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铜陵市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Il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第1卷阅读题(6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敬”的当代价值 对于孔子思想的认识,学界一般以“礼”和“仁”为核心,认为孔 子继承了周礼,发展出“仁”的思想,因而着重探讨两者的关系及其当代意义。 其实,在“礼”和“仁”之中还有更本质性的精神内涵,这种精神内涵可以用 “敬”来概括 礼最早是祭祀天地神灵的仪式活动。在那些高高在上的“天”、“神” 面前,人自然产生敬畏的心理。其中的敬是出于内心的崇拜仰慕,而畏则是害怕 受到惩罚。最早的礼活动即内含着这种敬畏的心情。 礼由祭祀的仪式活动发展为社会政治活动的规范形式时,“敬”作为内 质也留存下来。这种“敬”保障了礼的实践可能性,而且其发自内心,即出于天 赋,由“敬”而发的礼活动也就合乎天理,具有道德价值了。因此在国家政治活 动中要求“敬”,社会的一切活动和个人的修养也以“敬”为内核。 孔子继承“礼”的同时,自然吸纳了“敬”的精神。在《论语》中,“敬” 出现21次,频率颇高。这些关于“敬”的阐述,有继承,也有发展。关于祭祀 活动,孔子继承了上古对“天”和“神”的敬仰态度,强调“祭如在,祭神如神 在”,“祭思敬”。即使“敬鬼神而远之”一语,强调实践理性的重要性,也告 诫人们对于鬼神要有敬畏的心态。关于政治活动,孔子也承传了西周以来的敬谨 精神,故而回答鲁哀公说:“治礼,敬为大。”孔子对于“敬”的发展,在于把 它扩展为普通人对待事物的敬业精神。“敬”原本主要表现在人对神、臣民对君 王等下对上的关系上,孔子以后则成为所有社会成员为人做事的基本原则。《论 语》中出现的21次“敬”中,关于敬事的即有18次。而且,由“礼”中发展出 来的“仁”也以“敬”为本。一般认为,“仁”是“礼”的内核,“礼”是“仁” 的形式,故而许多学者着重以“仁”为核心建构孔子的思想体系。其实,“仁 之中也必有“敬”的精神。没有发自内心的“敬”,也就没有真切的仁爱之情 这种“敬”的思想较之“礼”和“仁”更是人类社会的本质需要,具有当代意 义。“礼”和“仁”的思想建立在小农业文明的基础上。小农业社会的基本单位 是家庭,国家不过是一个家族对其他家族的统治,个人只是家庭成员,而家庭主 要由血缘关系构成。当代社会,已经走出了小农业文明时代,家庭在社会结构中 的作用也日趋式微。而由于“仁”的观念是基于血缘关系的,有着疏近等差的特 性,因而在现代社会中就会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与此不同,“敬”是人类在远古 时期就普遍存在的精神状态,是人作为有限性的个体,面对无限的自然和社会时 必然产生的,从远古主要对于自然的敬畏,到殷周以后更多的对于社会中年长者、 位尊者的敬重,再到孔子普遍要求的为人行事的敬,“敬”的外延在扩大,其抽 象的内涵也一直延伸着。 、下列选项中关于“敬”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敬”最早源自我国远古时期祭祀天地神灵的仪式活动 B.“敬”以其发自内心、出于天赋的特性而成为一切社会活动和个人修 养的“内核
