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 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注】①江头:江边。瑟瑟:形容微风吹动的声音。②主人:白居易自指。管弦 指音乐。③暗:这里是悄悄的意思。欲语迟:要回答,又有些迟疑。④转轴拨弦: 这里是调弦校音的动作。⑤掩抑:低沉抑郁。思:悲,伤。⑥信手:随手。续续 连续。⑦轻拢慢捻抹复挑:轻轻地拢,慢慢地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⑧《霓 裳》:就是《霓裳羽衣曲》,唐代乐曲名,相传为唐玄宗所制。《六幺》:也是 当时有名的曲子。⑨间关莺语花底滑:像黄莺在花下啼叫一样婉转流利。滑:流 畅。幽咽:形容堵塞不畅的水流声。冰下难:用泉流冰下阻塞难通来形容乐声由 流畅变为冷涩。⑩“银瓶”两句:形容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忽然又爆发出激 越、雄壮的乐音。乍:突然。迸:溅射。铁骑:带甲的骑兵。①曲终收拨当心画: 乐曲终了,用拨子对着琵琶中心划一下。这是弹奏琵琶到一曲结束时的常用手法。 ⑩沉吟:默默深思的样子。敛容:收敛(深思时悲愤深怨的)面部表情。③善才: 当时对琵琶师的通称。⑩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缠头:古代送给歌 伎舞女的锦帛。⑩钿:金花。节:节拍。⑩“弟走从军”两句:弟弟当了兵,阿 姨也死去,一天又一天地过去,我的容貌也衰老了。颜色故:这里是容貌衰老的 意思。⑩梦啼妆泪红阑干:在梦中啼哭,搽了胭脂粉的脸上流满了一道道红色(的 泪痕)。阑干:纵横错乱的样子。⑩8“同是天涯”两句:同样是流落在天涯的人 啊,今天相遇又何必是曾经相识!⑩9呕哑:拟声词,形容单调的乐声。嘲哳:形 容声音繁杂,也作“啁哳”。②琵琶语:指琵琶上弹出的曲调。暂:忽然,一下 子。却坐:退回(原处)坐下。促弦:把弦拧紧。转:更,越。“座中泣下”两句: 在座的人中谁流泪最多?我这江州司马的青袍服已被泪水浸湿 【赏析】 《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 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 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作为一首叙事长诗,这首诗结构严谨缜密,错落有致,情节曲折,波澜起伏。 第一部分写江上送客,忽闻琵琶声,为引出琵琶女作交代 第二部分写琵琶女及其演奏的琵琶曲,表现琵琶女的髙超弹技,具体而生动地揭 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 第三部分写琵琶女自述身世。通过这个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 被损害的乐伎们、艺人们的悲惨命运。 第四部分写诗人深沉的感慨,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触动,发出了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 怀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现实主义杰作,全文以人物为线索,既写琵琶女的身世,又 写诗人的感受,然后在“同是天涯沦落人”二句上会合。歌女的悲惨遭遇写得很 具体,是明线;诗人的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随琵琶女弹的曲子和她身世的不断 变化而荡起层层波浪,是暗线 明一暗,一实一虚,使情节波澜起伏。它所 叙述的故事曲折感人,抒发的情感能引起人的共鸣,语言美而不浮华,精而不晦 涩,内容贴近生活而又有广阔的社会性,雅俗共赏 10.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 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注】①江头:江边。瑟瑟:形容微风吹动的声音。②主人:白居易自指。管弦: 指音乐。③暗:这里是悄悄的意思。欲语迟:要回答,又有些迟疑。④转轴拨弦: 这里是调弦校音的动作。⑤掩抑:低沉抑郁。思:悲,伤。⑥信手:随手。续续: 连续。⑦轻拢慢捻抹复挑:轻轻地拢,慢慢地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⑧《霓 裳》:就是《霓裳羽衣曲》,唐代乐曲名,相传为唐玄宗所制。《六幺》:也是 当时有名的曲子。⑨间关莺语花底滑:像黄莺在花下啼叫一样婉转流利。滑:流 畅。幽咽:形容堵塞不畅的水流声。冰下难:用泉流冰下阻塞难通来形容乐声由 流畅变为冷涩。⑩“银瓶”两句:形容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忽然又爆发出激 越、雄壮的乐音。乍:突然。迸:溅射。铁骑:带甲的骑兵。⑪曲终收拨当心画: 乐曲终了,用拨子对着琵琶中心划一下。这是弹奏琵琶到一曲结束时的常用手法。 ⑫沉吟:默默深思的样子。敛容:收敛(深思时悲愤深怨的)面部表情。⑬善才: 当时对琵琶师的通称。⑭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缠头:古代送给歌 伎舞女的锦帛。⑮钿:金花。节:节拍。⑯“弟走从军”两句:弟弟当了兵,阿 姨也死去,一天又一天地过去,我的容貌也衰老了。颜色故:这里是容貌衰老的 意思。⑰梦啼妆泪红阑干:在梦中啼哭,搽了胭脂粉的脸上流满了一道道红色(的 泪痕)。阑干:纵横错乱的样子。⑱“同是天涯”两句:同样是流落在天涯的人 啊,今天相遇又何必是曾经相识!⑲呕哑:拟声词,形容单调的乐声。嘲哳:形 容声音繁杂,也作“啁哳”。⑳琵琶语:指琵琶上弹出的曲调。暂:忽然,一下 子。却坐:退回(原处)坐下。促弦:把弦拧紧。转:更,越。“座中泣下”两句: 在座的人中谁流泪最多?我这江州司马的青袍服已被泪水浸湿。 【赏析】 《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 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 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作为一首叙事长诗,这首诗结构严谨缜密,错落有致,情节曲折,波澜起伏。 第一部分写江上送客,忽闻琵琶声,为引出琵琶女作交代。 第二部分写琵琶女及其演奏的琵琶曲,表现琵琶女的高超弹技,具体而生动地揭 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 第三部分写琵琶女自述身世。通过这个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 被损害的乐伎们、艺人们的悲惨命运。 第四部分写诗人深沉的感慨,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触动,发出了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 怀。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现实主义杰作,全文以人物为线索,既写琵琶女的身世,又 写诗人的感受,然后在“同是天涯沦落人”二句上会合。歌女的悲惨遭遇写得很 具体,是明线;诗人的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随琵琶女弹的曲子和她身世的不断 变化而荡起层层波浪,是暗线。这一明一暗,一实一虚,使情节波澜起伏。它所 叙述的故事曲折感人,抒发的情感能引起人的共鸣,语言美而不浮华,精而不晦 涩,内容贴近生活而又有广阔的社会性,雅俗共赏。 10.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①。 无边落木萧萧下②,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①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②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 叶。萧萧:模拟草木摇落的声音。③万里:指远离故乡。百年:这里借指晩年。 ④苦恨:极其遗憾。繁霜鬓:像厚重白霜似的鬓发。潦倒:衰颓,失意 【赏析】 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 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 征。