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话 [美]欧文·金格里奇著 OWEN GINGERICH 王今徐国强译 THE BOOK NOBODY READ:Chasing the Revolutions of Nicolaus Copernicus NICOLAI I VCCV LVTIONL bus orbium coeleftium, lare pocerit. 162 4从R 无人读过的书 哥白尼《天体运行论》追寻记 仅供个人阅读研究所用,不得用于商业或其他非法目的。切勿在他处转发! 本电子书制作者 生活·幢言·新知三联书店
OWEN GINGERICH 欧文·金格里奇(1930一)是哈佛一史密森天文台荣 退资深天文学家,哈佛大学天文学及科学史双料教授。他曾 任哈佛科学史系系主任、美国哲学协会副主席和国际天文学 联合会美国委员会主席。他的研究兴趣包括恒星光谱的分 析、哥白尼著作的研究和16世纪字宙学家的研究。除了近六 百篇专业论文和学术评论外,他的主要著作有《哥白尼大追 寻与其他天文学史探索》(The Great Copernicus Chase and Other Adventures in Astronomical History)、《天眼:托 勒密、哥白尼与开普勒》(The Eye of Heaven:Ptolemy, Copernicus,Kepler)和《上帝的宇宙》(God's Universe)。 金格里奇及其妻子米里亚姆生活在马萨诸塞州的坎布里奇, 他们不仅是旅游爱好者,而且是古书及贝类收藏家
译者序 1618年4月,耶稣会传教土金尼阁从里斯本出发,第二次前往中国, 次年7月抵达澳门。同行的有新招募的二十余名传教土,其中邓玉函、 罗雅谷、汤若望、傅汎际等人都是饱学之士,日后成为传播西学的栋梁。 艰苦的旅行使七名传教士染病去世,但幸运的是,船上的图书完好无 损。值得指出的是,这些书中就有两本《天体运行论》:罗雅谷私人携 带的第二版(巴塞尔,1566)和金尼阁所募集的大批图书中的第三版(阿 姆斯特丹,1617)。 秉承学术传教精神的金尼阁此行为中国带来了整整一个图书馆, “图书七千余部,重复者不人,纤细者不人”-一即使在当时的欧洲,这 样的规模也可以算是大型图书馆。当金尼阁把利玛窦的意大利文回忆 录《基督教远征中国史》(中译本名为《利玛窦中国札记》)译成拉丁文 后,在欧洲引起巨大轰动,掀起了到中国传教的热潮,教皇保罗五世向 中国耶稣会赠送了五百多部图书,其余部分,则由金尼阁和同伴邓玉函 精心挑拣,从各国收集而来,堪称是各个领域的经典之作。 这些图书首先落脚澳门,然后有一部分被带到北京耶稣会图书馆, 1773年耶稣会遭罗马教皇解散,1785年法国政府委派“遣使会”来京
无人读过的书 取代其工作,同时将图书划归北堂(1703年建于西畔,1888年改迁,即 今日的西什库堂)图书馆收藏。1938年,北堂在整理藏书楼时发现了 “七千部”中残余的数百部。解放后,北堂藏书并入中国国家图书馆。 如今这两部《天体运行论》静静地躺在国家图书馆的善本特藏部里, 蓝布函套,柔软的犊皮封皮。第二版的扉页上有罗雅谷的拉丁名字 “Jacobus Rhaudensis'”,还有耶稣会图书馆的圆形红色图章:“Bibliotheca Domus S.S.Salvatoris Peking”,后面有作为附录重印的雷蒂库斯的《首 次报告》,雷蒂库斯作为路德宗的教徒其名字被画掉了,但书还在。第 三版的扉页上写着:“Missonis Sinensis(中国传教团)”,和它装订在一 起的还有尼古拉·穆莱里乌斯(Nicolaus Mulerius,1564一1630)的《弗 里西星表》(Tabulae Frisicae,阿姆斯特丹,1611),里面题写着罗雅谷 父亲的名字“Alex[and]ri Rhaud[ensi]s”。罗马教廷1616年宣布审查哥白 尼的著作,但1620年审查方案才出台,而此时两本书已经上路了。所 以第二版中没有评注也未经过审查,第三版中只是在第一卷第八章《驳 地心说》前面写着“non legatur hoc cap(不要阅读这一章)”,这很可 能是金尼阁凭直觉加上去的。 这两本《天体运行论》是幸运的,经过长途颠沛和数百年的时局动 荡依然保存完好。但也是不幸的,它们静静地沉睡在函中,真的成为一 本没人读的书。这不禁令人想起金尼阁的初衷,来华之初,他拟定了一 个庞大的翻译计划,联络了艾儒略、徐光启、杨廷筠、李之藻、王徵、李 天经等中外人土共同翻译出版这些书籍。如果这七千部书全被翻译过 来,中国文化会呈现出什么面貌,将超乎我们的想象。但是由于金尼阁 在杭州的早逝,以及康熙年间朝廷对天主教的禁制,最终除了一小部分 被李之藻和王徵等人翻译成中文外,大部分书籍蒙上尘埃,下落不明
译者序 那么,其他的《天体运行论》会遭受怎样的命运呢,会成为没人读 过的书吗?著名作家阿瑟·克斯特勒在其《梦游者们》一书中想当然地 将《天体运行论》称为“无人读过的书”。别人也许一笑了之,但金格 里奇教授却较起了真儿。 欧文·金格里奇(Owen Gingerich,l930一)是哈佛一史密森天文 台退休高级天文学家,哈佛大学天文学及科学史双料教授。他曾任哈佛 科学史系的主任、美国哲学协会的副主席和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美国委 员会的主席。他的研究兴趣包括恒星光谱的分析、哥白尼著作的研究和 16世纪宇宙学家的研究。除了近六百篇专业论文和评论外,他的主要 著作有《哥白尼大追寻与其他天文学史探索》(The Great Copernicus Chase and Other Adventures in Astronomical History)、《天眼:托勒密、哥 白尼和开普勒》(The Eye of Heaven:Ptolemy,Copernicus,Kepler)和《上 帝的宇宙》(God's Universe)。 提起自己学术兴趣的转移,金格里奇总是会告诉你:“这都是周年 纪念惹的祸!”1973年的哥白尼诞辰五百周年庆典是世界性的盛事(中 国科学院和中国天文学会也于1973年6月22日举行了“纪念哥白尼诞 生五百周年座谈会”)。从20世纪60年代起,天文学界和科学史界就开 始酝酿这次庆典(同时还有1971年的开普勒诞辰四百周年纪念),考虑 到自己届时将无法避免地要做一场演讲,这种困扰和期待成为金格里 奇寻找突破口的动力。但是他没有想到,权宜之计竟使他成为哥白尼研 究的权威,他在天文学史上的发展由此便一发而不可收拾。 从1970年在爱丁堡图书馆偶然发现了一本《天体运行论》的详尽 批注本开始,金格里奇对克斯特勒的质疑之火被点燃了。在前后三十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