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省杭州高考仿真测试 、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建设美丽乡村,要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必须在落细落实上下功夫。不 妨让更多“身边最美”造福桑梓(zi)、守望邻里,不妨多采用新媒体让核心价 值无远弗(f)届 B.种种怪现状催生了一些看似光鲜靓丽,实则空洞浅薄、制作粗糙(cao),备 受观众诟病的“流星”式作品,这已然成为影响我国影视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 大掣(che)肘因素。 C.中国人慎(shen)终追远,讲究家风传承,是为旌表前贤、构建自身、警策 后人,这是传统文化的精髓(sui);而攀附权贵、篡改家谱、冒认阔祖宗,则 是传统文化的糟粕 D.习 书 记有关“功成不必在我”与“功成必定有 我”的论述高屋建瓴(ling)、振聋发聩,充满晢学思辩,为党员干部如何树立 正确的历史观、发展观、名利观确立了标杆(gan)。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2-3题 【甲】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这些道理都是社 会分配的基本原则和基础常识。常识一旦被忽略,就会滋生问题。【乙】“钱多 活少、离家近”,现在不少毕业生如此刻画内心最渴望的工作状态,拋去玩笑成 分,应该说,这样的诉求背离了社会分配原则,凸显了大学生畸形的求职心 在正常社会秩序下,如果大学生在进入职场之初,便希望寻找捷径“躺 着把钱挣了”,只能是痴人说梦。常识告诉我们,如果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没经 过多少正规考查程序,很容易让人入职,而且附加各种诱人的收入承诺和发展机 会,【丙】那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一些警惕和求证:为什么天上会掉馅饼? 这个公司是否正规、招聘人员是否靠谱…·但现在,许多大学生缺少常识、急功 近利,丧失了辨别是非曲直的意识和能力,最终可悲地走上了别人设下的圈套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滋生 B.考查 C.而且 D.急功近利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耐克公司高级副总裁肖恩·欧哈伦表示,打贸易战不会有赢家,美国单方面 行动必将产生负面后果,不仅有损美国消费者和进口商利益,也会损害中方利益。 B.外卖小哥雷海为13年来刻苦读诗、背诗,最终完成了他人生中最美的经历 站在央视的舞台上,参与这场诗词的盛宴,并成为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 总决赛冠军。 C.针对美国媒体报道中国首次在南沙群岛部署导弹系统,中国国防部回应称, 这是维护中国主权和安全的需要,也是主权国家享有的当然权利,有关部署不针 对任何国家。 D.网络数字证书项目推广的思路是:通过政府部门的引导,建立规范化和标准 化的体系,确立组织机构数字证书的地位,协调税务、社保等主要应用部门,实 现“一证通用” 5.下面是某校举行读书报告会向陈老师发出的邀请函,正文部分在表达上存在三 处问题,请找出并修改。(3分)
2018 年浙江省杭州高考仿真测试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建设美丽乡村,要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必须在落细落实上下功夫。不 妨让更多“身边最美”造福桑梓(zǐ)、守望邻里,不妨多采用新媒体让核心价 值无远弗(fú)届。 B.种种怪现状催生了一些看似光鲜靓丽,实则空洞浅薄、制作粗糙(cāo),备 受观众诟病的“流星”式作品,这已然成为影响我国影视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一 大掣(chè)肘因素。 C.中国人慎(shèn)终追远,讲究家风传承,是为旌表前贤、构建自身、警策 后人,这是传统文化的精髓(suí);而攀附权贵、篡改家谱、冒认阔祖宗,则 是传统文化的糟粕。 