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左右成对的弓状长骨,其对数相当胸椎的枚数,构成胸廓的侧壁,为呼吸的运 动杠杆。每一肋分为肋骨、肋软骨。真肋/胸肋:假肋/弓肋:肋间隙 8、胸骨 位于胸廓底壁的正中,向后下方倾斜,由胸骨节片(6一8枚)和软骨组成。胸骨柄。 胸骨体,肋窝。剑状突,剑状软骨。 牛的胸骨位于胸廓底壁的正中,向后下方倾斜。前端胸骨柄,几乎呈垂直方向, 无柄状软骨,两侧与第1肋软骨成关节。胸骨体上下压扁。 9、胸廓 由背侧的胸椎、两侧的肋骨和肋软骨与腹侧的胸骨构成,呈前狭后宽的圆锥形。 前部狭而坚固性大,以保护心、肺并支持前肢:后部宽而有较大的活动性,以适应呼吸运 动。胸廓的前口小,后口大。胸廓的长短、高低和宽窄决定胸腔的体积,横断面呈圆形的 胸廓则胸腔体积大,更能有利于心、肺的发育,适应呼吸运动,是发育良好的胸廓。 牛的胸廓为前小后大的短锥形,前部两侧压扁,向后则逐渐增大。胸前口较高, 呈上大下小的椭圆形,由第1胸椎、第1对肋以及胸骨柄构成。胸后口阔广,向前下方倾 斜,由最后一对肋骨、肋弓和剑状软骨围成。 二、头骨 头部骨骼分为颅骨和面骨。颅骨:构成颅腔和感觉器官的保护壁 面骨:构成口腔、鼻腔、咽、吼、舌的支架。窦,亦称鼻旁窦。头骨上有供肌肉附着的突 起、结节、嵴、线和窝,有血管神经通过的孔、沟、管和裂等。 (一)颅骨 成对:额骨、顶骨、颞骨, 不成对:枕骨、顶间骨、蝶骨、筛骨 共7种10块骨。 1、枕骨:构成颅腔的后壁和部分底壁:枕骨大孔,枕髁,颈静脉突,枕外隆突。 2、顶骨:位于额骨和枕骨之间,构成颅腔的顶壁(马、猪、水牛)或后壁(黄牛):外面凸 脑面凹。 3、顶间骨:位于顶骨和枕骨之间,常与邻骨愈合,枕内隆凸,隔开大小脑。 4、额骨:顶壁,颧突,构成眼眶的上界。眶上孔。 11
11 系左右成对的弓状长骨,其对数相当胸椎的枚数,构成胸廓的侧壁,为呼吸的运 动杠杆。每一肋分为肋骨、肋软骨。真肋/胸肋;假肋/弓肋;肋间隙 8、胸骨 位于胸廓底壁的正中,向后下方倾斜,由胸骨节片(6~8 枚)和软骨组成。胸骨柄。 胸骨体,肋窝。剑状突,剑状软骨。 牛的胸骨位于胸廓底壁的正中,向后下方倾斜。前端胸骨柄,几乎呈垂直方向, 无柄状软骨,两侧与第 1 肋软骨成关节。胸骨体上下压扁。 9、胸廓 由背侧的胸椎、两侧的肋骨和肋软骨与腹侧的胸骨构成,呈前狭后宽的圆锥形。 前部狭而坚固性大,以保护心、肺并支持前肢;后部宽而有较大的活动性,以适应呼吸运 动。胸廓的前口小,后口大。胸廓的长短、高低和宽窄决定胸腔的体积,横断面呈圆形的 胸廓则胸腔体积大,更能有利于心、肺的发育,适应呼吸运动,是发育良好的胸廓。 牛的胸廓为前小后大的短锥形,前部两侧压扁,向后则逐渐增大。胸前口较高, 呈上大下小的椭圆形,由第 1 胸椎、第 l 对肋以及胸骨柄构成。胸后口阔广,向前下方倾 斜,由最后一对肋骨、肋弓和剑状软骨围成。 二、头骨 头部骨骼分为颅骨和面骨。颅骨:构成颅腔和感觉器官的保护壁 面骨:构成口腔、鼻腔、咽、吼、舌的支架。窦,亦称鼻旁窦。头骨上有供肌肉附着的突 起、结节、嵴、线和窝,有血管神经通过的孔、沟、管和裂等。 (一)颅骨 成对:额骨、顶骨、颞骨, 不成对:枕骨、顶间骨、蝶骨、筛骨 共 7 种 10 块骨。 1、枕骨:构成颅腔的后壁和部分底壁;枕骨大孔,枕髁,颈静脉突,枕外隆突。 2、顶骨:位于额骨和枕骨之间,构成颅腔的顶壁(马、猪、水牛)或后壁(黄牛);外面凸, 脑面凹。 3、顶间骨:位于顶骨和枕骨之间,常与邻骨愈合,枕内隆凸,隔开大小脑。 4、额骨:顶壁,颧突,构成眼眶的上界。眶上孔
5、颢骨:构成颅腔的侧壁。鳞部:构成颅腔侧壁,外侧面凸,颧突,颧弓,颢髁。岩部: 位于鳞颞骨和枕骨之间,内耳及内耳道。鼓部:位于岩部的腹外侧,骨性外耳道,向内通 鼓室 6、蝶骨:构成颅腔底壁的前部,蝶骨体、两对翼(眶翼和颞翼)和一对翼突构成,状如蝴 蝶。 7、筛骨:构成颅腔前壁,分垂直板、筛板和侧块三部分 (二)面骨 成对:鼻骨、上领骨、切齿骨、泪骨、颧骨、腭骨、翼骨、鼻甲骨、下颌骨, 成单:犁骨、舌骨共11种20块骨组成。猪,有吻骨。 1、鼻骨 2、上领骨:最大,几乎与所有面骨相连接,分骨体和腭突。骨体位于鼻骨的下方、在颧 骨和泪骨的前方,构成鼻腔的侧壁。面嵴,眶下孔:颊齿槽:上颌结节。腭突。齿槽缘、 臼齿槽、齿槽间隙。 3、泪骨:位于眼眶的前部,在上颌骨的后上方,构成眼眶的前部,泪囊窝(鼻泪管的开 口)。 4、颜骨:位于泪骨腹侧,构成眼眶的前下部,颞突,与颗骨的颧突连成颧弓。 5、切齿骨:颌前骨,分骨体、腭突和鼻突三部。骨体,除反刍兽外,齿槽缘上均有三个 切齿槽。腭突呈薄板状,由骨体向后伸,后接上颌骨的腭突。鼻突由骨体向后上方延伸 其后端嵌入上颌骨和鼻骨之间。 6、腭骨:位于鼻后孔的前方和两侧,硬聘后部的骨质基础。构成鼻后孔的外侧壁。 7、翼骨:是狭窄薄骨板,位于鼻后孔的两侧,前下端游离,供肌肉附着。 8、犁骨:位于鼻腔底壁和鼻后孔的正中线上。背侧缘有犁骨沟,容纳鼻中隔软骨和筛骨 垂直板。 9、鼻甲骨:为两对卷曲状的薄骨片,形成鼻腔粘膜的支架。将每半鼻腔分为上、中、下 三个鼻道。 10、下颌骨:面骨中最大,分骨体和下颌支。骨体位于前方。切齿部,切齿槽。颊齿部, 颊齿槽。齿槽间隙。下颌支,冠状突:下颌髁,下领骨间隙。 11、舌骨:为单骨,位于左、右下颌支之间,由一些骨片组成,与两侧的岩颗骨相连接, 构成舌、咽和喉的支架。 (三)鼻旁窦 12
12 5、颞骨:构成颅腔的侧壁。鳞部:构成颅腔侧壁,外侧面凸,颧突,颧弓,颞髁。岩部: 位于鳞颞骨和枕骨之间,内耳及内耳道。鼓部:位于岩部的腹外侧,骨性外耳道,向内通 鼓室 6、蝶骨:构成颅腔底壁的前部,蝶骨体、两对翼(眶翼和颞翼)和一对翼突构成,状如蝴 蝶。 7、筛 骨:构成颅腔前壁,分垂直板、筛板和侧块三部分 (二)面骨 成对:鼻骨、上颌骨、切齿骨、泪骨、颧骨、腭骨、翼骨、鼻甲骨、下颌骨, 成单:犁骨、舌骨共 11 种 20 块骨组成。猪,有吻骨。 1、鼻骨 2、上颌骨:最大,几乎与所有面骨相连接,分骨体和腭突。骨体位于鼻骨的下方、在颧 骨和泪骨的前方,构成鼻腔的侧壁。面嵴,眶下孔;颊齿槽;上颌结节。腭突。齿槽缘、 臼齿槽、齿槽间隙。 3、泪骨:位于眼眶的前部,在上颌骨的后上方,构成眼眶的前部,泪囊窝(鼻泪管的开 口)。 