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例仍利用积差相关系数计算复本信度。 N∑XY-∑x∑Y Vw∑x2-(∑x}Vw∑Y2-(∑Y) 10×50520-710×723 V10×52541-(7102V10×51467-(723)2 计算得rxx=0.78,显著性水平取0.01 查积差相关系数检验表得ro.01(8)=0.765,rx>ro.01(8), 说明两测验所得分数显著相关,故测验信度高,测验结果可靠, 作出此结论的可靠度为99%
本例仍利用积差相关系数计算复本信度。 ( ) ( ) − − − = 2 2 2 2 N X X N Y Y N XY X Y rxx ( ) ( ) 2 2 10 52541 710 10 51467 723 10 50520 710 723 − − − rxx = 计算得rxx =0.78, 显著性水平取0.01, 查积差相关系数检验表得r0.01(8)=0.765, rxx>r0.01(8) , 说明两测验所得分数显著相关,故测验信度高,测验结果可靠, 作出此结论的可靠度为99%
复本信度系数(等值系数/等值稳定性系数)的估计方法 练习: ■以A、B两型英语复本测验对初中三年级10个学生施 测,为避免由测验施测顺序所造成的误差,其中5个 学生先做A型测验,休息15分钟后,再做B型测验; 而另5个学生先做B型测验,休息15分钟后,再做A 型测验。10个学生A型测验结果记为X1,B型测验结 果记为X2,其测验的复本信度如何? 学生序号 12345678910 X 19191817161515141312 X2 20171818171513151212
复本信度系数(等值系数/等值稳定性系数)的估计方法 练习: ◼ 以A、B两型英语复本测验对初中三年级10个学生施 测,为避免由测验施测顺序所造成的误差,其中5个 学生先做A型测验,休息15分钟后,再做B型测验; 而另5个学生先做B型测验,休息15分钟后,再做A 型测验。10个学生A型测验结果记为X1,B型测验结 果记为X2,其测验的复本信度如何? 学生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X1 19 19 18 17 16 15 15 14 13 12 X2 20 17 18 18 17 15 13 15 12 12
复本信度的优缺点表现: 优点: ■1、测验的两个复本,如果在不同的时间使用, 其信度既可以反映在不同时间的稳定性,又可以 反映对于不同测题的一致性; ■ 2、两个复本在同时使用时,可以避免再测信息 的一些缺点,如首测时再测在记忆、练习、效果 的影响,间隔期间获得新知识的影响,两次施测 的环境不同和被试主观状态不同的影响,以及为 了应付测验所作训练的影响等
复本信度的优缺点表现: 优点: ◼ 1、测验的两个复本,如果在不同的时间使用, 其信度既可以反映在不同时间的稳定性,又可以 反映对于不同测题的一致性; ◼ 2、两个复本在同时使用时,可以避免再测信息 的一些缺点,如首测时再测在记忆、练习、效果 的影响,间隔期间获得新知识的影响,两次施测 的环境不同和被试主观状态不同的影响,以及为 了应付测验所作训练的影响等
缺点: ■1、编制两个完全相等的测验是很困难的,如 果两个复本过分相似,则变成再测形式,而过 分不相似,又使等值的条件不存在; ■2、两个复本测验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测量了 不同的性质,这就会低估测验的信度; ■3、被试同时接受性质相似的两个测验,可能 减少完成测验的积极性; ■4、虽然两个复本测验的题目材料不同,但被 试一旦掌握了解题的某一模式,就能触类旁通, 有可能失去复本的意义
缺点: ◼ 1、编制两个完全相等的测验是很困难的,如 果两个复本过分相似,则变成再测形式,而过 分不相似,又使等值的条件不存在; ◼ 2、两个复本测验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测量了 不同的性质,这就会低估测验的信度; ◼ 3、被试同时接受性质相似的两个测验,可能 减少完成测验的积极性; ◼ 4、虽然两个复本测验的题目材料不同,但被 试一旦掌握了解题的某一模式,就能触类旁通, 有可能失去复本的意义
■ 重测信度和复本信度在使用的方法上 分别属于跨时间和跨类型的,实际操 作中存在困难,均需测验两次,复本 不易做到等值,很难用同一测验对同 一组被试重复进行测验等,于是引入 内部一致性信度来计算测验的信度
◼ 重测信度和复本信度在使用的方法上 分别属于跨时间和跨类型的,实际操 作中存在困难,均需测验两次,复本 不易做到等值,很难用同一测验对同 一组被试重复进行测验等,于是引入 内部一致性信度来计算测验的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