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高三语文周练卷 (理尖班 第I卷 阅读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 现了空前的繁荣。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 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 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 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 私人借贷多为髙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 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 库、解库等机构经营。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 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 款优先受偿。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特点 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 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 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 都能进行赊买赊卖。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 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 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 以及大量流通的铜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为了 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 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 新型纸质信用工具。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 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这些信用工具的 使用,除了可发挥信用功能外,也使得政府和商人在专卖货物领域能够共同获利, 既有利于商人从政府专卖的货物中分得一份利益,又有利于政府实现增加收入 补给军需等目标。早期的交子、关子、会子要求相关人员先交纳现钱作为取得的 条件,然后再根据需要持交子、关子、会子到指定的地区兑取现钱。这类信用工 具携带方便且具有汇票性质,可以保障大宗交易、跨地区交易货款的顺利结算 它们的使用,弥补了货币的不足,节省了货币流通需求量。此后这种交子、关子 会子逐步发展为纸币。可见,宋代新型信用工具的大量使用,是社会经济发展史 中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新生事物,它缓解或解决了交换过程中的诸多不便与矛盾,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 (摘编自王芳《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宋代的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信用形式的 产生是宋代金融的一个新特点 B.宋代的政府借贷基本上是赈济性借贷,主要目的是帮助百姓度过困境,因此 与私人借贷相比,政府借贷的利率要低得多
张家口市高三语文周练卷 (理尖班) 第 I 卷 阅读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 题。 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 现了空前的繁荣。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 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 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 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 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 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 库、解库等机构经营。