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调研 语文 2020.01 准考证号 考1.本试卷共12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生2.在调研卷和答题纸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须3.调研卷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调研卷上作答无效。 知4.在答题纸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基础·运用(共14分 小说单元的学习,引发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年级为此开展了以“探文学初心增文化自 信”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一位同学找来的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陈彦的获奖感言。阅读文段,完成(1)(2) 题。(5分) 自17岁发表第一篇作品以来,我在文学和戏剧文学的道路上,已经(ba)涉了 40年。这个奖是对我40年奋斗历程的一个肯定,让我满怀激情与喜悦,也充满了焦灼与感 奋。我出生的山乡小县镇安,在上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一股文学热潮,青年人几乎个个都在做 着热辣辣的文学梦。我就是那时被裹挟进去,40年,再没有停止过丈量、勘测人性与生命温 度的脚步。我要感谢我的戏剧,感谢让我阅历了几十年的中国戏曲。这让我最终在写作《主 角》时,有了一种流淌与喷涌的感觉,几乎不需要做任何功课便能信手拈来。我个人的写作 体验反复告诫自己,必须写最熟悉的生活,写那些呼之欲岀、欲罢不能的生命记忆,这个最 靠得住。 《主角》不是戏剧小舞台的行当主角,而是饱蘸着社会大舞台演进的各色人等。作为中 华传统文化,一部千年秦腔史,本身就包含着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当它在百年未有之大变 局面前,自然会产生出前所未有之战栗、阵痛、持守与蜕变。我要感谢陕西那块厚土,养育 了厚重大气的秦文化,也养育了前赴后继、延绵不(ju∈)。的作家群。我是从那块土地上 走出来的作家,面对前贤,我们不能不敬畏他们的高度,并努力承接过他们的衣钵,继续奋 力向前! (1)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注音、根据拼音所写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裹挟(xie)信手拈(nian)来 拔涉延绵不绝 B.裹挟(jia)信手拈(nian)来拔涉延绵不决 C.裹挟(xie)信手拈(nian)来跋涉延绵不绝 D.裹挟(jia)信手拈(nian)来跋涉延绵不决 (2)结合陈彦的获奖感言,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他创作的源泉。要求用上关联词“不仅……而 且……”。(2分)
1 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调研 语 文 2020.01 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 考 生 须 知 1.本试卷共 12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在调研卷和答题纸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调研卷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调研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纸上,选择题用 2B 铅笔作答,其他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一、基础·运用(共 14 分) 小说单元的学习,引发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年级为此开展了以“探文学初心 增文化自 信”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一位同学找来的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陈彦的获奖感言。阅读文段,完成(1)(2) 题。(5 分) 自 17 岁发表第一篇作品以来,我在文学和戏剧文学的道路上,已经(bá) 涉了 40 年。这个奖是对我 40 年奋斗历程的一个肯定,让我满怀激情与喜悦,也充满了焦灼与感 奋。我出生的山乡小县镇安,在上世纪 80 年代出现了一股文学热潮,青年人几乎个个都在做 着热辣辣的文学梦。我就是那时被裹挟.进去,40 年,再没有停止过丈量、勘测人性与生命温 度的脚步。我要感谢我的戏剧,感谢让我阅历了几十年的中国戏曲。这让我最终在写作《主 角》时,有了一种流淌与喷涌的感觉,几乎不需要做任何功课便能信手拈.来。我个人的写作 体验反复告诫自己,必须写最熟悉的生活,写那些呼之欲出、欲罢不能的生命记忆,这个最 靠得住。 《主角》不是戏剧小舞台的行当主角,而是饱蘸着社会大舞台演进的各色人等。作为中 华传统文化,一部千年秦腔史,本身就包含着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当它在百年未有之大变 局面前,自然会产生出前所未有之战栗、阵痛、持守与蜕变。我要感谢陕西那块厚土,养育 了厚重大气的秦文化,也养育了前赴后继、延绵不(jué) 的作家群。我是从那块土地上 走出来的作家,面对前贤,我们不能不敬畏他们的高度,并努力承接过他们的衣钵,继续奋 力向前! (1)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注音、根据拼音所写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裹挟.(xié) 信手拈(nián)来 拔.涉 延绵不绝. B.裹挟.(jiá) 信手拈(nián)来 拔.涉 延绵不决. C.裹挟.(xié) 信手拈(niān)来 跋.涉 延绵不绝. D.裹挟.(jiá) 信手拈(niān)来 跋.涉 延绵不决. (2)结合陈彦的获奖感言,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他创作的源泉。要求用上关联词“不仅……而 且……”。(2 分) 答:
