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北省高三4月调研考试 语文试卷 2018.4.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 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 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古代,“伦理”实际上是建基于“礼”这一宗法等级的人际关系及其秩序 之上的。 般说来,“伦理”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及其秩序。但在古代,这种“关系”有 其特殊的内容:一是指君与臣、父与子、兄与弟、夫与妻以及朋友之间具有双向 义务的关系,也就是双方各以对对方的义务而成为“伦理”关系。所谓 “慈”“孝”“良”“恭”“仁”“忠”“惠”“顺”“信”等则是诸种双向 义务的规范形式;二是指这种双向义务关系的构成以亲情、友情为纽带和基础 所谓“君臣关系”则是“父子关系”的延伸。第三,除了“朋友”一伦,其他以 亲情为纽带的关系都不是平等的,而是有上下尊卑等差的,体现了传统“伦理 既亲亲又尊尊的宗法等级性特点。由此可见,“伦理”作为一种“关系”的实体 存在,不是任意的。没有血缘亲情关系就不构成家庭伦理,没有友情关系就构不 成朋友伦理。但在中国古代,虽有血缘亲情关系,如没有上下、尊卑之别,也不 构成“伦理”关系。传统“伦理”的这种结构,其实就是“礼”。而正是这样 种“礼”制型定了人与人的关系和秩序,即所谓“伦理 中国古代社会之“伦理”,首先是指具有宗法性的“家庭”“家族”,由之而延 伸为一个等级有分的社会关系及其秩序,借用黑格尔的话也就是一个“伦理实 体”。而正是这样的“伦理实体”,规定了处于这一宗法伦理实体的各个角色的 各种规范形式的道德义务,从而成为宗法“道德”的基础。朱熹注释孔子“志于 道”说:“道,则人伦日用之间所当行者是也。”而能行“道”(义务或规范) 就是“有德”。可见,研究中国传统道德,首先要从人际等级关系结构入手。这 里的“人”只是作为“伦理”中的一个角色,而不是独立的、孤立的个人。这就 是说,等级有分的人际关系规定了处于不同等级地位的人的角色义务,而行为符 合角色义务要求的就是“有德”。但这里所说的“有德”是指行为之符合“伦 理”所规定的规范要求,而真正之有“德”,还在于得之于“心”。朱熹正是在 这一意义上,认为“德者,得也;得其道于心而不失之谓也”。所以,“道德 的重点在于“德”一一德性、品德。有道德或有德,不是形式的,而是内心中稳 定的德性。因而,为了尽自己所应尽的角色义务而有“德”,就应正心、诚意、 修身,这才有了道德修养问题,才有了道德践履问题。作为伦理关系中的一个角
2018 年湖北省高三 4 月调研考试 语文试卷 2018.4.25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 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 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中国古代,“伦理”实际上是建基于“礼”这一宗法等级的人际关系及其秩序 之上的。 一般说来,“伦理”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及其秩序。但在古代,这种“关系”有 其特殊的内容:一是指君与臣、父与子、兄与弟、夫与妻以及朋友之间具有双向 义务的关系,也就是双方各以对对方的义务而成为“伦理”关系。所谓 “慈”“孝”“良”“恭”“仁”“忠”“惠”“顺”“信”等则是诸种双向 义务的规范形式;二是指这种双向义务关系的构成以亲情、友情为纽带和基础, 所谓“君臣关系”则是“父子关系”的延伸。第三,除了“朋友”一伦,其他以 亲情为纽带的关系都不是平等的,而是有上下尊卑等差的,体现了传统“伦理” 既亲亲又尊尊的宗法等级性特点。由此可见,“伦理”作为一种“关系”的实体 存在,不是任意的。