D.习 总 书 记 有关“功成不必在我”与“功成必定有 我”的论述高屋建瓴(líng)、振聋发聩,充满哲学思辩,为党员干部如何树立 正确的历史观、发展观、名利观确立了标杆(gān)。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 2-3 题。 【甲】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这些道理都是社 会分配的基本原则和基础常识。常识一旦被忽略,就会滋生问题。【乙】“钱多、 活少、离家近”,现在不少毕业生如此刻画内心最渴望的工作状态,抛去玩笑成 分,应该说,这样的诉求背离了社会分配原则,凸显了大学生畸形的求职心态。 在正常社会秩序下,如果大学生在进入职场之初,便希望寻找捷径“躺 着把钱挣了”,只能是痴人说梦。常识告诉我们,如果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没经 过多少正规考查程序,很容易让人入职,而且附加各种诱人的收入承诺和发展机 会,【丙】那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一些警惕和求证:为什么天上会掉馅饼? 这个公司是否正规、招聘人员是否靠谱……但现在,许多大学生缺少常识、急功 近利,丧失了辨别是非曲直的意识和能力,最终可悲地走上了别人设下的圈套。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滋生 B.考查 C.而且 D.急功近利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耐克公司高级副总裁肖恩·欧哈伦表示,打贸易战不会有赢家,美国单方面 行动必将产生负面后果,不仅有损美国消费者和进口商利益,也会损害中方利益。 B. 外卖小哥雷海为 13 年来刻苦读诗、背诗,最终完成了他人生中最美的经历 ——站在央视的舞台上,参与这场诗词的盛宴,并成为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 总决赛冠军。 C.针对美国媒体报道中国首次在南沙群岛部署导弹系统,中国国防部回应称, 这是维护中国主权和安全的需要,也是主权国家享有的当然权利,有关部署不针 对任何国家。 D.网络数字证书项目推广的思路是:通过政府部门的引导,建立规范化和标准 化的体系,确立组织机构数字证书的地位,协调税务、社保等主要应用部门,实 现“一证通用”。 5.下面是某校举行读书报告会向陈老师发出的邀请函,正文部分在表达上存在三 处问题,请找出并修改。(3 分)
尊敬的陈老师: 为进一步提高广大莘莘学子的语文素养,推动经典阅读活动深入开展,营造“多 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的良好氛围,兹定于5月6日下午14:30-16:30在教 学楼二楼西报告厅举行“我与经典”读书报告会,诚挚地邀请您务必参加,届时 恭请您惠顾指导 ×中学学生会 2018年4月28日 改 为 (1分) (2) 为 (1分) 改 为 (1分) 6.补白,指填补空白,主要用来填充报纸或期刊的空白的短文。请观察画面 内容,以“二十年匆匆而过,我长大了,奶奶啊,您却老了”为开头进行补白。 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感情饱满,语言连贯、生动,不少于80字。(6 分) 二十年匆匆而过,我长大了,奶奶啊,您却老 了 、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0分) 传统相声和相声传统 薛宝琨 相声之所以采取最简易(也是最高妙)的对话聊天方式,其实经历了漫长的历史 整合与沉积过程。文学史家们早就指出唐代由“参军”“苍鹘”扮演,“咸淡见 义”“一主一从”的“参军戏”,就是“古代的相声”。但“参军戏”并没有直 接向现代相声形式发展,而是从宋代“滑稽戏”开始,便向戏剧靠拢了。直至清 末民初,相声才在吸纳诸多民间说唱技艺的根基上从戏曲中脱颖而出,从行当角 色变为艺人本我,从情节的噱头变成叙述或评点的包袱,极大地提升了我们民族 的喜剧意识