4、颧骨:位于泪骨腹侧,构成眼眶的前下部,颞突,与颞骨的颧突连成颧弓。 5、切齿骨:颌前骨,分骨体、腭突和鼻突三部。骨体,除反刍兽外,齿槽缘上均有三个 切齿槽。腭突呈薄板状,由骨体向后伸,后接上颌骨的腭突。鼻突由骨体向后上方延伸, 其后端嵌入上颌骨和鼻骨之间。 6、腭骨:位于鼻后孔的前方和两侧,硬腭后部的骨质基础。构成鼻后孔的外侧壁。 7、翼骨:是狭窄薄骨板,位于鼻后孔的两侧,前下端游离,供肌肉附着。 8、犁骨:位于鼻腔底壁和鼻后孔的正中线上。背侧缘有犁骨沟,容纳鼻中隔软骨和筛骨 垂直板。 9、鼻甲骨:为两对卷曲状的薄骨片,形成鼻腔粘膜的支架。将每半鼻腔分为上、中、下 三个鼻道。 10、下颌骨:面骨中最大,分骨体和下颌支。骨体位于前方。切齿部,切齿槽。颊齿部, 颊齿槽。齿槽间隙。下颌支,冠状突;下颌髁,下颌骨间隙。 11、舌骨:为单骨,位于左、右下颌支之间,由一些骨片组成,与两侧的岩颞骨相连接, 构成舌、咽和喉的支架。 (三)鼻旁窦
鼻旁窦包括上颌窦、额窦、蝶窦、筛窦和腭窦等。在临床较主要的是上颌窦和额 窦。 三、四肢骨 前肢骨分为:肩带骨、臂骨、前臂骨、前脚骨。前脚部包括:腕骨、掌骨和指骨。 后肢分为:髋骨、股骨、小腿骨、后脚骨。后脚部包括:跗骨、跖骨、趾骨。 (一)前肢骨 1、肩胛骨 三角形的扁骨,斜位于胸廓两侧的前上部,由后上方斜向前下方。肩胛软骨。肩 胛冈。冈上窝,冈下窝。关节盂,与肱骨成关节。盂上结节。 牛:肩峰。冈上窝较小,冈下窝较大。肩胛下窝;锯肌面,供腹侧锯肌附着。喙突。在马 和猪,肩胛冈中部较粗大为冈结节。 2、肱骨 圆柱状长骨,骨体、骨端。骨体呈不规则的圆柱形,臂肌沟。三角肌粗隆,大圆 肌粗隆。近端粗大,肱骨头,大结节和小结节。臂二头肌沟。远端有内、外侧两个髁状关 节面与桡骨成关节。两髁的后面是鹰嘴窝(肘窝),尺骨鹰嘴的肘突伸入其中。 3、前臂骨:桡骨和尺骨 桡骨:骨体前后扁,向前微弓,掌侧面粗糙,与尺骨融合。近端前后扁,关节 面。近端的背内侧有粗糙的桡骨粗降。远端关节面,在其外侧尚有与尺骨远端连接的关 节面 尺骨:鹰嘴,鹰嘴结节。钩突),伸入肱骨的肘窝中。前臂骨间隙。远端尖而锐, 茎突。在马和牛,桡骨较大:尺骨较小,无活动性。猪和狗的尺骨较桡骨发达,位于桡骨 的后方。 4、腕骨 完整的腕骨有8枚,均系短骨,排为近、远两列。近列4枚:桡腕骨中间腕骨、 尺腕骨和副腕骨。远列4枚:第1腕骨、第2腕骨、第3腕骨和第4腕骨。在各种家畜, 近列腕骨均为4枚,远列腕骨的数目有变化。猪和犬均有8枚腕骨。马有7枚,缺第1腕 骨。牛、羊有6枚,缺第1腕骨,第2和第3腕骨愈合成1枚。 5、学骨 完整的掌骨有5枚,均系长骨,几乎垂直向下。狗有5枚掌骨,第1掌骨小。猪 有4枚掌骨,第3和第4掌骨大,第2和第5掌骨小,缺第1掌骨。牛、羊和马有3枚, 13