没有血缘亲情关系就不构成家庭伦理,没有友情关系就构不 成朋友伦理。但在中国古代,虽有血缘亲情关系,如没有上下、尊卑之别,也不 构成“伦理”关系。传统“伦理”的这种结构,其实就是“礼”。而正是这样一 种“礼”制型定了人与人的关系和秩序,即所谓“伦理”。 中国古代社会之“伦理”,首先是指具有宗法性的“家庭”“家族”,由之而延 伸为一个等级有分的社会关系及其秩序,借用黑格尔的话也就是一个“伦理实 体”。而正是这样的“伦理实体”,规定了处于这一宗法伦理实体的各个角色的 各种规范形式的道德义务,从而成为宗法“道德”的基础。朱熹注释孔子“志于 道”说:“道,则人伦日用之间所当行者是也。”而能行“道”(义务或规范) 就是“有德”。可见,研究中国传统道德,首先要从人际等级关系结构入手。这 里的“人”只是作为“伦理”中的一个角色,而不是独立的、孤立的个人。这就 是说,等级有分的人际关系规定了处于不同等级地位的人的角色义务,而行为符 合角色义务要求的就是“有德”。但这里所说的“有德”是指行为之符合“伦 理”所规定的规范要求,而真正之有“德”,还在于得之于“心”。朱熹正是在 这一意义上,认为“德者,得也;得其道于心而不失之谓也”。所以,“道德” 的重点在于“德”——德性、品德。有道德或有德,不是形式的,而是内心中稳 定的德性。因而,为了尽自己所应尽的角色义务而有“德”,就应正心、诚意、 修身,这才有了道德修养问题,才有了道德践履问题。作为伦理关系中的一个角
色而有德,因而通过“修身”而达到“身修”,也就能“家齐”;“家齐”而后 能“国治”“天下平”。就是说,伦理角色之“有德”也就稳固了“伦理”关系 稳固了“礼”的社会结构和秩序。 这样,据“伦理”而论“道德”;为有“德”而论心性修养:通过修养心性而“成 人”;“成人”而后“家齐”“国治”“天下平”,一个“各安其分”“各得其 宜”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宗法等级伦理由此而“和”,达到古人所 梦想的“国泰民安”。而为了论证“伦理”的合理性和崇髙性,以及论证成就德 性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于是就有了“天人合一”“心性之辨”“义利之辨”“和 同之辨”等道德哲学,从而形成了古典中国伦理学的基本的理论进路、理论构架 和话语体系。 (摘编自朱贻庭《伦理与道德之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伦理”是指在“礼”制统领之下建立起来的一种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应的秩 B.“伦理”不是任意的,是一种“关系”的实体存在,没有亲情与友情构不成 伦理 C.“道德”要讲究德性和品德,具体来说是指行为符合“伦理”所规定的规范 要求。 D.“道德”与“伦理”关系紧密,“道德”的建立既得之于“道”,更得之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把“关系”作为论证的要素之一,阐释了传统“伦理”的具体内涵。 B.文章举朱熹注释孔子“志于道”的论述,意在表明能行“道”就是“有德”。 C.文章以“修身”而达到“身修”为立论依据,并由此引申出尽义务的问题。 D.关于伦理与道德之辨,文章从“伦理”谈起,论及“道德”,再辩证阐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伦理”有亲亲又尊尊的宗法等级性,呈现出看重等差而轻忽平等的特 点 B.传统“伦理”建立在宗法伦理实体的基础上,规定了各个社会角色的相应义 务 C.伦理角色只要“有德”,就会正心、诚意、修身,就能使社会结构和秩序稳 D.古人梦想的“国泰民安”试图通过伦理道德的建立而实现,这对今天仍有借 鉴意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最美丽的姑娘 蓝月 兵经常会做梦,梦见炮火纷飞,梦见恶狼哀嚎,但是梦得最多的是一位美丽的姑 娘。姑娘梳着乌黑的发辫,身材玲珑,脸如满月,一双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兵 觉得姑娘是他这辈子看见的最美丽的姑娘。 姑娘不仅美丽,还非常的善良。这位善良的姑娘救了兵的命。 那还是兵当兵时候的事情