尊敬的陈老师: 为进一步提高广大莘莘学子的语文素养,推动经典阅读活动深入开展,营造“多 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的良好氛围,兹定于 5 月 6 日下午 14:30—16:30 在教 学楼二楼西报告厅举行“我与经典”读书报告会,诚挚地邀请您务必参加,届时 恭请您惠顾指导。 ××中学学生会 2018 年 4 月 28 日 (1) 改 为 (1 分) (2) 改 为 (1 分) (3) 改 为 (1 分) 6. 补白,指填补空白,主要用来填充报纸或期刊的空白的短文。请观察画面 内容,以“二十年匆匆而过,我长大了,奶奶啊,您却老了”为开头进行补白。 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感情饱满,语言连贯、生动,不少于 80 字。( 6 分) 二十年匆匆而过,我长大了,奶奶啊,您却老 了。 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10 分) 传统相声和相声传统 薛宝琨 相声之所以采取最简易(也是最高妙)的对话聊天方式,其实经历了漫长的历史 整合与沉积过程。文学史家们早就指出唐代由“参军”“苍鹘”扮演,“咸淡见 义”“一主一从”的“参军戏”,就是“古代的相声”。但“参军戏”并没有直 接向现代相声形式发展,而是从宋代“滑稽戏”开始,便向戏剧靠拢了。直至清 末民初,相声才在吸纳诸多民间说唱技艺的根基上从戏曲中脱颖而出,从行当角 色变为艺人本我,从情节的噱头变成叙述或评点的包袱,极大地提升了我们民族 的喜剧意识
形式的背后是内容观念。数百篇的传统段子,几乎覆盖了近世以来北方市民生活 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方方面面,也同是“性一情一理一 心”这一群落文化心理纵向深入的过程。 物态文化源于性。“食色性也”,这是人们生存的需要。传统段子展示了近世以 来市民意识中比“天理”更重要的“人欲”。不是羞羞答答而是无所顾忌,不是 蹙眉颦泣而是笑脸高扬。并且,在欲望不能满足的“悲剧性”中,凸显人性被扭 曲的“喜剧性”。《梦中婚》做梦娶媳妇的幻觉、《醋点灯》无钱打油的荒唐 无不在“含泪的笑声”中嘲弄、批判现实。 行为文化依于情。传统相声的世俗性决定了它要“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 兄”一一延揽人际行为的一切方面。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渗透一切人际关系。父子、 夫妻、兄友的伦理秩序因世道骤变变得尔虞我诈、虚情假意。《化蜡扦》《五人 义》等深刻揭示了伪善的可鄙、陋俗的可笑。 制度文化据于理。“人理”就是“天理”。传统相声比近世任何一部谴责小说都 毫不逊色地展示了这丑陋卑劣的社会变态:《贼说话》——“贼”没偷成反而“被 偷”,《小神仙》举世皆穷唯江湖术士发迹变泰,描绘着人心不古的一切。 精神文化归于心。传统段子在《当论》《酒论》《赌论》《哭笑论》这诸多“论 中,抒发并释放了市民的愁绪,表述了人们朝不虑夕、六神无主的生存尴尬。《当 论》揭露以实物为抵押的高利贷者,是怎样乘人之危不择手段地敲诈勒索。一件 皮袄到了当铺往往被贬得一文不值。各种生意,无论是大是小,都以损人利己为 目的。 讽刺是传统相声的光华。传统相声的讽刺由情及理,以理驭情,始终遵循“婉而 多讽”的方式。即使对贪官污吏的讽刺,也都令人感到铸就其性格堕落的社会和 历史阴影。传统相声还充满着自嘲和自省精神,就在这一省一嘲之间坦露胸怀, 寻找心灵的自由,“引起疗救的注意”。 显然,作为市民艺术的传统相声,始终在世俗的沟壑里滚动,沾染上许多旧世界 的尘埃不足为怪。尤其是深入骨髓的“小市民”趣味,更是其致命的地方;但情 趣的提高,当伴随整个社会文明的历史进程。 7.下面对“传统相声”的理解,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文学史家们指出,我国古代就有相声,如唐代的“参军戏”、宋代的滑稽戏 等,现代相声作为一种独立艺术形式,形成于清末民初 B.传统相声内容几乎覆盖了近世以来北方市民生活方方面面的文化,这是因为 它本身就是在吸纳诸多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形成的 C.传统相声的精华在于讽刺。这种讽刺有情有理,并且能波及造成被讽刺者性 格堕落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渊源 D.传统相声中既有传统艺术,也有世俗糟粕,尤其是“小市民”趣味,是其致 命的地方,影响着整个社会文明的历史进程。 8.下面对传统相声文化内涵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北方市民生活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方方面面在传统 相声中都有所反映,也同是“性一情一理一心”这一群落文化心理纵向深入的过 程 B.传统相声中的行为文化依于情。经常揭示父子、夫妻等尔虞我诈的冷酷现实, 这种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渗透入一切人际关系,决定了传统相声的世俗性。 C.制度文化据于理。“人理”就是“天理”。传统相声比近世任何一部谴责小 说都毫不逊色地展示了这丑陋卑劣的社会变态
