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编辑。1922年后,担任了3年《新蜀报》主笔。曾主编河南的《中州评论》,并积极为 《向导》撰稿。1925年到上海编辑《中国青年》。国共合作后曾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教务 长,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在广州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带楚女是《中国青年》的始创者之一和主要撰稿人。他为《中国青年》撰写了大 量的政论文章,宣传革命理论,谈青年的思想、学习、修养,帮助青年树立革命的人生观。 他同国民党右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做出过卓越贡献。他的文章笔锋犀利,分析精辟,论述 深刻,布局和笔法不拘一格,有很强的说服力。他被青年称为“真理的战士”、“革命的煽动 家。 《中国青年》一出版,即积极投入了反帝反军阀的政治斗争。当时正值曹锟演出贿 选丑刷登上“总统”宝座的时候,《中国青年》发表了许多文章,猛烈择击曹辊为换得帝国 主义支持,不惜卖国求荣的可耻行径,号召广大青年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自身解放,而积极投 身革命运动。它还通过报道“五州惨案”等事件,揭露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罪行,激发广 大青年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激情。 《中国青年》还与“醒狮”、“孤军”等国家主义派、国民党右派以及张君劢等所谓 “东方文化派”的反动思想进行了坚决的斗争。“醒狮派”也称中国国家主义青年团。《醒狮 周刊》是其舆论阵地。“孤军派”出版有《孤军》杂志,配合“醒狮派”作宜传。他们以国 家主义为旗舰,鼓吹国家高于一切,以全民革命来反对阶级斗争,攻击中国共产党。他们的 宜传对青年有很大的欺骗作用。《中国青年》发表了萧楚女的著名文章《显微镜下的醒狮派》 以辛辣的笔锋揭开国家主义派的真面目,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论证国家主义的荒 谬和自相矛盾,国家主义派很快就土崩瓦解。东方文化派以梁启超、张君劢、章士钊为代表, 他们提倡中国旧伦理学说,是现代化了的复古主义者。他们的观点在青年中造成了极恶劣的 影响。《中国青年》发表了许多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梁启超、张君励等进行批判, 东方文化派被“攻击得体无完肤”。 《中国青年》经常组织讨论青年的学习生活、组织活动、婚姻恋爱、失学失业等各 种问题,努力引导青年走革命的道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当时胡适等人大肆宣扬读古书的 重要性,引导人们埋头故纸堆,不问时势变化,提侣“读书救国”,这些观点对青年误导作 用很大。《中国青年》接连发表文章,教育青年“在这种军阀的横行,国际的侵略,以致国 民流离困苦的悲惨情况下”,不要做“纯粹读书不问世事”的“自私自利的书呆子”。《中国 青年》还提出了“到民间去”的口号,引导青年投身于火热的工农运动。《中国青年》还发
副刊编辑。1922 年后,担任了 3 年《新蜀报》主笔。曾主编河南的《中州评论》,并积极为 《向导》撰稿。1925 年到上海编辑《中国青年》。国共合作后曾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教务 长,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在广州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萧楚女是《中国青年》的始创者之一和主要撰稿人。他为《中国青年》》撰写了大 量的政论文章,宣传革命理论,谈青年的思想、学习、修养,帮助青年树立革命的人生观。 他同国民党右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做出过卓越贡献。他的文章笔锋犀利,分析精辟,论述 深刻,布局和笔法不拘一格,有很强的说服力。他被青年称为“真理的战士”、“革命的煽动 家”。 《中国青年》一出版,即积极投入了反帝反军阀的政治斗争。当时正值曹锟演出贿 选丑剧登上“总统”宝座的时候,《中国青年》发表了许多文章,猛烈抨击曹锟为换得帝国 主义支持,不惜卖国求荣的可耻行径,号召广大青年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自身解放,而积极投 身革命运动。它还通过报道“五卅惨案”等事件,揭露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罪行,激发广 大青年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激情。 《中国青年》还与“醒狮”、“孤军”等国家主义派、国民党右派以及张君劢等所谓 “东方文化派”的反动思想进行了坚决的斗争。“醒狮派”也称中国国家主义青年团。《醒狮 周刊》是其舆论阵地。“孤军派”出版有《孤军》杂志,配合“醒狮派”作宣传。他们以国 家主义为旗帜,鼓吹国家高于一切,以全民革命来反对阶级斗争,攻击中国共产党。他们的 宣传对青年有很大的欺骗作用。《中国青年》发表了萧楚女的著名文章《显微镜下的醒狮派》 以辛辣的笔锋揭开国家主义派的真面目,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论证国家主义的荒 谬和自相矛盾,国家主义派很快就土崩瓦解。东方文化派以梁启超、张君劢、章士钊为代表, 他们提倡中国旧伦理学说,是现代化了的复古主义者。他们的观点在青年中造成了极恶劣的 影响。《中国青年》发表了许多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梁启超、张君劢等进行批判, 东方文化派被“攻击得体无完肤”。 《中国青年》经常组织讨论青年的学习生活、组织活动、婚姻恋爱、失学失业等各 种问题,努力引导青年走革命的道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当时胡适等人大肆宣扬读古书的 重要性,引导人们埋头故纸堆,不问时势变化,提倡“读书救国”,这些观点对青年误导作 用很大。《中国青年》接连发表文章,教育青年“在这种军阀的横行,国际的侵略,以致国 民流离困苦的悲惨情况下”,不要做“纯粹读书不问世事”的“自私自利的书呆子”。《中国 青年》还提出了“到民间去”的口号,引导青年投身于火热的工农运动。《中国青年》还发