色而有德,因而通过“修身”而达到“身修”,也就能“家齐”;“家齐”而后 能“国治”“天下平”。就是说,伦理角色之“有德”也就稳固了“伦理”关系, 稳固了“礼”的社会结构和秩序。 这样,据“伦理”而论“道德”;为有“德”而论心性修养;通过修养心性而“成 人”;“成人”而后“家齐”“国治”“天下平”,一个“各安其分”“各得其 宜”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宗法等级伦理由此而“和”,达到古人所 梦想的“国泰民安”。而为了论证“伦理”的合理性和崇高性,以及论证成就德 性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于是就有了“天人合一”“心性之辨”“义利之辨”“和 同之辨”等道德哲学,从而形成了古典中国伦理学的基本的理论进路、理论构架 和话语体系。 (摘编自朱贻庭《伦理与道德之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伦理”是指在“礼”制统领之下建立起来的一种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应的秩 序。 B.“伦理”不是任意的,是一种“关系”的实体存在,没有亲情与友情构不成 伦理。 C.“道德”要讲究德性和品德,具体来说是指行为符合“伦理”所规定的规范 要求。 D.“道德”与“伦理”关系紧密,“道德”的建立既得之于“道”,更得之于 “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把“关系”作为论证的要素之一,阐释了传统“伦理”的具体内涵。 B.文章举朱熹注释孔子“志于道”的论述,意在表明能行“道”就是“有德”。 C.文章以“修身”而达到“身修”为立论依据,并由此引申出尽义务的问题。 D.关于伦理与道德之辨,文章从“伦理”谈起,论及“道德”,再辩证阐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传统“伦理”有亲亲又尊尊的宗法等级性,呈现出看重等差而轻忽平等的特 点。 B.传统“伦理”建立在宗法伦理实体的基础上,规定了各个社会角色的相应义 务。 C.伦理角色只要“有德”,就会正心、诚意、修身,就能使社会结构和秩序稳 定。 D.古人梦想的“国泰民安”试图通过伦理道德的建立而实现,这对今天仍有借 鉴意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最美丽的姑娘 蓝 月 兵经常会做梦,梦见炮火纷飞,梦见恶狼哀嚎,但是梦得最多的是一位美丽的姑 娘。姑娘梳着乌黑的发辫,身材玲珑,脸如满月,一双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兵 觉得姑娘是他这辈子看见的最美丽的姑娘。 姑娘不仅美丽,还非常的善良。这位善良的姑娘救了兵的命。 那还是兵当兵时候的事情
是一个滴水成冰的冬日。飞雪漫天,兵在山间急急穿行,为了能在天黑前赶回部 队,兵走了一条山里的近道。猛然间,兵的本能感到了危险的气息,是狼的气息 果然,兵看到了两双阴冷凶残的狼眼紧盯着他……兵有枪,但枪膛里只剩一颗子 弹,这是最后的保命屏障 兵被迫改变了方向,一个多小时过去,天已经暗下来,狼开始步步紧逼,缩小包 围圈。兵的衣衫已经被冷汗湿透,彻骨的寒冷和饥饿让兵腿脚发软,他知道,狼 就等着他倒下。 突然,有闪闪烁烁的微弱灯光从树丛缝隙透过来,有灯光就说明有人!兵心里顿 时升起了希望,拼出最后的力气,举枪瞄准,随着一声爆响,一头健硕的灰狼中 弹倒地,兵迅速扑向灯光的方向 一幢石头小屋出现在兵的视线里 有人吗?开开门,有狼追我!兵拼命捶打木门。门吱嘎开了,伸出一只手,把兵 拽进了屋里。接着,门死死地拴上了 兵一松劲,只觉得眼前一黑,就软倒了。等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暖烘烘 的炕上。