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通通释 晋纪》,而《隋》、《唐》二志,郑、马二通并有陆机《晋纪 》四卷,并入编年门。今《史通》云“历纪三祖,直叙其事” 以为不合本纪之体。得毋机书之以纪名,原是荀、袁汉纪之“ 纪”,而非本纪之“纪”欤?识以存疑。三祖,谓所追尊宣帝 懿、景帝师、文帝昭也。 弘嗣吴史弘嗣,韦曜字,即韦昭也。见《国语》家。《吴 志曜传》:孙即位,欲为父和作纪,曜执以和不登帝位,宜名 为传,如是者非一。皓积嫌愤,遂诛曜。按:今《吴志》《孙 和传》在五子之列,殆因曜之旧欤? 伯起魏书《北史》:魏收字伯起,小字佛助。与温子升、 邢子才齐誉,世号三才。齐天保元年,除中书令,兼著作郎 二年,诏撰魏史。《魏书》纪:恭宗景穆皇帝讳晃,太武皇帝 长子也,薨于东宫,即柩谥曰景穆。髙帝即位,追尊皇帝庙号。 史臣曰:“恭宗明德令闻,夙世殂夭,其戾园之悼欤?”按 此纪继《太武纪》下,是僭纪也。当附太武纪末,不合分篇 戾园《汉宣帝纪》:武帝戾太子纳史良娣,产子史皇孙 皇孙生帝。巫蛊事起,太子亡至湖,遇害。《武五子传》:宣 帝初即位,昭曰:“故皇太子在湖,未有号谥、岁时祠,其议 谥,置园邑。”有司奏请,谥曰戾,置奉邑二百家,湖乡邪里 聚为戾园。后又益戾园满三百家。 魏著作《北史》《魏季景传》:季景子澹,字彦深,仕齐 殿中郎、中书舍人。入隋,迁著作郎。帝以魏收所撰《后魏书 》褒贬失实,诏澹别成魏史。义例与魏收多所不同。按:澹本 字彦渊,唐讳为“深”。 李安平《唐书》;李百药字重规,定州安平人,隋内史令 德林子也。幼多病,祖母赵以“百药”名之。七岁能属文,号 奇童。贞观元年,拜中书舍人,封安平县男。所撰《齐史》行
史通通释 ·2 7· 晋纪》,而《隋》、《唐》二志,郑、马二通并有陆机《晋纪 》四卷,并入编年门。今《史通》云“历纪三祖,直叙其事”, 以为不合本纪之体。得毋机书之以纪名,原是荀、袁汉纪之“ 纪”,而非本纪之“纪”欤?识以存疑。三祖,谓所追尊宣帝 懿、景帝师、文帝昭也。 弘嗣吴史弘嗣,韦曜字,即韦昭也。见《国语》家。《吴 志曜传》:孙即位,欲为父和作纪,曜执以和不登帝位,宜名 为传,如是者非一。皓积嫌愤,遂诛曜。按:今《吴志》《孙 和传》在五子之列,殆因曜之旧欤? 伯起魏书《北史》:魏收字伯起,小字佛助。与温子升、 邢子才齐誉,世号三才。齐天保元年,除中书令,兼著作郎。 二年,诏撰魏史。《魏书》纪:恭宗景穆皇帝讳晃,太武皇帝 长子也,薨于东宫,即柩谥曰景穆。高帝即位,追尊皇帝庙号。 史臣曰:“恭宗明德令闻,夙世殂夭,其戾园之悼欤?”按: 此纪继《太武纪》下,是僭纪也。当附太武纪末,不合分篇。 戾园《汉宣帝纪》:武帝戾太子纳史良娣,产子史皇孙。 皇孙生帝。巫蛊事起,太子亡至湖,遇害。《武五子传》:宣 帝初即位,昭曰:“故皇太子在湖,未有号谥、岁时祠,其议 谥,置园邑。”有司奏请,谥曰戾,置奉邑二百家,湖乡邪里 聚为戾园。后又益戾园满三百家。 魏著作《北史》《魏季景传》:季景子澹,字彦深,仕齐 殿中郎、中书舍人。入隋,迁著作郎。帝以魏收所撰《后魏书 》褒贬失实,诏澹别成魏史。义例与魏收多所不同。按:澹本 字彦渊,唐讳为“深”。 李安平《唐书》;李百药字重规,定州安平人,隋内史令 德林子也。幼多病,祖母赵以“百药”名之。七岁能属文,号 奇童。贞观元年,拜中书舍人,封安平县男。所撰《齐史》行
史通通释 于世
史通通释 ·2 8 · 于世
史通通释 世家第五 自有王者,便置诸侯,列以五等,疏为万国。当周之东迁, 王室大坏,于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迄乎秦世,分为七雄。司 马迁之记诸国也,其编次之体,与本纪不殊。荩欲抑彼诸侯, 异乎天子,故假以他称,名为世家。 案世家之为义也,岂不以开国承家,世代相续?至如陈胜 起自群盗,称王六月而死,子孙不嗣,社稷靡闻,无世可传, 无家可宅,而以世家为称,岂当然乎?夫史之篇目,皆迁所创, 岂以自我作故,而名实无准。 且诸侯、大夫,家国本别。三晋之与田氏,自未为君而前, 齿列陪臣,屈身藩后,而前后一统,俱归世家。使君臣相杂, 升降失序,何以责季孙之八佾舞庭,管氏之三归反坫?列号东 帝,抗衡西秦,地方千里,高视六国,而没其本号,唯以田完 制名,求之人情,孰谓其可? 当汉氏之有天下也,其诸侯与古不同。夫古者诸侯,皆即 位建元,专制一国,绵绵瓜瓞,卜世长久。至于汉代则不然 其宗子称王者,皆受制京邑,自同州郡;异姓封侯者,必从宦 天朝,不临方域。或传国唯止一身,或袭爵才经数世,虽名班 胙土,而礼异人君,必编世家,实同列传。而马迁强加别录, 以类相从,虽得画一之宜,讵识随之义? 荩班《汉》知其若是,厘革前非。至如萧、曹茅土之封