表了许多关于恋爱、婚姻、家庭等问题的文章,教育青年不要沉酒于婚姻的苦恼,“我们的 热情,应该寄托在反抗压迫的事业上去啊!” 《中国青年》深受广大青年的欢迎。尽管反动政府用种种办法查禁刊物,对阅读《中国 青年》的读者加以速捕和迫害,但它还是不胫而走。一本刊物,往往十几个读者传阅,一些 进步教员把它作为教材。《中国青年》平时发行12万份,1927年上半年,它的发行量曾达 3万多份,这在旧中国期刊中是很少见的。 此外,地方团组织也相继创办了一些报刊,据统计,到北伐前夕,各地的青年刊物达 30种,形成了一个遍及全国的青年团报刊网络系统。 三、党领导下的工人报刊 中共一大"以后,为了集中力量领导全国工人运动,1921年8月成立了作为党公 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从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全国罢工 达100多次,出现了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工人运动的发展,迫切需要党在工人中进行 马列主义的宣传教有,提高工人阶级的觉悟。于是,党在上海、北京、广州、香港、湖南、 武汉、江西、山东等地新出版了一批工人报刊。这些报刊,主要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及其 各地部的机关报。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上海的《劳动周刊》和北京的《工人周刊》。 《劳动周刊》是1921年7、8月间在上海创刊的,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机关 报,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全国性的工人报刊。1922年6月9日被上海公共租界 工部局以“登载过激言论”、“鼓吹劳动革命”的罪名勒令停刊,共出41期。它在发刊词中 宣布:“我们的周刊不是营业的性质,是专门本着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宗旨为劳动者说话, 并鼓吹劳动组合主义。我们希望中国的工人们.都来维护这一唯一的言论机关。扩大解放 全人类的声浪,促进解放全人类的事业的实现。”这明确地阐明了其作为中国工人阶级言论 机关的性质。它以很大篇幅报道工人们受剥削、受压迫的情况,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宣传 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工人要摆脱受压迫的境地,必须消除行会思想、帮派观念和 地域观念,必须“组织起来与资本家对垒”。它还广泛报道了各地的罢工斗争,总结工人运 动的经验教训,指导工人运动的健康发展。 《工人周刊》1921年7月创刊于北京,最初是北京党组织以“工人周刊社”名义创办 的,由邓中夏、罗章龙负责编辑。1922年5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迁到北京,该刊便代 替《劳动周刊》成为书记部的机关报。1925年2月,又改为新成立的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 的机关刊物。该刊受到反动政府的严重迫害,常不能按期出版,曾几次停刊。1925年12月
表了许多关于恋爱、婚姻、家庭等问题的文章,教育青年不要沉湎于婚姻的苦恼,“我们的 热情,应该寄托在反抗压迫的事业上去啊!” 《中国青年》深受广大青年的欢迎。尽管反动政府用种种办法查禁刊物,对阅读《中国 青年》的读者加以逮捕和迫害,但它还是不胫而走。一本刊物,往往十几个读者传阅,一些 进步教员把它作为教材。《中国青年》平时发行 1.2 万份,1927 年上半年,它的发行量曾达 3 万多份,这在旧中国期刊中是很少见的。 此外,地方团组织也相继创办了一些报刊,据统计,到北伐前夕,各地的青年刊物达 30 种,形成了一个遍及全国的青年团报刊网络系统。 三、党领导下的工人报刊 中共"一大"以后,为了集中力量领导全国工人运动,1921 年 8 月成立了作为党公 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从 1922 年 1 月到 1923 年 2 月,全国罢工 达 100 多次,出现了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工人运动的发展,迫切需要党在工人中进行 马列主义的宣传教育,提高工人阶级的觉悟。于是,党在上海、北京、广州、香港、湖南、 武汉、江西、山东等地新出版了一批工人报刊。这些报刊,主要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及其 各地部的机关报。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上海的《劳动周刊》和北京的《工人周刊》。 《劳动周刊》是 1921 年 7、 8 月间在上海创刊的,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机关 报,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全国性的工人报刊。1922 年 6 月 9 日被上海公共租界 工部局以“登载过激言论”、“鼓吹劳动革命”的罪名勒令停刊,共出 41 期。它在发刊词中 宣布:“我们的周刊不是营业的性质,是专门本着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宗旨为劳动者说话, 并鼓吹劳动组合主义。我们希望中国的工人们.都来维护这一唯一的言论机关。扩大解放 全人类的声浪,促进解放全人类的事业的实现。”