屋里炉火劈啪作响,兵不敢乱动,眼睛看向炉火的地方,他看到了一位 美丽的姑娘,姑娘梳着乌黑的发辫,身材玲珑,脸如满月,一双眼睛像星星一样 明亮,令兵一下子想到了家乡的栀子花,洁白、丰盈、清香……这位像栀子花 样的姑娘正在烤着兵身上的衣服,是姑娘救了兵一命。 兵临走时,回头看了看姑娘,姑娘也正望着他。姑娘泪光一闪,问,你还会回来 吗?兵说如果我能活着回来,我就来找你。兵头也不回地走了,他听到背后姑娘 喊,你一定活着回来,我等你 兵没敢应,兵的部队马上就要上前线,上前线,生死未卜,不能耽误了姑娘。 战场上,兵很勇猛,姑娘的那声喊就像护声符一直伴随着他,虽然负伤累累,最 终凯旋而归。 兵真想立马飞去姑娘那,可是……兵看着自己的残腿犹豫了,兵在战争中失去 腿。犹豫再三,兵默默流下了眼泪,对不起,你一定会找到比我更好更适合的人, 兵咬咬牙回到了家乡,在父母的操持下,结了婚。兵对自己的女人履行着做丈夫 的责任,但是女人却看不到丈夫的快乐。兵的女人在临终前终于知道了丈夫心中 隐藏的秘密。女人苦笑着说,我伴了你一生,你却伴了她一生。女人说,你去找 她吧,哪怕当面谢一谢当年的救命之恩。 女人的话就像一柄重锤,狠狠敲打着兵的心。 兵再次去了那个小山村,但石头小屋已经不在了。几经周折,找到了当年小山村 的村人,村人告知,兵说的那位姑娘不知什么原因终身未嫁,一直守在石头小屋 里。直到石头小屋拆除,才去了养老院。 兵顿时傻掉了,懊悔得死的心都有了,姑娘救了自己一命,自己却害了姑娘一生! 自己有勇气面对敌人,却没有勇气面对自己,这回说什么也不能再怯弱了。 兵找到了养老院,接待他的是一位胖乎乎的老太太,老太太听了兵的叙述,被感 动得眼泪哗哗的,老太太说,你等下,我去去就来。 兵激动得心都快跳出来了 不知道等了多久,老太太终于出来了,却一脸歉意,说,不好意思,没有你要找 的人。兵说,如果见不到她,我是不会走的。兵的语气坚定,神情坚毅。 天,两天,第三天的时候,养老院的门卫大叔看着不忍心了,说进屋坐坐吧。 兵说,不坐,我一定要等到她。兵一边说一边抻脖踮脚往里望,兵的眼睛一亮, 他看见了那位胖乎乎的老太太,老太太匆匆走出来递给了兵一张纸条
是一个滴水成冰的冬日。飞雪漫天,兵在山间急急穿行,为了能在天黑前赶回部 队,兵走了一条山里的近道。猛然间,兵的本能感到了危险的气息,是狼的气息。 果然,兵看到了两双阴冷凶残的狼眼紧盯着他……兵有枪,但枪膛里只剩一颗子 弹,这是最后的保命屏障。 兵被迫改变了方向,一个多小时过去,天已经暗下来,狼开始步步紧逼,缩小包 围圈。兵的衣衫已经被冷汗湿透,彻骨的寒冷和饥饿让兵腿脚发软,他知道,狼 就等着他倒下。 突然,有闪闪烁烁的微弱灯光从树丛缝隙透过来,有灯光就说明有人!兵心里顿 时升起了希望,拼出最后的力气,举枪瞄准,随着一声爆响,一头健硕的灰狼中 弹倒地,兵迅速扑向灯光的方向。 一幢石头小屋出现在兵的视线里。 有人吗?开开门,有狼追我!兵拼命捶打木门。门吱嘎开了,伸出一只手,把兵 拽进了屋里。接着,门死死地拴上了。 兵一松劲,只觉得眼前一黑,就软倒了。等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暖烘烘 的炕上。屋里炉火劈啪作响,兵不敢乱动,眼睛看向炉火的地方,他看到了一位 美丽的姑娘,姑娘梳着乌黑的发辫,身材玲珑,脸如满月,一双眼睛像星星一样 明亮,令兵一下子想到了家乡的栀子花,洁白、丰盈、清香……这位像栀子花一 样的姑娘正在烤着兵身上的衣服,是姑娘救了兵一命。 兵临走时,回头看了看姑娘,姑娘也正望着他。姑娘泪光一闪,问,你还会回来 吗?兵说如果我能活着回来,我就来找你。兵头也不回地走了,他听到背后姑娘 喊,你一定活着回来,我等你。 兵没敢应,兵的部队马上就要上前线,上前线,生死未卜,不能耽误了姑娘。 战场上,兵很勇猛,姑娘的那声喊就像护声符一直伴随着他,虽然负伤累累,最 终凯旋而归。 兵真想立马飞去姑娘那,可是……兵看着自己的残腿犹豫了,兵在战争中失去一 腿。犹豫再三,兵默默流下了眼泪,对不起,你一定会找到比我更好更适合的人。 兵咬咬牙回到了家乡,在父母的操持下,结了婚。兵对自己的女人履行着做丈夫 的责任,但是女人却看不到丈夫的快乐。