诗人仰望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落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 写景的同时,更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此联的“万里”“百年” 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 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诗到此已给作客 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 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 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 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致盎然地登髙望远,此时却平 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前六句“飞扬震动”,到此 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 11.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注】①锦瑟:这里是对瑟的美称。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华年:青 春年华,这里指一生。②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春心:比喻对失去了 的美好事物的怀念。③珠有泪:古代传说南海有鲛人,能织丝绸,哭泣时眼泪变 成明珠。④可:难道,哪能。惘然:迷惘,茫然。 【赏析】 首联用的是民歌的起兴手法。大意是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感慨 万千 颔联承上文“思华年”一语,写诗人回忆中的感受。 颈联两句所表现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诗人对于 这一高洁的感情,是爱慕的、执着的,然而又是不敢亵渎、哀思叹倇的 尾联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笔势未尝 闪遁。这一联意思极为明白,但要注意它行文上有一个“反跌”:“此情可待成 追忆”犹言上面说的那番感慨哪里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时才有,所以接着就补足 句“只是当时已惘然”。言外之意是,当时既有怅惘之情,则今日追忆必定更加 怅惘,的确是不堪回首了 12.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 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 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③。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④。 【注】①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②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 叶。萧萧:模拟草木摇落的声音。③万里:指远离故乡。百年:这里借指晚年。 ④苦恨:极其遗憾。繁霜鬓:像厚重白霜似的鬓发。潦倒:衰颓,失意。 【赏析】 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 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 征。诗人仰望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落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 写景的同时,更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此联的“万里”“百年” 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 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诗到此已给作客 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 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 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 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致盎然地登高望远,此时却平 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前六句“飞扬震动”,到此 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 11.锦 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①。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②。 沧海月明珠有泪③,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④。 【注】①锦瑟:这里是对瑟的美称。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华年:青 春年华,这里指一生。②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春心:比喻对失去了 的美好事物的怀念。③珠有泪:古代传说南海有鲛人,能织丝绸,哭泣时眼泪变 成明珠。④可:难道,哪能。惘然:迷惘,茫然。 【赏析】 首联用的是民歌的起兴手法。大意是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感慨 万千。 颔联承上文“思华年”一语,写诗人回忆中的感受。 颈联两句所表现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诗人对于 这一高洁的感情,是爱慕的、执着的,然而又是不敢亵渎、哀思叹惋的。 尾联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笔势未尝 闪遁。这一联意思极为明白,但要注意它行文上有一个“反跌”:“此情可待成 追忆”犹言上面说的那番感慨哪里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时才有,所以接着就补足一 句“只是当时已惘然”。言外之意是,当时既有怅惘之情,则今日追忆必定更加 怅惘,的确是不堪回首了。 12.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①,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②。乱石 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③。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④,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⑤。故国神游,多情 应笑我,早生华发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⑦
