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作文热点素材汇编 整理人董营涛 “教师离职领103斤1毛硬币”,很好玩 吗. 兼职教师能力须有保 多余的“学历证明”就是折腾 人 6 感受尊老敬贤的国家温 度 中国男神团”为何能让人泪 奔 信息平台助力“走失”文物早回 家 “扮官”的戏精何以能屡屡成 就是要重奖“毒地”举报 者 18 救命还是免责,别让医生为 难. 硬科技重新定义中国力 量. 换头术”面临伦理拷问,应慎之又 慎. 加强精准扶贫的法治保 独臂学者示范务实学术风 格
2018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汇编 整理人 董营涛 “教师离职领 103 斤 1 毛硬币”,很好玩 吗................................................................... ................................ 1 兼职教师能力须有保 障................................................................... ..................................................................... .. 4 多余的“学历证明”就是折腾 人................................................................... ...................................................... 6 感受尊老敬贤的国家温 度................................................................... ................................................................... 8 中国男神团”为何能让人泪 奔................................................................... ........................................................ 11 信息平台助力“走失”文物早回 家................................................................... ............................................... 13 “扮官”的戏精何以能屡屡成 功................................................................... ................................................... 15 就是要重奖“毒地”举报 者................................................................... ............................................................ 18 救命还是免责,别让医生为 难................................................................... ........................................................ 20 硬科技重新定义中国力 量................................................................... ................................................................ 23 “换头术”面临伦理拷问,应慎之又 慎................................................................... ...................................... 25 加强精准扶贫的法治保 障................................................................... ................................................................ 27 独臂学者示范务实学术风 格................................................................... ............................................................ 29