13 鼻旁窦包括上颌窦、额窦、蝶窦、筛窦和腭窦等。在临床较主要的是上颌窦和额 窦。 三、四肢骨 前肢骨分为:肩带骨、臂骨、前臂骨、前脚骨。前脚部包括:腕骨、掌骨和指骨。 后肢分为:髋骨、股骨、小腿骨、后脚骨。后脚部包括:跗骨、跖骨、趾骨。 (一)前肢骨 1、 肩胛骨 三角形的扁骨,斜位于胸廓两侧的前上部,由后上方斜向前下方。肩胛软骨。肩 胛冈。冈上窝,冈下窝。关节盂,与肱骨成关节。盂上结节。 牛:肩峰。冈上窝较小,冈下窝较大。肩胛下窝;锯肌面,供腹侧锯肌附着。喙突。在马 和猪,肩胛冈中部较粗大为冈结节。 2、肱骨 圆柱状长骨,骨体、骨端。骨体呈不规则的圆柱形,臂肌沟。三角肌粗隆,大圆 肌粗隆。近端粗大,肱骨头,大结节和小结节。臂二头肌沟。远端有内、外侧两个髁状关 节面与桡骨成关节。两髁的后面是鹰嘴窝(肘窝),尺骨鹰嘴的肘突伸入其中。 3、前臂骨:桡骨和尺骨 桡 骨:骨体前后扁,向前微弓,掌侧面粗糙,与尺骨融合。近端 前后扁,关节 面。近端的背内侧有粗糙的桡骨粗隆。远端 关节面,在其外侧尚有与尺骨远端连接的关 节面 尺 骨:鹰嘴,鹰嘴结节。钩突),伸入肱骨的肘窝中。前臂骨间隙。远端尖而锐, 茎突。在马和牛,桡骨较大;尺骨较小,无活动性。猪和狗的尺骨较桡骨发达,位于桡骨 的后方。 4、腕骨 完整的腕骨有 8 枚,均系短骨,排为近、远两列。近列 4 枚:桡腕骨 中间腕骨、 尺腕骨和副腕骨。远列 4 枚:第 1 腕骨、第 2 腕骨、第 3 腕骨和第 4 腕骨。在各种家畜, 近列腕骨均为 4 枚,远列腕骨的数目有变化。猪和犬均有 8 枚腕骨。马有 7 枚,缺第 1 腕 骨。牛、羊有 6 枚,缺第 1 腕骨,第 2 和第 3 腕骨愈合成 1 枚。 5、掌骨 完整的掌骨有 5 枚,均系长骨,几乎垂直向下。狗有 5 枚掌骨,第 1 掌骨小。猪 有 4 枚掌骨,第 3 和第 4 掌骨大,第 2 和第 5 掌骨小,缺第 1 掌骨。牛、羊和马有 3 枚
牛、羊的第3和第4掌骨愈合成大掌骨,第5掌骨很小(牛)或不存在(羊)。马的第3掌骨 发达,第2和第4掌骨小。 6、指骨 完整的指有5指。每一指3枚指节骨(系骨、冠骨和蹄骨)和2枚籽骨(近籽骨2枚: 远籽骨1枚)。狗有5指,第1指仅有2枚指节骨。猪有4指,第3和第4指大,第2和 第5指小,缺第1指。牛、羊有4指,第3和第4指大而发育完全(主指):第2和第5指 小,发育不完全,只有1枚或2枚指节骨(牛)或完全没有指节骨(羊),均不与其它骨相连 接(悬指)。马只有1指,即发育完全的第3指。 7、籽骨 分近籽骨和远籽骨。近籽骨,呈三角锥状,位于系关节的掌侧:与大掌骨远端成 关节。 远籽骨,呈横向四边形,分别位于中指节骨和远指节骨之间的掌侧面。 (二)后肢骨 由三枚扁骨组成:髂骨、坐骨、耻骨。髋骨,构成骨盆和臀部的基础。髋白。坐 骨棘。骨盆联合,在背侧(借助于髂骨)与荐骨紧密结合。两侧的髋骨、荐骨和前数枚尾椎 形成骨性骨盆。 髂骨:位于前上方,三角形扁骨。左、右髂骨平行。前部髂骨翼,后部为髂骨体。 臀肌面,荐盆面。髋结节:荐结节:坐骨大切迹。 耻骨:骨盆联合的前部。髋白。髂耻隆起。闭孔。 坐骨:不正的四边形扁骨,构成骨盆底壁的后部。盆面深凹。构成骨盆联合的后 部。外侧缘向内凹,形成坐骨小切迹。前外侧角参与形成髋白。坐骨结节。坐骨嵴。坐骨 弓。闭孔。 骨盆:由左、右髋骨、荐骨和前3~4个尾椎以及两侧的荐结节阔韧带构成,为一 前宽后窄的圆锥形腔。顶壁为荐骨和前三个尾椎,底壁为耻骨和坐骨,侧壁为髂骨和荐结 节阔韧带。