这明确地阐明了其作为中国工人阶级言论 机关的性质。它以很大篇幅报道工人们受剥削、受压迫的情况,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宣传 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工人要摆脱受压迫的境地,必须消除行会思想、帮派观念和 地域观念,必须“组织起来与资本家对垒”。它还广泛报道了各地的罢工斗争,总结工人运 动的经验教训,指导工人运动的健康发展。 《工人周刊》1921 年 7 月创刊于北京,最初是北京党组织以“工人周刊社”名义创办 的,由邓中夏、罗章龙负责编辑。1922 年 5 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迁到北京,该刊便代 替《劳动周刊》成为书记部的机关报。1925 年 2 月,又改为新成立的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 的机关刊物。该刊受到反动政府的严重迫害,常不能按期出版,曾几次停刊。1925 年 12 月
终刊,共出版133期。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各地所设的分部也大都出版了自己的刊物。如山东分部的 《山东劳动周刊》,湖北分部的《劳动周报》,湖南分部的《长沙劳动周刊》,香港分部的《香 港劳动周刊》等,都是这一时期比较重要的工人刊物。 与五四时期的工人报刊(如《劳动者》、《劳动音》、《劳动界》)比较,这一时期的 工人报刊无论在政治思想水平,还是对实际工人运动所起的作用,都有显著的提高。 第二节国共合作后的报刊 一、统一战线报刊 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都给孙中山以深刻的影响,从1922年9月起,孙中山排除种 种阻力,开始为改组国民党做准备。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 大会在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的共同努力下,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实现 第一次国共合作。 国共合作前夕,孙中山曾对一些国民党员说:“革命成功极快的方法,宣传要用九 成,武力只可用一成”。这表明孙中山己意识到必须改变国民党侧重于军事政治运动而忽 略宜传的作法。当时国民党的机关报数量不多,而且影响也不大。1924年初国共合作实现 后,共产党帮助国民党改组同时也帮助国民党办报。创办了一大批以国民党名义出版,实际 由共产党人担任主编、编辑或主要撰稿人的报刊。其中,最重要的是国民党中央宜传部主办 的《政治周报》。 《政治周报》1925年12月5日创刊于广州。毛泽东以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 身分筹办并担任主编,后期由共产党员沈雁冰、张秋人接编。《政治周报》共出版了14期, 每期发行约4万份,1926年6月停刊。 《政治周报》创刊时,国民党右派刚刚在北京召开过西山会议,会议宣布开除李大 钊、毛泽东等共产党员的国民党党籍,公开进行反共、破坏统一战线的活动。因此,毛泽东 在《政治周报)发刊理由》中指出:“为什么出版政治周报?为了革命”,“我们为了革命, 得罪了一切敌人”,而这些敌人“调动他们所有的力量企图消灭我们”。“我们现在不能再放 任了。我们要开始向他们反攻。‘向反革命派宣传反攻,以打破反革命派宣传',便是《政治 周报》的责任
终刊,共出版 133 期。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各地所设的分部也大都出版了自己的刊物。如山东分部的 《山东劳动周刊》,湖北分部的《劳动周报》,湖南分部的《长沙劳动周刊》,香港分部的《香 港劳动周刊》等,都是这一时期比较重要的工人刊物。 与五四时期的工人报刊(如《劳动者》、《劳动音》、《劳动界》)比较,这一时期的 工人报刊无论在政治思想水平,还是对实际工人运动所起的作用,都有显著的提高。 第二节 国共合作后的报刊 一、统一战线报刊 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都给孙中山以深刻的影响,从 1922 年 9 月起,孙中山排除种 种阻力,开始为改组国民党做准备。1924 年 1 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 大会在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的共同努力下,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实现 第一次国共合作。 国共合作前夕,孙中山曾对一些国民党员说:“革命成功极快的方法,宣传要用九 成,武力只可用一成” 。这表明孙中山已意识到必须改变国民党侧重于军事政治运动而忽 略宣传的作法。当时国民党的机关报数量不多,而且影响也不大。1924 年初国共合作实现 后,共产党帮助国民党改组同时也帮助国民党办报。创办了一大批以国民党名义出版,实际 由共产党人担任主编、编辑或主要撰稿人的报刊。其中,最重要的是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办 的《政治周报》。 《政治周报》1925 年 12 月 5 日创刊于广州。毛泽东以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 身分筹办并担任主编,后期由共产党员沈雁冰、张秋人接编。《政治周报》共出版了 14 期, 每期发行约 4 万份,1926 年 6 月停刊。 《政治周报》创刊时,国民党右派刚刚在北京召开过西山会议,会议宣布开除李大 钊、毛泽东等共产党员的国民党党籍,公开进行反共、破坏统一战线的活动。因此,毛泽东 在《〈政治周报〉发刊理由》中指出:“为什么出版政治周报?为了革命”,“我们为了革命, 得罪了一切敌人”,而这些敌人“调动他们所有的力量企图消灭我们”。“我们现在不能再放 任了。我们要开始向他们反攻。‘向反革命派宣传反攻,以打破反革命派宣传’,便是《政治 周报》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