2.活动中,同学们追溯新中国70年来文学创作的历程,探寻作家创作初心的共性。请阅读下 面文段,完成(1)(2)题。(4分)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 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从70年文艺实绩来看,如果不是在人民群众中有深厚根基,深入生 活,同人民的感情、思想和心愿结合一块,老舍就不会有《龙须沟》《茶馆》这样感人肺腑 的剧作;如果不扎根人民、扎根乡里,周立波就不会创作出《暴风骤雨》《山乡巨变》这样 优秀的长篇小说;如果不是“不管漂泊到何处,心永远贴着黄土地”,对家乡人民爱得真挚 彻底、持久,路遥怎能展现出《平凡的世界》里那种时代巨变中年轻人的进取精神? 一切想着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我们才会增强攀登文艺高峰的信心和勇气。 (1)下面是一位同学在阅读文段后所拟写的一副对联。你认为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文字, 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周立波扎根黑土地,《暴风骤雨》给翻身农民画像 ⑦_寄情大运河,《_⑨。》为英雄儿女代言,唱响民族抗战的贊歌。 A.①谱写时代变革之序曲@曹文轩③蒲柳人家 B.①谱写时代变革之序曲②刘绍棠③蒲柳人家 C.①书写变迁时代之篇章 ②曹文轩③孤独之旅 D.①书写变迁时代之篇章@刘绍棠③孤独之旅 (2)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这些优秀作品,充分体现出作家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生活、弘扬民族精神和 时代精神的努力和成就。 B.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生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作家们创作出这些优秀 作品的初心。 C.正是作家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生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创作出这 些优秀的文学作品 3.这次活动专刊将以近些年我国文学创作所取得的成就作为结语。阅读文段,完成(1)(2) 题。(4分) 近年来,中国文学之花在海外次第盛开。短短几年光景,中国作家频频走上世界文坛的 最高领奖台,作品打入欧美主流文学市场。从2012年莫言捧回诺贝尔文学奖,到2015年刘慈 欣凭《三体》获世界科幻文坛最高荣誉雨果奖,再到2016年曹文轩摘得儿童文学的【甲】“诺 贝尔奖”——国际安徒生奖的桂冠,郝景芳以《北京折叠》获得第74届雨果最佳中短篇小说 奖……一个又一个中国人,在国际文坛实现【乙】“零的突破”,成为多个全球权威文学奖 项的“中国第一人”。正如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在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上的致辞所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国文艺由此迎来了云蒸霞蔚、气象万千的新境界
2 2.活动中,同学们追溯新中国 70 年来文学创作的历程,探寻作家创作初心的共性。请阅读下 面文段,完成(1)(2)题。(4 分)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 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从70年文艺实绩来看,如果不是在人民群众中有深厚根基,深入生 活,同人民的感情、思想和心愿结合一块,老舍就不会有《龙须沟》《茶馆》这样感人肺腑 的剧作;如果不扎根人民、扎根乡里,周立波就不会创作出《暴风骤雨》《山乡巨变》这样 优秀的长篇小说;如果不是“不管漂泊到何处,心永远贴着黄土地”,对家乡人民爱得真挚、 彻底、持久,路遥怎能展现出《平凡的世界》里那种时代巨变中年轻人的进取精神? 。 一切想着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我们才会增强攀登文艺高峰的信心和勇气。 (1)下面是一位同学在阅读文段后所拟写的一副对联。你认为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文字, 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周立波扎根黑土地, 《暴风骤雨》给翻身农民画像, ○1 ; ○2 寄情大运河, 《 ○3 》为英雄儿女代言,唱响民族抗战的赞歌。 A. ○1 谱写时代变革之序曲 ○2 曹文轩 ○3 蒲柳人家 B. ○1 谱写时代变革之序曲 ○2 刘绍棠 ○3 蒲柳人家 C. ○1 书写变迁时代之篇章 ○2 曹文轩 ○3 孤独之旅 D. ○1 书写变迁时代之篇章 ○2 刘绍棠 ○3 孤独之旅 (2)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这些优秀作品,充分体现出作家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生活、弘扬民族精神和 时代精神的努力和成就。 B.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生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作家们创作出这些优秀 作品的初心。 C.