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九年级语文试卷(选用) 2020.1 班级 姓名 考号 考1.本试卷共12页,共五道大题,24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基础·运用(共17分) 在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之际,学校组织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证古泽今 纪念甲骨文发现一百二十周年文化展”。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展览“前言”中的部分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4)题。(共8分) 甲骨文是3000多年前商朝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兽骨上契刻的文字。1899 年,王懿荣在无意间发现了一种叫龙骨的药材上刻有图形文字,经推断正是商朝王室 使用的文字。甲骨文得以发现。这些文字,埋①(藏/葬)在中国人的文化基因 中,融化在中国人的血液里,生成了最深沉、持久的力量。 作为我国迄今可见最早成体系的文字,甲骨文不仅仅是一个文明的符号、文化的 标志,还印证了包括《史记》在内的一系列文献的真实,把有文字记载的中华文明史 向前推进了近5个世纪。在已知的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唯有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 国古文字体系,一脉相_②_(成/承),绵延发展,成为今天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 口仍在使用的文字,并对中国人的价值认同、思维方式、审美观念产生了极其重要的 影响。 【甲】。2017年,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表明了世界对甲骨文的 重要文化价值及其历史意义的高度认可,促进了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注:①[契]用刀雕刻。 (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占(zhan) 契(qi) B.占(zhan) 契(qie) C.占(zhan) 契(qi) D.占(zhan)
1 北京市朝阳区 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九年级语文试卷(选用) 2020.1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考 生 须 知 1.本试卷共 12 页,共五道大题,24 道小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 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 17 分) 在纪念甲骨文发现 120 周年之际,学校组织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证古泽今—— 纪念甲骨文发现一百二十周年文化展”。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展览“前言”中的部分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4)题。(共 8 分) 甲骨文是 3000 多年前商朝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兽骨上契. ①刻的文字。1899 年,王懿荣在无意间发现了一种叫龙骨的药材上刻有图形文字,经推断正是商朝王室 使用的文字。甲骨文得以发现。这些文字,埋 ① (藏/葬)在中国人的文化基因 中,融化在中国人的血液里,生成了最深沉、持久的力量。 作为我国迄今可见最早成体系的文字,甲骨文不仅仅是一个文明的符号、文化的 标志,还印证了包括《史记》在内的一系列文献的真实,把有文字记载的中华文明史 向前推进了近 5 个世纪。在已知的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唯有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 国古文字体系,一脉相 ② (成/承),绵延发展,成为今天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 口仍在使用的文字,并对中国人的价值认同、思维方式、审美观念产生了极其重要的 影响。 【甲】。2017 年,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表明了世界对甲骨文的 重要文化价值及其历史意义的高度认可,促进了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注:①[契]用刀雕刻。 (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占(zhān) 契(qì) B.占(zhān) 契(qiè) C.占(zhàn) 契(qì) D.占(zhàn) 契(qiè)
(2)结合语境,在①②处依次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①藏 ②成 B.①藏 ②承 C.①葬 ②成 D.①葬 ②承 (3)右图是“证古泽今—纪念甲骨文发现一百 二十周年文化展”的宣传海报。结合本次 泽证 今沽古 展览“前言”的内容,你认为“证古泽今” 在这个情境中具体指的是 (2分) (4)在【甲】处填入一句承上启下的话,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甲骨文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B.甲骨文也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C.甲骨文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D.甲骨文也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2.作为此次参观活动的志愿讲解员,小明同学拟写了下面一段讲解词。在讲解词【甲】 【乙】两处分别填入短语和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本次展览包括“契文重光”“契文释史”“契于甲骨”三个单元,通过近190 件甲骨、青铜、书籍实物构成的叙事链条,讲述甲骨被【甲】的惊世过往,重温甲 骨文背后的商周文明,致敬甲骨学者们的卓越成就【乙】通过展览叙事,甲骨文中 传承的文化基因为人民群众所感知,成为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和构筑民族价值认同的 重要载体。 A.【甲】发现与发掘【乙】分号 B.【甲】发掘与发现【乙】句号 C.【甲】发现与发掘【乙】句号 D.【甲】发掘与发现【乙】分号 3.小康同学将目光投向了甲骨背后的人物,其中包括甲骨文的发现者王懿荣、“甲骨四 堂”之一郭沫若。了解人物的过程中,他发现了关于他们的更多资料。结合他从网上 查到的材料,完成(1)(2)题。(共2分) 【材料一】王懿荣简介 王懿荣(1845-1900),字正儒,中国近代金石学家、鉴藏家和书法家,发现和收藏 甲骨文第一人。八国联军攻破京城,王懿荣万念俱灰,告诉家人:“吾义不可苟生!” 挥笔写下绝命词后,投井殉节
