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信任 终基础,不管感受的变化。这一最终基础,不论它是什 么,2]适合于具有持续存在和变化这两个冲突的出发点的 解释。在这一基础上,通过主体间的建构,形成一种作为 点的连续统一体的“客观时间”,它对所有人来说都是相 同的,虽然它可能包含着持久不变的东西和变化的东西, 但是它本身对于这种区分仍然保持中立。所以,这种区分 的佯谬,可以说,遇到时间概念,但是仍然被保存,作为 在时间方面两个相互排斥的辨别方式的对立。 或者,也就是说,某些事情可以被认作是一个“事1( 件”,固定一个时刻上,与任何当下的经验无关,因为经 验与时推移,不停地前进,不断地使未来时刻转变为过去 时刻。因此,事件的时间界定与未来、现在和过去的任何 限定条件无关,而且它本身就不变性质的一个清楚的标 识,与时间的变动性质形成对照。然而,一个事件应有变 化才能成为当下的事实,才能发生。 或者,某些事情可以被认作是“状态”,不论时刻变 化而持久存在。在此意义上,持续存在不过是连续的现实 的现在,未来总是在望,过去不断流逝。所以,状态只能 被视为它们在现在存在。在未来,或在过去,它们或许可 能被理解为事件系列,以连续的现在期望或回忆的改变了 的形式,变成现状。1所以在古代,有充分的根据把永恒 [1】特别是柏格林和胡塞尔已经研究了比日常和科学的时间概念更加基本 的时间概念。参见HI.Bergson(1889)和E.Husserl(928)。 [2]柏格森和胡塞尔将这一发现本身称作“时间”。事实上胡塞尔更进一步 地认为:“从起源上,诚实地说,时间源自于不是时间的某种事物。”(《手 稿》C.7,p.17,引自G.Brand(1955),96)。 [3]所有状态必要的现在性,是客观主义科学思想所无法把握的。这并非 是巧合,一些有点分量的思想家将能够把状态设想为相似事件的总和。例如, 事件一结构概念。关于这个概念的应用,参看J.Dewey(1926),72,或者R H.Allport(1955),614任.,或S.F.Nadel(1957),127r。就信任理论而言, 所有状态可靠性的不可避免的现在关联性,.则是极为重要的见识,否则,信 任中包含的时间问题就无法解答
14 信 任 终基础,不管感受的变化。〃】这一最终基础,不论它是什 么, 适合于具有持续存在和变化这两个冲突的出发点的 解释。在这一基础上,通过主体间的建构,形成一种作为 点的连续统一体的“客观时间”,它对所有人来说都是相 同的;虽然它可能包含着持久不变的东西和变化的东西, 但是它本身对于这种区分仍然保持中立。所以,这种区分 的佯谬,可以说,遇到时间概念,但是仍然被保存,作为 在时间方面两个相互排斥的辨别方式的对立。 或者,也就是说,某些事情可以被认作是一个“事汉� 件”,固定一个时刻上,与任何当下的经验无关,因为经 验与时推移,不停地前进,不断地使未来时刻转变为过去 时刻。因此,事件的时间界定与未来、现在和过去的任何 限定条件无关,而且它本身就不变性质的一个清楚的标 识,与时间的变动性质形成对照。然而,一个事件应有变 化才能成为当下的事实,才能发生。 或者,某些事情可以被认作是“状态”,不论时刻变 化而持久存在。在此意义上,持续存在不过是连续的现实 的现在,未来总是在望,过去不断流逝。所以,状态只能 被视为它们在现在存在。在未来,或在过去,它们或许可 能被理解为事件系列,以连续的现在期望或回忆的改变了 的形式,变成现状。【31所以在古代,有充分的根据把永恒 【11特别是柏格林和胡塞尔已经研究了比日常和科学的时间概念更加基本 的时间概念。参见II 0889 � 和扎汉 (1 丨928�� 【2】柏格森和胡塞尔将这一发现本身称作“时间”。事实上胡塞尔更进一步 地认为:“从起源上,诚实地说,时间源自于不是时间的某种事物。”(《手 稿》0.7^ 17,引自0.8咖(!(…?巧),96〉。 �3�所有状态必要的现在性,是客观主义科学思想所无法把握的。这并非 是巧合,一些有点分量的思想家将能够把状态设想为相似事件的总和。例如, 事件一结构概念。关于这个概念的应用,参看】 7 2 ;或者 扎 只.八111)011�1955〉,6140 5:或孓?.尺丨(”,?),127任,就信任理论而言, 所有状态可靠性的不可避免的现在关联性,则是极为重要的见识,否则,信 任中包含的时间问题就无法解答