破除“血荒”困境亟待制度发 力 “教师离职领103斤1毛硬币”,很好玩吗 2017-11-1820:06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胡印斌 辞职两个月后,潘老师领到了四川雅安一培训机构补发的押金:1000元1 毛硬币。加上另两位老师辞职后补发的押金,共计1666元1毛硬币,重达103 斤。校方称,因不满潘老师工作和离职期间“严重不负责任行为”,所以才用发 硬币这种合法的方式表达不满。校方还告诉三位老师,硬币是他们专门找雅安市 各大银行兑换的 几乎每一则涉及到消费硬币的消息,表面上看似乎很“有趣”,也总能引发 民众的围观。“业主用1690个硬币缴物业费,11人用2小时才数清”“河南 男子拉1000斤硬币买房,工作人员数钱数到手疼”“顾客带2.6万元硬币买车, 车行员工花4小时数完”“‘老赖’拎10多袋硬币还钱,银行3人3小时数千 兀 习惯了简单的刷卡,或者大额消费,巨量圆圆的硬币扎堆儿出现,总会让人 哭笑不得。不过,教师离职领到103斤1毛硬币押金,这事很好玩吗? 当然不好玩!岂止不好玩,甚至是对当事人人格尊严的不尊重。培训机构 称,这是因为教师有错在先,所以才“小施惩戒”。但不要忘记,劳资双方如果 发生劳动争议,应当从法律上寻求解决的途径,如果不服从法律的裁定或调解, 双方可以把官司打到底,直到有一个结果。一旦法律已经裁定,双方达成了协议, 剩下来的只能是履行协议,而不能附带任何不满的表达 (校方不认为给硬币是违法行为,兑换硬币就是为了制造麻烦,让当事人心里不 痛快。添堵行为法律上难以界定,不尊重对方又难以法律量刑。) 从目前的结果看,培训机构确实按照双方达成的协议,开始分期如数归还离 职老师的押金。但其挖空心思将整钱换零钱的做法,实际上已经给老师带来麻烦。 这些麻烦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现实的麻烦,即如何带走、兑换这些沉重的硬币 是精神上的焦虑,包括愤怒、尴尬、担心等等负面情绪。毕竟,协议商定,校 方会在未来5个月分5次陆续返还押金,每次1000元,这些硬币只是一个开始。 由此,也必然会对其人格尊严产生损害。 公民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应当拥有受到他人最起码尊重的权利。目前,法律 界对人格尊严的认定还比较复杂,但总体而言,一个人的人格尊严是否受到侵害, 除了本人主观感受之外,也要考虑社会的客观效果。 结合这一事件看,潘老师等人本人的感受自然不佳,而从一些具体的细节看, 也确实存在侵害的可能。比如,潘老师等三人去校长办公室领钱时,看到的是三 个黑色垃圾袋,如果不是三人中有一个男士,拖都拖不走;因担心垃圾袋会漏 老师们提出多给几个袋子而不得,还得跑到街上买了三个塑料箱子;然后是到各 处银行奔波还钱而不得……如果考虑到中国人的传统,此种做法无异于一种高高 在上的施舍,当然是对他人极大的伤害。 根据我国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 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破除“血荒”困境亟待制度发 力................................................................... ................................................... 31 “教师离职领 103 斤 1 毛硬币”,很好玩吗 2017-11-18 20:06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胡印斌 辞职两个月后,潘老师领到了四川雅安一培训机构补发的押金:1000 元 1 毛硬币。加上另两位老师辞职后补发的押金,共计 1666 元 1 毛硬币,重达 103 斤。校方称,因不满潘老师工作和离职期间“严重不负责任行为”,所以才用发 硬币这种合法的方式表达不满。校方还告诉三位老师,硬币是他们专门找雅安市 各大银行兑换的。 几乎每一则涉及到消费硬币的消息,表面上看似乎很“有趣”,也总能引发 民众的围观。“业主用 16900 个硬币缴物业费,11 人用 2 小时才数清”“河南 男子拉 1000 斤硬币买房,工作人员数钱数到手疼”“顾客带 2.6 万元硬币买车, 车行员工花 4 小时数完”“‘老赖’拎 10 多袋硬币还钱,银行 3 人 3 小时数千 元”…… 习惯了简单的刷卡,或者大额消费,巨量圆圆的硬币扎堆儿出现,总会让人 哭笑不得。不过,教师离职领到 103 斤 1 毛硬币押金,这事很好玩吗? 当然不好玩!岂止不好玩,甚至是对当事人人格尊严的不尊重。培训机构 称,这是因为教师有错在先,所以才“小施惩戒”。但不要忘记,劳资双方如果 发生劳动争议,应当从法律上寻求解决的途径,如果不服从法律的裁定或调解, 双方可以把官司打到底,直到有一个结果。一旦法律已经裁定,双方达成了协议, 剩下来的只能是履行协议,而不能附带任何不满的表达。 (校方不认为给硬币是违法行为,兑换硬币就是为了制造麻烦,让当事人心里不 痛快。添堵行为法律上难以界定,不尊重对方又难以法律量刑。) 从目前的结果看,培训机构确实按照双方达成的协议,开始分期如数归还离 职老师的押金。但其挖空心思将整钱换零钱的做法,实际上已经给老师带来麻烦。 这些麻烦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现实的麻烦,即如何带走、兑换这些沉重的硬币; 二是精神上的焦虑,包括愤怒、尴尬、担心等等负面情绪。毕竟,协议商定,校 方会在未来 5 个月分 5 次陆续返还押金,每次 1000 元,这些硬币只是一个开始。 