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肌组:臂二头肌、臂肌。 (4)前臂部及前脚部肌 肌腹多在前臂上部,在腕关节上方变成腱,多数腱经过腕关节时均为腱鞘所包围, 起于肱骨和前臂骨,止于腕骨、掌骨和指骨,作用于腕关节和指关节,有的肌肉尚作用于 肘关节。 背外侧肌群:腕桡侧伸肌、指总伸肌、指外侧伸肌、腕斜伸肌、指内侧伸肌(牛) 掌侧肌群:腕外侧屈肌、腕桡侧屈肌、腕尺侧屈肌,指浅屈肌、指深屈肌。 3、躯干肌 可分为脊柱肌、颈腹侧肌、胸壁肌和腹壁肌 (1)脊柱肌 背侧肌:背最长肌、髂肋肌、夹肌、头半棘肌 腹侧肌:颈长肌、腰小肌 (2)颈腹侧肌 位于颈腹侧的皮下,为长带状肌,包围颈部气管、食管及大血管的腹侧和两侧 包括胸头肌、胸骨甲状舌骨肌。 (3)胸壁肌 主要位于相邻肋之间及胸骨上,参与构成胸廓的侧壁。亦称呼吸肌: 吸气肌:肋间外肌膈肌(膈上有三个孔,自上向下为:主动脉裂孔,食管裂孔,腔静脉 孔)。 呼气肌:肋间内肌、 (4)腹壁肌 构成腹腔的侧壁和底壁,为肌纤维方向不同的四层。 由外向内: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直肌、腹横肌。 腹股沟管:为腹外斜肌和腹内斜肌之间的斜性裂隙。腹腔(内)口/腹股沟管深环, 皮下(外口)/腹股沟管浅环。母畜的腹股沟管仅供血管神经通过,公畜的还有鞘膜、精索、 提聚肌通过。疝。 4、头部的主要肌肉 面部肌:位于口腔和鼻孔周围的肌肉:咀嚼肌 5、后肢肌 21
21 屈肌组:臂二头肌、臂肌。 (4)前臂部及前脚部肌 肌腹多在前臂上部,在腕关节上方变成腱,多数腱经过腕关节时均为腱鞘所包围, 起于肱骨和前臂骨,止于腕骨、掌骨和指骨,作用于腕关节和指关节,有的肌肉尚作用于 肘关节。 背外侧肌群:腕桡侧伸肌、指总伸肌、指外侧伸肌、腕斜伸肌、指内侧伸肌(牛)。 掌侧肌群:腕外侧屈肌、腕桡侧屈肌、腕尺侧屈肌,指浅屈肌、指深屈肌。 3、躯干肌 可分为脊柱肌、颈腹侧肌、胸壁肌和腹壁肌。 (1)脊柱肌 背侧肌:背最长肌、髂肋肌、夹肌、头半棘肌 腹侧肌:颈长肌、腰小肌 (2)颈腹侧肌 位于颈腹侧的皮下,为长带状肌,包围颈部气管、食管及大血管的腹侧和两侧, 包括胸头肌、胸骨甲状舌骨肌。 (3) 胸壁肌 主要位于相邻肋之间及胸骨上,参与构成胸廓的侧壁。亦称呼吸肌。 吸气肌:肋间外肌 膈肌(膈上有三个孔,自上向下为:主动脉裂孔,食管裂孔,腔静脉 孔)。 呼气肌:肋间内肌、 (4)腹壁肌 构成腹腔的侧壁和底壁,为肌纤维方向不同的四层。 由外向内: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直肌、腹横肌。 腹股沟管:为腹外斜肌和腹内斜肌之间的斜性裂隙。腹腔(内)口/腹股沟管深环, 皮下(外口)/腹股沟管浅环。母畜的腹股沟管仅供血管神经通过,公畜的还有鞘膜、精索、 提睾肌通过。疝。 4、头部的主要肌肉 面部肌:位于口腔和鼻孔周围的肌肉;咀嚼肌 5、后肢肌
(1)髋部肌 臀肌群:臀浅肌(牛无)、臀中肌、臀深肌 髂腰肌:髂肌、腰大肌 (2)股部肌 股后肌群:起于荐、尾椎和坐骨结节,止于股骨、小腿骨和跗骨,主要为伸髋关 节。臀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 股前肌群起于榄骨和股骨,止于膝盖骨,主要作用为伸膝关节,亦可屈髋关节。 股阔筋膜张肌、股四头肌。 股内侧肌群起于榄骨,止于股骨,可内收髋关节。