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2017-18(1)高二语文期末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27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论狂狷 徐怀谦 狂狷不是什么时髦的东西,“至圣先师”孔子对此早有论述。他说:“不得中行 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在孔子的心目中,中庸是最好的,狂狷是逼出来的。但他对狂狷没有丝毫的贬义 为什么?因为他本人就是一个狷者的形象。他的那一套仁、义、礼、智、信虽然 被后世的统治者尊为国教,但他生前周游列国时,饿得脸上呈菜色,“累累如丧 家之犬”,是一个彻底的现状下的失败者,于是退而教书育人,不再求仕。 除伯夷、叔齐之外,较早的狷者还有不要尧的天下的许由,逃避晋文公的封赏 隐居绵山的介之推等,但总起来说,这样的狷者并不多,而且上面提到的这些人 都缺少狂的一面。既狂且狷,是后世出现的阮籍、嵇康、李白、李贽、徐渭等人。 当代称得上狂狷的,一个是大陆的钱钟书,一个是台湾的李敖 狂狷如此之少,原因有二:一是需要本钱,二是要付代价 清人叶燮论诗,说诗人须具才、胆、识、力。做一个狂狷者,同样需要这些本钱。 第一个本钱就是才,而且须是大才。古人说“恃才傲物”,这是有道理的,没有 才,想狂也狂不起来。咳唾珠玉的钱钟书则说,即使司马迁、韩愈住隔壁,自己 也懒得去拜访。李敖更是脸不红心不跳地说:“李敖是五十年来五百年内中国人 写白话文的前三名包办者。”“609年的唐末两代才不过出了八大家,但是60 岁不足59岁有余的李敖却是以一当八,早已超过古人今人 光有才,若没有胆、识和力,不过是个才子而已。真正的狂狷者,都是要有一身 铮铮傲骨的。这身铮铮傲骨便是由才、胆、识、力经多年磨砺、淬火、凝铸而成 当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疯狂的红卫兵闯进钱府抄家时,一介书生钱钟书 居然据理力争,最后与红卫兵以拳相向,大打出手。这与许多儒生的嗫嚅、萎缩 是迥乎不同的。 今天,我们饭后闲谈或写文章论及狂狷的时候,当然觉得痛快淋漓,但狂狷者所 处当世却是并不轻松的,有时要付出相当高昂的代价,甚至是一条生命。“非汤 武而薄周孔”的嵇康死在司马昭的刀下,“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李白不得不慨叹 “行路难”。李敖骂蒋介石、斥国民党,于1970年和1982年两次被捉入狱, 前后近十年之久。令人称奇的是,在遭受苦其心志的“皮肉生涯”之后,每次他 都能重整旗鼓,挺枪再战,狂态丝毫不让当年赤身露体、击鼓骂曹的祢衡 狂狷与杀头有时是划等号的,这一点狂狷者本人是清楚的。可是为什么在中国文 人中居然形成了一个狂狷的传统(尽管为数不多)?只能用老子的话解释:“民 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实,谁都怕死,只是有值得以死相拼的东西存在, 那就是道义、真理。 狂狷虽然在很多情况下被视为异端,但究其实,却是一种本真。只是这种本真, 在乡愿、好好先生、和事佬、巧言令色之徒、小人、奴才、贪官污吏等充斥的现 实面前,就显得有些扎眼,有些让当权派和假道学们不舒服。比如,李敖就说:
安徽省马鞍山 2017—18(1)高二语文期末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27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论狂狷 徐怀谦 狂狷不是什么时髦的东西,“至圣先师”孔子对此早有论述。他说:“不得中行 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在孔子的心目中,中庸是最好的,狂狷是逼出来的。但他对狂狷没有丝毫的贬义, 为什么?因为他本人就是一个狷者的形象。他的那一套仁、义、礼、智、信虽然 被后世的统治者尊为国教,但他生前周游列国时,饿得脸上呈菜色,“累累如丧 家之犬”,是一个彻底的现状下的失败者,于是退而教书育人,不再求仕。 除伯夷、叔齐之外,较早的狷者还有不要尧的天下的许由,逃避晋文公的封赏、 隐居绵山的介之推等,但总起来说,这样的狷者并不多,而且上面提到的这些人 都缺少狂的一面。既狂且狷,是后世出现的阮籍、嵇康、李白、李贽、徐渭等人。 当代称得上狂狷的,一个是大陆的钱钟书,一个是台湾的李敖。 狂狷如此之少,原因有二:一是需要本钱,二是要付代价。 清人叶燮论诗,说诗人须具才、胆、识、力。做一个狂狷者,同样需要这些本钱。 第一个本钱就是才,而且须是大才。古人说“恃才傲物”,这是有道理的,没有 才,想狂也狂不起来。咳唾珠玉的钱钟书则说,即使司马迁、韩愈住隔壁,自己 也懒得去拜访。李敖更是脸不红心不跳地说:“李敖是五十年来五百年内中国人 写白话文的前三名包办者。”