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業业汇滑2016年第3期企业中间投人进口部分M及外资企业中间投入进口部分M,即(8)MN=A,D,M,(9)Mf=(1-A,D)M在此基础上,乘以使用部门的内销比重C,进一步把M分解为内资企业基于内需的进口中间投入Mia,以及基于出口需求的进口中间投入Mim2,即:Ma=C,MiN-CA,D,M(10)Mo2=(1-C )MN=(1-C, )A,D,M(11)(4)初始投入(增加值)部分。同样首先区分内资企业的增加值V%和外资企业的增加值V,并进一步把内资企业的增加值vi分解为内资企业基于内需而创造的增加值vi与基于出口需求而创造的增加值Vmz,即:Vin=C,Vin(12)Vm2=(1-C)V(13)因而列模型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其中基于国家价值链分工的列模型x可以表示为:X-~ a..(14)这意味着区域s部门i参与国家价值链分工的总投入X,可以表示为其作为各区域所有部门1Sx、进口中间投人M以及增加值Vi之和。参与国家价值链分工的中间投人L由此,区域间投人产出模型及区域间投人产出表均得到了改进,其刻画价值链分工的中间投人部分按要素国民属性及需求性质被分解为三个部分,其中内资企业基于内需的中间使用部分反映了其基于NVC形成的区域间投人产出关系;内资企业基于出口需求的中间使用部分反映了其基于GVC形成的区域间投人产出关系;外资企业的中间使用部分反映了跨国公司基于GVC而在东道国形成的区域间投入产出关系。2.国家价值链分工下的区域增加值分解模型借鉴全球价值链研究思路及方法,可以对国家价值链分工下的增加值进行分解。参考KWW法及Fosteretal.2的思路,假定一个地区的产出增加值率为V;里昂惕夫逆矩阵为L=(I-A)(A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区域间的流出量用X表示。考虑到n个地区的一般情况,则产出增加值率向量为V=(v",",v."),其中",v..V"分别表示各地区的产出增加值率;流出量向量为X=(x"x",x"..x"),其中x"=Zx"表示地区1对其他地区的流出额总和,x",x".x"则分别表示各RAI地区对地区1的流出额。进一步将向量V及X对角化进行矩阵运算,可得:①分解后的区域间投人产出表限于篇幅略去,如有兴趣可向作者索取。②本文均指中间品和最终品的国内流出,不包括出口,下同。57?1994-201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中酉工貧龈濟 20 1 6 年 第 3 期 企业 中 间 投人进 口 部分 及外 资企业 中 间 投入 进 口 部分 , 即 : ( 8 ) M]^ { \ -A ] D] ) M] ( 9 ) 在 此基 础上 , 乘以 使用 部 门 的 内 销 比重 < 进 一 步 把 分 解 为 内 资企业基 于 内 需 的 进 口 中 间 投 入 M; ? m 以及 基于 出 口 需求 的 进 口 中 间 投 入 <?2 , 即 : M] n { =C] M]^C] A ] D] M] ( 1 〇 ) ) MjN = ( l -C J ( I D ( 4 ) 初始 投人 ( 增加 值 ) 部 分。 同样 首先 区分 内 资 企业 的 增加 值 K; 和 外 资企业 的 增加 值 并 进 一 步 把 内 资企业 的 增 加值 分解 为 内 资企 业基 于 内 需 而 创 造 的 增 加值 与 基 于 出 口 需 求 而 创造 的 增 加值 <?2 , 即 : ( 1 2 ) y] ^- c] ) y]N ( i 3 ) 因 而 列 模 型可 以 分 为 三 种情况 , 其中 基 于 国 家价 值链 分工 的 列 模 型 可 以 表示 为 : 4 = 1 ( 1 4 ) (= 1 r =l 这 意 味着 区域 s 部 门 j ? 参 与 国 家 价值 链 分工 的 总投 入 可 以 表 示 为其作 为 各 区 域 所 有 部 门 参 与 国 家价值 链 分工 的 中 间投 人 I t Z; ;, 、 进 口 中 间投 人 以 及增 加值 之 和 。 £ = 1 i= l 由 此 , 区 域 间 投 人 产 出 模 型及 区 域 间 投人 产 出 表0均得 到 了 改进 , 其刻 画 价 值链 分工 的 中 间 投 入部 分按 要素 国 民 属 性及 需求 性质 被分 解 为 三个 部 分 , 其中 内 资企业基于 内 需 的 中 间 使 用部 分反 映 了 其基于 NV C 形成 的 区 域 间 投人 产 出 关系 ; 内 资 企业 基 于 出 口 需 求 的 中 间 使 用部 分反 映 了 其基 于 GVC 形 成 的 区 域间 投 人产 出 关 系 ; 外 资 企业的 中 间 使 用部 分反 映了 跨 国 公 司 基 于 GVC 而在 东 道 国 形成 的 区域 间 投人产 出 关系 。 2 . 国 家 价值 链 分工 下的 区 域增 加 值 分解 模型 借鉴全球价值链 研究 思路及方 法 , 可 以 对 国 家价 值链 分工下 的增 加值进行 分 解。 参考 KWW 法 及 Fo s t er e t a l . [ 2 1 ] 的 思 路 , 假 定 一 个地 区 的 产 出 增 加 值率 为 F ; 里 昂 偈 夫逆 矩 阵为 L = ( /  ̄ v4 ) _ 1 〇4 为 直 接 消 耗 系 数矩阵 ) ; 区域 间 的 流 出 量 ?用 Z 表 示 。 考虑到 /I 个地 区 的 一 般情 况 , 则 产 出 增加 值 率向 量 为 F= ( ^ , F 2 , 7 3 . F " ) , 其 中 . / 分别 表示各地 区 的产 出 增加值 率 ; 流 出 量 向 量为 z 2 1 , z 3 1 .z " 1 ) , 其 中 z ' S z 1 " 表示 地 区 1 对 其他 地 区 的 流 出 额 总 和 , z 2 1 , z 3 1 ? ? ? / " 则 分 别 表示 各 n ? 6 1 地 区 对地 区 1 的 流 出 额 。 进 一 步 将 向 量 1/ 及 尤 对 角 化进 行 矩阵运 算 , 可得 : ① 分 解 后 的 区 域 间 投 入 产 出 表 限 于篇 幅略 去 , 如有 兴趣 可 向 作 者索 取 。 ② 本文 均 指 中 间 品 和 最 终 品 的 国 内 流 出 , 不 包括 出 口 , 下 同 。 5 7
黎峰:增加值视角下的中国国家价值链分工"LLvLL"LLL x"000..0..00...VT00..0..003...03L21L2VLX=v....LX.000000...-..."42Lr3VL"0000.00.v'L"x* v'l"x"V'L"x"V'L"x"V'L"x"v'L"x2VL"xV'L"x"(15)=v'L"x"VL"x2"V'L"x3... v'L"x"l...….".[V"L"x"V'L"x"VL"x"...VL"x"]通过三个矩阵相乘,(15)式的每一个向量都被赋予了经济含义。其中就地区1而言:v'L"x"表示为完成地区1流出总额x",所需价值L"x"的地区产出中所包含的地区增加值部分(RV)。另一方面,由于NVC是各分工参与地区创造的增加值在国内的“体内”循环,产品流出后可能表现为三种情形:一是被流人地区直接消费而实现的直接流出增加值(DV部分,因而地区1的直接流出增加值总和DV=Zv'L"x"。二是流人地区再次加工并流出到第三地区,该部分增加nAI值是通过流人地加工后再流出而间接实现的增加值(IV),因而地区1的间接流出增加值总和IV=ZZvLx。三是流人地区再次加工并流回原地区,即地区1流出的产品经流人地加工后再次返回的增值折返(VR)部分,因而地区1的增值折返总和VR=ZVL"x"。该部分实际上仍由地区DA1所吸收,是其基于本地生产能力及市场需求而实现的地区增加值。考虑到流出产品的使用情况,地区1实际流出的地区增加值包括直接流出增加值(DV)及间接流出增加值(IV)部分,它是由其提供而被其他地区吸收的最终品或中间品中所包含的本地增加值,能反映该地区参与NVC获取的收益。此外,VL"x表示为完成地区1流出总额x",所需地区n价值L"x的中间投人中所包含的地区n的增加值,因而ZvL"x"反映的是地区1流出产品中包含的其他地区增加值部分(FV)。3.国家价值链分工的核算指标(1)国家价值链分工水平。构建衡量国家价值链分工水平的NVS(NationalVerticalSpecialization)指数,即:①由于中间品多次流人流出而导致的重复计算,流出产品中包含的其他地区增加值部分(FV)并不完全等于该地区参与NvC对其他地区的增加值贡献。鉴于该重复计算部分并不显著(按照Koopman etal.叫的测算,2004年该重复计算部分仅占全球出口总额的5.1%,中国的数据为6.4%),本文采用FV近似代替流出产品中的其他地区流出增加值。58?1994-201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黎峰 : 增 加 值 视角 下 的 中 国 国 家 价 值链分 工 ( 1 H 1 1 ] 2 1 3 U H 1 * F 0 0 0 L L L . L I 0 0 . . . 