由此,也必然会对其人格尊严产生损害。 公民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应当拥有受到他人最起码尊重的权利。目前,法律 界对人格尊严的认定还比较复杂,但总体而言,一个人的人格尊严是否受到侵害, 除了本人主观感受之外,也要考虑社会的客观效果。 结合这一事件看,潘老师等人本人的感受自然不佳,而从一些具体的细节看, 也确实存在侵害的可能。比如,潘老师等三人去校长办公室领钱时,看到的是三 个黑色垃圾袋,如果不是三人中有一个男士,拖都拖不走;因担心垃圾袋会漏, 老师们提出多给几个袋子而不得,还得跑到街上买了三个塑料箱子;然后是到各 处银行奔波还钱而不得……如果考虑到中国人的传统,此种做法无异于一种高高 在上的施舍,当然是对他人极大的伤害。 根据我国宪法第 38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 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培训机构自以为行为“合法”,结论未免下得太早。对此类恶劣损害他人人 格尊严的行为,不妨启动“合宪性审查”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道德约束,更需要法律规范。作者擅 长联想,联系用硬币购物新闻,给现实带来麻烦。) 兼职教师能力须有保障 2017-11-2002:45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光明时评】 作者:王钟的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明确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选聘的范围是“校外”体育艺术专业人员,而不能由 本校内的其他学科教师或人员“兼任”。《办法》还鼓励体育美育专职教师在教 育行政部门的统筹下,以“走教”方式到农村及其他师资紧缺的学校担任兼职教 师 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体育美育课程的教师由其他课程教师兼任的 现象较为普遍。由本校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体育美育教师,除非其接受过专业的 体育美育教育,否则难以保证教学质量。教育部允许学校利用社会各方资源,吸 纳具有体育艺术专业素养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确实是为一些学校补充体育美育 教师的实招。 近年来,各地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一些农村地区学校的硬件设施得到极大改 善,具备了实施体育艺术教育的基础条件。然而,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很多硬件 设施利用不充分甚至空置。对于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师资问题才是主要限制性 因素。 但是,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体育美育师资匮乏问题,需要认清问题的实质在于 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衡不充分。在偏远农村地区,即使允许学校外聘兼职体育美 育教师,社会能否提供专业人才资源也要打个问号。而且,由于交通不便等因素 制约,农村地区学校从城市聘用兼职体育美育教师面临不少困难。 因此,只有进一步加大对教育薄弱地区的投入,教育平衡才能看到希望。教 育资源分配不均,从根本上看是发展的问题。各地的发展基础有强有弱,地理、 资源存在先天差异,导致发展速度存在客观上的差异。但是,不能因为发展有先 后就任由教育失衡继续存在,国家在教育资源分配上必须侧重薄弱地区,正如十 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具体到体育美育教育,不管是聘用专职教师还是兼职教师,首先要确保教师 收入不低于甚至高于发达地区的水平。如果以“省钱”的思维实施兼职制,很可 能导致外聘教师的专业能力名不副实,或者让外聘教师难以全身心投入教学。教 育部强调外聘体育美育教师的专业性,地方在实施时不能打折扣。 《办法》还确定了选聘兼职教师的程序。相比招聘专职教师,选聘兼职教师 的程序灵活性更强,这无疑是普及体育美育课程的题中之义。学校作为“需方” 需要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地方教育部门则要把好审查关,帮助学校选聘合适的 专业人才进入兼职教师队伍。 实施好现代体育美育,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各地在组织师资时, 应摒弃“语数外是主科,音体美是副科”的观念,用各科目平衡发展的眼光对待 教育。没有平衡就难言真正的发展,对于教育,这是朴素的真理 《光明日报》(2017年11月20日02版) (教育两个平衡:学科之间平衡,城乡之间平衡。)