股薄肌,内收肌 (3)小腿及后脚部肌 起于股骨和小腿骨,止于跗骨、跖骨和趾骨,对跗关节和趾关节均有作用。 背外侧肌群:包括跗关节的屈肌和趾关节的伸肌,牛、羊有6块:腓骨第3肌、 趾内侧伸肌(马无)、趾长伸肌、腓骨长肌(马无)、趾外侧伸肌、胫骨前肌。 跖侧肌群:包括跗关节的伸肌和趾关节的屈肌,有四块:腓肠肌、趾浅屈肌、 趾深屈肌。 第二章被皮系统 目的要求:掌握被皮系统的概念,被皮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结构特点。 重点:被皮系统的概念,皮肤的构造:毛的结构,换毛的概念:皮肤腺的组成和分布,乳 房的构造特点,各种家畜乳房的数目、位置和形态特点,乳镜的概念:蹄的构造特点,蹄 白线的概念。 被皮包括皮肤和由皮肤延伸而成的特殊器官,如家畜的蹄、枕、角、毛、乳腺、皮 脂腺、汗腺以及禽类的羽毛、冠、喙和爪等。乳腺、皮脂腺、汗腺称皮肤腺。 第一节皮肤 覆盖于动物体表,直接与外界接触,有保护体内组织,防止异物侵害和机械损伤, 接受外界刺激,感觉,调节体温,分泌,吸收,排泄废物以及储藏营养物质等作用。家畜 皮肤的厚薄因家畜的种类、品种、年龄、性别以及身体的不同部位而有差异
22 (1)髋部肌 臀肌群:臀浅肌(牛无)、臀中肌、臀深肌。 髂腰肌:髂肌、腰大肌 (2)股部肌 股后肌群:起于荐、尾椎和坐骨结节,止于股骨、小腿骨和跗骨,主要为伸髋关 节。臀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 股前肌群 起于髋骨和股骨,止于膝盖骨,主要作用为伸膝关节,亦可屈髋关节。 股阔筋膜张肌、股四头肌。 股内侧肌群 起于髋骨,止于股骨,可内收髋关节。股薄肌,内收肌 (3)小腿及后脚部肌 起于股骨和小腿骨,止于跗骨、跖骨和趾骨,对跗关节和趾关节均有作用。 背外侧肌群:包括跗关节的屈肌和趾关节的伸肌,牛、羊有 6 块:腓骨第 3 肌、 趾内侧伸肌(马无)、趾长伸肌、腓骨长肌(马无)、趾外侧伸肌、胫骨前肌。 跖侧肌群:包括跗关节的伸肌和趾关节的屈肌,有四块:腓肠肌、趾浅屈肌、 趾深屈肌。 第二章 被皮系统 目的要求:掌握被皮系统的概念,被皮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结构特点。 重点:被皮系统的概念,皮肤的构造;毛的结构,换毛的概念;皮肤腺的组成和分布,乳 房的构造特点,各种家畜乳房的数目、位置和形态特点,乳镜的概念;蹄的构造特点,蹄 白线的概念。 被皮包括皮肤和由皮肤延伸而成的特殊器官,如家畜的蹄、枕、角、毛、乳腺、皮 脂腺、汗腺以及禽类的羽毛、冠、喙和爪等。乳腺、皮脂腺、汗腺 称皮肤腺。 第一节 皮 肤 覆盖于动物体表,直接与外界接触,有保护体内组织,防止异物侵害和机械损伤, 接受外界刺激,感觉,调节体温,分泌,吸收,排泄废物以及储藏营养物质等作用. 家畜 皮肤的厚薄因家畜的种类、品种、年龄、性别以及身体的不同部位而有差异
一般皮肤可分为表皮、真皮、皮下组织。 、表皮 为皮肤最表面的一层,由角化的复层上皮构成,无血管和淋巴管,有丰富的神经末 梢。表皮的厚薄因部位不同而有差异。 二、真皮 位于表皮下面,是皮肤最主要、最厚的一层,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坚韧而富有 弹性。皮革,皮内注射。 三、皮下组织 浅筋膜,皮下脂肪,皮下粘液囊。 第二节毛 由表皮演化而来的角质化结构,坚韧而有弹性,是温度的不良导体,具有保温作 用,主要起保护作用。 一、毛的形态分布 1、生长在某些部位特殊的毛。 