第二章状态与事件 15 仅仅设想为现在,然而,当代的观念则以时刻的同一性为 基础,因此必须把现在设想为不断变动的,更接近于把永 恒理解为完整的世界性事件,可能是连续性的创造,因此 接近于把时间理解为事件的历史。 这两种视角是互相排斥的,因为其一借以被定义为永 恒的原则,恰好在定义另一个时必须被看作是可变的东 西。所以它们不能同时被应用。但是,恰恰因为这种相互 排斥,这两种定义方式作为互补的反面相互强化。换言 之,如果你不能假定各个实体,与其相关,某些东西正在 变化,那么变化本身就是不可设想的。两种定义形式都否 认(从而有可能理解),在另一个之中那一个变化。以此 方式,它们每一个都为另-一种实体阐明时间的意义:事件 的同一性构成对于状态有疑义的时间方面,即现在进展为 现实的环节,现实环节不可能简单地将其状态随身带走, 1但是,它总是必须仔仔细细地保存已逝的东西,吸取新的 东西,状态的同一性构成对事件有疑义的时间方面,即, 它们的从未来到过去的不稳定流,它们的纯粹幸运地、侥 幸地与各状态的组合。 考虑到所谓时间的“非实在性”山,这些同一性形式 之间矛盾并不允许人们得出任何结论。倘若这种结论包含 一个无视时间性的实在概念,那么它就尤其会是徒劳的和 误导的。信任并不包括不实在的考虑。更确切地说,时间 性构成为双重否定的可能性,作为一种可能性,也作为一 种否定,是实在的,换言之,以现实的、可证实的效率为 [1]依据』.E.McTaggart(1908)的观点,对这一观点已有很多讨论。最近 阐述,参看R.M.Gale(1968),及其引用的文献。事实上,这种讨论取决于 一个并不明确的问题观念,它只是区分了两种时间的概念,其一考虑从过去, 经过现在,走向未来的位置运动,其二只关注不可逆性。然而,后来的讨论 没有克服阐释这一区分的困难
第二章状态与事件 1 5 1 仅仅设想为现在,然而,当代的观念则以时刻的同一性为 基础,因此必须把现在设想为不断变动的,更接近于把永 恒理解为完整的世界性事件,可能是连续性的创造,因此 接近于把时间理解为事件的历史。 这两种视角是互相排斥的,因为其一借以被定义为永 恒的原则,恰好在定义另一个时必须被看作是可变的东 西。所以它们不能同时被应用。但是,恰恰因为这种相互 排斥,这两种定义方式作为互补的反面相互强化。换言 之,如果你不能假定各个实体,与其相关,某些东西正在 变化,那么变化本身就是不可设想的。两种定义形式都否 认(从而有可能理解〉,在另一个之中那一个变化。以此 方式,它们每一个都为另一种实体阐明时间的意义:事件 的同一性构成对于状态有疑义的时间方面,即现在进展为 现实的环节,现实环节不可能简单地将其状态随身带走, II但是,它总是必须仔仔细细地保存已逝的东西,吸取新的 东西;状态的同一性构成对事件有疑义的时间方面,即, 它们的从未来到过去的不稳定流,它们的纯粹幸运地、侥 幸地与各状态的组合。 考虑到所谓时间的“非实在性” ,这些同一性形式 之间矛盾并不允许人们得出任何结论。倘若这种结论包含 一个无视时间性的实在概念,那么它就尤其会是徒劳的和 误导的。信任并不包括不实在的考虑。更确切地说,时间 性构成为双重否定的可能性,作为一种可能性,也作为一 种否定,是实在的,换言之,以现实的、可证实的效率为 依据 ( ! ^ ) 的观点,对这一观点已有很多讨论。最 近 阐述,参看 (^), 及其引用的文献。事实上,这种讨论取决 于 一个并不明确的问题观念,它只是区分了两种时间的概念,其一考虑从过去, 经过现在,走向未来的位置运动,其二只关注不可逆性。然而,后来的讨论 没有克服阐释这一区分的困难