培训机构自以为行为“合法”,结论未免下得太早。对此类恶劣损害他人人 格尊严的行为,不妨启动“合宪性审查”。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道德约束,更需要法律规范。作者擅 长联想,联系用硬币购物新闻,给现实带来麻烦。) 兼职教师能力须有保障 2017-11-20 02:4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光明时评】 作者:王钟的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明确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选聘的范围是“校外”体育艺术专业人员,而不能由 本校内的其他学科教师或人员“兼任”。《办法》还鼓励体育美育专职教师在教 育行政部门的统筹下,以“走教”方式到农村及其他师资紧缺的学校担任兼职教 师。 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体育美育课程的教师由其他课程教师兼任的 现象较为普遍。由本校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体育美育教师,除非其接受过专业的 体育美育教育,否则难以保证教学质量。教育部允许学校利用社会各方资源,吸 纳具有体育艺术专业素养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确实是为一些学校补充体育美育 教师的实招。 近年来,各地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一些农村地区学校的硬件设施得到极大改 善,具备了实施体育艺术教育的基础条件。然而,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很多硬件 设施利用不充分甚至空置。对于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师资问题才是主要限制性 因素。 但是,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体育美育师资匮乏问题,需要认清问题的实质在于 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衡不充分。在偏远农村地区,即使允许学校外聘兼职体育美 育教师,社会能否提供专业人才资源也要打个问号。而且,由于交通不便等因素 制约,农村地区学校从城市聘用兼职体育美育教师面临不少困难。 因此,只有进一步加大对教育薄弱地区的投入,教育平衡才能看到希望。教 育资源分配不均,从根本上看是发展的问题。各地的发展基础有强有弱,地理、 资源存在先天差异,导致发展速度存在客观上的差异。但是,不能因为发展有先 后就任由教育失衡继续存在,国家在教育资源分配上必须侧重薄弱地区,正如十 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具体到体育美育教育,不管是聘用专职教师还是兼职教师,首先要确保教师 收入不低于甚至高于发达地区的水平。如果以“省钱”的思维实施兼职制,很可 能导致外聘教师的专业能力名不副实,或者让外聘教师难以全身心投入教学。教 育部强调外聘体育美育教师的专业性,地方在实施时不能打折扣。 《办法》还确定了选聘兼职教师的程序。相比招聘专职教师,选聘兼职教师 的程序灵活性更强,这无疑是普及体育美育课程的题中之义。学校作为“需方”, 需要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地方教育部门则要把好审查关,帮助学校选聘合适的 专业人才进入兼职教师队伍。 实施好现代体育美育,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各地在组织师资时, 应摒弃“语数外是主科,音体美是副科”的观念,用各科目平衡发展的眼光对待 教育。没有平衡就难言真正的发展,对于教育,这是朴素的真理。 《光明日报》( 2017 年 11 月 20 日 02 版) (教育两个平衡:学科之间平衡,城乡之间平衡。)
多余的“学历证明”就是折腾人 宋潇 2017年11月21日08:36来源:中国青年报 一些单位的招聘人员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只知道领导这么要求,只知道 以前是这么做的,便稀里糊涂地要求学生开具这个那个 近日,贵阳中医学院在其官网上发布了一则通知,告知各单位:“学生的毕业证、 学位证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据,足以证明其入学时间、毕业时间、就读专业、学 制、学历、学位等情况,贵单位应取消此类证明或材料。”该校教务处学籍管理 科相关负责人说,学校发布这一通知,就是希望能让学生少一些折腾。(《贵州 都市报》11月19日) 近年来,在媒体的密集曝光下,从证明“你妈是你妈”到证明“我还活着”,各 种“奇葩”证明可谓不胜枚举,而在高校,类似证明也让学生苦不堪言。