“609 年的唐宋两代才不过出了八大家,但是 60 岁不足 59 岁有余的李敖却是以一当八,早已超过古人今人。” 光有才,若没有胆、识和力,不过是个才子而已。真正的狂狷者,都是要有一身 铮铮傲骨的。这身铮铮傲骨便是由才、胆、识、力经多年磨砺、淬火、凝铸而成。 当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疯狂的红卫兵闯进钱府抄家时,一介书生钱钟书 居然据理力争,最后与红卫兵以拳相向,大打出手。这与许多儒生的嗫嚅、萎缩 是迥乎不同的。 今天,我们饭后闲谈或写文章论及狂狷的时候,当然觉得痛快淋漓,但狂狷者所 处当世却是并不轻松的,有时要付出相当高昂的代价,甚至是一条生命。“非汤 武而薄周孔”的嵇康死在司马昭的刀下,“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李白不得不慨叹 “行路难”。李敖骂蒋介石、斥国民党,于 1970 年和 1 982 年两次被捉入狱, 前后近十年之久。令人称奇的是,在遭受苦其心志的“皮肉生涯”之后,每次他 都能重整旗鼓,挺枪再战,狂态丝毫不让当年赤身露体、击鼓骂曹的祢衡。 狂狷与杀头有时是划等号的,这一点狂狷者本人是清楚的。可是为什么在中国文 人中居然形成了一个狂狷的传统(尽管为数不多)?只能用老子的话解释:“民 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实,谁都怕死,只是有值得以死相拼的东西存在, 那就是道义、真理。 狂狷虽然在很多情况下被视为异端,但究其实,却是一种本真。只是这种本真, 在乡愿、好好先生、和事佬、巧言令色之徒、小人、奴才、贪官污吏等充斥的现 实面前,就显得有些扎眼,有些让当权派和假道学们不舒服。比如,李敖就说:
我是真人,一切以本色相见。”他的这种本色,在“集体逃避现实”的台湾知 识分子中间,就显得狂狷味十足。以身殉“日心说”的布鲁诺虽是真理的化身, 在当时却被定为异教。 说到底,狂狷是本色,是学不来的。我们不必担心狂狷会成为一种时髦,也不必 像呼唤崇髙、呼唤圣洁一样呼唤狂狷。一个社会,狂狷多了肯定不是好事:但如 果没有狂狷,也未必就是好事。 (摘自《华章》杂志)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狂狷者表现的一项是(3 分) A.孔子在周游列国时得不到统治者的重视,他的思想也不被各国的君王所采纳 均以失败告终,于是他退而教书育人,不再求仕 B.钱钟书看不起司马迁、韩愈;在“文革”中,当疯狂的红卫兵闯进钱府抄家时, 他据理力争,甚至与红卫兵以拳相向,大打出手。 C.死在司马昭刀下的曹魏名士嵇康“非汤武而薄周孔”;不得不慨叹“行路难” 的李白也曾“天子呼来不上船”。 D.名士祢衡被曹操轻慢,充当一名鼓吏,他当着满朝文武赤身露体、击鼓大骂曹 操,借此发泻,最终死于曹操的计谋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真正的狂狷者,都有着一身铮铮傲骨,不但要有才,还要有胆、识和力。 B.中国文人形成了狂狷的传统,尽管人数不多,但他们都不害怕死亡 C.李敖骂蒋介石、斥国民党,但他在遭受“皮肉生涯”之后,仍然保持着狂狷之 态 D.狂狷是本色,不会成为人人追求的时髦,也不需要大力提倡与呼唤。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狂狷者的铮铮傲骨虽然会受到后世论者的赞赏,但对其本人而言,他们在当世 是要付出生命代价的。 B.孔子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他认为狂狷是逼出来的,所以孔 子并不认同狂狷 C.当代社会狂狷者很少,一个是钱钟书,另一个是李敖。究其原因,一是需要本 钱,二是要付出代价 D.狂狷者的本真却被小人、奴才、和事佬、贪官污吏等视为异端,会让当权派和 假道学们不舒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老人与井 夏一刀 掌灯时分,瞎伯划拉着他那根光亮的导盲棍摸到黑牛家里。 瞎伯有事没事最喜欢到黑牛家里去,拉拉家常、谈谈天,喝一杯黑牛采制的清茶。 瞎伯说,黑牛,你晓得吧,我们村里以前有一口老井的,叫善卷古井
