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九年级综合练习(一) 语文试卷 2011.5 1.本试卷共8页,六道大题,24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姓名和考号。 生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须 知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 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模样(mu) 脂肪(zhi) 自诩(x) 言简意赅(gai) B.字帖(tie) 机械(xie) 庇护(bi) 杞人忧天(j) C.脑髓(sui)倾斜(qing)提防(d) 功亏一篑(kui) 翘首(qio)巢穴(xue) 贮藏(zhu) 追本溯源(si) 2.对下列各组词语中两个加点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怠慢——缓慢 解说:两个“慢”字意思相同,都是“行动迟缓“的意思 B.观光—一奇观 解说:两个“观”字意思不同,“观光”的“观”是“看”的意思;“奇观”的“观 是“看到的景象”的意思 C.厚此薄彼—一妄自菲薄 解说:两个“薄”字意思相同,都是“轻视”的意思 D.气冲霄汉一一首当其冲 解说:两个“冲”字意思不同,“气冲霄汉”的“冲”是“向上钻”的意思;“首当 其冲”的“冲”是“通行的大道”的意思。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词虽然出自不同作者的手笔,但表达的意境大有异曲同工之妙。 B.两位同窗挚友一别数十载,今日却在他乡不期而遇,一时感慨万千,老泪纵横 C.面对利益诱惑,有些人往往听不进别人的劝告,以致上当受骗,正所谓“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北京市朝阳区九年级综合练习(一) 语 文 试 卷 2011.5 考 生 须 知 1.本试卷共 8 页,六道大题,24 道小题。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姓名和考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 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 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 12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模.样(mú) 脂.肪(zhī) 自诩.(xǔ) 言简意赅.(ɡāi) B.字帖.(tiè) 机械.(xiè) 庇.护(bì) 杞.人忧天(jǐ) C.脑髓.(suǐ) 倾.斜(qīnɡ) 提.防(dī) 功亏一篑.(kuì) D.翘.首(qiáo) 巢穴.(xué) 贮.藏(zhù) 追本溯.源(sù) 2.对下列各组词语中两个加点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怠慢.——缓慢. 解说:两个“慢”字意思相同,都是“行动迟缓”的意思。 B. 观.光——奇观. 解说:两个“观”字意思不同,“观光”的“观”是“看”的意思;“奇观”的“观” 是“看到的景象”的意思。 C. 厚此薄.彼——妄自菲薄. 解说:两个“薄”字意思相同,都是“轻视”的意思。 D. 气冲.霄汉——首当其冲. 解说:两个“冲”字意思不同,“气冲霄汉”的“冲”是“向上钻”的意思;“首当 其冲”的“冲”是“通行的大道”的意思。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两首词虽然出自不同作者的手笔,但表达的意境大有异曲同工 ....之妙。 B. 两位同窗挚友一别数十载,今日却在他乡不期而遇 ...., 一时感慨万千,老泪纵横。 C. 面对利益诱惑,有些人往往听不进别人的劝告,以致上当受骗,正所谓“当局者迷 ...., 旁观者清 ....