16 信任 取向。在其中每一个根据另一个而变化的这种双重的否 定,首先产生出一个完整的时间模型,这实际上使它更难 于理解。无论是与现在有关的传统的时间观念,还是与时 刻相关的现代观念,都是不充分的。两种时间观念中的每 一种而且两种一起都受到两种视角的束缚,就此而言,它 们所能提供的不过是对于状态和事件的思考模式,这种模 式必须借助思考时间的对应视角加以调整。 这些简略的回顾至少将足以表明,信任不能简单地 看作是“克服时间”。而且,任何一种时间视角,作为经 验加工过程中的占支配地位的形式,都不能排除信任的 发展。若是主张古代的时间经验比我们的时间经验提供 了更大的形成信任的机会,因为它能够把状态理解为连 续的当下的现在而不是简单理解为事件的连续,那将是 极有疑问的。虽然如此,从我们的分析中,仍可得出相 当要紧的推论,就是说,状态的安全一而且这意味着 安全本身—一只是在现在才是可能的,因而只有在现在 才可能获得。21这同样适用于作为一种安全形式的信任。12 信任只有在现在才能得到保证和维持。无论是不确定的未 来,还是过去,都不能唤起信任,因为业已做的事决不排 除将来发现另外的前事的可能性。倘若“现在”,按照固 定于一个时刻的事件,被设想成一个片刻、事件发生的一 个瞬间的话,那么信任与现在的关联性及其含义并不能得 到理解和阐释。相反,任何信任的基础都是现在,作为变 化着的事件的一个不间断的连续统一体的现在,作为诸状 态总体(就这些状态而言,诸事件才能发生)的现在。 [1】在J.Habermas.与N.Luhnmann(1971),35年.有许多关于否定功能的观 点。 [2】关于这一点的简要而中肯的论述,参看G.H.Mead(1938),175
1 6 信 任 取向。 在其中每一个根据另一个而变化的这种双重的否 定,首先产生出一个完整的时间模型,这实际上使它更难 于理解。无论是与现在有关的传统的时间观念,还是与时 刻相关的现代观念,都是不充分的。两种时间观念中的每 一种而且两种一起都受到两种视角的束缚,就此而言,它 们所能提供的不过是对于状态和事件的思考模式,这种模 式必须借助思考时间的对应视角加以调整。 这些简略的回顾至少将足以表明,信任不能简单地 看作是“克服时间”。而且,任何一种时间视角,作为经 验加工过程中的占支配地位的形式,都不能排除信任的 发展。若是主张古代的时间经验比我们的时间经验提供 了更大的形成信任的机会,因为它能够把状态理解为连 续的当下的现在而不是简单理解为事件的连续,那将是 极有疑问的。虽然如此,从我们的分析中,仍可得出相 当要紧的推论,就是说,状态的安全一而且这意味着 安全本身一只是在现在才是可能的,因而只有在现在 才可能获得。 这同样适用于作为一种安全形式的信任。12 信任只有在现在才能得到保证和维持。无论是不确定的未 来,还是过去,都不能唤起信任,因为业已做的事决不排 除将来发现另外的前事的可能性。倘若“现在”,按照固 定于一个时刻的事件,被设想成一个片刻、事件发生的一 个瞬间的话,那么信任与现在的关联性及其含义并不能得 到理解和阐释。相反,任何信任的基础都是现在,作为变 化着的事件的一个不间断的连续统一体的现在,作为诸状 态总体(就这些状态而言,诸事件才能发生)的现在。 [!]在&136011^8与11^11111131111〈1971》,35氐有许多关于否定功能的观 点。 6【2】关于这一点的简要而中肯的论述,参看(!凡她乂 0938〉,175
第二章状态与事件 17 所以,信任问题就在于这样一个事实:未来包含的可 能性,远远多于现在可能实现的、因而可能转变为过去的 可能性。必定会存在的不确定性,只是由于一个最基本的 事实:并非所有的未来都能够成为现在并从而成为过去。 未来给人类的想像力加上了过重的负担。人类不得不生活 在与这种永远过度复杂的未来相伴的现在。因此,他必须 消减未来以适应现在,也就是说,减少复杂性。 如果我们把现在中的未来与未来中的现在区别开来, 那么我们就可能更清楚地把握这个问题。山任何现在都有 它自己的未来,作为未来诸可能性开放的视域。他想像未 来,从此开始,只有一个选择在未来才可能成为现在。在 向未来的发展中,通过选择从这些可能性中产生出一个新 的现在,因而产生出新的未来视域。在现实的现在与未来 的现在仍然是同一的范围内,这种选择产生状态,在它生 成非连续性范围内,这种选择产生事件。