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学“中国新闻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History of Chinese jou 课程编号:240399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32 学分:2 适用对象:新闻学专业(汉/民)一年级本科生 周学时:2 开设学期:大一第二学期 开课单位:新闻学院 先修课程:新闻学原理 编写依据:2016版 本科培养方案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编写时间:2017年7月 教材:《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丁淦林、黄瑚等著,中国人民出版社,2002版 参考书:《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袁军、哈艳秋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 《中国新闻事业简史》,方汉奇、张之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再版 一、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新闻和新闻传播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熟悉从古代 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各个历史时期一一即19世纪之前中国的新闻活动、外国人在中 国的办报活动、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办报活动、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的新闻传播活动等。增 加学生对中国新闻史基本知识的了解,掌握中国新闻传播活动基本规律和特点,继承和发扬 中国新闻史上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同时通过课程,使学生加深理解各个时期的社会背景、政 治、经济、文化和新闻传播事业之间的关系。本课程作为新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总结吸 取中国新闻史上的经验和教训,丰富学生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也为学生后续课 程的顺利学习提供条件。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坚持历史唯物主 儿学习中国预史马列生之一毛泽东思塑和邓小平理论为指 义、辩证唯彩 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树立正确的新闻史观,从我国新闻史发展 具体过程中得出相应的认识和结论。 、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讲授时,可使用知名的新闻事件、新闻工作者的从业经历 重要报刊的发展轨迹等一些典型实例,旨在加深学生对新闻史的了解,并积极引导学生将主 要精力放在掌握新闻史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各阶段的新闻事业发展的特点上。 3、课堂讲授实行启发式,力求做到少而精,并注意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4、坚持课后练习是教好、学好本门课程的关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根据正常教学 进度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5、认真阅读相关教材、参考书,掌握每个章、节的要点和基本内容,善于思考,对每 煮线索脉络要清楚把据
新疆大学“中国新闻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History of Chinese journalism 课程编号:240399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32 学分:2 适用对象:新闻学专业(汉/民)一年级本科生 周学时:2 开设学期:大一第二学期 开课单位:新闻学院 先修课程:新闻学原理 编写依据:2016 版本科培养方案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编写时间:2017 年 7 月 教材:《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丁淦林、黄瑚等著,中国人民出版社,2002 版 参考书:《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袁军、哈艳秋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年版 《中国新闻事业简史》,方汉奇、张之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年再版 《中国新闻事业史新编》,丁淦林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 年版 《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方汉奇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 年版 一、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新闻和新闻传播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熟悉从古代 到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前的各个历史时期——即 19 世纪之前中国的新闻活动、外国人在中 国的办报活动、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办报活动、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的新闻传播活动等。