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 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 款优先受偿。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特点 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 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 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 都能进行赊买赊卖。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 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 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 以及大量流通的铜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为了 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 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 新型纸质信用工具。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 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这些信用工具的 使用,除了可发挥信用功能外,也使得政府和商人在专卖货物领域能够共同获利, 既有利于商人从政府专卖的货物中分得一份利益,又有利于政府实现增加收入、 补给军需等目标。早期的交子、关子、会子要求相关人员先交纳现钱作为取得的 条件,然后再根据需要持交子、关子、会子到指定的地区兑取现钱。这类信用工 具携带方便且具有汇票性质,可以保障大宗交易、跨地区交易货款的顺利结算。 它们的使用,弥补了货币的不足,节省了货币流通需求量。此后这种交子、关子、 会子逐步发展为纸币。可见,宋代新型信用工具的大量使用,是社会经济发展史 中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新生事物,它缓解或解决了交换过程中的诸多不便与矛盾,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 (摘编自王芳《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宋代的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信用形式的 产生是宋代金融的一个新特点。 B.宋代的政府借贷基本上是赈济性借贷,主要目的是帮助百姓度过困境,因此 与私人借贷相比,政府借贷的利率要低得多
C.在宋代,债务人可以用不动产的契约或动产作为担保,向债权人借贷。在债 务人不偿还债务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D.赊买赊卖的信用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宋代通货紧缩带来的资金不足的问 题,缓解了生产、流通、消费领域中的诸多矛盾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分) A.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宋代的信用工具不断创新,出现了茶引、盐引、 交子、关子和会子等信用工具。 B.各类新型纸质信用工具最初是由宋代政府发行的,其发行目的是为了解决货 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等多方面的问题。 C.茶引、盐引等信用工具的使用,可以使一些商人取得茶、盐等货物的专卖凭 证,从政府专营的物品中分得一部分利益。 D.宋代的造纸术和印刷术高度发达,这为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信用工具的 产生提供了技术条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质库、解库是进行押物、放款、收息的机构。唐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 发展,质库、解库也随之兴盛 B.在宋代,出典人将房产押给典权人后,可以获得一笔典价,且不必支付利息。 在典期内,典权人不但享有房屋的使用权,同时还拥有出租权 C.虽然早期的交子具有汇票性质,可以克服金属货币不便携带的缺点,保障商 品交易中货款的顺利结算,但是它还没有发展成为纸币。 D.宋代各种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对当时的经济发展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同 时也为此后各个朝代提供了借鉴。