正是作家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生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创作出这 些优秀的文学作品。 3.这次活动专刊将以近些年我国文学创作所取得的成就作为结语。阅读文段,完成(1)(2) 题。(4 分) 近年来,中国文学之花在海外次第盛开。短短几年光景,中国作家频频走上世界文坛的 最高领奖台,作品打入欧美主流文学市场。从2012年莫言捧回诺贝尔文学奖,到2015年刘慈 欣凭《三体》获世界科幻文坛最高荣誉雨果奖,再到2016年曹文轩摘得儿童文学的【甲】“诺 贝尔奖”——国际安徒生奖的桂冠,郝景芳以《北京折叠》获得第74届雨果最佳中短篇小说 奖……一个又一个中国人,在国际文坛实现【乙】“零的突破”,成为多个全球权威文学奖 项的“中国第一人”。正如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在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上的致辞所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国文艺由此迎来了云蒸霞蔚、气象万千的新境界
(1)年级将从下面两幅书法作品中选出一幅配发在专刊上。下面是四位同学的推荐语,对 书法作品及寓意的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璃 E平 夫 帆岸 A.选用甲。该作品的字体属于草书,流畅洒脱,流畅洒脱。诗句生动地表现了中国文 艺正在蓬勃发展的盛景 B.选用乙。该作品的字体属于隶书,端正典雅,整齐匀称。诗句生动地表现了中国 文艺如汹涌大潮般的形势。 C.选用甲。该作品的字体属于草书,行云流水,整齐匀称。诗句生动地表现了中国 文艺如汹涌大潮般的形势 D.选用乙。该作品的字体属于隶书,笔画端正,大小错落。诗句生动地表现了中国 文艺正在蓬勃发展的盛景 (2)引号有多种用法:①标示语段中具有特殊含义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②标示语段中 需要着重论述或强调的内容。表示语段中直接引述的内容。对语段中三处引号的用 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②【乙】③B.【甲】①【乙】③ C.【甲】②【乙】①D.【甲】①【乙】② 4.下面是四位同学活动后写下的感受,其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新中国七十年里,作家们深入生活,贴近人民,持之以恒地进行着创作实践活动,塑造 出许许许多多感人的艺术形象 B.中国小说的优秀作品是中国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智慧结晶,是各个时代风云变幻、民 间疾苦的真实写照,也是作家潜心创作、茅塞顿开的成果。 C.看到近年来中国文学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怎不让人对中国作家心生敬意,对中国文学 的未来之路充满信心? D.在活动中,我了解了新中国文学创作的成就,探寻了作家文学创作的初心,找到了他们 创作的源泉,收获满满。 、古诗文阅读(共18分) 一)默写(共5分) 5.角声满天秋色里, 。(李贺《雁门太守行》)(1分) 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1分)
3 (1)年级将从下面两幅书法作品中选出一幅配发在专刊上。下面是四位同学的推荐语,对 书法作品及寓意的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甲 乙 A.选用甲。该作品的字体属于草书,流畅洒脱,流畅洒脱。诗句生动地表现了中国文 艺正在蓬勃发展的盛景。 B.选用乙。该作品的字体属于隶书,端正典雅,整齐匀称。诗句生动地表现了中国 文艺如汹涌大潮般的形势。 C.选用甲。该作品的字体属于草书,行云流水,整齐匀称。诗句生动地表现了中国 文艺如汹涌大潮般的形势。 D.选用乙。该作品的字体属于隶书,笔画端正,大小错落。诗句生动地表现了中国 文艺正在蓬勃发展的盛景。 (2)引号有多种用法:○1 标示语段中具有特殊含义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②标示语段中 需要着重论述或强调的内容。○3 表示语段中直接引述的内容。对语段中三处引号的用 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甲】②【乙】③ B.【甲】①【乙】③ C.【甲】②【乙】① D.【甲】①【乙】② 4.下面是四位同学活动后写下的感受,其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2 分) A.新中国七十年里,作家们深入生活,贴近人民,持之以恒地进行着创作实践活动,塑造 出许许许多多感人的艺术形象。 B.中国小说的优秀作品是中国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智慧结晶,是各个时代风云变幻、民 间疾苦的真实写照,也是作家潜心创作、茅塞顿开的成果。 C.看到近年来中国文学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怎不让人对中国作家心生敬意,对中国文学 的未来之路充满信心? D.在活动中,我了解了新中国文学创作的成就,探寻了作家文学创作的初心,找到了他们 创作的源泉,收获满满。 二、古诗文阅读(共 18 分) (一)默写(共 5 分) 5.角声满天秋色里, 。(李贺《雁门太守行》)(1 分) 6. ,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1 分)
