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通通释 干纪即干宝《晋纪》,见《左传》家。 徐沈《徐爰传》,见《正史》篇注。《书录解题》:《宋 书》,本何承天、山谦之、苏宝生所撰,至徐爰勒为一史,起 义熙,迄大明。自永光以来,阙而不录。《梁书》《沈约传》 约字休文,吴兴人。高祖勋业既就,约尝叩其端,曰:今不 可以淳风期万物。攀龙附凤者莫不云明公其人也。高祖受禅 为尚书仆射,卒,谥曰隐。著《宋书》百卷,其目详《外篇正 史》篇 裴略即裴子野《宋略》,见《左传》家
史通通释 ·2 2· 干纪即干宝《晋纪》,见《左传》家。 徐沈《徐爰传》,见《正史》篇注。《书录解题》:《宋 书》,本何承天、山谦之、苏宝生所撰,至徐爰勒为一史,起 义熙,迄大明。自永光以来,阙而不录。《梁书》《沈约传》 :约字休文,吴兴人。高祖勋业既就,约尝叩其端,曰:今不 可以淳风期万物。攀龙附凤者莫不云明公其人也。高祖受禅, 为尚书仆射,卒,谥曰隐。著《宋书》百卷,其目详《外篇正 史》篇。 裴略即裴子野《宋略》,见《左传》家
史通通释 载言第三 古者言为《尚书》,事为《春秋》,左右二史,分尸其职 盖桓、文作霸、纠合同盟,春秋之时,事之大者也,而《尚书 》阙纪。秦师败绩,缪公诫誓,《尚书》之中,言之大者也, 而《春秋》靡录。此则言、事有别,断可知矣 逮左氏为书,不遵古法,言之举事,同在传中。然而言事 相兼,烦省合理,故使读者寻绎不倦,览讽忘疲。 至于《史》、《汉》则不然,凡所包举,务存恢博,文辞 人记,繁富为多。是以《贾谊》、《晁错》、《董仲舒》、《 东方朔》等传,唯上录言,罕逢载事。夫方述一事,得其纪纲, 而隔以大篇,分其次序。披阅之者,有所懵然。后史相承,不 改其辙,交错分扰,古今是同 案迁、固列君臣于纪传,统遗逸于表志,难篇名甚广而言 无独录。愚谓凡为史者,宜于表志之外,更立一书。若人主之 制册、诰令,群臣之章表、移檄,收之纪传,悉人书部,题为 制册 章表书”,以类区别。他皆放此。亦犹志之有 礼乐志”、“刑法志”者也。又诗人之什,自成一家。故风、 雅、比、兴、非《三传》所取。自六义不作,文章生焉。若韦 孟讽谏之诗,扬雄出师之颂,马卿之书封禅,贾谊之论过秦, 诸如此文,皆施纪传。窃谓宜从古例,断入书中。亦犹《舜典 》列《元首之歌》,《夏书》包《五子之咏》者也。夫能使史
史通通释 ·2 3· 载言第三 古者言为《尚书》,事为《春秋》,左右二史,分尸其职。 盖桓、文作霸、纠合同盟,春秋之时,事之大者也,而《尚书 》阙纪。秦师败绩,缪公诫誓,《尚书》之中,言之大者也, 而《春秋》靡录。此则言、事有别,断可知矣。 逮左氏为书,不遵古法,言之举事,同在传中。然而言事 相兼,烦省合理,故使读者寻绎不倦,览讽忘疲。 至于《史》、《汉》则不然,凡所包举,务存恢博,文辞 人记,繁富为多。是以《贾谊》、《晁错》、《董仲舒》、《 东方朔》等传,唯上录言,罕逢载事。夫方述一事,得其纪纲, 而隔以大篇,分其次序。披阅之者,有所懵然。后史相承,不 改其辙,交错分扰,古今是同。 案迁、固列君臣于纪传,统遗逸于表志,难篇名甚广而言 无独录。愚谓凡为史者,宜于表志之外,更立一书。若人主之 制册、诰令,群臣之章表、移檄,收之纪传,悉人书部,题为 “制册”、“章表书”,以类区别。他皆放此。亦犹志之有“ 礼乐志”、“刑法志”者也。又诗人之什,自成一家。故风、 雅、比、兴、非《三传》所取。自六义不作,文章生焉。若韦 孟讽谏之诗,扬雄出师之颂,马卿之书封禅,贾谊之论过秦, 诸如此文,皆施纪传。窃谓宜从古例,断入书中。亦犹《舜典 》列《元首之歌》,《夏书》包《五子之咏》者也。夫能使史