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赖远明:破冻土难题创天路奇迹 昆仑山下,一条闻名于世的钢铁大动脉穿过戈壁冻土,跨越雪域高山。这就是中 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青藏铁路。2006年7月1日,青藏 铁路正式通车运营。这一天,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寒 旱所”)组织60多名外国专家,坐上开往拉萨的列车,心潮澎湃的赖远明也在 其中。当列车员讲解到“主动冷却路基”时,赖远明的眼泪禁不住夺眶而出。他 转过头,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雪山,4年来千百次的实验情景在脑海中浮现· 2002年,寒旱所接到了国家关于解决青藏铁路修建中冻土路基及寒区隧道问题 的任务。青藏铁路中有一半是多年冻土地段,青藏铁路修建过程中,要穿越连续 多年冻土区550公里。如何保证修建中冻土不融沉、路基保持稳定,西方人士 判断“这是无法攻克的世界性难题” 在冻土区修建铁路,传统保护冻土的方法是设置保温材料,“就好像为了保证冰 棍儿不融化,给它盖上一层棉被保冷。”賴赖远明解释说,但用这种方法保温的冰 棍儿早晚还是要化掉。因此,青藏铁路的设计思路要从“被动保温”转为“主动 降温”。但主动冷却路基如何修建?从理论分析到试验数据在国内外冻土工程学 研究中都是空白 我是处女座,做事情比较挑剔、追求完美,一件事情喜欢从不同侧面、不同层 面去思考,曾经一行字推敲了一个星期。”赖远明笑称自己不善言谈,更喜欢思
C.在宋代,债务人可以用不动产的契约或动产作为担保,向债权人借贷。在债 务人不偿还债务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D.赊买赊卖的信用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宋代通货紧缩带来的资金不足的问 题,缓解了生产、流通、消费领域中的诸多矛盾。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宋代的信用工具不断创新,出现了茶引、盐引、 交子、关子和会子等信用工具。 B.各类新型纸质信用工具最初是由宋代政府发行的,其发行目的是为了解决货 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等多方面的问题。 C.茶引、盐引等信用工具的使用,可以使一些商人取得茶、盐等货物的专卖凭 证,从政府专营的物品中分得一部分利益。 D.宋代的造纸术和印刷术高度发达,这为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信用工具的 产生提供了技术条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质库、解库是进行押物、放款、收息的机构。唐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 发展,质库、解库也随之兴盛。 B.在宋代,出典人将房产押给典权人后,可以获得一笔典价,且不必支付利息。 在典期内,典权人不但享有房屋的使用权,同时还拥有出租权。 C.虽然早期的交子具有汇票性质,可以克服金属货币不便携带的缺点,保障商 品交易中货款的顺利结算,但是它还没有发展成为纸币。 D.宋代各种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对当时的经济发展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同 时也为此后各个朝代提供了借鉴。 二、现代文阅读(26 分)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6 题。 赖远明:破冻土难题 创天路奇迹 昆仑山下,一条闻名于世的钢铁大动脉穿过戈壁冻土,跨越雪域高山。这就是中 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青藏铁路。2006 年 7 月 1 日,青藏 铁路正式通车运营。这一天,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寒 旱所”)组织 60 多名外国专家,坐上开往拉萨的列车,心潮澎湃的赖远明也在 其中。当列车员讲解到“主动冷却路基”时,赖远明的眼泪禁不住夺眶而出。他 转过头,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雪山,4 年来千百次的实验情景在脑海中浮现…… 2002 年,寒旱所接到了国家关于解决青藏铁路修建中冻土路基及寒区隧道问题 的任务。青藏铁路中有一半是多年冻土地段,青藏铁路修建过程中,要穿越连续 多年冻土区 550 公里。如何保证修建中冻土不融沉、路基保持稳定,西方人士曾 判断“这是无法攻克的世界性难题”。 在冻土区修建铁路,传统保护冻土的方法是设置保温材料,“就好像为了保证冰 棍儿不融化,给它盖上一层棉被保冷。”赖远明解释说,但用这种方法保温的冰 棍儿早晚还是要化掉。因此,青藏铁路的设计思路要从“被动保温”转为“主动 降温”。但主动冷却路基如何修建?从理论分析到试验数据在国内外冻土工程学 研究中都是空白。 “我是处女座,做事情比较挑剔、追求完美,一件事情喜欢从不同侧面、不同层 面去思考,曾经一行字推敲了一个星期。”赖远明笑称自己不善言谈,更喜欢思 考
