见泰山”②句填“精雕细刻” B. ①句填“斤斤计较”②句填“玉不琢不成器” C. ①句填“斤斤计较” ②句填“精雕细刻” D. ①句填“一叶障目不见泰山”②句填“玉不琢不成器” 3.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 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B.“泥人张”彩塑用色明快,用料讲究,所塑作品不仅形似,而且以形传神, 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C.《红色歌曲,唱响津城》活动,表达了天津人民对红色历史的缅怀,对革命 英雄的崇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 D.沿着汽车行进的方向,我们发现这片戈壁深处的原始胡杨林次第呈现出深褐、 暗红、灰黄、浅绿的颜色。 4. 结合语境,将下列语句填到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杭州岳庙内的松柏威严高大,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如果能言,它们将告诉我们多 少人间的故事;即使缄言,__①__。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过去了,多少人事成 了过眼云烟,只有这些树,依旧碧绿苍翠,根深叶茂。__②__。它们是历史的见 证,是圣明的智者。 A. ①它们也向我们昭示了生生不息的年轮 ②以卓然不凡的姿态笑看人间的风风雨雨 B. ①它们也向我们昭示了生生不息的年轮 ②以婀娜多姿的风韵装点秀丽的山山水水 C. ①我们也能感受到它们经历磨难的痛苦
②以卓然不凡的姿态笑看人间的风风雨雨 D.①我们也能感受到它们经历磨难的痛苦 ②以婀娜多姿的风韵装点秀丽的山山水水 5.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一鲁迅一—《朝花夕拾》 B.《桃花源记》一一陶渊明一一东晋 C.《变色龙》一一契诃夫一一俄国 D.《智取生辰纲》一一吴承恩一—《水浒》 6.根据下面文字的内容和表达需要,在横线处补全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嫦娥驾临“广寒宫”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从距月球15公里的高度开始落月。嫦娥 号依靠自主控制,经过6个阶段的减速,在距离月面100米高度时,探测器暂 时停下脚步,利用敏感器对着陆区进行观测,选择着陆点。在以自由落体方式走 完最后几米后,身披五星红旗的嫦娥终于落月驾临“广寒宫”。这38万公里的 距离,它一头是地,另一头是月。一头是梦想,另一头是现实。这38万公里的 距离,它一头是古,另一头是今。这一天,中国走过了梦与现实,这一天,中国 走过了古与今,华夏儿女守望了千年的“登月梦”,这一刻终于得以实现。 A.嫦娥完成中国梦 B.中国实现“登月 梦 C.嫦娥连接古与今 D.华夏守望“登月 梦 7.下面四幅漫画带给我们的启示,最恰当的一项是 A.帮助别人,不要在乎结果 B.作为家长,不要溺爱孩子 C.发现错误,要及时承认并纠正 D.做事不能主观臆断。 (二)填空(共10分) 8.(1) 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②以卓然不凡的姿态笑看人间的风风雨雨 D. ①我们也能感受到它们经历磨难的痛苦 ②以婀娜多姿的风韵装点秀丽的山山水水 5.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朝花夕拾》 B.《桃花源记》——陶渊明——东晋 C.《变色龙》——契诃夫——俄国 D.《智取生辰纲》——吴承恩——《水浒》 6. 根据下面文字的内容和表达需要,在横线处补全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嫦娥驾临“广寒宫”,_________________ 2013 年 12 月 14 日,嫦娥三号探测器从距月球 15 公里的高度开始落月。嫦娥 三号依靠自主控制,经过 6 个阶段的减速,在距离月面 100 米高度时,探测器暂 时停下脚步,利用敏感器对着陆区进行观测,选择着陆点。在以自由落体方式走 完最后几米后,身披五星红旗的嫦娥终于落月驾临“广寒宫”。这 38 万公里的 距离,它一头是地,另一头是月。一头是梦想,另一头是现实。这 38 万公里的 距离,它一头是古,另一头是今。这一天,中国走过了梦与现实,这一天,中国 走过了古与今,华夏儿女守望了千年的“登月梦”,这一刻终于得以实现。 A.嫦娥完成中国梦 B.中国实现“登月 梦” C.嫦娥连接古与今 D.华夏守望“登月 梦” 7.下面四幅漫画带给我们的启示,最恰当的一项是 A.帮助别人,不要在乎结果。 B.作为家长,不要溺爱孩子。 C.发现错误,要及时承认并纠正。 D.做事不能主观臆断。 (二)填空(共 10 分) 8.