D.小红在班会上表示,虽然她的成绩只达到班级平均水平,但她一定刻苦努力,争取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4.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总称三峡。①_:长江之中险滩暗礁,急湍奔流;江 水两岸峰奇峦秀,色彩斑斓,素有“四百里画廊”之誉。_②:神农在此尝过百 草,大禹在此劈山治水;这里是巴楚文化的发源地,也是著名的三国古战场。它是人与 自然相互交流融合塑造的世界奇观,也是华夏不同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塑造的世界奇观。 A.①它是神奇的自然画卷和文化艺术走廊②它是华夏民族智慧凝成的艺术宫殿 B.①它是华夏民族智慧凝成的艺术宫殿②它是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卷 C.①它是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卷②它是华夏民族智慧凝成的艺术宫殿 D.①它是华夏民族智慧凝成的艺术宫殿②它是神奇的自然画卷和文化艺术走廊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些家长只知道给孩子钱,却不知道怎样教孩子合理地花钱 B.学校就像一个温馨的家,让我们感到安全、亲切、温暖、快乐 C.“为什么这儿有一棵树呢?”一个孩子喊道。“而且是这么老这么大的树。” D.不是每道江流都能λ海,不流动便成了死湖;不是每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便成了空壳! 6.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有责任感的“80后”现在何尝少呢?当灾难来临时,他们挺身而出,勇于奉献 理解:这句话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自问自答,强调了现在有很多有责任感的、勇 于奉献的“80后"。 B.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理解:这两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出了地面的“街灯”与天上的“明星 交相辉映的美丽夜景。 C.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理解: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体现了老城舒适温暖的特点,强调了春天的老 城带给人们的内心感受。 D.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迎春花举起尽欢的小喇
D. 小红在班会上表示,虽然她的成绩只达到班级平均水平,但她一定刻苦努力,争取 “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 ....”。 4.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总称三峡。 ① :长江之中险滩暗礁,急湍奔流;江 水两岸峰奇峦秀,色彩斑斓,素有“四百里画廊”之誉。 ② :神农在此尝过百 草,大禹在此劈山治水;这里是巴楚文化的发源地,也是著名的三国古战场。它是人与 自然相互交流融合塑造的世界奇观,也是华夏不同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塑造的世界奇观。 A.①它是神奇的自然画卷和文化艺术走廊 ②它是华夏民族智慧凝成的艺术宫殿 B.①它是华夏民族智慧凝成的艺术宫殿 ②它是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卷 C.①它是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卷 ②它是华夏民族智慧凝成的艺术宫殿 D. ①它是华夏民族智慧凝成的艺术宫殿 ②它是神奇的自然画卷和文化艺术走廊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些家长只知道给孩子钱,却不知道怎样教孩子合理地花钱。 B.学校就像一个温馨的家,让我们感到安全、亲切、温暖、快乐。 C.“为什么这儿有一棵树呢?”一个孩子喊道。“而且是这么老这么大的树。” D.不是每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便成了死湖;不是每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便成了空壳! 6.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有责任感的“80 后”现在何尝少呢?当灾难来临时,他们挺身而出,勇于奉献。 理解:这句话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自问自答,强调了现在有很多有责任感的、勇 于奉献的“80 后”。 B.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理解:这两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出了地面的“街灯”与天上的“明星” 交相辉映的美丽夜景。 C.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理解: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体现了老城舒适温暖的特点,强调了春天的老 城带给人们的内心感受。 D.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迎春花举起尽欢的小喇