0 2 2 1 2 2 2 3 2 n 2 1 0 K 0 . 0 L L L . L 0 X 0 ■ ■ ■ 0 1/ T Y- 3 3 1 3 2 3 3 3 n 3 1 V LA ̄ 0 0 V - 0 L L L L 0 0 X - 0 n nl n 2 n 3 n n n l l 0 0 0 V I I L L L - L I I 0 0 0 - X I 1 1 1 1 * 1 1 2 2 1 1 1 3 3 1 1 I n n l V L X V L X V L X - V L X 2 2 1 I * 2 22 2 1 2 2 3 3 1 2 2 n nl F L X F L J F L J V L X _ 3 3 1 】 * 3 3 2 2 1 3 3 3 3 1 3 3 n n l / 1 c \ - K L Z F L Z F L J - V L X ( 1 5 ) ? ? ? ? ? ? ? ? ? ? ? ? ? ? ? n n l 1 * n n 2 2 1 n 〇 3 3 1 n nn nl [ V L X V L X V L X - V L X \ 通 过三个矩 阵相乘 , ( 1 5 ) 式 的 每一 个 向 量 都被 赋予 了 经 济含义 。 其中 就地 区 1 而言 : 示 为 完 成地 区 1 流 出 总额 Z 1 4 , 所 需价 值 L U Z P 的 地 区 产 出 中 所包含 的 地 区 增 加 值 部分( /? 。 另 一 方面 , 由 于 NV C 是各分工参 与地 区 创造 的增加 值在 国 内 的 “ 体 内 ” 循环 , 产 品 流 出 后 可 能 表 现为 三种 情 形 : 一 是 被 流人 地 区 直接 消 费而 实 现 的 直 接 流 出 增加 值 ( Z) W 部 分 , 因 而 地 区 1 的 直接流 出 增 加值总 和 尤 l n 。 二是 流人 地 区 再次 加工并流 出 到 第 三地 区 , 该部 分增 加 n ? 6 1 值是通 过 流人 地 加 工后 再流 出 而 间 接 实现 的 增 加 值 因 而地 区 1 的 间 接 流 出 增 加 值总和 / f= 三是 流人 地 区再次加 工并 流 回 原 地 区 , 即地 区 1 流 出 的 产 品 经流 入地加 工后 再次 fl i ^ I P ^ \ 返 回 的 増值折 返 ( y/〇 部分 , 因 而地 区 i 的增 值 折返 总和 该部 分实 际上 仍 由 地 区 1 所 吸收 , 是 其基于 本地生 产 能力 及市 场需 求而 实 现 的 地 区 增 加 值 。 考 虑 到 流 出 产 品 的 使用 情况 , 地 区 1 实 际流 出 的地 区增 加值 包括 直接流 出 增 加值 ( /) ! 〇 及 间 接 流 出 增 加值( I V ) 部分 , 它是 由 其提供而 被其他地 区 吸 收 的 最终 品 或 中 间 品 中 所包含 的 本 地增 加值 , 能反 映该 地 区 参 与 NVC 获取 的 收益 。 此 外 , / 广 ^表示 为 完 成地 区 1 流 出 总 额 z 1 * , 所 需地 区 /^ 价 值 的 中 间 投 人 中 所包含 的 地 区 n 的 增加 值 , 因 而 Z 反 映 的 是地 区 1 流 出 产 品 中 包含 的 其 他地 区 增加 值部分( 打〇 ? 。 1 3 . 国家 价值 链 分工 的 核算 指标 ( 1 ) 国 家价值链分工水平 。 构建衡量 国 家价值链分工水平的 NVS( Nat io na l Ve rt i c al Spe c i al i za ti on ) 指数 , 即 : ① 由 于 中 间 品 多 次 流 人 流 出 而导致 的 重 复计 算 , 流 出 产 品 中 包含 的 其 他地 区 增 加 值部分 ( FF ) 并 不 完 全等 于 该地区 参与 IWC 对 其他 地 区 的 增 加 值 贡献 。 鉴 于该重 复计算 部 分并 不 显 著 ( 按 照 Koop man et al J 22] 的测 算 , 200 4 年 该重 复 计算 部 分仅 占 全球 出 口 总 额 的 5 . 1 % , 中 国 的 数 据 为 6. 4 % ) , 本 文采 用 FF 近 似 代 替 流 出 产 品 中 的 其 他 地 区 流 出 增 加 值 。 5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