(1)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中表现作者坚定信心,重新鼓起勇气的句子 是 (3)《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忧国忧民思想的句子是: 9. 名言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名言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名言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名言四: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名言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上名言均出自①家的经典著作《论语》,该部著作首创②体。《论语》中多记 录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其中所选名言中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强 调了独立思考的必要性;“③”告诚我们要尊重他人的意愿,“知之为知之,不 知为不知,是知也”强调的是④。 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扁鹊见蔡桓公》,完成第10-12题。 ①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 “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②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 桓侯又不悦。 ③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 出,桓侯又不悦。 ④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 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⑤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共2分) (1)立有间间: (2)君之病在肌肤之: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共4分) (1)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翻译: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翻译 12.下面是有关文章内容的解读,请根据你的理解将其补充完整。(①②空用原 文回答,③④空用自己的话回答)(共4分) 本文以时间为序,写了扁鹊与蔡桓公的四次见面。扁鹊曾三次主动请求为桓公治 病,但都因桓公主观地认为“①”和“②”,一再拒绝治疗,而贻误救治的最佳 时机。桓公终因病入骨髓而亡。由此看出桓公③和④的态度,是导致桓公遂死的 根本原因
(2)《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中表现作者坚定信心,重新鼓起勇气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 (3)《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忧国忧民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9. 名言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名言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名言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名言四: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名言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上名言均出自①家的经典著作《论语》,该部著作首创②体。《论语》中多记 录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其中所选名言中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强 调了独立思考的必要性;“③”告诫我们要尊重他人的意愿,“知之为知之,不 知为不知,是知也”强调的是④。 二、文言文阅读(共 10 分) 阅读《扁鹊见蔡桓公》,完成第 10-12 题。 ①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 “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②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 桓侯又不悦。 ③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 出,桓侯又不悦。 ④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 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⑤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共 2 分) (1)立有间间:_________ (2)君之病在肌肤之: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共 4 分) (1)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翻译:_________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翻译:_________ 12.下面是有关文章内容的解读,请根据你的理解将其补充完整。(①②空用原 文回答,③④空用自己的话回答)(共 4 分) 本文以时间为序,写了扁鹊与蔡桓公的四次见面。扁鹊曾三次主动请求为桓公治 病,但都因桓公主观地认为“①”和“②”,一再拒绝治疗,而贻误救治的最佳 时机。桓公终因病入骨髓而亡。由此看出桓公③和④的态度,是导致桓公遂死的 根本原因
现代文阅读(共36分) (一)阅读《薄暮下的刀锋》,完成13-15题。(共18分) ①酷暑之下,他仍着一袭草绿的建设服,前胸是污渍,后背是汘碱,下身是土色 的粗布裤子,两只裤腿挽到膝盖。他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后架上绑着一个乡 下才有的窄长板凳,车把上挂着一个工具袋。知道我在注视着他,便朝我一笑: “磨剪子磨刀不?”平时并不弄刀切菜的我竟说:“磨。” ②我住一楼,很快就又走出门来。见他已骑在窄凳上,工具整齐地摆在脚下,可 见他是个成熟的匠人。 ③我拿出的两把刀虽经年不用,因勤于擦拭,刀面光洁,夕照之下,能映出人影 心里说,其实是无须磨的,不过是照顾一下你的生意而已。他接过刀去,顺刀刃 斜睨了一下,笑着说:“您这两把刀,虽光亮唬人,却都还没有开刃呢。”我说: “这怎么可能?”他说:“您看,这刀身与刀刃一样厚薄,手指头放在刀刃上用 力摁一下,也不过是一道白印,不信您试一试。”一试,果然没有锋利感觉。 ④他将其中的一把抵在窄凳一端的匝柄之上,再用皮环缚住刀尾并蹬在脚下,使 其牢靠,然后施以锉刀,一点一点地锉去刀刃上多余的部分。其实,窄凳的一端 就安着一盘砂轮,但他居然舍轻就重,用手。如此做来,这将是一个相当长的过 程,我便表现出不耐烦,说:“干吗不用砂轮?”他憨然一笑,说:“您这把刀 是合金做的,钢口是脆的,一上砂轮,会崩出豁口。”我还是不能信服,便问 “你们磨刀的是论件数,还是论工时?”他说:“论件数,一把4块。”说完 他好像明白了我问话背后的含义,脸不禁红了。我看到他朴实的模样,便心生 丝惭愧,说:“就依你 ⑤刃开过之后,他从工具袋里拿出一块中间凹陷的磨刀石,不紧不慢地磨了起来。 磨过一个光景,他便斜眼看一看刃口,并用手指在刃上试一试,再接着磨下去。 我觉得那刀口已足够锋利了,但他还是觉得不到火候,一系列的动作不断反复。 其间,因为离得近,更看出他皱纹绵密皮糙骨瘦,我便真切地说了一句:“差不 多就行了。”他说:“我自己知道行与不行,您尽管去忙,不必等。” ⑥这把刀终于磨好了,夕照之下,刀锋闪闪生光 ⑦看了一眼另一把刀,我不禁笑着摇了摇头。拿过刀来,他也笑着摇了摇头,说: “还是一把合金做的。”他把刀固定在窄凳之上,还是重复既有的程序和动作。 我真的有些不耐烦,转身走了,把刀和人遗弃在那里。 ⑧人在家里,却总是时时地到临街的后窗旁看一眼那人。那个人专注地工作着, 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脸上,慢慢收敛,已看不见他的脸色,只有身姿还在,一如 剪纸 ⑨知道他快完成工作了,我便出门。掏出10元纸币给他付工钱,“不用找了。 我说。他坚决把2元毛票塞进我兜里,说:“8块钱是我的手艺,10块钱就是人 的贪心了,我一辈子最恨的就是贪 ⑩他表情严正,我内心欢悦,不禁学起了《红灯记》里的一句喊:“磨剪子来一一 戗菜刀 ①邻人被惊动,纷纷拿刀出户,匠人有了新的商机。没想到他满脸惊慌,推车欲 走。我说:“到手的生意都不做,您这是为什么呢?”他说:“天都黑了,看不 清物件了。”我说:“不是有路灯吗?”他说:“我眼神不济,灯光下看东西是 模糊的,会磨不好。”便仓皇离开