叭,向着春天吹奏着生命之歌 理解: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天万物欣然、充满生命力 的美好景象 二、填空(共8分) 7.默写(5分)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3)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国家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 名著阅读(3分) 《孟子》是_①家经典之一,它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 思想家。他认为在“生”与“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当“·②”。孟子的 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在《③》一文中,他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地论证了 “困境造就人才,多难才能兴邦”的道理。 三、综合性学习(共11分) 为了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学校准备开展一次以清明节为主题的实 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9.清明节期间,学校小记者进行了一些相关采访和报道。请你根据下面三则材料提供的主 要信息,为校刊写一段简要介绍清明节的文字。(60字以内)(4分) 【材料一】 某高校民俗专家采访记录(片段):清明是中国传统的扫墓节。长期以来,清明节 祭奠的主要对象是离世的亲人和祖先,通过扫墓、祭祖,寄托对已逝亲人的哀思和对祖 宗的敬畏。 【材料二】 校刊4月5日讯清明内涵更丰富,追怀先烈成风尚。在某公墓,前来祭奠革命英 烈的市民络绎不绝。来自密云的一对夫妇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先带着孩子拜祭了爷 爷奶奶,然后就赶到这里,缅怀先烈,感受他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材料三】 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地区的民政部门和公墓陵园都开设了专门的祭祀网页,人们 可以在网页中,为已逝的亲人献花、点烛、留文,表达自己的怀念之情。除网上祭奠外, 社会公祭、家庭追思等形式也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接受
叭,向着春天吹奏着生命之歌。 理解: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天万物欣然、充满生命力 的美好景象。 二、填空(共 8 分) 7.默写(5 分) (1)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3)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国家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 “ , ”。 8.名著阅读(3 分) 《孟子》是 ① 家经典之一,它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 思想家。他认为在“生”与“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当“ ② ”。孟子的 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在《 ③ 》一文中,他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地论证了 “困境造就人才,多难才能兴邦”的道理。 三、综合性学习(共 11 分) 为了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学校准备开展一次以清明节为主题的实 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9.清明节期间,学校小记者进行了一些相关采访和报道。请你根据下面三则材料提供的主 要信息,为校刊写一段简要介绍清明节的文字。(60 字以内)(4 分) 【材料一】 某高校民俗专家采访记录(片段):清明是中国传统的扫墓节。长期以来,清明节 祭奠的主要对象是离世的亲人和祖先,通过扫墓、祭祖,寄托对已逝亲人的哀思和对祖 宗的敬畏。 【材料二】 校刊 4 月 5 日讯 清明内涵更丰富,追怀先烈成风尚。在某公墓,前来祭奠革命英 烈的市民络绎不绝。来自密云的一对夫妇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先带着孩子拜祭了爷 爷奶奶,然后就赶到这里,缅怀先烈,感受他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材料三】 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地区的民政部门和公墓陵园都开设了专门的祭祀网页,人们 可以在网页中,为已逝的亲人献花、点烛、留文,表达自己的怀念之情。除网上祭奠外, 社会公祭、家庭追思等形式也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接受
答 10.这是一位同学清明节随父母回乡扫墓后写下的日记。请你根据这段文字,得出一个结论 并阐明得出结论的两条理由。(3分) 政府倡导“低碳拜祭″,就是希望人们用简朴的方式拜祭先人。我和父母便商定要响 应政府的号召,但实际情况怎样呢?我回到老家,看到许多村民在墓前焚烧花样翻新 的祭奠纸品,如豪华的轿车,精致的别墅等。爷爷说:“拜祭先人就要隆重热闹讲排场, 场面绝对马虎不得。否则,就是对先人的大不敬『叔叔说:“我知道你们的意思,但我 们是晚辈,如果上坟不烧纸,不放鞭炮,人家会怎么说我们?这样做绝对不行 结论 理由一:① 理由 11.某学生从报刊上摘抄了一些有关清明节的材料,请你根据这些材料,就怎样使清明节过 得更丰富多彩,提出两条建议。(4分) 【材料】 凊明节因“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按阳历说,清明是在毎年的4月4日 至6日之间,这时春光明媚,四野明净,生机盎然,是赏春的好时节。古诗云:“梨花 风正起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从节气上看,清明在春分之后,此时天气回暖,雨量 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季节。