7.受命以来,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诸葛亮《出师表》)(1分) 8.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一词中,“ ”既写出了边关将士对家乡亲人 的思念,又抒发了将士们功业未成的怅惘之情。(2分) (二)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和《书愤(其-)》,完成9-10题。(共5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謇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书愤(其一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释:①[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②[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 冬,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企图从瓜洲渡江南下攻建康(今南京),被宋军击退。第二年,宋将吴璘从西 北前线出击,收复了大散关。楼船,高大的战船。瓜州,在今江苏邗江南大运河入江处,为江防要地。铁 马,配有铁甲的战马。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军事重镇。③[塞上长城]比喻守边御敌的将领 9.上面这两首诗分别用“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 伯仲间”的诗句,所表达的辛弃疾与陆游的共同愿望是_①:“②”和“_③” 句又写出了他们年华已逝却功业未成的伤感和愤懑。(3分) 10.两两首诗对战争场景的描述都堪称妙绝。请从画线诗句中任选一处,分析作者是如何描 述场景的。(2分) (三)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11-13题。(共8分)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蓑,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 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 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 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 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 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4 7.受命以来,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诸葛亮《出师表》)(1 分) 8.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一词中,“ , ”既写出了边关将士对家乡亲人 的思念,又抒发了将士们功业未成的怅惘之情。(2 分) (二)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和《书愤(其一)》,完成 9-10 题。(共 5 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书愤(其一)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①,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②。 塞上长城③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释:① [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②[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 冬,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企图从瓜洲渡江南下攻建康(今南京),被宋军击退。第二年,宋将吴璘从西 北前线出击,收复了大散关。楼船,高大的战船。瓜州,在今江苏邗江南大运河入江处,为江防要地。铁 马,配有铁甲的战马。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军事重镇。③[塞上长城]比喻守边御敌的将领。 9.上面这两首诗分别用“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 伯仲间”的诗句,所表达的辛弃疾与陆游的共同愿望是 ① ;“ ② ”和“ ③ ” 句又写出了他们年华已逝却功业未成的伤感和愤懑。(3 分) 10.两两首诗对战争场景的描述都堪称妙绝。请从画线诗句中任选一处,分析作者是如何描 述场景的。(2 分) 答: (三)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 11-13 题。(共 8 分)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 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 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 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 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 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可以辟患者 生于忧患 患难与共 B.所识穷乏者得我 优劣得所 自得其乐 C.行道之人弗受 行阵和睦 目十行 D.蹴尔而与之 藏书之家 求之不得 12.翻译文中三处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甲】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翻译:生命是我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有胜过生命的,所以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理解:这是作者从正面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应该舍生取义 【乙】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不只是贤人有这种重义之心,人人都有,只是贤人没有丧失罢了。 