兵的女人在临终前终于知道了丈夫心中 隐藏的秘密。女人苦笑着说,我伴了你一生,你却伴了她一生。女人说,你去找 她吧,哪怕当面谢一谢当年的救命之恩。 女人的话就像一柄重锤,狠狠敲打着兵的心。 兵再次去了那个小山村,但石头小屋已经不在了。几经周折,找到了当年小山村 的村人,村人告知,兵说的那位姑娘不知什么原因终身未嫁,一直守在石头小屋 里。直到石头小屋拆除,才去了养老院。 兵顿时傻掉了,懊悔得死的心都有了,姑娘救了自己一命,自己却害了姑娘一生! 自己有勇气面对敌人,却没有勇气面对自己,这回说什么也不能再怯弱了。 兵找到了养老院,接待他的是一位胖乎乎的老太太,老太太听了兵的叙述,被感 动得眼泪哗哗的,老太太说,你等下,我去去就来。 兵激动得心都快跳出来了。 不知道等了多久,老太太终于出来了,却一脸歉意,说,不好意思,没有你要找 的人。兵说,如果见不到她,我是不会走的。兵的语气坚定,神情坚毅。 一天,两天,第三天的时候,养老院的门卫大叔看着不忍心了,说进屋坐坐吧。 兵说,不坐,我一定要等到她。兵一边说一边抻脖踮脚往里望,兵的眼睛一亮, 他看见了那位胖乎乎的老太太,老太太匆匆走出来递给了兵一张纸条
兵颤抖着手打开了纸条,上面写着:其实你已经伴了我一生,如果我也伴随了你 生,那是我的幸运。守住那份青春的美好,不是更好吗?一切是命,请回吧 兵怔怔地看着,眼睛越来越模糊… 老太太叹了口气,转身往里去。 请等等。兵叫住了老太太,掏出一支笔,在纸条的反面写了一行字,说,请您一 定交给她 老太太看了一眼纸条背面的字,笑了,她说,请跟我进来吧 兵也笑了,他知道他终于等来了春天。 兵的纸条是这样写的:既然老天安排我们再次相逢,我不会再错失你! 兵更知道,接待他的老太太就是他要找的人 (取材于《山东文学》2016年11期,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兵”经常梦见的内容,为下文作了铺垫,并且设置了悬念,能 够激发读者的兴趣 B.小说第4段中,“两双阴冷凶残的狼眼”和“枪膛里只剩一颗子弹”构成了 一对矛盾,让气氛紧张了起来 C.小说中写姑娘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运用了比喻手法,生动地表现了 姑娘的美丽、善良,形象鲜明。 D.“兵”离开时,“头也不回地走了”,说明他是一位忠于职守的战士,牢记 着自己的任务,完全没有儿女私情。 5.小说中的“兵”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分析。(5分) 6.请根据小说内容赏析结尾段的妙处。(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知识付费的本质,就是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其商业价值。知识付费有 利于人们高效筛选信息,同时也激励优质内容的生产。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 今天,“知识就是财富”这句格言,又有了新的解读,因为在知识付费平台上, 实现了知识直接“变现”,成了另一种含义的“知识就是财富”。另一方面,引 入价格或经济回报因素后,是否会进一步提高人类知识分享与消费的效率,也逐 渐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摘编自百度百科、秦洁《知识付费兴起原因探析及前景展望》) 材料二 随着知识付费概念的走红,短时间内各种知识付费平台一拥而上,致使行业良莠 不齐。纵观当下市场上的产品形态,无论是综艺式的说话课程、快速解惑的付费 问答,抑或是读书精华,内容均呈现大众化、浅层化、覆盖面广的特点,根本无 法满足用户深度学习、获得知识沉淀的需求。 在此状况下,知识付费行业要良性运行,更需要从内容上下功夫,根本不是签约 几个大Ⅴ就能解决问题的。人们之所以愿意为知识“买单”,就是因为知识的可 贵,而可贵的知识不是靠名人效应积攒的,而是需要“肚子里有货”。唯有拓宽 知识生产者的来源渠道,让更多的知识人参与到知识付费领域中,才能够解决知 识付费“内容”不足的问题 (摘编自腾讯网《“知识付费”缺少的不是理念,而是内容》) 材料三