被毛,粗毛,细毛。如马的鬃、鬣、尾毛和距毛以及公山羊的髯等。鼻毛、睫毛 耳毛。马、牛唇的触毛。 2、被毛在体表的分布随动物种类不同而不同,均匀,成撮 3、毛在体表成一定方向排列,称毛流。 点状集合性毛流、点状分散性毛流、旋毛、线状集合性毛流。 二、毛的结构 毛干:为露出于皮肤表面的部分 毛根:为埋于皮肤内的部分, 毛乳头,毛球,毛囊、竖毛肌 三、换毛 最初毛球部的细胞停止生长,逐渐角化,而后毛与毛乳头分离向皮肤表面移去, 同时围绕毛乳头的细胞开始分裂增殖形成新毛。最后旧毛被推出而脱落。 23
23 一般皮肤可分为表皮、真皮、皮下组织。 一、表 皮 为皮肤最表面的一层,由角化的复层上皮构成,无血管和淋巴管,有丰富的神经末 梢。 表皮的厚薄因部位不同而有差异。 二、真 皮 位于表皮下面,是皮肤最主要、最厚的一层,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坚韧而富有 弹性。皮革,皮内注射。 三、皮下组织 浅筋膜, 皮下脂肪,皮下粘液囊。 第二节 毛 由表皮演化而来的角质化结构,坚韧而有弹性,是温度的不良导体,具有保温作 用,主要起保护作用。 一、毛的形态分布 1、生长在某些部位特殊的毛。 被毛,粗毛,细毛。如马的鬃、鬣、尾毛和距毛以及公山羊的髯等。鼻毛、睫毛、 耳毛。马、牛唇的触毛。 2、被毛在体表的分布随动物种类不同而不同, 均匀,成撮 3、毛在体表成一定方向排列,称毛流。 点状集合性毛流、点状分散性毛流、旋毛、线状集合性毛流。 二、毛的结构 毛干:为露出于皮肤表面的部分; 毛根:为埋于皮肤内的部分, 毛乳头,毛球,毛囊、 竖毛肌 三、换毛 最初毛球部的细胞停止生长,逐渐角化,而后毛与毛乳头分离向皮肤表面移去, 同时围绕毛乳头的细胞开始分裂增殖形成新毛。最后旧毛被推出而脱落
家畜一般在春秋两季换毛最显著。家畜换毛的方式有两种:持续性换毛和季节性 换毛。 第三节皮肤腺 皮肤腺位于真皮内,包括汗腺、皮脂腺、乳腺 一、汗腺 为蟠曲的单管状腺,有排泄废物和调节体温作用。多数开口于毛囊,少数直接开 口于皮肤表面的汗孔。 家畜中马和绵羊的汗腺为最发达。猪的汗腺也比较发达,但以蹄间分布为最密。 牛的汗腺以面部和颈部为最显著 二、皮脂腺 位于真皮内、在毛囊与立毛肌之间,呈囊泡状,分泌皮脂,有润滑皮肤和被毛的 作用。 在有毛的部位,末端开口于毛囊:无毛部位直接开口于皮肤表面。 皮脂腺几乎分布于整个皮肤,马和绵羊的皮脂腺发达,猪的皮脂腺不发达。在枕、蹄、角 和牛的鼻唇镜等处都不含皮脂腺。特殊的皮肤腺是汗腺和皮脂腺的变态。由汗腺衍生的, 如耵聍腺,鼻唇腺。 第四节乳房 为哺乳动物所特有的皮肤腺。 一、牛的乳房 1、形态和位置:母牛的乳房有各种不同的形态 位置:位于两股之间,乳房由4个乳腺组成,横沟,纵沟,4个乳丘,乳头, 2、构造:皮肤、筋膜、实质 3、深筋膜:内、外侧韧带,乳房悬韧带 4、实质:由乳腺组织和分布其间的结缔组织构成。每一个腺小叶均由一分枝管道系统构 成, 分泌部:腺泡、分泌小管。 24
24 家畜一般在春秋两季换毛最显著。家畜换毛的方式有两种:持续性换毛和季节性 换毛。 第三节 皮肤腺 皮肤腺位于真皮内,包括汗腺、皮脂腺、乳腺 一、汗 腺 为蟠曲的单管状腺,有排泄废物和调节体温作用。多数开口于毛囊,少数直接开 口于皮肤表面的汗孔。 家畜中马和绵羊的汗腺为最发达。猪的汗腺也比较发达,但以蹄间分布为最密。 牛的汗腺以面部和颈部为最显著 二、 皮脂腺 位于真皮内、在毛囊与立毛肌之间,呈囊泡状,分泌皮脂,有润滑皮肤和被毛的 作用。 