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金属材料的塑性性质 1.1绪论 1.2金属材料的塑性性质 1.2.1低碳钢的简单拉伸试验 1.2.2静水压力试验 1.3塑性变形的物理基础 1.4 轴向拉伸的塑性失稳 1.5塑性行为的简化 1.5.1关于材料塑性行为的基本假设 1.5.2应力-应变曲线的理想化模型 1.5.3强化模型
第一章:金属材料的塑性性质 1.1 绪论 1.2 金属材料的塑性性质 1.2.1 低碳钢的简单拉伸试验 1.2.2 静水压力试验 1.3 塑性变形的物理基础 1.4 轴向拉伸的塑性失稳 1.5 塑性行为的简化 1.5.1 关于材料塑性行为的基本假设 1.5.2 应力-应变曲线的理想化模型 1.5.3 强化模型
第一章:金属材料的塑性性质 什么是塑性? 撤除外力后,变形河以完全自行消除,这类变形称为 弹性变形 仅具有弹性变形性质的固体,称为弹性固体(Elastic Solid) 弹性变形 撤除外力后,变形不能消除而被永久保留,这类变形 称为塑性变形或残余变形 具有塑性变形性质的固体,称为塑性固体(Plastic Solid 具有弹性和塑性双重变形性质的固体,称为弹塑性固体 塑性变形或残余 (Elasto-Plastic Solid)- 部分变形自行恢复,另 变形 一部分不可恢复
什么是塑性? 撤除外力后,变形不能消除而被永久保留,这类变形 称为塑性变形或残余变形 具有塑性变形性质的固体,称为塑性固体(Plastic Solid) 仅具有弹性变形性质的固体,称为弹性固体(Elastic Solid) 撤除外力后,变形可以完全自行消除,这类变形称为 弹性变形 弹性变形 塑性变形或残余 变形 具有弹性和塑性双重变形性质的固体,称为弹塑性固体 (Elasto-Plastic Solid)——一部分变形自行恢复,另 一部分不可恢复。 第一章:金属材料的塑性性质
第一章:金属材料的塑性性质 w72 1、大多数材料的力学行为均表现出塑性变形的性质 为什么要 研究塑性 在较小载荷∫下,梁将发生变形,一旦载荷撤去,变形将 完全恢复。 在较大载荷F下,梁将发生更大的变形,外载撤去后,仅 有一部分变形恢复,另一部分变形残留下来--不可恢 复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试验表明:相当多的材料,外载较小时,材料表现为弹性变形;一旦外载大于 某值时,材料表现为(弹)塑性变形
为什么要 研究塑性 ? 1、大多数材料的力学行为均表现出塑性变形的性质 f F 在较小载荷 下,梁将发生变形,一旦载荷撤去,变形将 完全恢复。 f 在较大载荷 下,梁将发生更大的变形,外载撤去后,仅 有一部分变形恢复,另一部分变形残留下来 ---- 不可恢 复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F 试验表明:相当多的材料,外载较小时,材料表现为弹性变形;一旦外载大于 某值时,材料表现为(弹)塑性变形。 第一章:金属材料的塑性性质
族 1:18红旗旗舰(83112)
第一章:金属材料的塑性性质 2、大多数材料破坏前都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 在工程中,一类材料在变形很小时就发生了破坏,称其为脆 性破坏 采用弹性理论分析 铸铁的拉压实验 还有一类材料,它们能经受很大的塑性变形才破坏,称其为塑 性(韧性或延性)破坏。在这种情况下,物体从开始出现塑性 变形到最终破坏之间仍具有承载能力。—采用塑性力学分析 低碳钢的拉伸实验
2、大多数材料破坏前都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 在工程中,一类材料在变形很小时就发生了破坏,称其为脆 性破坏 还有一类材料,它们能经受很大的塑性变形才破坏,称其为塑 性(韧性或延性)破坏。在这种情况下,物体从开始出现塑性 变形到最终破坏之间仍具有承载能力。 ——采用弹性理论分析 ——采用塑性力学分析 铸铁的拉压实验 低碳钢的拉伸实验 第一章:金属材料的塑性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