形式的背后是内容观念。数百篇的传统段子,几乎覆盖了近世以来北方市民生活 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方方面面,也同是“性—情—理— 心”这一群落文化心理纵向深入的过程。 物态文化源于性。“食色性也”,这是人们生存的需要。传统段子展示了近世以 来市民意识中比“天理”更重要的“人欲”。不是羞羞答答而是无所顾忌,不是 蹙眉颦泣而是笑脸高扬。并且,在欲望不能满足的“悲剧性”中,凸显人性被扭 曲的“喜剧性”。《梦中婚》做梦娶媳妇的幻觉、《醋点灯》无钱打油的荒唐, 无不在“含泪的笑声”中嘲弄、批判现实。 行为文化依于情。传统相声的世俗性决定了它要“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 兄”——延揽人际行为的一切方面。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渗透一切人际关系。父子、 夫妻、兄友的伦理秩序因世道骤变变得尔虞我诈、虚情假意。《化蜡扦》《五人 义》等深刻揭示了伪善的可鄙、陋俗的可笑。 制度文化据于理。“人理”就是“天理”。传统相声比近世任何一部谴责小说都 毫不逊色地展示了这丑陋卑劣的社会变态:《贼说话》——“贼”没偷成反而“被 偷”,《小神仙》举世皆穷唯江湖术士发迹变泰,描绘着人心不古的一切。 精神文化归于心。传统段子在《当论》《酒论》《赌论》《哭笑论》这诸多“论” 中,抒发并释放了市民的愁绪,表述了人们朝不虑夕、六神无主的生存尴尬。《当 论》揭露以实物为抵押的高利贷者,是怎样乘人之危不择手段地敲诈勒索。一件 皮袄到了当铺往往被贬得一文不值。各种生意,无论是大是小,都以损人利己为 目的。 讽刺是传统相声的光华。传统相声的讽刺由情及理,以理驭情,始终遵循“婉而 多讽”的方式。即使对贪官污吏的讽刺,也都令人感到铸就其性格堕落的社会和 历史阴影。传统相声还充满着自嘲和自省精神,就在这一省一嘲之间坦露胸怀, 寻找心灵的自由,“引起疗救的注意”。 显然,作为市民艺术的传统相声,始终在世俗的沟壑里滚动,沾染上许多旧世界 的尘埃不足为怪。尤其是深入骨髓的“小市民”趣味,更是其致命的地方;但情 趣的提高,当伴随整个社会文明的历史进程。 7. 下面对“传统相声”的理解,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文学史家们指出,我国古代就有相声,如唐代的“参军戏”、宋代的滑稽戏 等,现代相声作为一种独立艺术形式,形成于清末民初。 B.传统相声内容几乎覆盖了近世以来北方市民生活方方面面的文化,这是因为 它本身就是在吸纳诸多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形成的。 C.传统相声的精华在于讽刺。这种讽刺有情有理,并且能波及造成被讽刺者性 格堕落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渊源。 D.传统相声中既有传统艺术,也有世俗糟粕,尤其是“小市民”趣味,是其致 命的地方,影响着整个社会文明的历史进程。 8.下面对传统相声文化内涵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 分) A.北方市民生活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方方面面在传统 相声中都有所反映,也同是“性—情—理—心”这一群落文化心理纵向深入的过 程。 B.传统相声中的行为文化依于情。经常揭示父子、夫妻等尔虞我诈的冷酷现实, 这种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渗透入一切人际关系,决定了传统相声的世俗性。 C.制度文化据于理。“人理”就是“天理”。传统相声比近世任何一部谴责小 说都毫不逊色地展示了这丑陋卑劣的社会变态