增 加学生对中国新闻史基本知识的了解,掌握中国新闻传播活动基本规律和特点,继承和发扬 中国新闻史上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同时通过课程,使学生加深理解各个时期的社会背景、政 治、经济、文化和新闻传播事业之间的关系。本课程作为新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总结吸 取中国新闻史上的经验和教训,丰富学生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也为学生后续课 程的顺利学习提供条件。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学习中国新闻史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历史唯物主 义、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树立正确的新闻史观,从我国新闻史发展的 具体过程中得出相应的认识和结论。 2、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讲授时,可使用知名的新闻事件、新闻工作者的从业经历、 重要报刊的发展轨迹等一些典型实例,旨在加深学生对新闻史的了解,并积极引导学生将主 要精力放在掌握新闻史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各阶段的新闻事业发展的特点上。 3、课堂讲授实行启发式,力求做到少而精,并注意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4、坚持课后练习是教好、学好本门课程的关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根据正常教学 进度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5、认真阅读相关教材、参考书,掌握每个章、节的要点和基本内容,善于思考,对每 章线索脉络要清楚把握
三、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该课程的重点集中于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 中国共产党成 立初期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以及战时新闻事业这四个部分,在这四个时期,社会的发展 和动荡,造成了新闻事业的大变化,新闻思想的发展和新闻业务的发展,涵盖的知识点较多, 需驱学生重占关注。 难点:对于历史的学习,宏观上对历史的脉络的把握极为重要,新闻事件是发生在一定的历 史背景下的、新闻工作者的活动是离不开他所处的历史环境的、报刊等新闻媒体的发展是 适应它所在的社会阶段的。学习本课要具有一定的中国历史知识,对不足和欠缺的历史知识 要尽快弥补才能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四、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事业 [散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秦汉时期中国新闻事业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以及唐、宋、 元、明、清五个朝代古代报纸产生后新闻传播的发展情况。堂挥中国古代新每事业出现的报 纸类型 一官方报纸邸报,民间报纸小报和京报,两类报纸的内容、性质、读者对象以及传 播效果。 [散学要求) 1.掌握“进奏院状报”的定义: 2.掌握“开元杂报”的定义,已知的最早的官报: 了解宋代和明 “即报”发行的基本流程 熟悉宋朝的“定本”制度及其影响 5. 了解明末清初的“京报”。 [重点难点制] 重点:“开元杂报”:“进奏院状”:邸报:小报:京报 难占,代和宋代的官报的异同 [教学内容] 第一带古代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 中国古代的信息传播:两汉和三国魏晋时代的传播活动。 第二节我国最早的报纸 唐朝的省报 早期政府官报的 出现和唐代官报的发行制度:“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状” 第三节宋朝的邸报和小 宋朝官办“邸报”和“邸报”的发行制度:宋朝“小报”和官方对“小报”的查禁。 第四节明清的官报和京报 明代官报的传抄和发行制度:有关明代“邸报”的几个问题:清代的官报和官方的新闻传播 活动:清代的民间报房与京报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业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教学目的]
三、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该课程的重点集中于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中国共产党成 立初期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以及战时新闻事业这四个部分,在这四个时期,社会的发展 和动荡,造成了新闻事业的大变化,新闻思想的发展和新闻业务的发展,涵盖的知识点较多, 需要学生重点关注。 难点:对于历史的学习,宏观上对历史的脉络的把握极为重要,新闻事件是发生在一定的历 史背景下的、新闻工作者的活动是离不开他所处的历史环境的、报刊等新闻媒体的发展是要 适应它所在的社会阶段的。学习本课要具有一定的中国历史知识,对不足和欠缺的历史知识 要尽快弥补才能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四、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事业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秦汉时期中国新闻事业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以及唐、宋、 元、明、清五个朝代古代报纸产生后新闻传播的发展情况。