三、现代文阅读(共 36 分) (一)阅读《薄暮下的刀锋》,完成 13—15 题。(共 18 分) ①酷暑之下,他仍着一袭草绿的建设服,前胸是污渍,后背是汗碱,下身是土色 的粗布裤子,两只裤腿挽到膝盖。他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后架上绑着一个乡 下才有的窄长板凳,车把上挂着一个工具袋。知道我在注视着他,便朝我一笑: “磨剪子磨刀不?”平时并不弄刀切菜的我竟说:“磨。” ②我住一楼,很快就又走出门来。见他已骑在窄凳上,工具整齐地摆在脚下,可 见他是个成熟的匠人。 ③我拿出的两把刀虽经年不用,因勤于擦拭,刀面光洁,夕照之下,能映出人影。 心里说,其实是无须磨的,不过是照顾一下你的生意而已。他接过刀去,顺刀刃 斜睨了一下,笑着说:“您这两把刀,虽光亮唬人,却都还没有开刃呢。”我说: “这怎么可能?”他说:“您看,这刀身与刀刃一样厚薄,手指头放在刀刃上用 力摁一下,也不过是一道白印,不信您试一试。”一试,果然没有锋利感觉。 ④他将其中的一把抵在窄凳一端的匝柄之上,再用皮环缚住刀尾并蹬在脚下,使 其牢靠,然后施以锉刀,一点一点地锉去刀刃上多余的部分。其实,窄凳的一端 就安着一盘砂轮,但他居然舍轻就重,用手。如此做来,这将是一个相当长的过 程,我便表现出不耐烦,说:“干吗不用砂轮?”他憨然一笑,说:“您这把刀 是合金做的,钢口是脆的,一上砂轮,会崩出豁口。”我还是不能信服,便问: “你们磨刀的是论件数,还是论工时?”他说:“论件数,一把 4 块。”说完, 他好像明白了我问话背后的含义,脸不禁红了。我看到他朴实的模样,便心生一 丝惭愧,说:“就依你。” ⑤刃开过之后,他从工具袋里拿出一块中间凹陷的磨刀石,不紧不慢地磨了起来。 磨过一个光景,他便斜眼看一看刃口,并用手指在刃上试一试,再接着磨下去。 我觉得那刀口已足够锋利了,但他还是觉得不到火候,一系列的动作不断反复。 其间,因为离得近,更看出他皱纹绵密皮糙骨瘦,我便真切地说了一句:“差不 多就行了。”他说:“我自己知道行与不行,您尽管去忙,不必等。” ⑥这把刀终于磨好了,夕照之下,刀锋闪闪生光。 ⑦看了一眼另一把刀,我不禁笑着摇了摇头。拿过刀来,他也笑着摇了摇头,说: “还是一把合金做的。”他把刀固定在窄凳之上,还是重复既有的程序和动作。 我真的有些不耐烦,转身走了,把刀和人遗弃在那里。 ⑧人在家里,却总是时时地到临街的后窗旁看一眼那人。那个人专注地工作着, 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脸上,慢慢收敛,已看不见他的脸色,只有身姿还在,一如 剪纸。 ⑨知道他快完成工作了,我便出门。掏出 10 元纸币给他付工钱,“不用找了。” 我说。他坚决把 2 元毛票塞进我兜里,说:“8 块钱是我的手艺,10 块钱就是人 的贪心了,我一辈子最恨的就是贪。” ⑩他表情严正,我内心欢悦,不禁学起了《红灯记》里的一句喊:“磨剪子来—— 戗菜刀——” ⑾邻人被惊动,纷纷拿刀出户,匠人有了新的商机。没想到他满脸惊慌,推车欲 走。我说:“到手的生意都不做,您这是为什么呢?”他说:“天都黑了,看不 清物件了。”我说:“不是有路灯吗?”他说:“我眼神不济,灯光下看东西是 模糊的,会磨不好。”便仓皇离开
①最先来到的是县中张老师。我便把磨刀的经历与他言说。听完叙述,他感叹 道:“这就是小人物的可爱了一一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小人物能够不趋时、不趋利 他们不怕辛劳,只怕欺心,这叫什么,这叫轻贱者往往品重,位卑者往往德髙 ①我回味着张老师的感叹,在路灯下不停地踱步。我发现,夜色越深灯光越明亮, 好像能穿透躯壳照进内心,亦如薄暮下的刀锋 (摘自《读者》2013年第8期,有删改) 13.阅读文章③一①,请你梳理文章情节。(每空三个字)(4分) (①)一开刀刃一(②)一再磨刀一(③)一(④) 14.(1)阅读文章,请你分别说说第⑦段和⑩段中的两个“不禁”的原因。(4 分) 答 (2)阅读文章,说说你对文章题目的理解(3分) 答 15.结合文章第④段的内容,请你说说作者是如何把磨刀人的形象刻画得形象生 动的。(不超过150字)(7分) 答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6-18题。(共9分) 文段 古人类活动的范围十分狭小,只能凭直觉认识世界,看到自己眼前的地面平坦, 就以为整个大地是平坦的。因此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通过观测月 食等活动,开始有了地球是球体的想法,再后来,麦哲伦率船队完成首次环球航 行,又提供了地球是球体形状的新证据。现在,人造地球卫星从宇宙空间拍摄到 的地球照片,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地球确实是个球体。而且这个球体巨大无比, 人们很难直接看到它的全貌。为了更好地认识地球,人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地球仪。地球仪上绘有许多连接南北两级的经线和与赤道平行的大小不等的纬 线。以赤道为界,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赤道以北的纬线称作北纬,赤道以南 的纬线称作南纬。人们给纬线标定了不同的度数,这就是纬度。赤道纬度为“0”, 从赤道向两级纬度越来越高。南北纬各分为九十度。通常情况下,气温自低纬向 高纬递减,在北半球,南方比北方纬度低,因此南方比北方气温高,而在南半球, 则恰恰相反 文段二 我国位于北半球,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东部,东临世界最大的大洋。