在有毛的部位,末端开口于毛囊;无毛部位直接开口于皮肤表面。 皮脂腺几乎分布于整个皮肤,马和绵羊的皮脂腺发达,猪的皮脂腺不发达。在枕、蹄、角 和牛的鼻唇镜等处都不含皮脂腺。特殊的皮肤腺是汗腺和皮脂腺的变态。由汗腺衍生的, 如耵聍腺,鼻唇腺。 第四节 乳房 为哺乳动物所特有的皮肤腺。 一、牛的乳房 1、形态和位置: 母牛的乳房有各种不同的形态 位置:位于两股之间,乳房由 4 个乳腺组成,横沟,纵沟, 4 个乳丘,乳头, 2、构造:皮肤、筋膜、实质 3、深筋膜:内、外侧韧带,乳房悬韧带 4、实质:由乳腺组织和分布其间的结缔组织构成。 每一个腺小叶均由一分枝管道系统构 成, 分泌部:腺泡、分 泌小管
导管部:小的输乳管一较大的输乳管一腺乳池一乳头乳池一乳头管。 乳镜:乳房后部到阴门之间有明显线状毛流的皮肤褶。估产 5、血管神经 二、各种家畜乳房的特点 1、马的乳房:扁圆形,位于两股间,左右两部分,1对乳头,扁平形。每个乳头有2个 乳头管的开口。 2、羊的乳房:圆锥形,1对圆锥形的乳头,每个乳头1个乳头管的开口。 3、猪的乳房:成对排列于腹白线的两侧,常有5一8对(少数有10对),每个乳房有一 个乳头,每个乳头有2一3个乳头管 第五节蹄 蹄:是指(趾)端着地的部分,由皮肤演变而成。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组成。 蹄匣,肉蹄。 蹄分蹄缘、蹄冠、蹄壁和蹄底四部分。 一、牛(羊)蹄的特征 偶蹄。两个主蹄、两个悬蹄。呈锥形,分蹄匣、肉蹄 1、蹄厘 2、蹄缘薄而柔软。 3、蹄冠位于蹄缘角质的下方,呈颜色稍淡的环状带,内面有蹄冠沟,沟底有许多角质小 管开口。 4、蹄壁构成蹄匣的轴侧面和远轴侧面。内面有许多较窄的角质小叶。 5、蹄底位于蹄底面的前部,呈略凹三角形,白带。 6、蹄球位于蹄底角质的后方肉蹄与皮下组织肉壁、肉底、肉球。 二、马蹄 由蹄匣和肉蹄两部分组成, 1、蹄的角质层 蹄匣:蹄缘角质、蹄冠角质、蹄壁角质、蹄底角质和蹄叉角质。 蹄壁角质可分内,中、外三层。 釉层
25 导管部:小的输乳管--较大的输乳管--腺乳池--乳头乳池--乳头管。 乳镜:乳房后部到阴门之间有明显线状毛流的皮肤褶。估产 5、血管神经 二、各种家畜乳房的特点 1、马的乳房: 扁圆形,位于两股间,左右两部分,1 对乳头,扁平形。每个乳头有 2 个 乳头管的开口。 2、羊的乳房: 圆锥形,1 对圆锥形的乳头,每个乳头 1 个乳头管的开口。 3 、猪的乳房:成对排列于腹白线的两侧,常有 5~8 对(少数有 10 对),每个乳房有一 个乳头,每个乳头有 2~3 个乳头管。 第五节 蹄 蹄 :是指(趾)端着地的部分,由皮肤演变而成。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组成。 蹄匣,肉蹄。 蹄分蹄缘、蹄冠、蹄壁和蹄底四部分。 一、牛(羊)蹄的特征 偶蹄.两个主蹄、两个悬蹄。呈锥形,分蹄匣、肉蹄 1、蹄匣 2、蹄缘 薄而柔软。 3、蹄冠 位于蹄缘角质的下方,呈颜色稍淡的环状带,内面有蹄冠沟,沟底有许多角质小 管开口。 4、蹄壁 构成蹄匣的轴侧面和远轴侧面。内面有许多较窄的角质小叶。 5、蹄底 位于蹄底面的前部,呈略凹三角形,白带。 6、蹄球 位于蹄底角质的后方肉蹄与皮下组织 肉壁、肉底、肉球。 二、马蹄 由蹄匣和肉蹄两部分组成。 1、蹄的角质层 蹄匣:蹄缘角质、蹄冠角质、蹄壁角质、蹄底角质和蹄叉角质。 蹄壁角质可分内,中、外三层。 釉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