2 (2)结合语境,在①②处依次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①藏 ②成 B.①藏 ②承 C.①葬 ②成 D.①葬 ②承 (3)右图是“证古泽今——纪念甲骨文发现一百 二十周年文化展”的宣传海报。结合本次 展览“前言”的内容,你认为“证古泽今” 在这个情境中具体指的是 。(2 分) (4)在【甲】处填入一句承上启下的话,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甲骨文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B.甲骨文也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C.甲骨文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D.甲骨文也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2.作为此次参观活动的志愿讲解员,小明同学拟写了下面一段讲解词。在讲解词【甲】 【乙】两处分别填入短语和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本次展览包括“契文重光”“契文释史”“契于甲骨”三个单元,通过近 190 件甲骨、青铜、书籍实物构成的叙事链条,讲述甲骨被【甲】的惊世过往,重温甲 骨文背后的商周文明,致敬甲骨学者们的卓越成就【乙】通过展览叙事,甲骨文中 传承的文化基因为人民群众所感知,成为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和构筑民族价值认同的 重要载体。 A.【甲】发现与发掘 【乙】分号 B.【甲】发掘与发现 【乙】句号 C.【甲】发现与发掘 【乙】句号 D.【甲】发掘与发现 【乙】分号 3.小康同学将目光投向了甲骨背后的人物,其中包括甲骨文的发现者王懿荣、“甲骨四 堂”之一郭沫若。了解人物的过程中,他发现了关于他们的更多资料。结合他从网上 查到的材料,完成(1)(2)题。(共 2 分) 【材料一】王懿荣简介 王懿荣(1845-1900),字正儒,中国近代金石学家、鉴藏家和书法家,发现和收藏 甲骨文第一人。八国联军攻破京城,王懿荣万念俱灰,告诉家人:“吾义不可苟生!” 挥笔写下绝命词后,投井殉节
【材料二】书法作品 京师雨大鱼 愚 死辱 如 ↓之 A勒 了 着角 多 其 王懿荣《绝命词》 郭沫若《十六字令》 (1)【材料一】中“吾义不可苟生!”,让我们想起战国时期思想家的“舍生而 取义”。(1分) (2)下列对【材料二】书法作品的欣赏,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绝命词》用篆书写就,瘦劲挺拔。 B.《绝命词》用楷书写就,一波三折 C.《十六字令》具有行书的特点,端庄方正。 D.《十六字令》具有草书的特点,自由飘逸。 参观活动结束,老师要求同学们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结合本次参观活动,完 成(1)(2)题。(共4分 (1)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写下的参观感受,其中语言表达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今天使用的每一个汉字,都是3000年前甲骨文基因的延续 B.片片甲骨,带我走进汉字的童年,让我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C.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这一点不由分说。 D.甲骨文不仅是中国最早的文献遗产,更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灿烂的瑰宝。 (2)留言册上的一则留言“因为刻骨,所以铭心”引发了大家的赞叹。请结合本次 参观,说说这则留言妙在何处。(2分)
3 【材料二】书法作品 王懿荣《绝命词》 郭沫若《十六字令》 (1)【材料一】中“吾义不可苟生!”,让我们想起战国时期思想家 的“舍生而 取义”。(1 分) (2)下列对【材料二】书法作品的欣赏,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绝命词》用篆书写就,瘦劲挺拔。 B.《绝命词》用楷书写就,一波三折。 C.《十六字令》具有行书的特点,端庄方正。 D.《十六字令》具有草书的特点,自由飘逸。 4.参观活动结束,老师要求同学们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结合本次参观活动,完 成(1)(2)题。(共 4 分) (1)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写下的参观感受,其中语言表达不恰当 ...的一项是(2 分) A. 今天使用的每一个汉字,都是 3000 年前甲骨文基因的延续。 B. 片片甲骨,带我走进汉字的童年,让我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C. 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这一点不由分说。 D.甲骨文不仅是中国最早的文献遗产,更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灿烂的瑰宝。 (2)留言册上的一则留言“因为刻骨,所以铭心”引发了大家的赞叹。请结合本次 参观,说说这则留言妙在何处。(2 分) 答:
、古诗文阅读(共16分) (一)默写。(共4分) 5.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1分) 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满江红》)(1分) 7说到怀人思乡,你能联想到的一联古诗是“ (本试卷中涉 及的诗歌除外。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2分) (二)阅读《渔家傲·秋思》,完成8-9题。(共5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8.这首词是古代边防军人感怀之作。上片突出描绘塞下的荒凉,目之所及,“①” 勾勒出傍晚时分壮阔苍茫的战地景象;下片着力抒情,既抒发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也借“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将军与征夫的②之志。(2分) 9.这首词借景与物寄寓了丰富的内心情感。请从词中选择你最有感触的一种景或物,并 简要说明它带给你怎样的内心感受。(3分) (三)阅读《岳阳楼记》,完成10-12题。