骨盆入口(前口)呈椭圆形,斜度较大,其周缘以荐骨岬、髂骨体及耻骨前缘为 界。出口(后口)较小,背侧为第3尾椎,腹侧为坐骨弓,两侧为荐结节阔韧带的后缘。骨 盆的形状和大小与性别、品种有关。 2、股骨是长骨,由后上方斜向前下方。近端大,股骨头,大转子。转子嵴。转子窝。小 转子。髁上窝。远端粗大,前部滑车关节面:后部内、外侧髁。髁间窝。马骨体外侧有第 3转子。 3、髌骨 14
14 牛、羊的第 3 和第 4 掌骨愈合成大掌骨,第 5 掌骨很小(牛)或不存在(羊)。马的第 3 掌骨 发达,第 2 和第 4 掌骨小。 6、指骨 完整的指有 5 指。每一指 3 枚指节骨(系骨、冠骨和蹄骨)和 2 枚籽骨(近籽骨 2 枚; 远籽骨 1 枚)。狗有 5 指,第 1 指仅有 2 枚指节骨。猪有 4 指,第 3 和第 4 指大,第 2 和 第 5 指小,缺第 1 指。牛、羊有 4 指,第 3 和第 4 指大而发育完全(主指);第 2 和第 5 指 小,发育不完全,只有 1 枚或 2 枚指节骨(牛)或完全没有指节骨(羊),均不与其它骨相连 接(悬指)。马只有 1 指,即发育完全的第 3 指。 7、籽骨 分近籽骨和远籽骨。近籽骨,呈三角锥状,位于系关节的掌侧;与大掌骨远端成 关节。 远籽骨,呈横向四边形,分别位于中指节骨和远指节骨之间的掌侧面。 (二)后肢骨 由三枚扁骨组成:髂骨、坐骨、耻骨。髋骨,构成骨盆和臀部的基础。髋臼。坐 骨棘。骨盆联合,在背侧(借助于髂骨)与荐骨紧密结合。两侧的髋骨、荐骨和前数枚尾椎 形成骨性骨盆。 髂骨:位于前上方,三角形扁骨。左、右髂骨平行。前部髂骨翼,后部为髂骨体。 臀肌面,荐盆面。髋结节;荐结节;坐骨大切迹。 耻骨:骨盆联合的前部。髋臼。髂耻隆起。闭孔。 坐骨:不正的四边形扁骨,构成骨盆底壁的后部。盆面深凹。构成骨盆联合的后 部。外侧缘向内凹,形成坐骨小切迹。前外侧角参与形成髋臼。坐骨结节。坐骨嵴。坐骨 弓。闭孔。 骨盆:由左、右髋骨、荐骨和前 3~4 个尾椎以及两侧的荐结节阔韧带构成,为一 前宽后窄的圆锥形腔。顶壁为荐骨和前三个尾椎,底壁为耻骨和坐骨,侧壁为髂骨和荐结 节阔韧带。骨盆入口(前口)呈椭圆形,斜度较大,其周缘以荐骨岬、髂骨体及耻骨前缘为 界。出口(后口)较小,背侧为第 3 尾椎,腹侧为坐骨弓,两侧为荐结节阔韧带的后缘。骨 盆的形状和大小与性别、品种有关。 2、股骨是长骨,由后上方斜向前下方。近端大,股骨头,大转子。转子嵴。转子窝。小 转子。髁上窝。远端粗大,前部滑车关节面;后部内、外侧髁。髁间窝。马骨体外侧有第 3 转子。 3、髌骨
位于股骨远端的背侧,顶端向下,底面朝上的三角形骨。前面粗糙:后面有低蜂 分为内、外二部的关节面,与股骨远端的滑车关节面成关节 4、小腿骨:胫骨和腓骨 腓骨:位于胫骨后外侧,仅有两端,无骨体。近端即腓骨头,呈短突状。远端单 独成为四边形的踝骨,亦称外侧课。 牛、马的胫骨发达,位于前内侧,支持体重:腓骨较小,或退化:胫骨和腓骨愈合在一起, 无活动性。猪和狗的腓骨虽较细,但发育完全。狗的胫骨和腓骨之间稍能活动,而猪的无 活动性。 5、跗骨:完整的跗骨有七枚,排列为三列。 