安徽省铜陵市一中 2011-2012 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 1 卷(阅读题)和第 Il 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 1 卷 阅读题(69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9 分) “敬”的当代价值 对于孔子思想的认识,学界一般以“礼”和“仁”为核心,认为孔 子继承了周礼,发展出“仁”的思想,因而着重探讨两者的关系及其当代意义。 其实,在“礼”和“仁”之中还有更本质性的精神内涵,这种精神内涵可以用 “敬”来概括。 礼最早是祭祀天地神灵的仪式活动。在那些高高在上的“天”、“神” 面前,人自然产生敬畏的心理。其中的敬是出于内心的崇拜仰慕,而畏则是害怕 受到惩罚。最早的礼活动即内含着这种敬畏的心情。 礼由祭祀的仪式活动发展为社会政治活动的规范形式时,“敬”作为内 质也留存下来。这种“敬”保障了礼的实践可能性,而且其发自内心,即出于天 赋,由“敬”而发的礼活动也就合乎天理,具有道德价值了。因此在国家政治活 动中要求“敬”,社会的一切活动和个人的修养也以“敬”为内核。 孔子继承“礼”的同时,自然吸纳了“敬”的精神。在《论语》中,“敬” 出现 21 次,频率颇高。这些关于“敬”的阐述,有继承,也有发展。关于祭祀 活动,孔子继承了上古对“天”和“神”的敬仰态度,强调“祭如在,祭神如神 在”,“祭思敬”。即使“敬鬼神而远之”一语,强调实践理性的重要性,也告 诫人们对于鬼神要有敬畏的心态。关于政治活动,孔子也承传了西周以来的敬谨 精神,故而回答鲁哀公说:“治礼,敬为大。”孔子对于“敬”的发展,在于把 它扩展为普通人对待事物的敬业精神。“敬”原本主要表现在人对神、臣民对君 王等下对上的关系上,孔子以后则成为所有社会成员为人做事的基本原则。《论 语》中出现的 21 次“敬”中,关于敬事的即有 18 次。而且,由“礼”中发展出 来的“仁”也以“敬”为本。一般认为,“仁”是“礼”的内核,“礼”是“仁” 的形式,故而许多学者着重以“仁”为核心建构孔子的思想体系。其实,“仁” 之中也必有“敬”的精神。没有发自内心的“敬”,也就没有真切的仁爱之情。 这种“敬”的思想较之“礼”和“仁”更是人类社会的本质需要,具有当代意 义。“礼”和“仁”的思想建立在小农业文明的基础上。小农业社会的基本单位 是家庭,国家不过是一个家族对其他家族的统治,个人只是家庭成员,而家庭主 要由血缘关系构成。当代社会,已经走出了小农业文明时代,家庭在社会结构中 的作用也日趋式微。而由于“仁”的观念是基于血缘关系的,有着疏近等差的特 性,因而在现代社会中就会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与此不同,“敬”是人类在远古 时期就普遍存在的精神状态,是人作为有限性的个体,面对无限的自然和社会时 必然产生的,从远古主要对于自然的敬畏,到殷周以后更多的对于社会中年长者、 位尊者的敬重,再到孔子普遍要求的为人行事的敬,“敬”的外延在扩大,其抽 象的内涵也一直延伸着。 1、下列选项中关于“敬”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敬”最早源自我国远古时期祭祀天地神灵的仪式活动。 B.“敬”以其发自内心、出于天赋的特性而成为一切社会活动和个人修 养的“内核
C.“敬”作为人类普遍存在的精神状态,它的产生和发展体现了历史的 必然性 D.“敬”是人作为有限性的个体在面对无限的自然和社会时必然产生的 种精神状态 2、下列选项对“仁”、“礼”、“敬”之间关系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礼”和“仁”都以“敬”为本,“敬”保障了“礼”和“仁”的发 展可能。 B.孔子继承周礼的同时,自然吸纳了“敬”的精神,并从“礼”中发展 出了“仁”。 C.比起“礼”和“仁”来,“敬”的思想更能代表孔子的思想,更符合 人类社会的本质需要。 D.“仁”是“礼”的内核,“礼”是“仁”的形式,二者之中都有 “敬”的精神内涵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敬”保障了“礼”的实践可能性,因此使“礼”由祭祀活动发展为社会 政治活动的规范形式。 B.孔子对于“敬”的贡献,在于把它发展成为诸如敬重年老位尊者等为人行 事的基本原则。 C.在家庭作用日趋式微、血缘关系愈加淡薄的现代社会中,“仁”的局限性 越来越大 D.