“我是真人,一切以本色相见。”他的这种本色,在“集体逃避现实”的台湾知 识分子中间,就显得狂狷味十足。以身殉“日心说”的布鲁诺虽是真理的化身, 在当时却被定为异教。 说到底,狂狷是本色,是学不来的。我们不必担心狂狷会成为一种时髦,也不必 像呼唤崇高、呼唤圣洁一样呼唤狂狷。一个社会,狂狷多了肯定不是好事;但如 果没有狂狷,也未必就是好事。 (摘自《华章》杂志)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狂狷者表现的一项是(3 分) ( ) A.孔子在周游列国时得不到统治者的重视,他的思想也不被各国的君王所采纳, 均以失败告终,于是他退而教书育人,不再求仕。 B.钱钟书看不起司马迁、韩愈;在“文革”中,当疯狂的红卫兵闯进钱府抄家时, 他据理力争,甚至与红卫兵以拳相向,大打出手。 C.死在司马昭刀下的曹魏名士嵇康“非汤武而薄周孔”;不得不慨叹“行路难” 的李白也曾“天子呼来不上船”。 D.名士祢衡被曹操轻慢,充当一名鼓吏,他当着满朝文武赤身露体、击鼓大骂曹 操,借此发泻,最终死于曹操的计谋。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 A.真正的狂狷者,都有着一身铮铮傲骨,不但要有才,还要有胆、识和力。 B.中国文人形成了狂狷的传统,尽管人数不多,但他们都不害怕死亡。 C.李敖骂蒋介石、斥国民党,但他在遭受“皮肉生涯”之后,仍然保持着狂狷之 态。 D.狂狷是本色,不会成为人人追求的时髦,也不需要大力提倡与呼唤。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狂狷者的铮铮傲骨虽然会受到后世论者的赞赏,但对其本人而言,他们在当世 是要付出生命代价的。 B.孔子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他认为狂狷是逼出来的,所以孔 子并不认同狂狷。 C.当代社会狂狷者很少,一个是钱钟书,另一个是李敖。究其原因,一是需要本 钱,二是要付出代价。 D.狂狷者的本真却被小人、奴才、和事佬、贪官污吏等视为异端,会让当权派和 假道学们不舒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7 题。 老人与井 夏一刀 掌灯时分,瞎伯划拉着他那根光亮的导盲棍摸到黑牛家里。 瞎伯有事没事最喜欢到黑牛家里去,拉拉家常、谈谈天,喝一杯黑牛采制的清茶。 瞎伯说,黑牛,你晓得吧,我们村里以前有一口老井的,叫善卷古井
黑牛说,晓得晓得,我小时候听爷爷讲过,说是一个叫善卷的古人,他看到春夏 天枉水河河水浑浊,人们喝了就生病,就带领大家挖了一口井。是吧? 瞎伯说,善卷是神仙下凡呢,什么都懂。他对乡里的人像兄弟姐妺一样好,和气 得很。本事很大,皇帝都要向他求助,问他治理国家的办法! 黑牛笑道,瞎伯,你讲得神气活现,好像见过他一样。 瞎伯说,我没见过善卷,我见过他挖的井呀,那时的井台用桃花石砌的,周围又 用桃花石铺了地面。我和小伙伴们在孤峰岭上砍柴,口渴了就跑到井边,趴在井 边咕噜咕噜喝水,那水真甜呀。 黑牛说,瞎伯,你今天总讲井呀井呀干什么呢? 瞎伯不做声,从怀里摸索出一个布包,黑牛,我这里有一万多块钱,你帮我请人 打一口井吧 黑牛急了,瞎伯!你攒几个钱容易吗?花光了以后的日子怎么过?你要打一口井 干什么呢!吃水还是我来帮你挑呀! 你别管,黑牛,我就想再尝尝古井里的水,我要你打你就打。 瞎伯把话说得很坚决,怎么劝阻都没用。黑牛只好说,那好吧,瞎伯 第二天就开始打井了。瞎伯用导盲棍点点戳戳到一个地方说,黑牛,这地方就是 老井的位置,就在这儿掏吧。 挖了三天,就传来了黑牛兴奋的喊叫声,瞎伯,真如你讲的,一下就挖到了老井, 才下去不到二十米,就出了水呢 瞎伯急急忙忙敲着棍子来到井边,黑牛,快舀一瓢给我尝尝 黑牛舀了一瓢水给瞎伯 瞎伯喝了一口,含在嘴里,久久地品着 瞎伯摇了摇头,黑牛,你欺我是瞎子是不是。这是孤峰岭上的山泉水 黑牛说,我骗你干什么?不信你丢一个石子下井试试。 瞎伯果真摸了一个小石子丢下了井。听到扑通一声水响,瞎伯笑了 瞎伯说,黑牛,你帮我把其他的乡邻都喊过来一起吃晚饭吧,要庆祝呢! 太阳一偏西,大家陆陆续续地来了。来的人都给瞎伯道喜,瞎伯乐得白胡子一抖 一抖 这个黄昏,瞎伯的小屋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菜每家都带来了一些,合在一起,满满一大桌。 男人喝着德山老酒,女人也喝,瞎伯也端起了酒杯。 瞎伯说,黑牛,井打好了,剩下的钱你去买一些管子,一家一家把水抽过去。 大家说,瞎伯,剩下的钱你自己收好,买管子每家自己管吧 瞎伯说,黑牛,我十几岁就瞎了,这辈子全靠你们这些乡邻照顾,要不,我这瞎 老头哪有这么好的日子!我不能忘本哪,就做这么一点点好事,也算是对大家的 报答吧。我晓得我的日子不多了,我走了,麻烦大家把我埋进土就行,不许用太 多的钱,黑牛,你要是不依我的,我就在你梦里来找你 大家都哈哈地笑起来,一边举杯干酒 瞎伯也许醉了,睡到第二天中午还没有起来。 黑牛从屋梁上爬了进去 瞎伯已经睡了过去,脸上挂着满足的笑容。 把瞎伯抬上了山,黑牛用瞎伯留下的钱请了一个专业打井队。打井的人用洛阳铲 在新井三米远的地方探到了老井的位置