【注】①故垒:古时军队营垒的遗迹。②周郎:即周瑜,字公瑾,孙权军中指挥 赤壁大战的将领。③乱石穿空:陡峭的石壁直插云天。雪:这里比喻浪花。④羽 扇纶巾:(手持)羽扇,(头戴)纶巾。这里形容周瑜有儒将风度。⑤樯橹:这里代 指曹操的水军。⑥“多情应笑我”两句:应笑我多愁善感,过早地长出花白的头 发。华发:花白的头发。⑦尊:同“樽”,酒杯。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 吊 【赏析】 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咏赤壁,下阕怀周瑜,并怀古伤己,以自身感慨作结。 上阕咏赤壁,着重写景,为描写人物作烘托。前三句不仅写出了大江的气势,而 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表达了对英雄的向往之情。假借“人道是”以引 出所咏的人物。“乱”“穿”“惊”“拍”“卷”等词语的运用,精妙独到地勾 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为下阕所追怀的赤壁大 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 下阕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写“小乔”在于烘 托周瑜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突出人物的风姿,中间描写周瑜的战功意在反衬自 己的年老无为。“多情”后几句虽表达了伤感之情,但这种感情其实正是词人不 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表现,仍不失英雄豪迈本色 1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 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注】①孙仲谋:即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国君。②舞榭歌台:演出歌舞 的楼台。风流:指英雄业绩的流风余韵。③草草:意为草率出兵。封狼居胥:汉 朝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封山而还。④路:宋时行政区域名称,相当于现 代的“省”。⑤可堪:哪堪,怎堪。社鼓:社日(古时祭祀土神的日子)祭神所奏 的鼓乐。 【赏析】 辛弃疾调任镇江知府以后,登临北固亭,感叹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 追昔,于是写下了这篇传唱千古之作。这首词用典精当,有怀古、忧世、抒志等 多重主题。江山千古,欲觅当年英雄而不得,起调不凡。开篇借景抒情,由眼前 所见而联想到两位著名历史人物—一孙权和刘裕,对他们的英雄业绩表示向往, 接下来讽刺当朝用事者,又像刘义隆一样草率,欲挥师北伐,令人忧虑。老之将 至而朝廷不会再用自己,不禁仰天叹息。其中“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写北 方已非宋朝国土的感慨,最为沉痛。 词的上片怀念孙权、刘裕。孙权割据东南,击退曹军;刘裕金戈铁马,战功赫赫, 收复失地。不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赞扬,也表达了对主战派的期望和对南宋朝 廷苟安求和者的讽刺和谴责. 下片引用南朝刘义隆草率北伐,招致大败的历史事实,忠告当朝统治者要吸取历 史教训,不要鲁莽行事,接着用四十三年来抗金形势的变化,表示词人收复中原 的决心不变,结尾三句,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 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
【注】①故垒:古时军队营垒的遗迹。②周郎:即周瑜,字公瑾,孙权军中指挥 赤壁大战的将领。③乱石穿空:陡峭的石壁直插云天。雪:这里比喻浪花。④羽 扇纶巾:(手持)羽扇,(头戴)纶巾。这里形容周瑜有儒将风度。⑤樯橹:这里代 指曹操的水军。⑥“多情应笑我”两句:应笑我多愁善感,过早地长出花白的头 发。华发:花白的头发。⑦尊:同“樽”,酒杯。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 吊。 【赏析】 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咏赤壁,下阕怀周瑜,并怀古伤己,以自身感慨作结。 上阕咏赤壁,着重写景,为描写人物作烘托。前三句不仅写出了大江的气势,而 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表达了对英雄的向往之情。假借“人道是”以引 出所咏的人物。“乱”“穿”“惊”“拍”“卷”等词语的运用,精妙独到地勾 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为下阕所追怀的赤壁大 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 下阕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写“小乔”在于烘 托周瑜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突出人物的风姿,中间描写周瑜的战功意在反衬自 己的年老无为。“多情”后几句虽表达了伤感之情,但这种感情其实正是词人不 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表现,仍不失英雄豪迈本色。 1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①。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②。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③。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④。可堪回首,佛 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注】①孙仲谋:即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国君。②舞榭歌台:演出歌舞 的楼台。风流:指英雄业绩的流风余韵。③草草:意为草率出兵。封狼居胥:汉 朝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封山而还。④路:宋时行政区域名称,相当于现 代的“省”。⑤可堪:哪堪,怎堪。社鼓:社日(古时祭祀土神的日子)祭神所奏 的鼓乐。 【赏析】 辛弃疾调任镇江知府以后,登临北固亭,感叹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 追昔,于是写下了这篇传唱千古之作。这首词用典精当,有怀古、忧世、抒志等 多重主题。江山千古,欲觅当年英雄而不得,起调不凡。开篇借景抒情,由眼前 所见而联想到两位著名历史人物——孙权和刘裕,对他们的英雄业绩表示向往。 接下来讽刺当朝用事者,又像刘义隆一样草率,欲挥师北伐,令人忧虑。老之将 至而朝廷不会再用自己,不禁仰天叹息。其中“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写北 方已非宋朝国土的感慨,最为沉痛。 词的上片怀念孙权、刘裕。孙权割据东南,击退曹军;刘裕金戈铁马,战功赫赫, 收复失地。不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赞扬,也表达了对主战派的期望和对南宋朝 廷苟安求和者的讽刺和谴责。 下片引用南朝刘义隆草率北伐,招致大败的历史事实,忠告当朝统治者要吸取历 史教训,不要鲁莽行事,接着用四十三年来抗金形势的变化,表示词人收复中原 的决心不变,结尾三句,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 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