深入认识“敬”的精神,有助于更准确地领会孔子思想中的“礼”和 “仁”的内涵。 (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赠四山童先生七十寿序 (明)吴廷翰 先生与予交最早,而亦最久。予少先生七岁,自十五六时,即与先生同 笔研。三十后奔走旅食,去先生者十余年。迨归休,又二十年。中间赖以周旋规 诲者,盖五十年如一日也。每与先生言,未尝不悚听。得其手书,未尝不佩服, 正襟以读也。 先生负性甚刚,遇事果决无滞,人有过,面折之不少贷:或与谋议,则开 心见诚,负屈者辄伸之,少有不平,若使之必直而后已。闻时事有疵,必加详驳, 虽朝议阙失亦然。曰“如吾意则当如何如何”,观其辞旨气象,如古人引裾折槛 剖心漆身,使得志,皆能为之,将必以矫矫之声闻于天下也。惜也时格以脂韦软 熟为文,而先生谠直无所依违,以故不能作举业语,遂弃之,曰“焉用是儿女子 为哉!” 予每观天下人才,多为一时风气所移,日以披靡,间有特立独行能不为俗所变者, 率皆沉滞。予取友四方,见其瑰玮卓荦、聪明特达、负经济之才、淹贯之学者, 云集雾滃,予敢少之哉?然而直节不挠,正论不阿者,则固凤毛麟角矣。而使先 生遂不能一振以见,予又以慨时格之未足以尽人才,岂独为先生哉? 今先生养髙遵晦,偃仰林麓,躬耕以自给,或饭牛而歌,或披蓑而卧,或负斧而 樵,或举艇而渔,随其所之,无不如意,则与徇时遂好,兀然而丧其所守者,所 得孰多少哉
C.“敬”作为人类普遍存在的精神状态,它的产生和发展体现了历史的 必然性。 D.“敬”是人作为有限性的个体在面对无限的自然和社会时必然产生的 一种精神状态。 2、下列选项对“仁”、“礼”、“敬”之间关系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礼”和“仁”都以“敬”为本,“敬”保障了“礼”和“仁”的发 展可能。 B.孔子继承周礼的同时,自然吸纳了“敬”的精神,并从“礼”中发展 出了“仁”。 C.比起“礼”和“仁”来,“敬”的思想更能代表孔子的思想,更符合 人类社会的本质需要。 D.“仁”是“礼”的内核,“礼”是“仁”的形式,二者之中都有 “敬”的精神内涵。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敬”保障了“礼”的实践可能性,因此使“礼”由祭祀活动发展为社会 政治活动的规范形式。 B.孔子对于“敬”的贡献,在于把它发展成为诸如敬重年老位尊者等为人行 事的基本原则。 C.在家庭作用日趋式微、血缘关系愈加淡薄的现代社会中,“仁”的局限性 越来越大。 D.深入认识“敬”的精神,有助于更准确地领会孔子思想中的“礼”和 “仁”的内涵。 二、(35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赠四山童先生七十寿序 (明)吴廷翰 先生与予交最早,而亦最久。予少先生七岁,自十五六时,即与先生同 笔研。三十后奔走旅食,去先生者十余年。迨归休,又二十年。中间赖以周旋规 诲者,盖五十年如一日也。每与先生言,未尝不悚听。得其手书,未尝不佩服, 正襟以读也。 先生负性甚刚,遇事果决无滞,人有过,面折之不少贷;或与谋议,则开 心见诚,负屈者辄伸之,少有不平,若使之必直而后已。闻时事有疵,必加详驳, 虽朝议阙失亦然。曰“如吾意则当如何如何”,观其辞旨气象,如古人引裾折槛, 剖心漆身,使得志,皆能为之,将必以矫矫之声闻于天下也。惜也时格以脂韦软 熟为文,而先生谠直无所依违,以故不能作举业语,遂弃之,曰“焉用是儿女子 为哉!” 予每观天下人才,多为一时风气所移,日以披靡,间有特立独行能不为俗所变者, 率皆沉滞。予取友四方,见其瑰玮卓荦、聪明特达、负经济之才、淹贯之学者, 云集雾滃,予敢少之哉?然而直节不挠,正论不阿者,则固凤毛麟角矣。而使先 生遂不能一振以见,予又以慨时格之未足以尽人才,岂独为先生哉? 今先生养高遵晦,偃仰林麓,躬耕以自给,或饭牛而歌,或披蓑而卧,或负斧而 樵,或举艇而渔,随其所之,无不如意,则与徇时遂好,兀然而丧其所守者,所 得孰多少哉?