黑牛说,晓得晓得,我小时候听爷爷讲过,说是一个叫善卷的古人,他看到春夏 天枉水河河水浑浊,人们喝了就生病,就带领大家挖了一口井。是吧? 瞎伯说,善卷是神仙下凡呢,什么都懂。他对乡里的人像兄弟姐妹一样好,和气 得很。本事很大,皇帝都要向他求助,问他治理国家的办法! 黑牛笑道,瞎伯,你讲得神气活现,好像见过他一样。 瞎伯说,我没见过善卷,我见过他挖的井呀,那时的井台用桃花石砌的,周围又 用桃花石铺了地面。我和小伙伴们在孤峰岭上砍柴,口渴了就跑到井边,趴在井 边咕噜咕噜喝水,那水真甜呀。 黑牛说,瞎伯,你今天总讲井呀井呀干什么呢? 瞎伯不做声,从怀里摸索出一个布包,黑牛,我这里有一万多块钱,你帮我请人 打一口井吧! 黑牛急了,瞎伯!你攒几个钱容易吗?花光了以后的日子怎么过?你要打一口井 干什么呢!吃水还是我来帮你挑呀! 你别管,黑牛,我就想再尝尝古井里的水,我要你打你就打。 瞎伯把话说得很坚决,怎么劝阻都没用。黑牛只好说,那好吧,瞎伯。 第二天就开始打井了。瞎伯用导盲棍点点戳戳到一个地方说,黑牛,这地方就是 老井的位置,就在这儿掏吧。 挖了三天,就传来了黑牛兴奋的喊叫声,瞎伯,真如你讲的,一下就挖到了老井, 才下去不到二十米,就出了水呢。 瞎伯急急忙忙敲着棍子来到井边,黑牛,快舀一瓢给我尝尝。 黑牛舀了一瓢水给瞎伯。 瞎伯喝了一口,含在嘴里,久久地品着。 瞎伯摇了摇头,黑牛,你欺我是瞎子是不是。这是孤峰岭上的山泉水。 黑牛说,我骗你干什么?不信你丢一个石子下井试试。 瞎伯果真摸了一个小石子丢下了井。听到扑通一声水响,瞎伯笑了。 瞎伯说,黑牛,你帮我把其他的乡邻都喊过来一起吃晚饭吧,要庆祝呢! 太阳一偏西,大家陆陆续续地来了。来的人都给瞎伯道喜,瞎伯乐得白胡子一抖 一抖。 这个黄昏,瞎伯的小屋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菜每家都带来了一些,合在一起,满满一大桌。 男人喝着德山老酒,女人也喝,瞎伯也端起了酒杯。 瞎伯说,黑牛,井打好了,剩下的钱你去买一些管子,一家一家把水抽过去。 大家说,瞎伯,剩下的钱你自己收好,买管子每家自己管吧。 瞎伯说,黑牛,我十几岁就瞎了,这辈子全靠你们这些乡邻照顾,要不,我这瞎 老头哪有这么好的日子!我不能忘本哪,就做这么一点点好事,也算是对大家的 报答吧。我晓得我的日子不多了,我走了,麻烦大家把我埋进土就行,不许用太 多的钱,黑牛,你要是不依我的,我就在你梦里来找你。 大家都哈哈地笑起来,一边举杯干酒。 瞎伯也许醉了,睡到第二天中午还没有起来。 黑牛从屋梁上爬了进去。 瞎伯已经睡了过去,脸上挂着满足的笑容。 把瞎伯抬上了山,黑牛用瞎伯留下的钱请了一个专业打井队。打井的人用洛阳铲 在新井三米远的地方探到了老井的位置
层一层的土起上来,露出了古老的井壁。再往下,堵住的泉眼打开了,清亮的 水涌上来,水花翻开着,像一朵一朵百合。 黑牛从开始打的井里起上来一只盛水的大木桶,这是蒙骗瞎伯的。然后,从古井 里打上来一桶水,小心翼翼地抿了一口,围在井边的乡邻都屏住呼吸,抿了一口。 水甜甜的,润润的,像甘露。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4 分) A.开篇写“掌灯时分,瞎伯划拉着他那根光亮的导盲棍摸到黑牛家里”,看似突 兀,但能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 B.瞎伯跟黑牛讲了那么多关于善卷的故事,是因为他认为自己跟善卷差不多,他 也是会为大家谋福利的人 C.因为瞎伯见过那口古井,所以他根据自己的记忆用导盲棍点了一个地方,黑牛 在那里打出了甘甜的井水 D.瞎伯要庆祝挖了口井,大家都来给瞎伯道喜。当瞎伯要用自己的钱给大家买管 子通水时,被大家拒绝了。 E.瞎伯去了,但他是满足的,他虽然感觉黑牛递给自己的水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 好,但总算还了乡邻们一份情。 5.小说中的瞎伯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6.黑牛为什么开始不用瞎伯的钱打井,而在瞎伯死后又用他的钱打井?这样写有 什么作用?(4分) 7.小说以“水甜甜的,润润的,像甘露”结尾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 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章,完成812题。 (甲) 灌将军夫者,颍阴人也。夫父张孟,尝为颍阴侯婴舍人,得幸,因进之 至二千石,故蒙灌氏姓为灌孟。吴楚反时,颍阴侯灌何为将军,属太尉,请灌孟 为校尉。夫以千人与父俱。灌孟年老,颍阴侯强请之,郁郁不得意,故战常陷坚, 遂死吴军中。军法,父子俱从军,有死事,得与丧归。灌夫不肯随丧归,奋曰: “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于是灌夫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 者数十人。及出壁门,莫敢前。独二人及从奴十数骑驰入吴军,至吴将麾下,所 杀伤数十人。不得前,复驰还,走入汉壁,皆亡其奴,独与一骑归。夫身中大创 十余,适有万金良药,故得无死。夫创少瘳,又复请将军曰:“吾益知吴壁中曲 折,请复往。”将军壮义之,恐亡夫,乃言太尉,太尉乃固止之。吴已破,灌夫 以此名闻天下。 颍阴侯言之上,上以夫为中郎将。数月,坐法去。后家居长安,长安中诸公 莫弗称之。孝景时,至代相。孝景崩,今上初即位,以为淮阳天下交,劲兵处, 故徙夫为淮阳太守。建元元年,入为太仆。二年,夫与长乐輪尉窦甫饮,轻重不 得,夫醉,搏甫。甫,窦太后昆弟也。上恐太后诛夫,徙为燕相。数岁,坐法去 官,家居长安