史通通释 ·2 9· 世家第五 自有王者,便置诸侯,列以五等,疏为万国。当周之东迁, 王室大坏,于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迄乎秦世,分为七雄。司 马迁之记诸国也,其编次之体,与本纪不殊。荩欲抑彼诸侯, 异乎天子,故假以他称,名为世家。 案世家之为义也,岂不以开国承家,世代相续?至如陈胜 起自群盗,称王六月而死,子孙不嗣,社稷靡闻,无世可传, 无家可宅,而以世家为称,岂当然乎?夫史之篇目,皆迁所创, 岂以自我作故,而名实无准。 且诸侯、大夫,家国本别。三晋之与田氏,自未为君而前, 齿列陪臣,屈身藩后,而前后一统,俱归世家。使君臣相杂, 升降失序,何以责季孙之八佾舞庭,管氏之三归反坫?列号东 帝,抗衡西秦,地方千里,高视六国,而没其本号,唯以田完 制名,求之人情,孰谓其可? 当汉氏之有天下也,其诸侯与古不同。夫古者诸侯,皆即 位建元,专制一国,绵绵瓜瓞,卜世长久。至于汉代则不然。 其宗子称王者,皆受制京邑,自同州郡;异姓封侯者,必从宦 天朝,不临方域。或传国唯止一身,或袭爵才经数世,虽名班 胙土,而礼异人君,必编世家,实同列传。而马迁强加别录, 以类相从,虽得画一之宜,讵识随之义? 荩班《汉》知其若是,厘革前非。至如萧、曹茅土之封
史通通释 荆、楚葭莩之属,并一概称传,无复世家,事势当然,非矫枉 也。自兹已降,年将四百。及魏有中夏,而扬、益不宾,终亦 受屈中朝,见称伪主。为史者必题之以纪,则上通帝王;榜之 以传,则下同臣妾。梁主敕撰《通史》,定为吴、蜀世家。持 彼僭君,比诸列国,去太去甚,其得折中之规乎!次有子显《 齐书》,北编魏虏;牛弘《周史》,南记萧。考其传体,宜曰 世家。但近古著书,通无此称。用使马迁之目,湮没不行;班 固之名,相传靡易者矣。 三晋《史记》《赵世家》:叔带去周如晋,事晋文侯,始 建赵氏于晋国。五世,晋献公赐赵夙耿。晋悼公立,赵武续赵 宗。晋顷公年,赵简子出,有人当道,曰:“主君之子,且必 有代。”晋懿公年,赵襄子与韩、魏灭知氏,于是北有代,南 有知氏。襄子卒,献侯立;卒,子烈侯籍立。韩、魏、赵皆相 立为诸侯。《魏世家》:毕万事晋献公,献公以魏封万。卜偃 曰:“万,满数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赏,天开之矣。”晋 文公令武子袭魏氏。晋悼公任魏绛政。其后魏桓子与韩康子、 赵襄子共伐灭知伯,分其地。桓子之孙曰文侯都,与赵、韩列 为诸侯。《注》:《世本》曰:“都,斯也”。《韩世家》 韩之先与周同姓,其后事晋,得封于韩原,曰韩武子。后三世 有韩厥,从封姓为韩氏。晋作六卿,而韩厥在一卿之位,号为 献子。子宣子徙居州。子贞子徙居平阳。至康子,与赵襄子、 魏桓子共败知伯,分其地,地益大。子武子,武子子景侯虔, 与赵、魏俱得立为诸侯。 田氏《田敬仲完世家》:陈完者,陈厉公佗之子也。奔齐, 齐桓公使为工正。完卒,谥为敬仲。敬仲之如齐,以陈字为田 氏。按:完之后九世为太公和,迁齐康公于海上。与魏文侯会 浊泽,求为诸侯。魏使使言周天子,天子许之。田和立为齐侯