史通通释 休如是,庶几《春秋》、《尚书》之道备矣。 昔干宝议撰晋史,以为宜准丘明,其臣下委曲,仍为谱注 于时议者,莫不宗之。故前史之所未安,后史之所宜革。是用 敢同有识,爰立兹篇,庶世之作者,睹其利害。如谓不然,请 俟来哲。 韦孟讽谏《汉书》《韦贤传》:韦贤,邹人也。其先韦孟, 家本彭城,为楚元王传。及孙王戊,荒淫不遵道,孟作诗讽谏。 后遂去位,徙家于邹,又作一篇。其诗,或曰子孙好事,述先 人之志而作也。 扬雄出师按:《汉书》《扬雄传》载《河东》、《长杨》 等赋,《反离骚》、《解嘲》等词,《太玄》、《法言》等序, 而无出师颂。郭《注》引《文选注》云:成帝时,西羌有警, 上思将帅之臣,追美赵充国,乃召雄,即《充国图》颂之。《 文选》《充国颂》后,编有《出师倾》,则史孝山作,岂《史 通》误以为雄耶? 马卿封禅《汉书》:司马相如字长卿,见上好仙,遂奏《 大人赋》。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气游天地之间意。病免,家 居茂陵。天子使取其书,使所忠往,而相如已死。问其妻,对 曰:“长卿未死时,为一卷书,曰:‘有使来求书,奏之。’” 其遗札书,言封禅事,所忠奏焉。 贾谊过秦按:《汉书》《贾谊传》不载《过秦论》,于《 陈胜项籍传赞》取《史记》褚少孙所述之文录之,止三篇之 又按:《史通》所举韦、扬、马、贾诸篇,或置传首,或出他 书,或入传中,或附赞内,举非一例,其意只有关劝戒,传颂 艺林,法当采入史中者,用示择言之例耳
史通通释 ·2 4· 休如是,庶几《春秋》、《尚书》之道备矣。 昔干宝议撰晋史,以为宜准丘明,其臣下委曲,仍为谱注。 于时议者,莫不宗之。故前史之所未安,后史之所宜革。是用 敢同有识,爰立兹篇,庶世之作者,睹其利害。如谓不然,请 俟来哲。 韦孟讽谏《汉书》《韦贤传》:韦贤,邹人也。其先韦孟, 家本彭城,为楚元王传。及孙王戊,荒淫不遵道,孟作诗讽谏。 后遂去位,徙家于邹,又作一篇。其诗,或曰子孙好事,述先 人之志而作也。 扬雄出师按:《汉书》《扬雄传》载《河东》、《长杨》 等赋,《反离骚》、《解嘲》等词,《太玄》、《法言》等序, 而无出师颂。郭《注》引《文选注》云:成帝时,西羌有警, 上思将帅之臣,追美赵充国,乃召雄,即《充国图》颂之。《 文选》《充国颂》后,编有《出师倾》,则史孝山作,岂《史 通》误以为雄耶? 马卿封禅《汉书》:司马相如字长卿,见上好仙,遂奏《 大人赋》。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气游天地之间意。病免,家 居茂陵。天子使取其书,使所忠往,而相如已死。问其妻,对 曰:“长卿未死时,为一卷书,曰:‘有使来求书,奏之。’” 其遗札书,言封禅事,所忠奏焉。 贾谊过秦按:《汉书》《贾谊传》不载《过秦论》,于《 陈胜项籍传赞》取《史记》褚少孙所述之文录之,止三篇之一。 又按:《史通》所举韦、扬、马、贾诸篇,或置传首,或出他 书,或入传中,或附赞内,举非一例,其意只有关劝戒,传颂 艺林,法当采入史中者,用示择言之例耳
史通通释 本纪第四 昔汲冢竹书是曰《纪年》,《吕氏春秋》肇立纪号。荩纪 者,纲纪庶品,纲罗万物。考篇目之大者,其莫过于此乎?及 司马迁之著《史记》也,又列天子行事,以本纪名篇。后世因 之,守而勿失。譬夫行夏时之正朔,服孔门之教义者,虽地迁 陵谷,时变质文,而此道常行,终莫之能易也。 然迁之以天子为本纪,诸侯为世家,斯诚谠矣。但区域既 定,而疆理不分,遂令后之学者罕详其义。案姬自后稷至于西 伯,嬴自伯翳至于庄襄,爵乃诸侯,而名隶本纪。若以西伯、 在襄以上,别作周、秦世家,持殷纣以对。武王,拔秦始以承 周赧,使帝王传授,昭然有别,岂不善乎?必以西伯以前,其 事简约,别加一目,不足成篇。则伯翳之至庄襄,其书先成 卷,而不共世家等列,辄与本纪同编,此尤可怪也。项羽僭盗 而死,未得成君,求之于古,则齐无知、卫州吁之类也。安得 讳其名字,呼之曰王者乎?春秋吴、楚僭拟,书如列国。假使 羽窃帝名,正可抑同群盗,况其名曰西楚,号止霸王者乎?霸 王者,即当时诸侯。诸侯而称本纪,求名责实,再三乖谬。 荩纪之为体,犹《春秋》之经,系日月以成岁时,书君上 以显国统。曹武虽曰人臣,实同王者,以未登帝位,国不建元 陈《志》权假汉年,编作《魏纪》,亦犹《两汉书》首列秦 莽之正朔也。后来作者,宜准于斯。而陆机《晋书》,列纪