农谚说:“凊明前后,种瓜点豆”“种树造林,莫过淸明 建议 建议二:② 四、文盲文阅读(共9分) 阅读《小石潭记》节选,完成第12~15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 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答: 10.这是一位同学清明节随父母回乡扫墓后写下的日记。请你根据这段文字,得出一个结论 并阐明得出结论的两条理由。(3 分) 政府倡导“低碳拜祭”,就是希望人们用简朴的方式拜祭先人。我和父母便商定要响 应政府的号召,但实际情况怎样呢? 我回到老家,看到许多村民在墓前焚烧花样翻新 的祭奠纸品,如豪华的轿车,精致的别墅等。爷爷说:“拜祭先人就要隆重热闹讲排场, 场面绝对马虎不得。否则,就是对先人的大不敬!”叔叔说:“我知道你们的意思,但我 们是晚辈,如果上坟不烧纸,不放鞭炮,人家会怎么说我们?这样做绝对不行!” 结论: 理由一: ① 理由一: ① 11.某学生从报刊上摘抄了一些有关清明节的材料,请你根据这些材料,就怎样使清明节过 得更丰富多彩,提出两条建议。(4 分) 【材料】 清明节因“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按阳历说,清明是在每年的 4 月 4 日 至 6 日之间,这时春光明媚,四野明净,生机盎然,是赏春的好时节。古诗云:“梨花 风正起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从节气上看,清明在春分之后,此时天气回暖,雨量 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季节。农谚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种树造林,莫过清明”。 建议一: ① 建议二: ② 四、文言文阅读(共 9 分) 阅读《小石潭记》节选,完成第 12~15 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 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1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伐竹取道 非丝非竹 B.如鸣珮环 环滁皆山也 C.皆若空游无所依长烟一空 乃记之而去 停数日,辞去 1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悄怆幽邃 悄怆: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翻译: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翻译: 15.文章写景动静结合,第①段中,作者分别写了哪几种动态的景物?(3分) 答 五、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修髯飘飘》节选,完成第16~18题。(共14分) 修飘飘 汪曾祺 ①很多人都知道闻一多先生是留胡子的。报刊上发表他的照片,大都有胡子。那张流传 很广的木刻像,闻先生口噙烟斗,目光炯炯,而又深沉,是很传神的。这张木刻像上,闻先 生是有胡子的,但是闻先生原来并未留胡子,他的胡子是抗战那一天留起来的。当时发誓 抗战不胜,誓不剃须。 ②闻先生原来并不热衷于政治。他潜心治学,用心甚笃。他的治学,考证精严,而又极 富想象。他是个诗人学者,一个艺术家。他的讲课很有号召力,许多工学院的学生会步行穿 过全城,来听闻先生的讲课。他很会讲课,能把本来是很枯燥的内容,讲得层次分明,文词 生动,引人入胜。他讲话很有节奏,顿挫铿锵,有“穿透力”,如同-流的演员。好几篇文 章说过,闻先生讲楚辞,第一句话是:“痛饮酒,熟读离骚,可以为名士”,是这样的。我上 闻先生的楚辞课,他就是这样开头的。他讲唐诗,把晩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放在-起讲 我记得他讲李贺诗,同时讲法国的点彩派,这样东西方比较的研究方法,当时运用的人还很 少。他讲古代神话,在黑板上钉满了他亲自用墨笔临摹的大幅伏羲女娲的石刻画像(这本身 是珍贵的艺术品)。大教室里各系学生坐得满满的,鸦雀无声。听这样的课,真是超高级的
1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伐竹.取道 非丝非竹. B.如鸣珮环. 环.滁皆山也 C.皆若空.游无所依 长烟一空. D.乃记之而去. 停数日,辞去. 1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2)悄怆..幽邃 悄怆: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 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翻译: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翻译: 15.文章写景动静结合,第①段中,作者分别写了哪几种动态的景物?(3 分) 答: 五、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一)阅读《修髯飘飘》节选,完成第 16~18 题。(共 14 分) 修髯飘飘 汪曾祺 ①很多人都知道闻一多先生是留胡子的。报刊上发表他的照片,大都有胡子。那张流传 很广的木刻像,闻先生口噙烟斗,目光炯炯,而又深沉,是很传神的。这张木刻像上,闻先 生是有胡子的,但是闻先生原来并未留胡子,他的胡子是抗战那一天留起来的。当时发誓: 抗战不胜,誓不剃须。 ②闻先生原来并不热衷于政治。他潜心治学,用心甚笃。他的治学,考证精严,而又极 富想象。他是个诗人学者,一个艺术家。他的讲课很有号召力,许多工学院的学生会步行穿 过全城,来听闻先生的讲课。他很会讲课,能把本来是很枯燥的内容,讲得层次分明,文词 生动,引人入胜。他讲话很有节奏,顿挫铿锵,有“穿透力”,如同一流的演员。好几篇文 章说过,闻先生讲楚辞,第一句话是:“痛饮酒,熟读离骚,可以为名士”,是这样的。我上 闻先生的楚辞课,他就是这样开头的。他讲唐诗,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放在一起讲。 我记得他讲李贺诗,同时讲法国的点彩派,这样东西方比较的研究方法,当时运用的人还很 少。他讲古代神话,在黑板上钉满了他亲自用墨笔临摹的大幅伏羲女娲的石刻画像(这本身 是珍贵的艺术品)。大教室里各系学生坐得满满的,鸦雀无声。听这样的课,真是超高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