由于海陆之 间强大的热力差异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我国中东部地区为季风区,季风区又 以秦岭一一淮河一线,分为南方和北方。每到夏季,暖湿的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由南向北推进,然而季风活动并不稳定,当夏季风势力太强,常形成北涝南旱, 夏季风势力太弱,常形成南涝北旱,这也给我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但终究还是我国南方比北方雨季长、降水多、湿度大:而每到冬季,干燥寒冷的 季风则从陆地吹向海洋,由北向南推进,势力逐渐变弱,这又使得我国北方比南 方的气温低。 16.阅读文段一,请你回答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不断进步的表现。(3分) 答 17.阅读文段二,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出季风给我国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2分)
⑿最先来到的是县中张老师。我便把磨刀的经历与他言说。听完叙述,他感叹 道:“这就是小人物的可爱了——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小人物能够不趋时、不趋利, 他们不怕辛劳,只怕欺心,这叫什么,这叫轻贱者往往品重,位卑者往往德高。” ⑿我回味着张老师的感叹,在路灯下不停地踱步。我发现,夜色越深灯光越明亮, 好像能穿透躯壳照进内心,亦如薄暮下的刀锋。 (摘自《读者》2013 年第 8 期,有删改) 13.阅读文章③—⑾,请你梳理文章情节。(每空三个字)(4 分) (①)—开刀刃—(②)—再磨刀—(③)—(④) 14.(1)阅读文章,请你分别说说第⑦段和⑩段中的两个“不禁”的原因。(4 分) 答: (2)阅读文章,说说你对文章题目的理解(3 分) 答: 15.结合文章第④段的内容,请你说说作者是如何把磨刀人的形象刻画得形象生 动的。(不超过 150 字)(7 分) 答: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 16—18 题。(共 9 分) 文段一 古人类活动的范围十分狭小,只能凭直觉认识世界,看到自己眼前的地面平坦, 就以为整个大地是平坦的。因此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通过观测月 食等活动,开始有了地球是球体的想法,再后来,麦哲伦率船队完成首次环球航 行,又提供了地球是球体形状的新证据。现在,人造地球卫星从宇宙空间拍摄到 的地球照片,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地球确实是个球体。而且这个球体巨大无比, 人们很难直接看到它的全貌。为了更好地认识地球,人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 地球仪。地球仪上绘有许多连接南北两级的经线和与赤道平行的大小不等的纬 线。以赤道为界,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赤道以北的纬线称作北纬,赤道以南 的纬线称作南纬。人们给纬线标定了不同的度数,这就是纬度。赤道纬度为“0”, 从赤道向两级纬度越来越高。南北纬各分为九十度。通常情况下,气温自低纬向 高纬递减,在北半球,南方比北方纬度低,因此南方比北方气温高,而在南半球, 则恰恰相反。 文段二 我国位于北半球,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东部,东临世界最大的大洋。由于海陆之 间强大的热力差异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我国中东部地区为季风区,季风区又 以秦岭——淮河一线,分为南方和北方。每到夏季,暖湿的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由南向北推进,然而季风活动并不稳定,当夏季风势力太强,常形成北涝南旱, 夏季风势力太弱,常形成南涝北旱,这也给我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但终究还是我国南方比北方雨季长、降水多、湿度大;而每到冬季,干燥寒冷的 季风则从陆地吹向海洋,由北向南推进,势力逐渐变弱,这又使得我国北方比南 方的气温低。 16.阅读文段一,请你回答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不断进步的表现。(3 分) 答:______ 17.阅读文段二,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出季风给我国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2 分) 答: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