比如, 些单位就要求毕业生就业时,必须找到学校开具学历等相关证明,否则后果自 负。表面上来看,它是企业聘用流程的必经途径,可实际上,一些过于繁琐、重 复,或者按照既有规矩来走的证明手续,其实就是折腾。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十九条规定:“毕业、结业、肄业证书 和学位证书遗失或者损坏,经本人申请,学校核实后应当出具相应的证明书。证 明书与原证书具有同等效力。”换句话讲,学历证明的功能并非完全不可替代, 相反,很多毕业生手中的毕业证和学位证,已经足以证明其入学时间、毕业时间、 就读专业、学制、学历、学位等情况。那么,在此基础上,如果再要求学生开具 学历证明,就是多此一举。 并且,学历证明以及相关手续的办理并不简单。在正常情况下,普通学历认证的 认证周期一般为1520个工作日,加急认证需要大概13个工作日,但如果集中 到寒暑假期间办毕业证明,认证就必然会延迟。而文化程度证明也需要学校回函 或者盖章处理,这其中的流程不可谓不艰辛。明明依照现行的技术手段,即时即 刻就可以获取相关信息,为什么还要反复折腾? 当然,站在企业角度来讲,对毕业生的学历真实性保持基本审慎和严谨把关的态 度,确实很有必要。可问题在于,一些单位的招聘人员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 做,只知道领导这么要求,只知道以前是这么做的,便稀里糊涂地要求学生开具 这个那个。若上述要求是基于担心学生学历、简历造假等因素,或许还能理解 怕就怕一些单位“装糊涂”,明知学历证明是多余的,也要让学生“多跑一段 路 其中体现的,绝不是什么类似对单位和个人负责的精神,而是职场招聘程序呆板 化的一面“镜子”,即“以往怎么做现在也就怎么做”。殊不知,在简政放权深 入推进的背景下,这样的证明已经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如今在学籍网和学信网 上都能査到学生的相关信息,通过信息共享就能解决的问题,却非要折腾学生自 己来提供 说到底,此事和以往一些市民被“奇葩”证明折腾的例子,其实都是一个性质, 都是审批过多、程序繁琐、效率低下的体现。并不是说审查学生的学历不好,而 是希望企业在对招聘人员进行筛选时,不要墨守成规,更不要人为地添加一些不 必要程序,否则到最后,不仅折腾了学生和学校,更会空耗社会运行的成本。 (简化手续,方便用人单位,方便求业者,大势所趋。) 感受尊老敬贤的国家温度
多余的“学历证明”就是折腾人 宋潇 2017 年 11 月 21 日 08:36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一些单位的招聘人员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只知道领导这么要求,只知道 以前是这么做的,便稀里糊涂地要求学生开具这个那个。 --------------------------------------------------- 近日,贵阳中医学院在其官网上发布了一则通知,告知各单位:“学生的毕业证、 学位证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据,足以证明其入学时间、毕业时间、就读专业、学 制、学历、学位等情况,贵单位应取消此类证明或材料。”该校教务处学籍管理 科相关负责人说,学校发布这一通知,就是希望能让学生少一些折腾。(《贵州 都市报》11 月 19 日) 近年来,在媒体的密集曝光下,从证明“你妈是你妈”到证明“我还活着”,各 种“奇葩”证明可谓不胜枚举,而在高校,类似证明也让学生苦不堪言。比如, 一些单位就要求毕业生就业时,必须找到学校开具学历等相关证明,否则后果自 负。表面上来看,它是企业聘用流程的必经途径,可实际上,一些过于繁琐、重 复,或者按照既有规矩来走的证明手续,其实就是折腾。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十九条规定:“毕业、结业、肄业证书 和学位证书遗失或者损坏,经本人申请,学校核实后应当出具相应的证明书。证 明书与原证书具有同等效力。”换句话讲,学历证明的功能并非完全不可替代, 相反,很多毕业生手中的毕业证和学位证,已经足以证明其入学时间、毕业时间、 就读专业、学制、学历、学位等情况。那么,在此基础上,如果再要求学生开具 学历证明,就是多此一举。 并且,学历证明以及相关手续的办理并不简单。在正常情况下,普通学历认证的 认证周期一般为 15~20 个工作日,加急认证需要大概 1~3 个工作日,但如果集中 到寒暑假期间办毕业证明,认证就必然会延迟。而文化程度证明也需要学校回函 或者盖章处理,这其中的流程不可谓不艰辛。明明依照现行的技术手段,即时即 刻就可以获取相关信息,为什么还要反复折腾? 当然,站在企业角度来讲,对毕业生的学历真实性保持基本审慎和严谨把关的态 度,确实很有必要。可问题在于,一些单位的招聘人员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 做,只知道领导这么要求,只知道以前是这么做的,便稀里糊涂地要求学生开具 这个那个。若上述要求是基于担心学生学历、简历造假等因素,或许还能理解, 怕就怕一些单位“装糊涂”,明知学历证明是多余的,也要让学生“多跑一段 路”。 