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闪耀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 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明代杨慎在《词品》中说:“辛词当以 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 这种评价是中肯的。 14.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 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①春花秋月:春去秋来,岁月更替。了:了结,终止。②雕栏玉砌:代指 南唐的宫殿。③只是朱颜改:只是宫女们都老了。朱颜: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赏析】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 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 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 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 之处 春花秋月”多么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 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 非的怅触,反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 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 无穷无尽。 二、初中必背诗文50篇 1.《论语》十则《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2”(《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注】①时习:时常地复习。说:“悦”的古字,愉快。②知:了解。愠:生气, 发怒。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③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反省。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④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 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⑤“学而不思”两句: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 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殆:有害。⑥女:通 “汝”,人称代词,你。是知也:这是聪明的。知:通“智”。⑦见贤思齐焉 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⑧“士不可以不弘毅”两句:士人不可
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闪耀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 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明代杨慎在《词品》中说:“辛词当以 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这种评价是中肯的。 14.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①?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 栏玉砌应犹在②,只是朱颜改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①春花秋月:春去秋来,岁月更替。了:了结,终止。②雕栏玉砌:代指 南唐的宫殿。③只是朱颜改:只是宫女们都老了。朱颜: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赏析】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 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 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 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 之处: “春花秋月”多么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 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 非的怅触,反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 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 无穷无尽。 二、初中必背诗文 50 篇 1.《论语》十则 《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②”(《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④,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⑤。”(《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⑥。”(《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⑦,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⑧。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⑨。”(《卫灵公》) 【注】①时习:时常地复习。说:“悦”的古字,愉快。②知:了解。愠:生气, 发怒。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③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反省。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④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 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⑤“学而不思”两句: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 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殆:有害。⑥女:通 “汝”,人称代词,你。是知也:这是聪明的。知:通“智”。⑦见贤思齐焉: 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⑧“士不可以不弘毅”两句:士人不可
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弘毅:刚 强,勇毅。⑨“己所不欲”两句: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赏析】 本文所选十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 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 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事的原则 这十则语录都是格言警句,每一则都蕴含了精深的道理,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文 字也颇具特色,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读起来相当流畅,富有感染力。 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第二则是学习方法,讲知识的继承和创新 第三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掌握知识的必要性。 