先生居于江之滨,足不履城郭,人罕见其面。予尝以大雪造其庐,乃与予道寒睻, 语少年事,历历不忘,甚款洽。曰:如我平生交,惟子知我,亦惟我知子。予曰 “先生知予,能以道义相益予者多。予知先生,而竟不能一援手以益,奈何?” 曰:“子知我,我岂用世之人哉?”相与嗟叹久之。因设榻,予以事亟归,则谓 之曰:“今年先生寿七十,四月八日当复来,为数日欢。”先生许诺。既而予绊 不果行。乃陈君继直,予中表兄,先生之妻兄弟也。谓予当有言。予让不获命, 曰:“是岂可属之他人哉?”乃历叙先生之生平如此。陈君持往以贺曰:“是不 独为先生寿,可以观志士之风,君子之交矣 先生姓童氏,名贡。字宗夏,别号“四山”云。 注释:(1)脂韦软熟:脂韦,油脂和软皮。《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 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絜楹乎?”后因以“脂韦”比喻阿谀或圆滑。软 熟,谓性情柔和圆熟。 4、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迨归休,又二十年 迨:等 B.每与先生言,未尝不悚听 悚:恭敬 C.予每观天下人才,多为一时风气所移 移:推移 D.予以事亟 归 亟:急切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惜也时格以脂韦软熟为 文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自十五六时,即与先生同笔研 陈 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C.或饭牛而歌,或披蓑而卧 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然而直节不挠,正论不阿者,则固风毛麟角也。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徒慕君之高义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童先生为人正直诚恳,喜欢评议时事和表达自己的见解,言辞忠诚激烈,但 也正因为其性格耿介不能或不愿写出迎合世俗喜好的文章,最终没能完成举业 B.作者与童先生从十五六岁时就相识相交,五十年来从未分开过,因而相交甚 厚;同时作者也从童先生那里得到很多规劝教诲,对童先生敬佩有加。 C.作者对童先生隐居山林的生活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作者认为童先生与那些委 屈自己,曲全世俗的喜好,却不能保住自己的性格操守的人相比,是值得的。 D.童先生了解作者,并能够在做人的道义方面给作者以帮助和引导;作者了解 童先生,却感慨不能给童先生什么帮助,虽有作者自谦的成分,亦可见两人的君 子之交。 7、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生负性甚刚,遇事果决无滞,人有过,面折之不少贷。 (2)予尝以大雪造其庐,乃与予道寒暄,语少年事,历历不忘,甚款洽
先生居于江之滨,足不履城郭,人罕见其面。予尝以大雪造其庐,乃与予道寒暄, 语少年事,历历不忘,甚款洽。曰:如我平生交,惟子知我,亦惟我知子。予曰: “先生知予,能以道义相益予者多。予知先生,而竟不能一援手以益,奈何?” 曰:“子知我,我岂用世之人哉?”相与嗟叹久之。因设榻,予以事亟归,则谓 之曰:“今年先生寿七十,四月八日当复来,为数日欢。”先生许诺。既而予绊 不果行。乃陈君继直,予中表兄,先生之妻兄弟也。谓予当有言。予让不获命, 曰:“是岂可属之他人哉?”乃历叙先生之生平如此。陈君持往以贺曰:“是不 独为先生寿,可以观志士之风,君子之交矣。” 先生姓童氏,名贡。字宗夏,别号“四山”云。 注释:(1)脂韦软熟:脂韦,油脂和软皮。《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 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絜楹乎?”后因以“脂韦”比喻阿谀或圆滑。软 熟,谓性情柔和圆熟。 4、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迨归休,又二十年 迨:等 到 B.每与先生言,未尝不悚听 悚:恭敬 C.予每观天下人才,多为一时风气所移 移: 推移 D.予以事亟 归 亟:急切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惜也时格以脂韦软熟为 文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 自十五六时,即与先生同笔研 陈 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C. 或饭牛而歌,或披蓑而卧 君 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 然而直节不挠,正论不阿者,则固凤毛麟角也。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徒慕君之高义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先生为人正直诚恳,喜欢评议时事和表达自己的见解,言辞忠诚激烈,但 也正因为其性格耿介不能或不愿写出迎合世俗喜好的文章,最终没能完成举业。 B.作者与童先生从十五六岁时就相识相交,五十年来从未分开过,因而相交甚 厚;同时作者也从童先生那里得到很多规劝教诲,对童先生敬佩有加。 C.作者对童先生隐居山林的生活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作者认为童先生与那些委 屈自己,曲全世俗的喜好,却不能保住自己的性格操守的人相比,是值得的。 