理解:孟子认为人人都有重义之心,人人不应丧失这种重义之心 【丙】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翻译: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就可以保全生命,得不到就要饿死。 理解:这句话强调了一碗饭、一碗汤虽关乎生死,而下文行道之人和乞丐都拒绝 接受,可见面临生死的考验,人人都会不失本心 13.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阎进、谭嗣同“舍生取义”的表现各是什么。(3分) 【链接材料一】 阎进,隶宣武。建炎初,遣使通问,进从行。既至云中府,金人拘留使者散处之,进 亡去。追还,留守高庆裔问:“何为亡?”进曰:“思大宋尔。”又问:“郎主待汝有恩, 汝亡何故?”进曰:“锦衣玉食亦不恋也。”庆裔义而释之。凡三亡乃见杀。临刑,进谓行 刑者:“吾南向受刃,南则我皇帝行在也。”行刑者曳其臂令面北,进踊身直起,盘旋数 四,卒南乡就死。 《宋史·忠义四》 【链接材料二】 余是夕宿于日本使馆,君°竟日不出门以待捕者。捕者既不至,则于其明日入日本使馆 与余相见,劝东游,且携所著书及诗文辞稿本数册家书一箧托焉。曰:“不有行者,无以图 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程婴杵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 任之。”遂相与一抱而别。初七八九三日,君复与侠士谍救皇上,事卒不成。初十日遂被逮。 被逮之前一日,日本数輩苦劝君东游,君不听。再四强之,君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 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卒不去,故及 于难。 一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注释:①[建炎]南宋皇帝宋高宗赵构的第一个年号。②[亡逃跑。③[郎主]历史上北方少数民族对自己 君主的尊称。④[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⑤[乡]同“向”,面向,朝着。⑥[君]指谭嗣同。⑦[南海]指康 有为
5 1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 可以辟患.者 生于忧患. 患.难与共 B. 所识穷乏者得.我 优劣得.所 自得.其乐 C. 行.道之人弗受 行.阵和睦 一目十行. D. 蹴尔而与之. 藏书之.家 求之.不得 12. 翻译文中三处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甲】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翻译:生命是我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有胜过生命的,所以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理解:这是作者从正面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应该舍生取义。 【乙】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不只是贤人有这种重义之心,人人都有,只是贤人没有丧失罢了。 理解:孟子认为人人都有重义之心,人人不应丧失这种重义之心。 【丙】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翻译: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就可以保全生命,得不到就要饿死。 理解:这句话强调了一碗饭、一碗汤虽关乎生死,而下文行道之人和乞丐都拒绝 接受,可见面临生死的考验,人人都会不失本心。 13.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阎进、谭嗣同“舍生取义”的表现各是什么。(3 分) 【链接材料一】 阎进,隶宣武。建炎①初,遣使通问,进从行。既至云中府,金人拘留使者散处之,进 亡 ②去。追还,留守高庆裔问:“何为亡?”进曰:“思大宋尔。”又问:“郎主③待汝有恩, 汝亡何故?”进曰:“锦衣玉食亦不恋也。”庆裔义而释之。凡三亡乃见杀。临刑,进谓行 刑者:“吾南向受刃,南则我皇帝行在④也。”行刑者曳其臂令面北,进踊身直起,盘旋数 四,卒南乡⑤就死。 ——《宋史•忠义四》 【链接材料二】 余是夕宿于日本使馆,君⑥竟日不出门以待捕者。捕者既不至,则于其明日入日本使馆 与余相见,劝东游,且携所著书及诗文辞稿本数册家书一箧托焉。曰:“不有行者,无以图 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今南海⑦之生死未可卜,程婴杵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 任之。”遂相与一抱而别。初七八九三日,君复与侠士谋救皇上,事卒不成。初十日遂被逮。 被逮之前一日,日本数辈苦劝君东游,君不听。再四强之,君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 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卒不去,故及 于难。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注释:①[建炎] 南宋皇帝宋高宗赵构的第一个年号。②[亡]逃跑。③[郎主] 历史上北方少数民族对自己 君主的尊称。④[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⑤[乡] 同“向”,面向,朝着。⑥[君]指谭嗣同。 ⑦[南海]指康 有为。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