(共7分)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甲】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县兴,乃重修岳 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 多会于此,【乙】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檣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 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洊泳,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 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4 二、古诗文阅读(共 16 分) (一)默写。(共 4 分) 5.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1 分) 6. ,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满江红》)(1 分) 7.说到怀人思乡,你能联想到的一联古诗是“_______,_________” 。(本试卷中涉 及的诗歌除外。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2 分) (二)阅读《渔家傲·秋思》,完成 8-9 题。(共5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8.这首词是古代边防军人感怀之作。上片突出描绘塞下的荒凉,目之所及,“ ① ” 勾勒出傍晚时分壮阔苍茫的战地景象;下片着力抒情,既抒发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也借“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将军与征夫的 ② 之志。(2 分) 9.这首词借景与物寄寓了丰富的内心情感。请从词中选择你最有感触的一种景或物,并 简要说明它带给你怎样的内心感受。(3 分) 答: (三)阅读《岳阳楼记》,完成 10-12 题。(共 7 分)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甲】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 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 多会于此,【乙】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 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 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 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丙】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 10.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增其旧制/因地制宜 巴陵胜状/引人入胜 B.北通巫峡/通情达理 山岳潜形/潜滋暗长 C.薄暮冥冥/日薄西山 春和景明/触景生情 D.心旷神怡/恰然自乐 宠辱偕忘/白头偕老 11.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内容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 是(2分) 【甲】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翻译:过了两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理解:之所以重修并扩建岳阳楼,并在楼上雕刻唐代先贤和今人的诗赋,是 为了纪念被贬官的滕子京在短时间内取得的政绩。 【乙】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翻译: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理解:作者认为,迁客骚人目睹阴雨连绵时洞庭湖上萧然的景象,会心生忧愁 哀伤;看到皎洁的月光普照洞庭湖面时,又会无比欣慰与欢喜 【丙】微斯人,吾谁与归? 翻译: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理解:范仲淹表明心迹,愿意像“古仁人”一样,超越个人的快乐与忧愁,忧 在天下人之前,乐在天下人之后 12.“以天下为己任”是《岳阳楼记》中“古仁人”的精神境界。结合下面三则【链接材 料】,分别说明这种精神境界在杜甫、柳宗元和苏轼身上是如何体现的。(3分) 【链接材料一】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 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节选自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 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丙】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 日。 10.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 增其旧制./因地制.宜 巴陵胜.状/引人入胜. B. 北通.巫峡/通.情达理 山岳潜.形/潜.滋暗长 C. 薄.暮冥冥/日薄.西山 春和景.明/触景.生情 D. 心旷神怡./怡.然自乐 宠辱偕.忘/白头偕.老 11.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内容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 是(2 分) 【甲】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翻译:过了两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理解:之所以重修并扩建岳阳楼,并在楼上雕刻唐代先贤和今人的诗赋,是 为了纪念被贬官的滕子京在短时间内取得的政绩。 【乙】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翻译: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理解:作者认为,迁客骚人目睹阴雨连绵时洞庭湖上萧然的景象,会心生忧愁 哀伤;看到皎洁的月光普照洞庭湖面时,又会无比欣慰与欢喜。 【丙】微斯人,吾谁与归? 翻译: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理解:范仲淹表明心迹,愿意像“古仁人”一样,超越个人的快乐与忧愁,忧 在天下人之前,乐在天下人之后。 12.“以天下为己任”是《岳阳楼记》中“古仁人”的精神境界。结合下面三则【链接材 料】,分别说明这种精神境界在杜甫、柳宗元和苏轼身上是如何体现的。(3 分) 【链接材料一】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 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节选自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