兵颤抖着手打开了纸条,上面写着:其实你已经伴了我一生,如果我也伴随了你 一生,那是我的幸运。守住那份青春的美好,不是更好吗?一切是命,请回吧。 兵怔怔地看着,眼睛越来越模糊…… 老太太叹了口气,转身往里去。 请等等。兵叫住了老太太,掏出一支笔,在纸条的反面写了一行字,说,请您一 定交给她。 老太太看了一眼纸条背面的字,笑了,她说,请跟我进来吧。 兵也笑了,他知道他终于等来了春天。 兵的纸条是这样写的:既然老天安排我们再次相逢,我不会再错失你! 兵更知道,接待他的老太太就是他要找的人。 (取材于《山东文学》2016 年 11 期,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开头写“兵”经常梦见的内容,为下文作了铺垫,并且设置了悬念,能 够激发读者的兴趣。 B.小说第 4 段中,“两双阴冷凶残的狼眼”和“枪膛里只剩一颗子弹”构成了 一对矛盾,让气氛紧张了起来。 C.小说中写姑娘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运用了比喻手法,生动地表现了 姑娘的美丽、善良,形象鲜明。 D.“兵”离开时,“头也不回地走了”,说明他是一位忠于职守的战士,牢记 着自己的任务,完全没有儿女私情。 5.小说中的“兵”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分析。(5 分) 6.请根据小说内容赏析结尾段的妙处。 (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知识付费的本质,就是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其商业价值。知识付费有 利于人们高效筛选信息,同时也激励优质内容的生产。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 今天,“知识就是财富”这句格言,又有了新的解读,因为在知识付费平台上, 实现了知识直接“变现”,成了另一种含义的“知识就是财富”。另一方面,引 入价格或经济回报因素后,是否会进一步提高人类知识分享与消费的效率,也逐 渐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摘编自百度百科、秦洁《知识付费兴起原因探析及前景展望》) 材料二 随着知识付费概念的走红,短时间内各种知识付费平台一拥而上,致使行业良莠 不齐。纵观当下市场上的产品形态,无论是综艺式的说话课程、快速解惑的付费 问答,抑或是读书精华,内容均呈现大众化、浅层化、覆盖面广的特点,根本无 法满足用户深度学习、获得知识沉淀的需求。 在此状况下,知识付费行业要良性运行,更需要从内容上下功夫,根本不是签约 几个大 V 就能解决问题的。人们之所以愿意为知识“买单”,就是因为知识的可 贵,而可贵的知识不是靠名人效应积攒的,而是需要“肚子里有货”。唯有拓宽 知识生产者的来源渠道,让更多的知识人参与到知识付费领域中,才能够解决知 识付费“内容”不足的问题。 (摘编自腾讯网《“知识付费”缺少的不是理念,而是内容》) 材料三
图一2015-2018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规模及预测 29 10000% 6a00% 4000% 048 2000% cooee 2015 2018E 用户规模(人)一增长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图二网友最愿意买单的领域 能提高工作能力利收入的经验兴趣爱好8业选摔时间管漫方法技能 63.3謇 42.19 3290% 2391% (数据来源:果壳网和网易云课堂公布的《2016年知识青年付费报告》) 材料四 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技术驱动的风口不同,知识付费的崛起,与其说是技术上 的演进,不如说是社会需求的爆发所致。