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伴随工业化而兴起一充塞其中的现代社会里,人们很 容易忘记迷信会采取新的强有力的形态。我在书中提出这样的主 张:在一个高度专门化的社会中,迷信的威胁仍旧顽固存在。 自从本书最初出版以来,迷信的力量以它的新形态继续在美国增 长着它的权威。民意调查显示数量惊人的成年人怀疑科学解释和科 学权威。他们了解的科学只是孤立的事实,而不是一个发现的过 程,不是需要不断证实、再证实的过程。人民大众越来越生活在虚 幻的、支离破碎的电视和广告世界中,或者支离破碎程度有过之而无 不及的互联网世界中。他们学会了把科学“信息”碾成“事实”碎 片,从认识自然的相关背景中剥离出来。 先不论美国正在发生着什么,现在全世界的目光都在关注中 国,关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力量将如何改变中国社会,关注这些 力量发生作用的历史将会或可能将会与发生在北美的情况有什么 不同。本书的论述提出了一个特别的问题:承载着中华文明伟大 知性传统的科学家中的哪一部分人会致力于启蒙中国乃至世界其 他地方的人民? 我的论述表明,我也相信,在美国曾经有崇高的“科学人” (men and women of science)与迷信努力作战。他们尽量把科学的 非物质利益和科学思维带人工业化和后工业化时代的美国。“科学 人”除了有助于以及激发一个技术一工业社会产生物质利益之外,他 们更与某些狭义的迷信思想和广义的非理性信仰战斗。然后,他们 的继任者撤退到了高度分化的专业领域里,科学思维开始败给新闻 业、大众传媒和消费文化。 我对发生在这一特定文化中的状况的论述,向全世界提出了一系 列意义深远、发人深思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中国显得尤其重要。中 中文版序 21
国有悠久的尊重知识成果的传统,中国如今有许多富有创造力的知识 分子正工作在各个科学领域。我希望他们和其他思想家、实干家都 能从我写下的历史中有所借鉴。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将使得这段历史有可能被那些对中国的未来 极具重要性的人作深入思考,对此我感到很荣幸。 约翰·C·伯纳姆 2006年6月6日 5 22 「科学是怎样败给迷信的
致 谢 第2章在“美国卫生普及中的改变”[《医学史通报》,Bulletin of the History of Medicine,58(1984),183-197]一文基础上改写而 成,得到了《医学史通报》主编哈纳维(Caroline Hannaway)和霍普 金斯大学出版社的惠允。第3章的另-一个版本在1980年美国心理学 会的一次会议上作为世纪演讲报告过。全书讨论的概要在1983年密 歇根技术大学的科学、技术和社会课程系列中讲授过。 第2章的部分内容基于来自国立医药图书馆的基金支持而进行的 研究(NIH Grant LM02539)。整本书的完成得到俄亥俄州立大学定 期提供的津贴的支持,包括一次教职工学术休假,期间完成了书稿的 大部分修改。马乔里·A·伯纳姆(Marjorie A.Burnham)也提供了 坚实的支持。 许多同事都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为本书增色不少,我深表感 谢。一些同事读过我的手稿,并以一种远远超出同僚义务之必需的 慷慨提供了许多建议,我愿意在此列出他们的名字,尽管不足于但希 致谢 23
望能以此表达对他们的真正特别的帮助的承认和赞许:比弗(Donald deB.Beaver)、克雷文斯(Hamilton Cravens)、达哈尔斯特兰德 (Frederick D.Dahlstrand)、卢恩斯坦(Bruce V.Lewenstein)、奥本 海默(Jane M.Oppenheimer)、里斯(David J.Rhees)、鲁里(John L. Rury)和索卡(Michael M.Sokal))。最大的遗憾是我没能在书中贯彻 他们的所有建议和采纳他们的所有不同意见。 24|科学是怎样败给迷信的|
目录 1 对本书的评价 3 内容提要 5 作者简介 译者序科学与迷信:老对手面临新问思 20 中文版序 23 致谢 1 导言 第1章 迷信和科学普及 9 1.1 现代迷信 11 1.2 实用迷信 12 1.3 科学反对宗教的战争 13 1.4 自然主义观点的发展 16 1.5 怀疑论者 1 1.6 权威 2 1.7 作为异类的迷信 1.8 科学的宗教 目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