一层一层的土起上来,露出了古老的井壁。再往下,堵住的泉眼打开了,清亮的 水涌上来,水花翻开着,像一朵一朵百合。 黑牛从开始打的井里起上来一只盛水的大木桶,这是蒙骗瞎伯的。然后,从古井 里打上来一桶水,小心翼翼地抿了一口,围在井边的乡邻都屏住呼吸,抿了一口。 水甜甜的,润润的,像甘露。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4 分) ( ) A.开篇写“掌灯时分,瞎伯划拉着他那根光亮的导盲棍摸到黑牛家里”,看似突 兀,但能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 B.瞎伯跟黑牛讲了那么多关于善卷的故事,是因为他认为自己跟善卷差不多,他 也是会为大家谋福利的人。 C.因为瞎伯见过那口古井,所以他根据自己的记忆用导盲棍点了一个地方,黑牛 在那里打出了甘甜的井水。 D.瞎伯要庆祝挖了口井,大家都来给瞎伯道喜。当瞎伯要用自己的钱给大家买管 子通水时,被大家拒绝了。 E.瞎伯去了,但他是满足的,他虽然感觉黑牛递给自己的水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 好,但总算还了乡邻们一份情。 5.小说中的瞎伯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4 分) 6.黑牛为什么开始不用瞎伯的钱打井,而在瞎伯死后又用他的钱打井?这样写有 什么作用?(4 分) 7.小说以“水甜甜的,润润的,像甘露”结尾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 法。(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章,完成 8~12 题。 (甲) 灌将军夫者,颍阴人也。夫父张孟,尝为颍阴侯婴舍人,得幸,因进之 至二千石,故蒙灌氏姓为灌孟。吴楚反时,颍阴侯灌何为将军,属太尉,请灌孟 为校尉。夫以千人与父俱。灌孟年老,颍阴侯强请之,郁郁不得意,故战常陷坚, 遂死吴军中。军法,父子俱从军,有死事,得与丧归。灌夫不肯随丧归,奋曰: “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于是灌夫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 者数十人。及出壁门,莫敢前。独二人及从奴十数骑驰入吴军,至吴将麾下,所 杀伤数十人。不得前,复驰还,走入汉壁,皆亡其奴,独与一骑归。夫身中大创 十余,适有万金良药,故得无死。夫创少瘳,又复请将军曰:“吾益知吴壁中曲 折,请复往。”将军壮义之,恐亡夫,乃言太尉,太尉乃固止之。吴已破,灌夫 以此名闻天下。 颍阴侯言之上,上以夫为中郎将。数月,坐法去。后家居长安,长安中诸公 莫弗称之。孝景时,至代相。孝景崩,今上初即位,以为淮阳天下交,劲兵处, 故徙夫为淮阳太守。建元元年,入为太仆。二年,夫与长乐韂尉窦甫饮,轻重不 得,夫醉,搏甫。甫,窦太后昆弟也。上恐太后诛夫,徙为燕相。数岁,坐法去 官,家居长安
灌夫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谀。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士在 已之左愈贫贱尤益敬与钧。稠人广鯛,荐宠下辈。士亦以此多之。 节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 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 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 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 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 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 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 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 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怿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 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 从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8.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得与丧归 丧:灵柩 B.中贵人将骑 数十纵 将:带领 C.夫创少瘳 少:不多时,一会儿 D.吾去大军数十里 去 距离、离开 9.下列各句加点的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①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 B.①未到匈奴陈二 里所 ②夫以千人与父 俱 ②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 C.①杀其二人,生得一人 D.①胡兵终怪之 ②皆亡其 奴 ②长安中诸 公莫弗称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与钧/ B.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与钧/ C.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与钧/ D.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与钧/ 11.下列关于两段选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灌夫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谀。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士在 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与钧。稠人广觽,荐宠下辈。士亦以此多之。 ( 节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乙)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 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 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 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已 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 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 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 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 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 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 从。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8.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得与丧归 丧:灵柩 B.中贵人将骑 数十纵 将:带领 C.夫创少瘳 少:不多时,一会儿 D.吾去大军数十里 去: 距离、离开 9.下列各句加点的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 A.①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 B.①未到匈奴陈二 里所 ②夫以千人与父 俱 ②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 C.①杀其二人,生得一人 D.①胡兵终怪之 ②皆亡其 奴 ②长安中诸 公莫弗称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与钧/ B.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与钧/ C.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与钧/ D.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与钧/ 11.下列关于两段选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