史通通释 ·3 0· 荆、楚葭莩之属,并一概称传,无复世家,事势当然,非矫枉 也。自兹已降,年将四百。及魏有中夏,而扬、益不宾,终亦 受屈中朝,见称伪主。为史者必题之以纪,则上通帝王;榜之 以传,则下同臣妾。梁主敕撰《通史》,定为吴、蜀世家。持 彼僭君,比诸列国,去太去甚,其得折中之规乎!次有子显《 齐书》,北编魏虏;牛弘《周史》,南记萧。考其传体,宜曰 世家。但近古著书,通无此称。用使马迁之目,湮没不行;班 固之名,相传靡易者矣。 三晋《史记》《赵世家》:叔带去周如晋,事晋文侯,始 建赵氏于晋国。五世,晋献公赐赵夙耿。晋悼公立,赵武续赵 宗。晋顷公年,赵简子出,有人当道,曰:“主君之子,且必 有代。”晋懿公年,赵襄子与韩、魏灭知氏,于是北有代,南 有知氏。襄子卒,献侯立;卒,子烈侯籍立。韩、魏、赵皆相 立为诸侯。《魏世家》:毕万事晋献公,献公以魏封万。卜偃 曰:“万,满数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赏,天开之矣。”晋 文公令武子袭魏氏。晋悼公任魏绛政。其后魏桓子与韩康子、 赵襄子共伐灭知伯,分其地。桓子之孙曰文侯都,与赵、韩列 为诸侯。《注》:《世本》曰:“都,斯也”。《韩世家》: 韩之先与周同姓,其后事晋,得封于韩原,曰韩武子。后三世 有韩厥,从封姓为韩氏。晋作六卿,而韩厥在一卿之位,号为 献子。子宣子徙居州。子贞子徙居平阳。至康子,与赵襄子、 魏桓子共败知伯,分其地,地益大。子武子,武子子景侯虔, 与赵、魏俱得立为诸侯。 田氏《田敬仲完世家》:陈完者,陈厉公佗之子也。奔齐, 齐桓公使为工正。完卒,谥为敬仲。敬仲之如齐,以陈字为田 氏。按:完之后九世为太公和,迁齐康公于海上。与魏文侯会 浊泽,求为诸侯。魏使使言周天子,天子许之。田和立为齐侯
史通通释 列于诸侯。 葭莩《汉书》:中山靖王胜对曰:“群臣非有葭莩之亲 鸿毛之重。”《注》:莩者,葭中白皮,至薄,喻薄。 去太去甚《老子》《无为章》: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子显编魏虏《梁书》《萧子恪传》:子恪弟子显,字景阳, 启撰齐史。书成,表奏之。子显《齐书》列传第三十八,题为 《魏虏》 牛弘周史《隋书》本传:弘字里仁。开皇初,授秘书监。 拜礼部尚书,敕修撰《五礼》,勒成百卷。有文集十三卷。按 弘撰《周史》,本传缺书。《隋》《经籍志》:《周史》十 八卷,未成,牛弘撰。亦见《外》篇《正史》篇。《读书志》 苏绰秉政,军国词令,多准《尚书》。牛弘为史,尤务清言。 萧《后周书》:萧字理孙,梁武帝之孙,昭明太子之第三 子。昭明卒,武帝舍兄弟而立简文。大同元年,除持节,都督 雍、梁、随诸军事。以襄阳梁武创基之所,志存绥养。侯景作 乱,梁元帝时镇江陵,与隙,恐,乃称于魏。江陵平,太祖立 为梁主,资以江陵一州之地。遂称帝于其国,在位八载,薨。 又命其太子岿嗣位。岿字仁远,有文学,善抚御,在位二十 载,薨。又命其太子琮嗣位。琮字温文,倜傥善弓马。二年 隋入朝,废梁国。自初即位,至是岁三十有三年矣。按:于后 周,若题以世家,实为宜称
史通通释 ·3 1· 列于诸侯。 葭莩《汉书》:中山靖王胜对曰:“群臣非有葭莩之亲, 鸿毛之重。”《注》:莩者,葭中白皮,至薄,喻薄。 去太去甚《老子》《无为章》: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子显编魏虏《梁书》《萧子恪传》:子恪弟子显,字景阳, 启撰齐史。书成,表奏之。子显《齐书》列传第三十八,题为 《魏虏》。 牛弘周史《隋书》本传:弘字里仁。开皇初,授秘书监。 拜礼部尚书,敕修撰《五礼》,勒成百卷。有文集十三卷。按 :弘撰《周史》,本传缺书。《隋》《经籍志》:《周史》十 八卷,未成,牛弘撰。亦见《外》篇《正史》篇。《读书志》 :苏绰秉政,军国词令,多准《尚书》。牛弘为史,尤务清言。 萧《后周书》:萧字理孙,梁武帝之孙,昭明太子之第三 子。昭明卒,武帝舍兄弟而立简文。大同元年,除持节,都督 雍、梁、随诸军事。以襄阳梁武创基之所,志存绥养。侯景作 乱,梁元帝时镇江陵,与隙,恐,乃称于魏。江陵平,太祖立 为梁主,资以江陵一州之地。遂称帝于其国,在位八载,薨。 又命其太子岿嗣位。岿字仁远,有文学,善抚御,在位二十三 载,薨。又命其太子琮嗣位。琮字温文,倜傥善弓马。二年, 隋入朝,废梁国。自初即位,至是岁三十有三年矣。按:于后 周,若题以世家,实为宜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