D.传统相声是市民艺术,传统段子覆盖的物态文化源于人们生存的需要,相声 在“含泪的笑声”中反映“人性”和“人欲”,嘲弄、批判现实。 9.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 女儿树 郭荷香 (1)女儿出生后,老公照例到娘家报喜。 (2)在老家,报喜是大有规矩的:孩子出生后,女婿首要的任务是到娘家报喜, 喜品不多不少四件。生儿子的话,喜品中就一定不能少了红蛋;生女儿,便将红 蛋换成碗口大小的芝麻饼,饼子用红纸包上或者将红纸用水浸湿,挤出红水点在 饼子的中央。女婿到后,不用开口,娘家的人也不问,打开喜品一看便知道该如 何贺喜 (3)老公一点规矩都不懂,胡乱买了几样东西就上我父母家去了。我父亲把喜 品瞥了又瞥,既没有看到红蛋,也没有看到喜饼,辨不出到底是得了外孙还是外 孙女,便将烟袋锅子在椅子脚上磕得山响。 (4)母亲坐在灶门口,一把又一把地添柴火,说:“我们农村人说‘会生儿的 先生女,生女帮着引小的’,你们现在只能生一个,不用引小的,生儿子 话没有说完,老公连忙告知:“女儿,我们生的是女儿……” (5)吃过饭,母亲扛着一把锄头上山了。老公走的时候,她还没有回来。老公 以为她是不喜欢孙女躲开了,我知道她其实是去栽女儿树了。 6)老屋右边的山坡上是一片泡棡树林。硕大的叶子如伞如盖,层层叠叠,密 密匝匝,在阳光下叶子的细细绒毛染上一层金色,好像一团团绿绒毛娃娃在风中 招摇 (⑦)在老家,每出生一个女儿,大人都会种上几棵泡桐,为将来女儿出嫁开始 筹备嫁妆。这些泡桐在我们当地就类似于绍兴的女儿红,所以我也把这些泡桐称 之为“女儿树 (8)泡桐树生长速度极快,每过一年都会向上窜上一大截,等到它长到三五米 高时,大人就锯掉它的顶,不再让它向上长而是让它长粗 (9)这时,哪棵树打衣箱,哪棵树做衣柜,哪棵树做桌椅做盆,大人们都- 计算好了。泡桐的树板洁白细腻,又非常轻,打出来的嫁妆刷上红彤彤的油漆, 精巧而又喜庆。女儿出嫁那天,抬出去的台数越多,娘家人越风光。 (10)小时候,最热闹最受追捧的莫过于看“新姑娘”了。老家对河是一条官道, 我们经常会听见唢呐在河对岸吹出高亢的曲子,然后从山坳中转出一支长长的送 亲队伍,红红绿绿的,在阳光下的山水中生辉。 11)河的这边,每家每户的门洞里一定会有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蜂拥而出,穿 着缀满补丁的破旧衣衫,光着脚丫顺着送亲队伍行进的方向边跑边喊:“快来呀, 看新姑娘啦,看新姑娘啦!”于是,人越聚越多,哪个是新娘子,哪个是媒婆, 哪些是送亲客,哪些是接亲客……叽叽喳喳,争执不休地有大姑娘、新媳妇、老
D.传统相声是市民艺术,传统段子覆盖的物态文化源于人们生存的需要,相声 在“含泪的笑声”中反映“人性”和“人欲”,嘲弄、批判现实。 9.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4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20 分) 女儿树 郭荷香 (1)女儿出生后,老公照例到娘家报喜。 (2)在老家,报喜是大有规矩的:孩子出生后,女婿首要的任务是到娘家报喜, 喜品不多不少四件。生儿子的话,喜品中就一定不能少了红蛋;生女儿,便将红 蛋换成碗口大小的芝麻饼,饼子用红纸包上或者将红纸用水浸湿,挤出红水点在 饼子的中央。女婿到后,不用开口,娘家的人也不问,打开喜品一看便知道该如 何贺喜。 (3)老公一点规矩都不懂,胡乱买了几样东西就上我父母家去了。我父亲把喜 品瞥了又瞥,既没有看到红蛋,也没有看到喜饼,辨不出到底是得了外孙还是外 孙女,便将烟袋锅子在椅子脚上磕得山响。 (4)母亲坐在灶门口,一把又一把地添柴火,说:“我们农村人说‘会生儿的 先生女,生女帮着引小的’,你们现在只能生一个,不用引小的,生儿子……” 话没有说完,老公连忙告知:“女儿,我们生的是女儿……” (5)吃过饭,母亲扛着一把锄头上山了。老公走的时候,她还没有回来。老公 以为她是不喜欢孙女躲开了,我知道她其实是去栽女儿树了。 (6)老屋右边的山坡上是一片泡桐树林。硕大的叶子如伞如盖,层层叠叠,密 密匝匝,在阳光下叶子的细细绒毛染上一层金色,好像一团团绿绒毛娃娃在风中 招摇。 (7)在老家,每出生一个女儿,大人都会种上几棵泡桐,为将来女儿出嫁开始 筹备嫁妆。这些泡桐在我们当地就类似于绍兴的女儿红,所以我也把这些泡桐称 之为“女儿树”。 (8)泡桐树生长速度极快,每过一年都会向上窜上一大截,等到它长到三五米 高时,大人就锯掉它的顶,不再让它向上长而是让它长粗。 (9)这时,哪棵树打衣箱,哪棵树做衣柜,哪棵树做桌椅做盆,大人们都一一 计算好了。