具体而言,知识付费既借力于知识付费 平台的演进、付费方式的便利,也得益于中国中产阶层及准中产阶层学历教育需 求的爆发。但这并不意味着知识付费只是一种应对当下中产焦虑的“止痛剂”, 也不仅仅是IP变现的另外一种方式 知识付费通过交易手段使得更多的人愿意共享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认知盈余,是通 过市场规律和便利的互联网传播达到信息的优化配置。未来的知识付费行业实际 上是现有的信息服务业互联网化的一部分,是人类信息生产、获取方式由线下转 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由一对多转为多对多的一个阶段。最终,知识付费不仅会作 为一种独立的行业,还会直接改造和融合现有的教育业、出版业、广告业、咨询 服务业,成为万亿以上规模的巨大产业。 但相比未来的前景,目前知识付费行业发展仍然处于早期阶段,除了适应移动化 的消费方式造成的知识碎片化问题以外,还存在知识付费体验差、缺乏内容评价 体系和筛选体系、复购意愿不高等问题。从整体产业上看,商业环节和链条缺失、 基础设施和产品设计不完全、用户群体需要扩大等问题都制约了知识付费的发 展。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对知识付费行业进行整体的梳理和检视。 (摘编自冯尚钺《我们研究了28家平台,为你揭开知识付费的现状与未 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揭示了知识付费的本质、优势,同时也表达了对知识付费潜在缺点的 隐忧
图一 2015-2018 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规模及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图二 网友最愿意买单的领域 (数据来源:果壳网和网易云课堂公布的《2016 年知识青年付费报告》) 材料四 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技术驱动的风口不同,知识付费的崛起,与其说是技术上 的演进,不如说是社会需求的爆发所致。具体而言,知识付费既借力于知识付费 平台的演进、付费方式的便利,也得益于中国中产阶层及准中产阶层学历教育需 求的爆发。但这并不意味着知识付费只是一种应对当下中产焦虑的“止痛剂”, 也不仅仅是 IP 变现的另外一种方式。 知识付费通过交易手段使得更多的人愿意共享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认知盈余,是通 过市场规律和便利的互联网传播达到信息的优化配置。未来的知识付费行业实际 上是现有的信息服务业互联网化的一部分,是人类信息生产、获取方式由线下转 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由一对多转为多对多的一个阶段。最终,知识付费不仅会作 为一种独立的行业,还会直接改造和融合现有的教育业、出版业、广告业、咨询 服务业,成为万亿以上规模的巨大产业。 但相比未来的前景,目前知识付费行业发展仍然处于早期阶段,除了适应移动化 的消费方式造成的知识碎片化问题以外,还存在知识付费体验差、缺乏内容评价 体系和筛选体系、复购意愿不高等问题。从整体产业上看,商业环节和链条缺失、 基础设施和产品设计不完全、用户群体需要扩大等问题都制约了知识付费的发 展。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对知识付费行业进行整体的梳理和检视。 (摘编自冯尚钺《我们研究了 28 家平台,为你揭开知识付费的现状与未 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揭示了知识付费的本质、优势,同时也表达了对知识付费潜在缺点的 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