“比如青藏铁路上的‘U’形块碎石路基,选择多大粒径的碎石最合适?在试验 进行到第150天左右,我们终于找到了拐点一—1030cm粒径的块碎石降温效果 良好,当粒径为22cm时对冻土的降温效果最好。”得到这个结果,赖远明如释 重负,“心中的一块儿石头终于落地了” 昆仑山隧道海拔4600米,隧道向里打通600米左右时,赖远明进入隧道采集岩 石样品。未打通的隧道内空气更加稀薄。“当时忙着采集样品没太顾忌,谁想到 缺氧三个小时之后,头疼欲裂、恶心呕吐。”赖远明说,读书的时候,自己甚至 能准确记住哪条公式在书上的哪一页,自从那次大脑长时间缺氧以后,自己的后 脑勺时常会疼,记忆力也不如从前。 但是,这次“负伤”却解决了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昆仑山隧道衬砌和保温措施 的参数优化设计问题,消除了冻胀和融化对这两座冻土隧道的破坏作用。这两个 隧道目前已经服役10年,没出现任何问题。 赖远明的人生道路可谓平坦一-1983年毕业于江西理工大学,1986年在兰州交 通大学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1999年在寒旱所获博士学位,2000年被中国科学 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学位委员会评为博士生导师,同年12月被任命为 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看似平坦的人生缘何成就辉煌?“在我的人生的道路上,起关键作用的就是几 步”,赖远明说。人生中关键的第一步是在程国栋院士的极力推荐下,他破格进 入了中科院“优秀百人计划”,程院士的理由是:国家太需要这样既懂土木工程 又懂冻土,并愿意扎根西部的优秀人才了!当时的冻土专家多是地质地理专业背 景,主要研究冻土的天然属性,难以在冻土路基结构设计方面提出精准的解决方 案 接下来,赖远明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这是我人生中关键的第二步,它给 予我鞭策,为200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打下基础” 关键的第三步,赖远明坦言自己差点儿走歪了。2008年,南方有所大学招聘副 校长,赖远明动了回南方的念头。“程老师劝我一定要慎重作决定,南方没有冻 土,一旦去了那里,我的学术研究将不完整、不系统。”赖远明也暗自给自己鼓 劲,“刚来甘肃流鼻血、吃黑面馍馍的日子都熬过来了,已经适应了西部的生活, 更重要的是冻土还有很多现象和机理没有揭示。 说到这里,赖远明笑了:“现在有人问我是哪里人,我都会说我是甘肃人。” 来西部32年,结缘冻土21载,赖远明感叹,冻土研究这门冷门的学科,变成了 热门的学科,冻土变成了“热土 但依然还有很多空白在等待我们研究,有 很多与冻土领域关系密切的工程需要我们提供理论支持和解决方案” 赖远明认为,青藏铁路给了他报效祖国的机会,他常常对学生说,做科硏不仅要 将论文发表到国际一流的杂志上,更要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把论文写到祖国 的大地上。 (摘自《中国科学报》,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青藏铁路中一半是多年冻土地段,修建中要使冻土不融沉、路基保持稳定难 度极大,以致西方人士都判定“这是无法攻克的世界性难题”,但中国人却凭借 自身的努力解决了这一世界难题。 B.设置保温材料这一传统的保护冻土的方法不适合青藏铁路的修建,因为保温 材料的保温功能丧失,冻土就会马上融化
“比如青藏铁路上的‘U’形块碎石路基,选择多大粒径的碎石最合适?在试验 进行到第 150 天左右,我们终于找到了拐点——10~30cm 粒径的块碎石降温效果 良好,当粒径为 22cm 时对冻土的降温效果最好。”得到这个结果,赖远明如释 重负,“心中的一块儿石头终于落地了”。 昆仑山隧道海拔 4600 米,隧道向里打通 600 米左右时,赖远明进入隧道采集岩 石样品。未打通的隧道内空气更加稀薄。“当时忙着采集样品没太顾忌,谁想到 缺氧三个小时之后,头疼欲裂、恶心呕吐。”赖远明说,读书的时候,自己甚至 能准确记住哪条公式在书上的哪一页,自从那次大脑长时间缺氧以后,自己的后 脑勺时常会疼,记忆力也不如从前。 但是,这次“负伤”却解决了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昆仑山隧道衬砌和保温措施 的参数优化设计问题,消除了冻胀和融化对这两座冻土隧道的破坏作用。这两个 隧道目前已经服役 10 年,没出现任何问题。 赖远明的人生道路可谓平坦——1983 年毕业于江西理工大学,1986 年在兰州交 通大学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1999 年在寒旱所获博士学位,2000 年被中国科学 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学位委员会评为博士生导师,同年 12 月被任命为 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看似平坦的人生缘何成就辉煌?