如果经验引发对 其现在的未来与其未来的现在这种差异的意识,那么就会 出现这样的机会:做出有意识的选择,同时具有不确定性 3和一种需要:巩固当前的现在与未来的现在的关系,现在 的未来表现出对这种关系的损害。 这些要求是不能延迟的。作为一个长期的需求,它们 包括人们在连续不断的现在中的相应的表现。信任是产生 这种情况的一种方式。从而,信任的形成和巩固与任何当 前现在的未来视域有关。这是一种尝试,设想未来但并非 实现未来的现在。对未来的现在的每一种计划和预先计 算,所有间接的、迂回曲折地设想的长期志向,从信任的 [1]这两种时间的决定因素不是同时性的这一事实,从逻辑上说,是选择 的可能性的先决条件。尽管人们很少在时间经验中考虑这一点,在最近的时 间命题的逻辑中,它也被明确地否定了。参见A.N.Pior(1957),10,1968, 8,N.Rescher1968),214
第二章状态与事件 17 所以,信任问题就在于这样一个事实:未来包含的可 能性,远远多于现在可能实现的、因而可能转变为过去的 可能性。必定会存在的不确定性,只是由于一个最基本的 事实:并非所有的未来都能够成为现在并从而成为过去。 未来给人类的想像力加上了过重的负担。人类不得不生活 在与这种永远过度复杂的未来相伴的现在。因此,他必须 消减未来以适应现在,也就是说,减少复杂性。 如果我们把现在中的未来与未来中的现在区别开来, 那么我们就可能更清楚地把握这个问题。111任何现在都有 它自己的未来,作为未来诸可能性开放的视域。他想像未 来,从此开始,只有一个选择在未来才可能成为现在。在 向未来的发展中,通过选择从这些可能性中产生出一个新 的现在,因而产生出新的未来视域。在现实的现在与未来 的现在仍然是同一的范围内,这种选择产生状态;在它生 成非连续性范围内,这种选择产生事件。如果经验引发对 其现在的未来与其未来的现在这种差异的意识,那么就会 出现这样的机会:做出有意识的选择,同时具有不确定性 13和一种需要:巩固当前的现在与未来的现在的关系,现在 的未来表现出对这种关系的损害。 这些要求是不能延迟的。作为一个长期的需求,它们 包括人们在连续不断的现在中的相应的表现。信任是产生 这种情况的一种方式。从而,信任的形成和巩固与任何当 前现在的未来视域有关。这是一种尝试,设想未来但并非 实现未来的现在。对未来的现在的每一种计划和预先计 箅,所有间接的、迂回曲折地设想的长期志向,从信任的 【1】这两种时间的决定因索不是同时性的这一事实,从逻辑上说,是选择 的可能性的先决条件。尽管人们很少在时间经验中考虑这一点,在最近的时 间命题的逻辑中,它也被明确地否定了6参见八丨从?^)!"(丨957〉,10; 1968, 8! 1168011&1-(…邰),214
18 信任 观点看,仍然是问题重重的;它们不得不参照现在,它们 不可避免地植根于现在。这种计划的不断增长的复杂性有 待满足,决策越来越被推迟,因为人们不可能通过预先的 计划和固定的最后期限提供同等的保证。所以,随着复杂 性的增长,对“保障”的需要也相应增长,例如,对信任 的需要。小群体研究,区分工具性变量与表现性变量,提 供了这方面的一个实例,小群体研究在社会学的系统理论 中在近年来取得了更加重要的意义。山 尽管这一区分确立的根据几乎还没有澄清,2)但它的 确提出了时间的问题。)工具性定向涉及目标和对未来预 14 期的效果,而经验的表现性内容的作用则在于,把现在巩 固在它的状态的安全性上,而不是作为片刻事件的摇曳闪 烁的在场,在这一情境中,借助它自己独特的未来和过去 的时间视域,现在构成变化着的诸事件的永久基础。4 工具性定向以现在为代价向前进展,是合理性的效率 增加的一个条件。但是这导致意义空洞的现在,从而导致 [1]R.F.Bales (1951):T.Parsons,R.F.Bales,E.A.Shils (1953): T.Parsons,R.F.Bales (1955):P.E.Slater (1959),300-310:J.W.Thibaut and H.H.Kelley (1959),278ff.:Ph.M.Markus (1960),54-59:A.Etzioni (1961),91任.及各处,1965,688一698.