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Ar+PBI-PA2+PB2对公式进行变换PAI-PA2-PB2-PB1pRPBMpB.InPBiPB2pPBpB2P1PB,PBMPBMDP-pRTzPBM适于描述吸收及脱吸等过程的传质速率关系
对公式进行变换 BM AA BM B B B B p pp p pp p p 2 1 1 2 1 2 ln − = − = )( 1 AA 2 BM A pp p P RTz D N −⋅⋅= 1 2 2 1 ln B B B B BM p p pp p − = 令 pA1-pA2=pB2-pB1 P=pA1+pB1=pA2+pB2 适于描述吸收及脱吸等过程的传质速率关系
等分子反向扩散D-PARTz单向扩散的传质通量PDNPA-PARTzPBM比较上两式可以发现:单向扩散时的传质速率比等分子反向扩散时多了一个因子(P/pBM),称为“漂流因子”。显然P/PBM>1,漂流因子的大小直接反映了总体流动在传质中所占分量的大小,即漂流因子体现了总体流动对传质速率的影响
等分子反向扩散 )( A A1 A2 pp RTz D N = − )( 1 AA 2 BM A pp p P RTz D N −⋅⋅= 比较上两式可以发现:单向扩散时的传质速率比等分子反向 扩散时多了一个因子(P/pBM),称为“漂流因子”。显然 P/pBM>1,漂流因子的大小直接反映了总体流动在传质中所占分 量的大小,即漂流因子体现了总体流动对传质速率的影响。 单向扩散的传质通量
1.2.3扩散系数>分子扩散系数是物质的特征系数之一,表示物质在介质中的扩散能力;>扩散系数取决于扩散质和介质的种类及温度等因数。>对于气体中的扩散,浓度的影响可以忽略;>对于液体中的扩散,浓度的影响不可以忽略,而压强的影响不显著。物质的扩散系数可由①实验测得,②或查有关资料,③或借助于经验或半经验公式进行计算。通常,某物质在气体的D比液体的D大得多。一些物质的扩散系数见表7-3,4
¾分子扩散系数是物质的特征系数之一,表示物质在介质中 的扩散能力; ¾扩散系数取决于扩散质和介质的种类及温度等因数。 1.2.3 扩散系数 ¾对于气体中的扩散,浓度的影响可以忽略; ¾对于液体中的扩散,浓度的影响不可以忽略,而压强的影 响不显著。 物质的扩散系数可由①实验测得,②或查有关资料,③或 借助于经验或半经验公式进行计算。 通常,某物质在气体的D比液体的D大得多。一些物质的扩 散系数见表7-3,4
表7-3一些组分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值(25℃,0.1MPa)物质D/(m2/s)物质D/(m2 /s)物质D/(m2/s)物质D/(m2/s)1.59×10-5甲醇氢5.9×10-6已醇1.07×10-54.1×10-5CS27.1×10-5乙醇二甲苯1.19 × 10-51.33×10-5醋酸1.64×10-58.0×10-6丙醇正辛烷甲苯1.0×10-58.4×10-62.56×10-5水丁醇苯9.0×10-68.8×10-6氧2.06×10-5戊醇乙醚7.0×10-6氨9.3×10-62.36×10-5表7-4一些组分在水中的扩散系数值(20℃)物质D/(m2/s)物质D/(m2/s)物质D/(m2/s)4.3×10-10乳糖5.8×10-10甘露醇1.77×10~9二氧化碳4.3×10-10麦芽糖甘油7.2×10-10氯1.22×10-96.0×10-10葡萄糖氧氨基甲酸酯9.2×10-101.80×10-9棉子糖3.7×10-10醋酸氨1.92×10-91.76×10-9蔗糖氯化钠氮4.5×10-101.35×10-91.64×10-9
D = D(P)(一)>对一定的气体物系,扩散系数与压强成反比,而与温度的1.5次方成正比。根据上式可由温度T,压强P。下的扩散系数Do.推算出温度为T,压强为P时的扩散系数D。u>对一定的液体物系,扩散系数与温度和黏度有关。根据上式可由温度T,粘度μ。下的扩散系数D.推算出温度为T,粘度为μ时的扩散系数D
5.1 0 0 0 ))(( TT pp = DD ¾对一定的气体物系,扩散系数与压强成反比,而与温度的 1.5次方成正比。根据上式可由温度T0,压强P0下的扩散系数 D0,推算出温度为T,压强为P时的扩散系数D。 μ μ 0 0 0 T T = DD ¾对一定的液体物系,扩散系数与温度和黏度有关。根据上 式可由温度T0,粘度μ0下的扩散系数D0,推算出温度为T, 粘度为μ时的扩散系数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