D.童先生了解作者,并能够在做人的道义方面给作者以帮助和引导;作者了解 童先生,却感慨不能给童先生什么帮助,虽有作者自谦的成分,亦可见两人的君 子之交。 7、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先生负性甚刚,遇事果决无滞,人有过,面折之不少贷。 (2)予尝以大雪造其庐,乃与予道寒暄,语少年事,历历不忘,甚款洽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唐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8.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5分) 9.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 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的部分。(6分) (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沁园春长沙》) (2)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不思 其反。(《诗经氓》 (3) ,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 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 (5) 渺沧海之一粟。(《赤壁赋》)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 山记》)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25分) 无畏的腿 长途汽车在经过道口时遇上了歹徒。 那个歹徒的脾气很怪,他抢了十几个包后并不离去,而是狂傲地冲乘客们说:“你 们都是一群胆小鬼!”被抢的乘客惭愧地低下头。事实上,当他们看到歹徒满脸 横肉、眼露凶光时,他们都怯懦了,有人甚至主动把包送了上去。 歹徒晃晃雪亮的匕首,冲乘客们喊:“都下车!下去!” 乘客们一个一个往车下走,最后,连司机也被赶了下去 乘客们开始一个一个地往下蹲。歹徒目光一转,发现一个人一直笔直地站着。那 是个身形瘦小的中年男人。歹徒奔到他面前,吼道:“蹲下!” 那人嘴角一撇,一副不屑与歹徒说话的样子 “气死我了!”歹徒将匕首在那人眼前划了几下,而那人连眼皮都没眨。歹徒挥 着钵大的拳头,朝那人头顶砸去。但是,那人神色如常 拳头悬在了半空。歹徒说:“你装什么装?你是不是知道斗不过我,索性不和我 斗? 那人淡淡一笑,说:“你真以为我没有胆量吗?”口气中充满了嘲弄 歹徒暴跳如雷,脸上青筋突突直蹦,吼道:“我身材比你魁梧,我不会和你比摔 跤的。你说,你有什么可比的方式?只要你能证明比我有胆量,我不但饶了你 还丢下这些皮包,从此再不抢劫!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 8—9 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唐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8.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5 分) 9.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 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的部分。(6 分) (1)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 (《沁园春长沙》) (2)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不思 其反。(《诗经 氓》) (3) ,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 (4) ,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 (5) ,渺沧海之一粟。(《赤壁赋》) (6)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 山记》) 三、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25 分) 无畏的腿 长途汽车在经过道口时遇上了歹徒。 那个歹徒的脾气很怪,他抢了十几个包后并不离去,而是狂傲地冲乘客们说:“你 们都是一群胆小鬼!”被抢的乘客惭愧地低下头。事实上,当他们看到歹徒满脸 横肉、眼露凶光时,他们都怯懦了,有人甚至主动把包送了上去。 歹徒晃晃雪亮的匕首,冲乘客们喊:“都下车!下去!” 乘客们一个一个往车下走,最后,连司机也被赶了下去。 歹徒站在大家面前,不住地吼着:“真是胆小鬼,一群胆小鬼!都给我蹲下!” 乘客们开始一个一个地往下蹲。歹徒目光一转,发现一个人一直笔直地站着。那 是个身形瘦小的中年男人。歹徒奔到他面前,吼道:“蹲下!” 那人嘴角一撇,一副不屑与歹徒说话的样子。 “气死我了!”歹徒将匕首在那人眼前划了几下,而那人连眼皮都没眨。歹徒挥 着钵大的拳头,朝那人头顶砸去。但是,那人神色如常。 拳头悬在了半空。歹徒说:“你装什么装?你是不是知道斗不过我,索性不和我 斗?” 那人淡淡一笑,说:“你真以为我没有胆量吗?”口气中充满了嘲弄。 歹徒暴跳如雷,脸上青筋突突直蹦,吼道:“我身材比你魁梧,我不会和你比摔 跤的。你说,你有什么可比的方式?只要你能证明比我有胆量,我不但饶了你, 还丢下这些皮包,从此再不抢劫!
