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测交计算配子的百分数 独立分配遗传的前提 独立分配遗传的前提是F1个体形成的不同 配子比例相同。对于2对性状而言,F1产生四 种配子,比例为1:1:1:1。 如果不是这样,F2就不可能获得原来的理 论比例。由此可以推论,在连锁遗传中,F1形 成多种的配子不相等
二 测交计算配子的百分数 独立分配遗传的前提 独立分配遗传的前提是F1个体形成的不同 配子比例相同。对于2对性状而言,F1产生四 种配子,比例为1:1:1:1。 如果不是这样,F2就不可能获得原来的理 论比例。由此可以推论,在连锁遗传中,F1形 成多种的配子不相等
二 测交试验 相引相: 计算:测交后代中 亲本组合=(4032+4035)/86368 ×100%=96.4% 重新组合=(149+152)/8368 ×100%=3.6% 结论: F1不同类型配子的比例 CSh:Csh:cSh:csh=48.2:1.8:1.8:48.2≠1:1:1:1 说明两对非等位基因不是独立分配的,而常常 是连系在一起遗传, 导致亲本型的配子数偏多, 而 重新组合偏少
二 测交试验 相引相: 计算:测交后代中 亲本组合=(4032+4035)/86368 ×100%=96.4% 重新组合=(149+152)/8368 ×100%=3.6% 结论: F1不同类型配子的比例 CSh:Csh:cSh:csh=48.2:1.8:1.8:48.2≠1:1:1:1 说明两对非等位基因不是独立分配的,而常常 是连系在一起遗传, 导致亲本型的配子数偏多, 而 重新组合偏少
相斥相 计算:测交后代中: 亲本组合=(21379+21096)/43785 ×100%=97.01% 重新组合=(638+672)/43785 ×100%=2.99% 结论: F1不同类型配子的比例 Csh:CSh:csh:cSh=48.2:1.8:1.8:48.2≠1:1:1:1 说明两对非等位基因不是独立分配的,而常常 是连系在一起遗传, 导致亲本型的配子数偏多, 而 重新组合偏少
相斥相 计算:测交后代中: 亲本组合=(21379+21096)/43785 ×100%=97.01% 重新组合=(638+672)/43785 ×100%=2.99% 结论: F1不同类型配子的比例 Csh:CSh:csh:cSh=48.2:1.8:1.8:48.2≠1:1:1:1 说明两对非等位基因不是独立分配的,而常常 是连系在一起遗传, 导致亲本型的配子数偏多, 而 重新组合偏少
测交:相斥相 亲本表现型 亲本基因型 F1 表 现 型 F1 基 因 型 Ft 表 现 型 有色饱满有色凹陷无色饱满无色凹陷 Ft 基 因 型 CcShsh Ccshsh ccShsh ccshsh Ft 个 体 数 638 21379 21096 672 比 例 (%) 1.5 48.8 48.2 1.5 有色饱满 CcShsh 有色凹陷 无色饱满 CCshsh ccShSh
测交:相斥相 亲本表现型 亲本基因型 F1 表 现 型 F1 基 因 型 Ft 表 现 型 有色饱满有色凹陷无色饱满无色凹陷 Ft 基 因 型 CcShsh Ccshsh ccShsh ccshsh Ft 个 体 数 638 21379 21096 672 比 例 (%) 1.5 48.8 48.2 1.5 有色饱满 CcShsh 有色凹陷 无色饱满 CCshsh ccShSh
三、连锁遗传现象的解释 连锁遗传规律:连锁遗传的相对性状 是由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 控制,具有连锁关系,在形成配子时倾向 于连在一起传递;交换型配子是由于非姊 妹染色单体间交换形成的
三、连锁遗传现象的解释 连锁遗传规律:连锁遗传的相对性状 是由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 控制,具有连锁关系,在形成配子时倾向 于连在一起传递;交换型配子是由于非姊 妹染色单体间交换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