“在我的人生的道路上,起关键作用的就是几 步”,赖远明说。人生中关键的第一步是在程国栋院士的极力推荐下,他破格进 入了中科院“优秀百人计划”,程院士的理由是:国家太需要这样既懂土木工程 又懂冻土,并愿意扎根西部的优秀人才了!当时的冻土专家多是地质地理专业背 景,主要研究冻土的天然属性,难以在冻土路基结构设计方面提出精准的解决方 案。 接下来,赖远明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这是我人生中关键的第二步,它给 予我鞭策,为 2005 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打下基础”。 关键的第三步,赖远明坦言自己差点儿走歪了。2008 年,南方有所大学招聘副 校长,赖远明动了回南方的念头。“程老师劝我一定要慎重作决定,南方没有冻 土,一旦去了那里,我的学术研究将不完整、不系统。”赖远明也暗自给自己鼓 劲,“刚来甘肃流鼻血、吃黑面馍馍的日子都熬过来了,已经适应了西部的生活, 更重要的是冻土还有很多现象和机理没有揭示。” 说到这里,赖远明笑了:“现在有人问我是哪里人,我都会说我是甘肃人。” 来西部 32 年,结缘冻土 21 载,赖远明感叹,冻土研究这门冷门的学科,变成了 热门的学科,冻土变成了“热土”,“但依然还有很多空白在等待我们研究,有 很多与冻土领域关系密切的工程需要我们提供理论支持和解决方案”。 赖远明认为,青藏铁路给了他报效祖国的机会,他常常对学生说,做科研不仅要 将论文发表到国际一流的杂志上,更要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把论文写到祖国 的大地上。 (摘自《中国科学报》,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青藏铁路中一半是多年冻土地段,修建中要使冻土不融沉、路基保持稳定难 度极大,以致西方人士都判定“这是无法攻克的世界性难题”,但中国人却凭借 自身的努力解决了这一世界难题。 B.设置保温材料这一传统的保护冻土的方法不适合青藏铁路的修建,因为保温 材料的保温功能丧失,冻土就会马上融化
C.赖远明为在昆仑山隧道采集岩石样品,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解决了很多青藏 铁路修建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D.在西部的32年间,赖远明为一心扑在冻土的研究上,推动了冻土研究这门冷 门学科的发展,他表示还将为与冻土领域有关的工程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解决 方案 5.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赖远明能“破冻土难题,创天路奇迹”的原因。(4分) 6.请结合文章分析赖远明在平坦的人生中成就辉煌的三个关键步骤,并联系现 实举出实例谈谈你认为哪一点最重要?(5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萝卜 曹永 差不多每天晌午,老栓都要去菜地看看。地里的白菜很规整,成排挨着。萝卜长 得有些凌乱,但长得很好,它们半截插在土里,半截露在外边,顶着绿缨。吹风 的时候,绿缨就摇来晃去。这会儿,老栓正背着手往菜地走,看见有个陌生人手 上使着劲,从地里拔出一个萝卜。老栓听到萝卜断裂的那种脆响,他皱着眉头说, 哎 老栓猜测陌生人长得尖嘴猴腮,其实没有。那个陌生人抬起头,侧过一张白净的 脸。老栓说,这是我家的地。陌生人说,噢,你家的?老栓说,当然是我家的 陌生人甩着手上的泥土说,我有点口渴。老栓说,我家地里没人。陌生人说,我 就拔个萝卜。老栓说,你没打招呼,你拔得倒热乎。 要是陌生人顶嘴,他们也许会发生点什么。但陌生人从地里走出来,和蔼地说, 我给你钱。这时候,老栓才发现陌生人的肩膀上挂着两个黑乎乎的东西。老栓知 道那是两个照相机。老栓看到陌生人用萝卜叶擦掉手上的泥巴,然后摸出一张皱 巴巴的钞票。 老栓说,我不要钱,我家不缺这几块钱。陌生人提着萝卜,有点尴尬。老栓说 你们这些城里人,做事没个道理。陌生人递来一根烟,讨好说,老伯,你抽根烟 老栓没接烟,嘀咕说,你们这号闲人,时常背着相机往这边跑。陌生人说,我想 去阳关山,你知道怎么走吧?老栓说,顺着湖边走,绕过去就是。 陌生人抹着额头上的汗水说,我去那边拍黑颈鹤。老栓说,我就晓得。陌生人拿 着萝卜往石头上砸,把萝卜砸成两截后,张嘴就咬,看起来,他确实渴坏了。老 栓说,你们闲得没事做。陌生人说,噢,这叫摄影。老栓说,城里人就是名堂多 陌生人把萝卜嚼得咯噌响,他边嚼边说,我就喜欢这种安静的地方。老栓说,鬼 才喜欢安静!这样说的时候,老栓发现他长着一对斗鸡眼,他的眼珠,就像两只 蝌蚪,使劲往中间挤。 陌生人说,水灵灵的,这萝卜可真甜。老栓得意地说,当然嘛,西海的萝卜。陌 生人说,你们这里适合种蔬菜。老栓说,不瞒你说,收成确实不错。陌生人说, 年种几茬?老栓说,两茬。陌生人说,其他地方顶多种一茬 老栓觉得这个人其实不怎么讨厌,他盘腿坐在地边,说,这边地肥,气候也好。 陌生人歪着嘴啃萝卜,他啃得满嘴冒汁。老栓从地里抓起一把泥土说,你看,多 黑,多酥。陌生人说,听说这些地方以前全是水。 老栓的眼睛陡然明亮起来,兴奋地说,就是,听说民国时,有个县官骑马环游草 海,连走三天,硬是没能走完。陌生人说,现在也是个大湖泊。老栓说,比以前