其中体现的,绝不是什么类似对单位和个人负责的精神,而是职场招聘程序呆板 化的一面“镜子”,即“以往怎么做现在也就怎么做”。殊不知,在简政放权深 入推进的背景下,这样的证明已经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如今在学籍网和学信网 上都能查到学生的相关信息,通过信息共享就能解决的问题,却非要折腾学生自 己来提供。 说到底,此事和以往一些市民被“奇葩”证明折腾的例子,其实都是一个性质, 都是审批过多、程序繁琐、效率低下的体现。并不是说审查学生的学历不好,而 是希望企业在对招聘人员进行筛选时,不要墨守成规,更不要人为地添加一些不 必要程序,否则到最后,不仅折腾了学生和学校,更会空耗社会运行的成本。 (简化手续,方便用人单位,方便求业者,大势所趋。) 感受尊老敬贤的国家温度
岳音 你们这么大岁数,身体还不错。你们别站着了,到我边上坐下 来!挤 挤就行了,就这样。”11月17日,在习近平总书记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 彰大会代表合影留念时,突然出现了温暖人心的一幕。习总书记看到93岁的 黄旭华和⑧2岁的黄大发两位道德模范代表年事已髙,站在代表们中间,便握住 他们的手,请他们坐到自己身旁。两人执意推辞,习总书记坚持邀请,最后 两人在习总书记身边坐下 如同初冬里的暖流,这一感人瞬间久久荡漾在亿万人心间。习总书记对两位老 模范的关心和尊重,令人难忘、令人动容、令人敬仰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 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精神文明是一个国 家走向强大的根本支撑,道德模范是一个社会崇德向善的重要旗帜。这次受表彰 的600多名代表,都是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 型。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到当代中国的精神风貌,可以看到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 道德风尚。习总书记来到代表们中间,与他们亲切交谈,并力邀两位老模范 坐到自己身边,这暖心感人的一幕既是习总书记尊老敬贤的真情流露,也传递 着党和国家对精神文明的高度重视,为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全社 会追求美好崇髙的道德境界,作出了表率、提供了遵循、注入了力量。 身教重于言教。会见结束后,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对有关部门的同志说 给老道德模范让座,这是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这就叫人伦常情。习总书记 个自然而然的举动,身体力行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展现出亲民爱民的 崇高风范。黄旭华代表在回忆这一情景时不无感慨:“我做梦也没想到,总书记 竟然把我请过来坐到他身边,还问了我的健康情况。”黄大发代表也十分激动 “总书记对我们老党员关心得很、尊敬得很,我很感动,也很光荣”。怎样表 达对年长者的关心和尊敬?习总书记用行动给了我们答案:行胜于言。行动是 最动人也最有说服力的,同时也最能见证一个人的品格、记录一个民族的精神高 度。在习近平总书记身上,我们感受到了尊老敬贤的国家温度,体会到了大 国领袖的人格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先进模范的尊敬与关爱,一次次为全社会 作出示范,引领着社会风尚。2013年9月26日,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 提名奖获得者时,习总书记把目光转向坐在第一排左边的一位老人。他饱含 深情地说:我刚才看到这位老大姐,她就是我们的老将军甘祖昌的夫人龚全珍, 她今年90多岁了,我看到她以后心里一阵阵的感动。2014年10月15日,习总 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当大家发言结束,习总书记准备发表讲 话时,他望了望坐在右边不远处的中国红楼梦学会名誉会长、90岁高龄的冯其 庸先生,对大家说,今天出席座谈会的不少老艺术家年事已高,大家如果累了, 就到休息室休息或者走动走动。和风化好雨,润物细无声。五年来,在习近平 总书记以上率下的行动感召下,崇德向善之风广植人心,精神文明建设结出累 累硕果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习近平总书记用他的实际行动,为我们上了尊老敬贤 尊重模范的生动一课。见贤思齐、落细落小,方能蔚然成风。在新时代激扬向上 向善的道德力量,我们要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向道德模范学习,用中华 民族传统美德滋养心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风尚,汇聚全社会努力,成 就更好的自己,为推动社会进步凝聚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构建起中华民