歹徒的声音像打雷一样,轰轰直响。 这时,远处开来一列火车。那人目光一亮,突然跨上几步,把一条左腿横在轨道 上,朝歹徒说:“来吧,和我一样做。” 列车轰鸣着逐渐逼近,歹徒脸色苍白,瞳孔张大,缩小,张大,又缩小。终于 脑袋垂了下来。他以前自以为胆量过人,甚至多次在光天化日下作案,原来遇到 的都是一些懦弱者,现在他才知道,这世上还有比他胆量大的人。 “你胜了。”歹徒软软地说。 那人淡淡一笑,收回左腿。 等列车呼呼地开过去,歹徒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将抢来的皮包都归还了乘客,临 走,还丢下了那把匕首。 “我会重新做人的!”走出很远了,歹徒突然举着双臂,大声叫着 长途汽车继续启动了。 车上,乘客们不住地关心起那人的腿,并向那人道谢,纷纷赞扬他的胆量 那人站在车门前,对乘客们说,我让你们看一样东西。说着,他挽起了自己的左 裤筒。乘客们大惊,原来,那是一条假肢。 乘客们都哈哈大笑起来,脸色开始明朗,有人甚至拍拍他的肩,说:“你小子, 怪不得胆子这么大 那人淡淡一笑,下车而去 事实上,他自己知道,几年前,在刚才的出事地点,也出现了刚才的一幕,他也 是选择了那种方式,将一个狂傲不可一世的歹徒震慑住了 只是那次,他的左腿是真腿 11.文章以“无畏的腿”作标题有什么好处?(6分) 12.文章三次出现“那人淡淡一笑”这句话,每次的“笑”都是怎样的笑?在文 中出现三次,有什么作用?(7分) 13.从文章来看,你觉得歹徒是个怎样的人?乘客们又是些什么样的人?(5分) 14.你赞成“那人”把左腿是假肢的真相告诉那些乘客吗?为什么?(7分) 第I1卷表达题(81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哂笑(shen)靓妆( liang)袅娜(niao)殒灭(yin) B.皈依(gui) 濡染(r) 甲胄(zhou)裙裾(j) C.万籁(lai) 诡谲(jue) 渐染(jian)诟病(gou) D.数落(1uo)笨拙(zhuo)慵懒(yong)缱绻(quan) 1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渲染侯补霎时不落窠臼 B.端详肄业坐镇怨天尤人 C.国萃吞噬神采要言不烦 D.蛊惑钟磬亲睐惹是生非 17.下面各句中,画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歹徒的声音像打雷一样,轰轰直响。 这时,远处开来一列火车。那人目光一亮,突然跨上几步,把一条左腿横在轨道 上,朝歹徒说:“来吧,和我一样做。” 列车轰鸣着逐渐逼近,歹徒脸色苍白,瞳孔张大,缩小,张大,又缩小。终于, 脑袋垂了下来。他以前自以为胆量过人,甚至多次在光天化日下作案,原来遇到 的都是一些懦弱者,现在他才知道,这世上还有比他胆量大的人。 “你胜了。”歹徒软软地说。 那人淡淡一笑,收回左腿。 等列车呼呼地开过去,歹徒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将抢来的皮包都归还了乘客,临 走,还丢下了那把匕首。 “我会重新做人的!”走出很远了,歹徒突然举着双臂,大声叫着。 长途汽车继续启动了。 车上,乘客们不住地关心起那人的腿,并向那人道谢,纷纷赞扬他的胆量。 那人站在车门前,对乘客们说,我让你们看一样东西。说着,他挽起了自己的左 裤筒。乘客们大惊,原来,那是一条假肢。 乘客们都哈哈大笑起来,脸色开始明朗,有人甚至拍拍他的肩,说:“你小子, 怪不得胆子这么大。” 那人淡淡一笑,下车而去。 事实上,他自己知道,几年前,在刚才的出事地点,也出现了刚才的一幕,他也 是选择了那种方式,将一个狂傲不可一世的歹徒震慑住了。 只是那次,他的左腿是真腿。 11.文章以“无畏的腿”作标题有什么好处?(6 分) 12.文章三次出现“那人淡淡一笑”这句话,每次的“笑”都是怎样的笑?在文 中出现三次,有什么作用?(7 分) 13.从文章来看,你觉得歹徒是个怎样的人?乘客们又是些什么样的人?(5 分) 14.你赞成“那人”把左腿是假肢的真相告诉那些乘客吗?为什么?(7 分) 第 Il 卷 表达题 (81 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3 分) A.哂笑(shěn) 靓妆(liàng) 袅娜(niǎo) 殒灭(yǔn) B.皈依(guī) 濡染(rú) 甲胄(zhòu) 裙裾(jū) C.万籁(lài) 诡谲(jué) 渐染(jiàn) 诟病(gòu) D.数落(luo) 笨拙(zhuó ) 慵懒(yōng) 缱绻(quǎn) 1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 分) A.渲染 侯补 霎时不落窠臼 B.端详 肄业 坐镇 怨天尤人 C.国萃 吞噬 神采要言不烦 D.蛊惑 钟磬 亲睐 惹是生非 17.下面各句中,画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