C.赖远明为在昆仑山隧道采集岩石样品,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解决了很多青藏 铁路修建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D.在西部的 32 年间,赖远明为一心扑在冻土的研究上,推动了冻土研究这门冷 门学科的发展,他表示还将为与冻土领域有关的工程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解决 方案。 5.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赖远明能“破冻土难题,创天路奇迹”的原因。(4 分) 6.请结合文章分析赖远明在平坦的人生中成就辉煌的三个关键步骤,并联系现 实举出实例谈谈你认为哪一点最重要?(5 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7—9 题 萝卜 曹永 差不多每天晌午,老栓都要去菜地看看。地里的白菜很规整,成排挨着。萝卜长 得有些凌乱,但长得很好,它们半截插在土里,半截露在外边,顶着绿缨。吹风 的时候,绿缨就摇来晃去。这会儿,老栓正背着手往菜地走,看见有个陌生人手 上使着劲,从地里拔出一个萝卜。老栓听到萝卜断裂的那种脆响,他皱着眉头说, 哎。 老栓猜测陌生人长得尖嘴猴腮,其实没有。那个陌生人抬起头,侧过一张白净的 脸。老栓说,这是我家的地。陌生人说,噢,你家的?老栓说,当然是我家的。 陌生人甩着手上的泥土说,我有点口渴。老栓说,我家地里没人。陌生人说,我 就拔个萝卜。老栓说,你没打招呼,你拔得倒热乎。 要是陌生人顶嘴,他们也许会发生点什么。但陌生人从地里走出来,和蔼地说, 我给你钱。这时候,老栓才发现陌生人的肩膀上挂着两个黑乎乎的东西。老栓知 道那是两个照相机。老栓看到陌生人用萝卜叶擦掉手上的泥巴,然后摸出一张皱 巴巴的钞票。 老栓说,我不要钱,我家不缺这几块钱。陌生人提着萝卜,有点尴尬。老栓说, 你们这些城里人,做事没个道理。陌生人递来一根烟,讨好说,老伯,你抽根烟。 老栓没接烟,嘀咕说,你们这号闲人,时常背着相机往这边跑。陌生人说,我想 去阳关山,你知道怎么走吧?老栓说,顺着湖边走,绕过去就是。 陌生人抹着额头上的汗水说,我去那边拍黑颈鹤。老栓说,我就晓得。陌生人拿 着萝卜往石头上砸,把萝卜砸成两截后,张嘴就咬,看起来,他确实渴坏了。老 栓说,你们闲得没事做。陌生人说,噢,这叫摄影。老栓说,城里人就是名堂多。 陌生人把萝卜嚼得咯噌响,他边嚼边说,我就喜欢这种安静的地方。老栓说,鬼 才喜欢安静!这样说的时候,老栓发现他长着一对斗鸡眼,他的眼珠,就像两只 蝌蚪,使劲往中间挤。 陌生人说,水灵灵的,这萝卜可真甜。老栓得意地说,当然嘛,西海的萝卜。陌 生人说,你们这里适合种蔬菜。老栓说,不瞒你说,收成确实不错。陌生人说, 一年种几茬?老栓说,两茬。陌生人说,其他地方顶多种一茬。 老栓觉得这个人其实不怎么讨厌,他盘腿坐在地边,说,这边地肥,气候也好。 陌生人歪着嘴啃萝卜,他啃得满嘴冒汁。老栓从地里抓起一把泥土说,你看,多 黑,多酥。陌生人说,听说这些地方以前全是水。 老栓的眼睛陡然明亮起来,兴奋地说,就是,听说民国时,有个县官骑马环游草 海,连走三天,硬是没能走完。陌生人说,现在也是个大湖泊。老栓说,比以前
小多了,以前呀,啧啧。陌生人说,你见过?老栓说,我当然见过,我以前在里 面打鱼哩。我可是个打鱼的好手,隔着水面,我也能看到鱼群 陌生人瞪着两粒斗鸡眼,集中火力看着老栓说,隔着水你能看到鱼?老栓说,鱼 在水底经常聚在一块,隔多远都能看到水面微微鼓起来。陌生人攥着半截萝卜 听得来劲。老栓说,咦,你怎么不吃萝卜?陌生人说,好像有点辣。老栓说,我 给你再拔出一个?陌生人说,老实说,我确实想再吃一个。老栓跑到地里拔萝卜 那些蔬菜挤在一起,不动声色 顶上传来几只鸟叫,他们抬起头,只看到天上划过几粒黑点,看不清是什么鸟 陌生人说,我还赶着去拍相片。老栓说,我看你应该再吃一个萝卜。陌生人赶忙 说,我实在吃不下去了。老栓说,阳关山不远,没几步路。以后你就吃不到这么 好的萝卜了。 陌生人抹着嘴角说,怎么吃不到了?老栓说,听说要大力发展旅游,以后这些菜 地不让种了。陌生人总算把萝卜啃完,他感到有些庆幸,他说,我忙着去阳关山。 老栓说,我再给你拔个萝卜。陌生人慌忙把他拽住,说,我真的不能再吃了。老 栓说,那我给你带路。陌生人紧紧攥着他的胳膊说,我自己能找到。陌生人提着 照相机,仓皇走了。 老栓蹲在地埂上,看着绿油油的蔬菜。 萝卜长得有些凌乱,它们半截长在土里,半截露在外边。这里以前是湖泊,湖水 把泥土滋养得无比肥沃,萝卜挤在里面,就像大白虫子那样拼命往上拱。老栓似 乎想起什么,突然窜进菜地。他从地里提出两条萝卜,然后像只惊惶的鹅,笨拙 地朝那个人追去。 (摘自《人民日报》2015年12月23日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小说结构紧凑,开头与结尾对菜地的描写,结构上首尾呼应,主题上前后照 应,而且得到深化,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也得到升华 B.