掌握中国古代新闻事业出现的报 纸类型——官方报纸邸报,民间报纸小报和京报,两类报纸的内容、性质、读者对象以及传 播效果。 [教学要求] 1. 掌握“进奏院状报”的定义; 2. 掌握“开元杂报”的定义,已知的最早的官报; 3. 了解宋代和明代“邸报”发行的基本流程; 4. 熟悉宋朝的“定本”制度及其影响; 5. 了解明末清初的“京报”。 [重点难点] 重点:“开元杂报”;“进奏院状”;邸报;小报;京报 难点:唐代和宋代的官报的异同 [教学内容] 第一节古代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 中国古代的信息传播;两汉和三国魏晋时代的传播活动。 第二节我国最早的报纸——唐朝的官报 早期政府官报的出现和唐代官报的发行制度;“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状”。 第三节宋朝的邸报和小报 宋朝官办“邸报”和“邸报”的发行制度;宋朝“小报”和官方对“小报”的查禁。 第四节明清的官报和京报 明代官报的传抄和发行制度;有关明代“邸报”的几个问题;清代的官报和官方的新闻传播 活动;清代的民间报房与京报。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业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新闻事业是由外国人开办的,两类外国人开创了中 国折代新闻事业 一外国传教士创办了宗教报刊:外国商人创办了商业报刊。了解随中国半 殖民地性质的加深,外国人办报的地点经历了边缘、香港和上海的变化,正确认识外人在 华办报活动的两面影响。 [载学要求] 1堂挥《察什俗每月统计传》: .掌握《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 3 天《申报》的创办情况 【重点难点制 重点:《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万国公报》:《申报》:《遐迩贯珍》: 《上海新报》 难点:在华外报的历史作用与影响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 近代报刊传入中国的的背景:英国传教士与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在东南亚的出现 第二节鸦片战争后外报 英文商业报纸的率先发展:香港中文报纸的产生:中文商业报纸的崛起:上海英文报纸的出 现:中文商业报纸的迅猛发展 三节对外报的分析与评价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报在中国腹地的发展:在华外报的历史作用。 第三章国人办报历史的开端与维新派办报活动 黄学目的1 通过本章 教学,使学生一是了解早期具有办报思想的国人及其办报活动,包括林则徐、王韬 郑观应等人的新闻思想和办报实践: 二是要掌握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即维新派办报的情况 维新派报人的新闻思想,特别是梁启超的新闻思想,以及维新派办报的影响。 「教学要求1 1,掌握王韬制办的《循环日报》的特点和政治倾向性: 2. 了解梁启超与《时务报》的宜传特色 了解严复的新闻思想及《国闻报》: 4.掌握报章文体的形成及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循环日报》:王韬和他的政论文体:《中外纪闻》:《时务报》:《国闻报》:梁启超的新 闻思想 难点:维新派新闻思想的形成及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和办报活动 国人对早期近代报刊的认识与接触:国人创办的第一批近代报刊:洪仁开、林则徐和王铝等 人的新闻思想 第二节维新运动时期的报刊 康有为、梁启超与维新派报刊的创办:维新派的其他主要报刊: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 第三节维新派对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新闻事业是由外国人开办的,两类外国人开创了中 国近代新闻事业——外国传教士创办了宗教报刊;外国商人创办了商业报刊。了解随中国半 殖民地性质的加深,外国人办报的地点经历了边缘、香港和上海的变化,正确认识外国人在 华办报活动的两面影响。 [教学要求] 1. 掌握《察世俗每月统计传》; 2. 掌握《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 3. 了解宗教报刊《万国公报》的宣传内容; 4. 了解中文商业报纸《申报》的创办情况。 [重点难点] 重点:《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万国公报》;《申报》;《遐迩贯珍》; 《上海新报》 难点:在华外报的历史作用与影响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 近代报刊传入中国的的背景;英国传教士与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在东南亚的出现 第二节鸦片战争后外报 英文商业报纸的率先发展;香港中文报纸的产生;中文商业报纸的崛起;上海英文报纸的出 现;中文商业报纸的迅猛发展。 第三节对外报的分析与评价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报在中国腹地的发展;在华外报的历史作用。 第三章国人办报历史的开端与维新派办报活动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一是了解早期具有办报思想的国人及其办报活动,包括林则徐、王韬、 郑观应等人的新闻思想和办报实践;二是要掌握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即维新派办报的情况, 维新派报人的新闻思想,特别是梁启超的新闻思想,以及维新派办报的影响。 [教学要求] 1.掌握王韬创办的《循环日报》的特点和政治倾向性; 2.了解梁启超与《时务报》的宣传特色; 3.了解严复的新闻思想及《国闻报》; 4. 掌握报章文体的形成及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循环日报》;王韬和他的政论文体;《中外纪闻》;《时务报》;《国闻报》;梁启超的新 闻思想 难点:维新派新闻思想的形成及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和办报活动 国人对早期近代报刊的认识与接触;国人创办的第一批近代报刊;洪仁玕、林则徐和王韬等 人的新闻思想。 第二节维新运动时期的报刊 康有为、梁启超与维新派报刊的创办;维新派的其他主要报刊;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 第三节维新派对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
维新派报刊在新闻业务上的特点:维新派办报活动的进步作用与历史贡献 第四章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载学目的物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革命派报刊和保皇派报刊在国内外的传播情况,两派报 刊在各自的机关报《民报》和《新民丛报》上的论战以及论战的结果。学生要对革命派报刊 论战胜利后,革命派报刊大发展的情况,革命派的新闻思想,革命派办报的影响有所了解。 [教学要求 1.了解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的兴起以及《中国日报》的创办: 2.熟悉《苏报》的三个阶段与“苏报案”始末: 3.掌握革命派《民报》与保皇派《新民丛报》及其之间展开的论战: 4。堂捏革命派国内报刊大发展,“竖三民”报等创办及其官传内容: 了解革命派对报纸舆论功能的重视 [重点难点】 重点:保皇派和革命派的论战:《新民丛报》:《民报》:《中国日报》:《苏报》:“苏报案”:《革 命军》:章士到 难点:革命派的办报思想及贡献 学内容] 第 世纪初的新闻事业 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海外的报刊宜传活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报刊宣传活动:留日学生的办报 活动。 第二节两派报刊的论战与革命派报刊的发展 革命派与保皇派的大论战:革命派报刊的大发展。 第三节革命 派的办报思想以及辛亥革命时期报刊业务的发展 资产阶级各派别的新闻思想:新闻业务工作的改进:新闻团体的兴起。 第五章民国初期的新闻事业 教学目的1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民国初年新闻事业出现短暂繁荣的原因,袁世凯对新闻事业 的控制以及新闻界的反衰斗争。 要求学生了解民国初年我国的第一批著名记者的从业经历 从他们身上学习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新闻人。 [散学要求 1,掌握“暂行报律”事件: )孰采“元生讯”及比特占 3 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将新闻自由第一次写入国家根本大法: A. 了解“癸丑报灾”始末: 5. 熟悉邵飘萍的新闻经历。 [重点难点] 重点:“癸丑报灾”:“暂行报律事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远生通讯 难点:新闻界的反袁斗争是怎样展开的 [教学内容剖 第一节民初新闻事业的短暂繁荣 政党报纸大发展的历史背景:新闻界的短暂繁荣与政党报纸的泛溢。 第二节袁世凯对新闻事业的摧残
维新派报刊在新闻业务上的特点;维新派办报活动的进步作用与历史贡献。 第四章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革命派报刊和保皇派报刊在国内外的传播情况,两派报 刊在各自的机关报《民报》和《新民丛报》上的论战以及论战的结果。学生要对革命派报刊 论战胜利后,革命派报刊大发展的情况,革命派的新闻思想,革命派办报的影响有所了解。 [教学要求] 1.了解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的兴起以及《中国日报》的创办; 2.熟悉《苏报》的三个阶段与“苏报案”始末; 3.掌握革命派《民报》与保皇派《新民丛报》及其之间展开的论战; 4.掌握革命派国内报刊大发展,“竖三民”报等创办及其宣传内容; 5.了解革命派对报纸舆论功能的重视。 [重点难点] 重点:保皇派和革命派的论战;《新民丛报》;《民报》;《中国日报》;《苏报》;“苏报案”;《革 命军》;章士钊 难点:革命派的办报思想及贡献 [教学内容] 第一节 20 世纪初的新闻事业 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海外的报刊宣传活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报刊宣传活动;留日学生的办报 活动。 第二节两派报刊的论战与革命派报刊的发展 革命派与保皇派的大论战;革命派报刊的大发展。 第三节革命派的办报思想以及辛亥革命时期报刊业务的发展 资产阶级各派别的新闻思想;新闻业务工作的改进;新闻团体的兴起。 第五章民国初期的新闻事业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民国初年新闻事业出现短暂繁荣的原因,袁世凯对新闻事业 的控制以及新闻界的反袁斗争。要求学生了解民国初年我国的第一批著名记者的从业经历, 从他们身上学习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新闻人。 [教学要求] 1. 掌握“暂行报律”事件; 2. 熟悉“远生通讯”及其特点; 3. 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将新闻自由第一次写入国家根本大法; 4. 了解“癸丑报灾”始末; 5. 熟悉邵飘萍的新闻经历。 [重点难点] 重点:“癸丑报灾”;“暂行报律事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远生通讯 难点:新闻界的反袁斗争是怎样展开的 [教学内容] 第一节民初新闻事业的短暂繁荣 政党报纸大发展的历史背景;新闻界的短暂繁荣与政党报纸的泛滥。 第二节袁世凯对新闻事业的摧残