第四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 第五则是学习态度,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不可不懂装懂 第六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强调向贤人学习,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第七则是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 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第八则是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第九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 第十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 2.鱼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 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 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 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 者能勿丧耳 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 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 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 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①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②患:祸患,灾难。辟: 此处及下文所有的“辟”,皆通“避”,躲避。③如使:假如,假使。何不用也 什么手段不可用呢?④心:信念,心思。勿丧:不丢掉。⑤呼尔而与之:没有礼 貌地吆喝着给他。尔:助词。⑥蹴:用脚踢。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⑦万钟 这里指高位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辩:通“辨”,辨别。何加:有什么益 处。⑧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得:通“德”,恩惠, 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与:通“欤”,语气助词。⑨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 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乡:此处及下文所有的“乡”,皆通“向” 从前。⑩已:停止,放弃。本心:天性,天良。 【赏析】
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弘毅:刚 强,勇毅。⑨“己所不欲”两句: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赏析】 本文所选十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 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 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事的原则。 这十则语录都是格言警句,每一则都蕴含了精深的道理,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文 字也颇具特色,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读起来相当流畅,富有感染力。 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第二则是学习方法,讲知识的继承和创新。 第三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掌握知识的必要性。 第四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 系。 第五则是学习态度,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不可不懂装懂。 第六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强调向贤人学习,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第七则是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 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第八则是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第九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 第十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 2.鱼我所欲也 《孟子·告子上》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 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 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①;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也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③?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 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 者能勿丧耳④。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⑤,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 与之,乞人不屑也⑥。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⑦!为宫室之美, 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⑧?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 死而不受⑨,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⑩。 【注】①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②患:祸患,灾难。辟: 此处及下文所有的“辟”,皆通“避”,躲避。③如使:假如,假使。何不用也: 什么手段不可用呢?④心:信念,心思。勿丧:不丢掉。⑤呼尔而与之:没有礼 貌地吆喝着给他。尔:助词。⑥蹴:用脚踢。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⑦万钟: 这里指高位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辩:通“辨”,辨别。何加:有什么益 处。⑧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得:通“德”,恩惠, 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与:通“欤”,语气助词。⑨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 “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乡:此处及下文所有的“乡”,皆通“向”, 从前。⑩已:停止,放弃。本心:天性,天良。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