近列2枚:距骨和跟骨 中列1枚:中央跗骨。 远列4枚:第1跗骨、第2跗骨、第3跗骨和第4跗骨。 近列跗骨均为2枚,远列跗骨的数目因家畜而不同。猪和狗的均有7枚。马的有 6枚(第1和第2跗骨愈合成一块)。牛的有5枚(中央跗骨和第4跗骨愈合,第2和第3 跗骨愈合)。 6、跖骨:完整的跖骨也有5枚,但较掌骨略长,几乎垂直向下。 狗有4枚跖骨,缺第1跖骨。猪有4枚,缺第1跖骨,第3和第4跖骨发达,第 2和第5跖骨小。牛、羊和马有3枚。牛、羊的第3和第4跖骨愈合成大跖骨.第2跖骨 很小(牛)或消失(羊)。马的第3跖骨发达,第2和第4跖骨小。 7、趾骨:同前脚 第三节骨连结 骨连结:指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或软骨组织相连。 一、概述 1、骨连结的分类 直接连结:骨和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或软骨直接相连,其间无间隙,不能活动 或仅能微动,以保护和支持功能为主。 纤维连结:骨和骨之间由纤维组织连结,没有关节腔,不能活动
15 位于股骨远端的背侧,顶端向下,底面朝上的三角形骨。前面粗糙;后面有低嵴 分为内、外二部的关节面,与股骨远端的滑车关节面成关节 4、小腿骨:胫骨和腓骨 腓 骨:位于胫骨后外侧,仅有两端,无骨体。近端即腓骨头,呈短突状。远端单 独成为四边形的踝骨,亦称外侧踝。 牛、马的胫骨发达,位于前内侧,支持体重;腓骨较小,或退化;胫骨和腓骨愈合在一起, 无活动性。猪和狗的腓骨虽较细,但发育完全。狗的胫骨和腓骨之间稍能活动,而猪的无 活动性。 5、跗骨:完整的跗骨有七枚,排列为三列。 近列 2 枚:距骨和跟骨。 中列 1 枚:中央跗骨。 远列 4 枚:第 1 跗骨、第 2 跗骨、第 3 跗骨和第 4 跗骨。 近列跗骨均为 2 枚,远列跗骨的数目因家畜而不同。猪和狗的均有 7 枚。马的有 6 枚(第 1 和第 2 跗骨愈合成一块)。牛的有 5 枚(中央跗骨和第 4 跗骨愈合,第 2 和第 3 跗骨愈合)。 6、跖骨:完整的跖骨也有 5 枚,但较掌骨略长,几乎垂直向下。 狗有 4 枚跖骨,缺第 1 跖骨。猪有 4 枚,缺第 1 跖骨,第 3 和第 4 跖骨发达,第 2 和第 5 跖骨小。牛、羊和马有 3 枚。牛、羊的第 3 和第 4 跖骨愈合成大跖骨.第 2 跖骨 很小(牛)或消失(羊)。马的第 3 跖骨发达,第 2 和第 4 跖骨小。 7、 趾骨:同前脚 第三节 骨连结 骨连结:指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或软骨组织相连。 一、概 述 1、骨连结的分类 直接连结:骨和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或软骨直接相连,其间无间隙,不能活动 或仅能微动,以保护和支持功能为主。 纤维连结:骨和骨之间由纤维组织连结,没有关节腔,不能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