参照借自涂尔干的对工具和目标变 量的区分,帕森斯在他的行动系统理论中借此构建时间轴。参见T.Parsons (1959),3-38(5f.)。 [2]小群体研究的一个特殊困难的根源是这种见解:群体成员通过表现的 行为而达到的社会情感的满足,是一个内部的问题(履行目标等等),与外部 的问题相对,因此,表现变量与工具变量之间的对立就与系统界定的内部和 外部类别相混淆了。这意味着群体是由具有个性需要的人,而并非是由简单 的角色组成的,这一观点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站不住脚的。如果以杜会学 系统理论为基础,那么你就只能将群体成员的社会情感需要的满足看作是外 部系统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表现的方面和工具性的方面(行为或单纯角 色)的区别和分开,就成为一种有意义的区分,在这个意义上,一个系统与 不同的环境打交道,即一方面与它的成员,另一方面与非成员打交道。 [3]这一观点也主要是Parsons的,参见(1961),324,(1970),31丘。 [4这是流行的时间理论的特征,目前,帕森斯只能根据“消费”来说明 表现行为与现在的关系,亦即作为事件。这就是他在相同的意义上使用工具 的一表现的和工具的一消费的二分法的原因
18 信 任 观点看,仍然是问题重重的;它们不得不参照现在,它们 不可避免地植根于现在。这种计划的不断增长的复杂性有 待满足,决策越来越被推迟,因为人们不可能通过预先的 计划和固定的最后期限提供同等的保证。所以,随着复杂 性的增长,对“保障”的需要也相应增长,例如,对信任 的需要。小群体研究,区分工具性变量与表现性变量,提 供了这方面的一个实例,小群体研究在社会学的系统理论 中在近年来取得了更加重要的意义。 尽管这一区分确立的根据几乎还没有澄清, 但它的 确提出了时间的问题。131工具性定向涉及目标和对未来预I 期的效果,而经验的表现性内容的作用则在于,把现在巩 固在它的状态的安全性上,而不是作为片刻事件的摇曳闪 烁的在场;在这一情境中,借助它自己独特的未来和过去 的时间视域,现在构成变化着的诸事件的永久基础。【4 工具性定向以现在为代价向前进展,是合理性的效率 增加的一个条件。但是这导致意义空洞的现在,从而导致 [ ! ] 参见釓? . 095 0 ; ?3180118^ 反 . 8 这1伪,亿八 .31111 8 0953 〉 ! 了. ?3130118,仗.?. 8&1然 0955 � I?. I 300-3101 ^ 枞.1111^01 311 (111.0959 1 2780: ; ?11. 0960》,54-59 ; 21210111 (…石丨),91纪及各处,1965,688—698丨参照借自涂尔干的对工具和目标变 量的区分,帕森斯在他的行动系统理论中借此构建时间轴。参见 (工奶幻,3—38(58:〉。 【2】小群体研究的一个特殊困难的根源是这种见解:群体成员通过表现的 行为而达到的社会情感的满足,是一个内部的问题 履行目标等等\与外部 的问题相对,因此,表现变量与工具变量之间的对立就与系统界定的内部和 外部类别相混淆了。这意味着群体是由具有个性需要的人,而并非是由简单 的角色组成的,这一观点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站不住脚的。如果以社会学 系统理论为基础,那么你就只能将群体成员的社会情感需要的满足看作是外 部系统问题I在这种情况下,表现的方面和工具性的方面 行为或单纯角 色)的区别和分开,就成为一种有意义的区分,在这个意义上,一个系统与 不同的环境打交道,即一方面与它的成员,另一方面与非成员打交道。 【3】这一观点也主要是?肚80加的,参见(…石 ),324! (^) , 31任^。 �4�这是流行的时间理论的特征,目前,帕森斯只能根据“消费”来说明 表现行为与现在的关系,亦即作为事件。这就是他在相同的意义上使用工具 的一表现的和工具的一消费的二分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