小说以一段草海湖萝卜地里的偶遇、一场偶然发生的对话,写出主人公的迷 茫、时代环境与围绕草海湖生活的人们面对的变化 C.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的心灵变化,文中三处画线句子写出了老栓对陌生 人的认识变化,也很有效地刻画了老栓的性格特点。 D.小说擅长在简易的描写中融入作者的感情倾向,如“那些蔬菜挤在一起,不 动声色”,寥寥数语,含蓄地表达了对老栓的讥讽。 E.小说用词准确,如“脆响”“水灵灵”“满嘴冒汁”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写 出了萝卜的脆、多汁,侧面烘托了老栓的精心护育。 8小说在刻画老栓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那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4分) 9.小说结尾说“老栓似乎想起什么”,老栓想起了什么?作者如此结尾,有何 用意?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古诗文阅读(30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3小题 周执羔,字表卿,信州弋阳人。宣和六年举进士。授湖州司士曹事,饿除太学博 士 建炎初,乘舆南渡。调抚州宜黄县丞。时四境傲扰,溃卒相挺为变,令大恐,不 知所为,执羔谕以祸福,皆敛手听命。执首谋者斩以徇。邑人德之,至绘像立祠
小多了,以前呀,啧啧。陌生人说,你见过?老栓说,我当然见过,我以前在里 面打鱼哩。我可是个打鱼的好手,隔着水面,我也能看到鱼群。 陌生人瞪着两粒斗鸡眼,集中火力看着老栓说,隔着水你能看到鱼?老栓说,鱼 在水底经常聚在一块,隔多远都能看到水面微微鼓起来。陌生人攥着半截萝卜, 听得来劲。老栓说,咦,你怎么不吃萝卜?陌生人说,好像有点辣。老栓说,我 给你再拔出一个?陌生人说,老实说,我确实想再吃一个。老栓跑到地里拔萝卜。 那些蔬菜挤在一起,不动声色。 顶上传来几只鸟叫,他们抬起头,只看到天上划过几粒黑点,看不清是什么鸟。 陌生人说,我还赶着去拍相片。老栓说,我看你应该再吃一个萝卜。陌生人赶忙 说,我实在吃不下去了。老栓说,阳关山不远,没几步路。以后你就吃不到这么 好的萝卜了。 陌生人抹着嘴角说,怎么吃不到了?老栓说,听说要大力发展旅游,以后这些菜 地不让种了。陌生人总算把萝卜啃完,他感到有些庆幸,他说,我忙着去阳关山。 老栓说,我再给你拔个萝卜。陌生人慌忙把他拽住,说,我真的不能再吃了。老 栓说,那我给你带路。陌生人紧紧攥着他的胳膊说,我自己能找到。陌生人提着 照相机,仓皇走了。 老栓蹲在地埂上,看着绿油油的蔬菜。 萝卜长得有些凌乱,它们半截长在土里,半截露在外边。这里以前是湖泊,湖水 把泥土滋养得无比肥沃,萝卜挤在里面,就像大白虫子那样拼命往上拱。老栓似 乎想起什么,突然窜进菜地。他从地里提出两条萝卜,然后像只惊惶的鹅,笨拙 地朝那个人追去。 (摘自《人民日报》2015 年 12 月 23 日)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 分) A.小说结构紧凑,开头与结尾对菜地的描写,结构上首尾呼应,主题上前后照 应,而且得到深化,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也得到升华。 B.小说以一段草海湖萝卜地里的偶遇、一场偶然发生的对话,写出主人公的迷 茫、时代环境与围绕草海湖生活的人们面对的变化。 C.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的心灵变化,文中三处画线句子写出了老栓对陌生 人的认识变化,也很有效地刻画了老栓的性格特点。 D.小说擅长在简易的描写中融入作者的感情倾向,如“那些蔬菜挤在一起,不 动声色”,寥寥数语,含蓄地表达了对老栓的讥讽。 E.小说用词准确,如“脆响”“水灵灵”“满嘴冒汁”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写 出了萝卜的脆、多汁,侧面烘托了老栓的精心护育。 8.小说在刻画老栓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那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4 分) 9.小说结尾说“老栓似乎想起什么”,老栓想起了什么?作者如此结尾,有何 用意?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三、古诗文阅读(30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0—13 小题 周执羔,字表卿,信州弋阳人。宣和六年举进士。授湖州司士曹事,饿除太学博 士。 建炎初,乘舆南渡。调抚州宜黄县丞。时四境傲扰,溃卒相挺为变,令大恐,不 知所为,执羔谕以祸福,皆敛手听命。执首谋者斩以徇。邑人德之,至绘像立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