泡桐的树板洁白细腻,又非常轻,打出来的嫁妆刷上红彤彤的油漆, 精巧而又喜庆。女儿出嫁那天,抬出去的台数越多,娘家人越风光。 (10)小时候,最热闹最受追捧的莫过于看“新姑娘”了。老家对河是一条官道, 我们经常会听见唢呐在河对岸吹出高亢的曲子,然后从山坳中转出一支长长的送 亲队伍,红红绿绿的,在阳光下的山水中生辉。 (11)河的这边,每家每户的门洞里一定会有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蜂拥而出,穿 着缀满补丁的破旧衣衫,光着脚丫顺着送亲队伍行进的方向边跑边喊:“快来呀, 看新姑娘啦,看新姑娘啦!”于是,人越聚越多,哪个是新娘子,哪个是媒婆, 哪些是送亲客,哪些是接亲客……叽叽喳喳,争执不休地有大姑娘、新媳妇、老
太婆。一会儿,人们又细数着新娘有“几台几担”的嫁妆,几口箱、几个柜、几 床花被……这时,所有的女孩子都开始做从对岸官道走过的梦。 (12)我姐姐就是做梦的大姑娘之一。姐姐有一对好看的酒窝和一双乌黑的大辫 子,常常在样板戏的舞台上跃动。她还会一手拿着筷子,一手戴上顶针用兰花指 的指尖捏着瓷碟边敲边舞边唱:“手拿碟儿敲起来……” (13)每到过年时,团年饭后,姐姐总是组织我和妹妹拿出各自最好最新的衣服 换上,然后跑到属于自己的泡桐树下去“摇泡桐”:“泡桐树,我的娘,你长粗, 我长( zhang)长( chang) 我们使出浑身力气一边摇着树干,一边唱着母亲 教我们的歌谣。姐姐的树已经粗得快抱不下了,更是摇不动了,她每次都让我们 三个妹妹一起帮她抱住使劲摇。那时,我看见姐姐大辫子在风中飞舞,烈烈生风: 会笑的眼睛里有光,如泡桐上晶莹的露珠 (14)我不知道绍兴的女儿红在地下窖藏那么多年,长大的女儿们是不是真的在 出嫁时都喝了它。反正我家的这些泡桐后来几乎都没有派上用场。 5)姐姐的青春永远定格在了十八岁,只留下属于她的那片落了又绿绿了又落 的泡桐在风雨中。 (16)我和妹妺们后来也都远走他乡,不可能抬着泡桐嫁妆满世界漂泊 (17)我们的女儿树依旧在老屋角的风中飒飒作响。 (18)如今,母亲又固执地在我们的泡桐园栽上了几棵小小的女儿树。我的女儿 长大以后还能否记得在那偏远的乡村还有几棵属于她的女儿树呢? (《散文百家》2018年第三期,有删改) 10.概括加点词语体现的人物心理。(4分) (1)瞥了又 瞥 (2分) (2)磕得山 响 (2分) 11.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12.文中描写“看‘新姑娘’”出嫁情景,有何作用?(4分) 13.试简要分析“女儿树”的多重意蕴。(6分)
太婆。一会儿,人们又细数着新娘有“几台几担”的嫁妆,几口箱、几个柜、几 床花被……这时,所有的女孩子都开始做从对岸官道走过的梦。 (12)我姐姐就是做梦的大姑娘之一。姐姐有一对好看的酒窝和一双乌黑的大辫 子,常常在样板戏的舞台上跃动。她还会一手拿着筷子,一手戴上顶针用兰花指 的指尖捏着瓷碟边敲边舞边唱:“手拿碟儿敲起来……” (13)每到过年时,团年饭后,姐姐总是组织我和妹妹拿出各自最好最新的衣服 换上,然后跑到属于自己的泡桐树下去“摇泡桐”:“泡桐树,我的娘,你长粗, 我长(zhǎng)长(cháng)……”我们使出浑身力气一边摇着树干,一边唱着母亲 教我们的歌谣。姐姐的树已经粗得快抱不下了,更是摇不动了,她每次都让我们 三个妹妹一起帮她抱住使劲摇。那时,我看见姐姐大辫子在风中飞舞,烈烈生风; 会笑的眼睛里有光,如泡桐上晶莹的露珠。 (14)我不知道绍兴的女儿红在地下窖藏那么多年,长大的女儿们是不是真的在 出嫁时都喝了它。反正我家的这些泡桐后来几乎都没有派上用场。 (15)姐姐的青春永远定格在了十八岁,只留下属于她的那片落了又绿绿了又落 的泡桐在风雨中。 (16)我和妹妹们后来也都远走他乡,不可能抬着泡桐嫁妆满世界漂泊。 (17)我们的女儿树依旧在老屋角的风中飒飒作响。 (18)如今,母亲又固执地在我们的泡桐园栽上了几棵小小的女儿树。我的女儿 长大以后还能否记得在那偏远的乡村还有几棵属于她的女儿树呢? (《散文百家》2018 年第三期,有删改) 10.概括加点词语体现的人物心理。(4 分〉 (1)瞥了又 瞥: (2 分) (2)磕得山 响: (2 分) 11.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 分) 12.文中描写“看‘新姑娘'”出嫁情景,有何作用?(4 分) 13.试简要分析“女儿树”的多重意蕴。(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