岳 音 “你们这么大岁数,身体还不错。你们别站着了,到我边上坐下。”“来!挤 挤就行了,就这样。”11 月 17 日,在习近 平 总 书 记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 彰大会代表合影留念时,突然出现了温暖人心的一幕。习 总 书记看到 93 岁的 黄旭华和 82 岁的黄大发两位道德模范代表年事已高,站在代表们中间,便握住 他们的手,请他们坐到自己身旁。两人执意推辞,习 总书 记 坚持邀请,最后 两人在习 总 书 记 身边坐下。 如同初冬里的暖流,这一感人瞬间久久荡漾在亿万人心间。习 总 书记对两位老 模范的关心和尊重,令人难忘、令人动容、令人敬仰。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习 近 平 总 书记曾深刻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 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精神文明是一个国 家走向强大的根本支撑,道德模范是一个社会崇德向善的重要旗帜。这次受表彰 的 600 多名代表,都是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 型。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到当代中国的精神风貌,可以看到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 道德风尚。习总 书 记来 到代表们中间,与他们亲切交谈,并力邀两位老模范 坐到自己身边,这暖心感人的一幕既是习 总 书记尊老敬贤的真情流露,也传递 着党和国家对精神文明的高度重视,为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全社 会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作出了表率、提供了遵循、注入了力量。 身教重于言教。会见结束后,习 近 平 总 书记语重心长对有关部门的同志说, 给老道德模范让座,这是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这就叫人伦常情。习 总 书记一 个自然而然的举动,身体力行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展现出亲民爱民的 崇高风范。黄旭华代表在回忆这一情景时不无感慨:“我做梦也没想到,总书 记 竟然把我请过来坐到他身边,还问了我的健康情况。”黄大发代表也十分激动: “总 书记对我们老党员关心得很、尊敬得很,我很感动,也很光荣”。怎样表 达对年长者的关心和尊敬?习 总 书记用行动给了我们答案:行胜于言。行动是 最动人也最有说服力的,同时也最能见证一个人的品格、记录一个民族的精神高 度。在习 近 平 总 书记身上,我们感受到了尊老敬贤的国家温度,体会到了大 国领袖的人格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 近 平 总 书记对先进模范的尊敬与关爱,一次次为全社会 作出示范,引领着社会风尚。2013 年 9 月 26 日,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 提名奖获得者时,习 总 书记把目光转向坐在第一排左边的一位老人。他饱含 深情地说:我刚才看到这位老大姐,她就是我们的老将军甘祖昌的夫人龚全珍, 她今年 90 多岁了,我看到她以后心里一阵阵的感动。2014年 10月 15 日,习 总 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当大家发言结束,习 总 书 记准备发表讲 话时,他望了望坐在右边不远处的中国红楼梦学会名誉会长、90 岁高龄的冯其 庸先生,对大家说,今天出席座谈会的不少老艺术家年事已高,大家如果累了, 就到休息室休息或者走动走动。和风化好雨,润物细无声。五年来,在习 近 平 总 书 记以上率下的行动感召下,崇德向善之风广植人心,精神文明建设结出累 累硕果。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习 近 平 总 书记用他的实际行动,为我们上了尊老敬贤、 尊重模范的生动一课。见贤思齐、落细落小,方能蔚然成风。在新时代激扬向上 向善的道德力量,我们要向习 近 平 总 书记看齐,向道德模范学习,用中华 民族传统美德滋养心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风尚,汇聚全社会努力,成 就更好的自己,为推动社会进步凝聚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构建起中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