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煌教仪 www.tianhuang.cn THXFM-1型多功能附面层实验装置 00 00 0 0 层流附面层 过区 素流附面层 图2-2平板边界层的流速分布图 若量测断面坐标为x,则该断面雷诺数Rer为 Re,=4oxp (2-1) I 式中:uo一量测断面x处的边界层外主流流速,m/s: x一量测断面距平板前缘点的距离,m: p一气流密度,kgm3: —气流黏度,Pas。 实验证明,对于从层流边界层向紊流边界层过渡的临界雷诺数大小Rx不是一个唯一的数, 目前还不能完全从理论上解决,尚须靠实验来确定,它与层外势流紊流度和平板粗糙度等有关, 对平板大约为5×105~3×10°。 紊流边界层内的流速分布用指数律表示为 (2-2) 式中:一量测点距平板的距离,m: —测点流速,m/s: 6一量测断面x处的边界层厚度(即=0.990处的y值),m。 通过对该断面流速分布的测定,可确定指数n的大小(当Rx为l0胪时,其光滑壁面的n值 约为7)。 2.毕托管与测压计的测速原理 根据伯努利方程可得 A=B+0 (2-3) pgpg 2g 式中:p1一毕托管处的冲压头,即动压强和静压强之和,Pa: 天烛料技 -6- 天煌教仪
THXFM-1 型 多功能附面层实验装置 天煌科技 - 6 - 天煌教仪 图 2-2 平板边界层的流速分布图 若量测断面坐标为 x,则该断面雷诺数 Rex 为 0x Rex u (2-1) 式中:u0——量测断面 x 处的边界层外主流流速,m/s; x——量测断面距平板前缘点的距离,m; ρ——气流密度,kg/m3; μ——气流黏度,Pa·s。 实验证明,对于从层流边界层向紊流边界层过渡的临界雷诺数大小 Rex不是一个唯一的数, 目前还不能完全从理论上解决,尚须靠实验来确定,它与层外势流紊流度和平板粗糙度等有关, 对平板大约为 5×10 5~3×10 6。 紊流边界层内的流速分布用指数律表示为 1 0 n x u y u (2-2) 式中:y——量测点距平板的距离,m; ux——测点流速,m/s; δ——量测断面 x 处的边界层厚度(即 ux=0.99 u0处的 y 值),m。 通过对该断面流速分布的测定,可确定指数 n 的大小(当 Rex 为 10 5时,其光滑壁面的 n 值 约为 7)。 2.毕托管与测压计的测速原理 根据伯努利方程可得 2 1 0 2 p p u g g g (2-3) 式中:p1——毕托管处的冲压头,即动压强和静压强之和,Pa;
天煌教仪 www.tianhuang.cn THXFM-1型多功能附面层实验装置 po一流体的静压强,Pa: p一气流的密度,kg/m3: g一一重力加速度,m/s2: 一测点的流体速度,m/s。 即测点流速为 l= 2(p:-Po) (2-4) p p1用测压计测定,根据静压基本方程p1为 P=Po+p.gR (2-5) 式中:pw一一测压管内水的密度,kgm3: R一一测点测压管与大气测压管的读数差,m:当测压排管与水平线的夹角为a时,R 值为R1sina(其中R1为相应测压计斜管读数差),联立式(2-4)(2-5)得到 u=2gR,P.sin a (2-6) 四、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1.熟悉实验设备各部分的作用与调节方法。 2.向小水箱和U形管1、2中加水至12液位处,检查U形管1、2和测压管内有否气泡, 若有气泡,应排出气泡使各测压管水柱高度齐平。 3.将测速毕托管和附面层速度探针分别与U形管1、2相连。这样,测得来流速度0和附 面层内气流速度。 4.开启风机,将来流风速调整到20m/s左右(即U型差压计读数为30mm左右)。 5.移动座标器,使测点距平板前缘点的距离为x=0.1L(L=平板试件长度),慢慢地旋转千分 尺,使测针轻轻地与平板接触,记下初始高度位置,并记下各测压管读数。然后将测针逐渐升高, 每隔y=0.1~0.5mm测量一次(附面层较薄时,取每隔0.1mm,附面层较厚时可取大些),直到 附面层测针的读数值达到最大且不变后,继续读取1~2组数据。 6.分别将附面层测针调到x=0.2L、0.4L、0.6L、0.8L处,重复步骤5,沿x一共测定五条以 上速度分布曲线,将实验数据记录到实验数据记录表中。 7.实验完毕后,关闭风机。 天煌料技 -7- 天煌教仪
THXFM-1 型 多功能附面层实验装置 天煌科技 - 7 - 天煌教仪 p0——流体的静压强,Pa; ρ——气流的密度,kg/m3; g——重力加速度,m/ s 2; u——测点的流体速度,m/s。 即测点流速为 2 p1 p0 u (2-4) p1用测压计测定,根据静压基本方程 p1为 1 0 p p w gR (2-5) 式中:ρw——测压管内水的密度,kg/m3; R——测点测压管与大气测压管的读数差,m;当测压排管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α时,R 值为 R1sinα (其中 R1为相应测压计斜管读数差),联立式(2-4)、(2-5)得到 1 u 2gR sin w (2-6) 四、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1.熟悉实验设备各部分的作用与调节方法。 2.向小水箱和 U 形管 1、2 中加水至 1/2 液位处,检查 U 形管 1、2 和测压管内有否气泡, 若有气泡,应排出气泡使各测压管水柱高度齐平。 3.将测速毕托管和附面层速度探针分别与 U 形管 1、2 相连。这样,测得来流速度 u0和附 面层内气流速度 ux。 4.开启风机,将来流风速调整到 20m/s 左右(即 U 型差压计读数为 30mm 左右)。 5.移动座标器,使测点距平板前缘点的距离为 x=0.1L(L=平板试件长度),慢慢地旋转千分 尺,使测针轻轻地与平板接触,记下初始高度位置,并记下各测压管读数。然后将测针逐渐升高, 每隔 y=0.1~0.5mm 测量一次(附面层较薄时,取每隔 0.1mm,附面层较厚时可取大些),直到 附面层测针的读数值达到最大且不变后,继续读取 1~2 组数据。 6.分别将附面层测针调到 x=0.2L、0.4L、0.6L、0.8L 处,重复步骤 5,沿 x 一共测定五条以 上速度分布曲线,将实验数据记录到实验数据记录表中。 7.实验完毕后,关闭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