袁世凯对报刊的控制和收买:新闻界的反袁斗争:袁世凯时期有关新闻传播事业的立法活动。 第三节新闻业务的变迁和著名记者的出现 新闻业务的变迁:民初名记者。 第六章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 [散学目的 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是币点意带,通过木章教学,使学生对五四时期出现的新型报刊一一《新 一批工人报刊和这一时期的学生报刊。对五四 [教学要求] 1.掌握《新青年》的创办及宜传内容: 2.掌握《每周评论》的创办及宜传内容: 熟悉《劳动界》、《劳动者》等工人报刊 了解进 报刊《湘江评论》和《天津 生联合会报》 掌握李大钊五四时期的报刊活动及其贡献。 [重点难点] 重点:《新青年》:《每周评论》:《湘江评论》:《天津学生联合会报》:李大钊的报刊活动 及其贡献 难点:我国新闻工作在五四时期的重大变革 [教学内容剖 第一节《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 《新青年》及其主编陈独秀:新文化运动中的《新青年》:李大钊揭开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 第二节五四运动中的新闻界 《每周评论》的创办:报刊对五四运动的宣传报道:进步学生报刊的兴起。 第三节新型报刊的出现 改组后的《新青年》和《共产党》月刊的创办:《劳动界》等第一批工人报刊:中俄通讯社: 中国早期无产阶级新闻传播事业的特点与意义。 第四节报刊业务的改革和新闻学研究的开端 新闻工作改革:新闻学研 究和新闻教育的开端, 第七章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教学目的] 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是重点章节,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被称为是新闻事业发展的黄金时 代的原因是什么?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报刊宣传活动、中国私营大报在这一时期的大发 展、中国广播事业的诞生等都要全面了解掌 [载学要求] 1.掌握中共中央第一个机关报《向导》的创办及宣传内容: 2.掌探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刊物《先驱》: 3. 掌握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刊物《中国青年》的创办及内容: 4. 掌握中国共产党的第 张日报《热血日报》的创刊 熟悉《大公报》的发展阶段。 [重点难点制] 重点:党的机关报《向导》:团中央刊物《先驱》、《中国青年》、《热血日报》:蔡和森、恽代
袁世凯对报刊的控制和收买;新闻界的反袁斗争;袁世凯时期有关新闻传播事业的立法活动。 第三节新闻业务的变迁和著名记者的出现 新闻业务的变迁;民初名记者。 第六章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 [教学目的] 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是重点章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五四时期出现的新型报刊——《新 青年》、《每周评论》等有全面的了解,掌握第一批工人报刊和这一时期的学生报刊。对五四 时期新闻事业变革做重点学习。 [教学要求] 1. 掌握《新青年》的创办及宣传内容; 2. 掌握《每周评论》的创办及宣传内容; 3. 熟悉《劳动界》、《劳动者》等工人报刊; 4. 了解进步报刊《湘江评论》和《天津学生联合会报》; 5. 掌握李大钊五四时期的报刊活动及其贡献。 [重点难点] 重点:《新青年》;《每周评论》;《湘江评论》;《天津学生联合会报》;李大钊的报刊活动 及其贡献 难点:我国新闻工作在五四时期的重大变革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 《新青年》及其主编陈独秀;新文化运动中的《新青年》;李大钊揭开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 一页。 第二节 五四运动中的新闻界 《每周评论》的创办;报刊对五四运动的宣传报道;进步学生报刊的兴起。 第三节 新型报刊的出现 改组后的《新青年》和《共产党》月刊的创办;《劳动界》等第一批工人报刊;中俄通讯社; 中国早期无产阶级新闻传播事业的特点与意义。 第四节 报刊业务的改革和新闻学研究的开端 新闻工作改革;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的开端。 第七章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教学目的] 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是重点章节,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被称为是新闻事业发展的黄金时 代的原因是什么?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报刊宣传活动、中国私营大报在这一时期的大发 展、中国广播事业的诞生等都要全面了解掌握。 [教学要求] 1. 掌握中共中央第一个机关报《向导》的创办及宣传内容; 2. 掌握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刊物《先驱》; 3. 掌握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刊物《中国青年》的创办及内容; 4. 掌握中国共产党的第一张日报《热血日报》的创刊; 5. 熟悉《大公报》的发展阶段。 [重点难点] 重点:党的机关报《向导》;团中央刊物《先驱》、《中国青年》、《热血日报》;蔡和森、恽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