史通通释 ·2 5· 本纪第四 昔汲冢竹书是曰《纪年》,《吕氏春秋》肇立纪号。荩纪 者,纲纪庶品,纲罗万物。考篇目之大者,其莫过于此乎?及 司马迁之著《史记》也,又列天子行事,以本纪名篇。后世因 之,守而勿失。譬夫行夏时之正朔,服孔门之教义者,虽地迁 陵谷,时变质文,而此道常行,终莫之能易也。 然迁之以天子为本纪,诸侯为世家,斯诚谠矣。但区域既 定,而疆理不分,遂令后之学者罕详其义。案姬自后稷至于西 伯,嬴自伯翳至于庄襄,爵乃诸侯,而名隶本纪。若以西伯、 在襄以上,别作周、秦世家,持殷纣以对。武王,拔秦始以承 周赧,使帝王传授,昭然有别,岂不善乎?必以西伯以前,其 事简约,别加一目,不足成篇。则伯翳之至庄襄,其书先成一 卷,而不共世家等列,辄与本纪同编,此尤可怪也。项羽僭盗 而死,未得成君,求之于古,则齐无知、卫州吁之类也。安得 讳其名字,呼之曰王者乎?春秋吴、楚僭拟,书如列国。假使 羽窃帝名,正可抑同群盗,况其名曰西楚,号止霸王者乎?霸 王者,即当时诸侯。诸侯而称本纪,求名责实,再三乖谬。 荩纪之为体,犹《春秋》之经,系日月以成岁时,书君上 以显国统。曹武虽曰人臣,实同王者,以未登帝位,国不建元。 陈《志》权假汉年,编作《魏纪》,亦犹《两汉书》首列秦、 莽之正朔也。后来作者,宜准于斯。而陆机《晋书》,列纪三
史通通释 祖,直序其事,竟不编年。年既不编,何纪之有?夫位终北面, 概人臣,傥追加大号,止入传限,是以弘嗣吴史,不纪孙和 缅求故实,非无往例。逮伯起之次《魏书》,乃编景穆于本纪, 以戾园虚谥,间厕武、昭,欲使百世之中,若为鱼贯。 又纪者,既以编年为主,唯叙天子一人。有大事可书者, 则见之于年月,其书事委曲,付之列传。此其义也。如近代述 者魏著作、李安平之徒,其撰《魏》、《齐》二史,于诸帝篇, 或杂载臣下,或兼言他事,巨细毕书,洪纤备录。全为传体, 有异纪文,迷而不悟,无乃太甚。世之读者,幸为详焉。 后稷至西伯按:《史记》《周本纪》,后稷以下,曰不窒 曰鞠,曰公刘,曰广节,曰皇仆,曰差弗,曰毁,曰公非,曰 高围,曰亚围,曰公叔祖类,曰古公父,曰公季,曰西伯。凡 十五世,文幅甚简。附按:氏《路史》云:夏十七世,商三十 世,荩四十七世而后有周文王。此叙止十五世,疏脱甚矣。 伯翳至庄襄按:《史记》《秦本纪》,伯翳本名大费,与 禹平水土。传至非子,当周孝王时,始封为附庸,邑之秦。至 襄公,平王封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于是始国。至缪公, 开地千里,遂霸西戎。至孝公,天子致伯。子惠文,始称王, 以至庄襄。通为纪一卷,编始皇纪之前。 无知州吁《左传》庄八:齐公孙无知有宠于僖公,襄公绌 之。公田而反,贼人,杀之,立无知。九年,雍廪杀无知。又 隐四:卫州吁弑桓公而立,卫人使右宰丑莅杀州吁于濮。 权假汉年《魏志》《武帝纪》:纪年起汉献帝初平元年 尽建安二十五年。 陆机晋纪《晋书》本传:机字士衡,吴郡人。祖逊,父抗 太康末,与弟云俱入洛。成都王颖劳谦下士,机委身焉。宦人 孟玖谮机于颖,遂遇害。所著文章二百余篇。按:传不言作《
史通通释 ·2 6· 祖,直序其事,竟不编年。年既不编,何纪之有?夫位终北面, 一概人臣,傥追加大号,止入传限,是以弘嗣吴史,不纪孙和, 缅求故实,非无往例。逮伯起之次《魏书》,乃编景穆于本纪, 以戾园虚谥,间厕武、昭,欲使百世之中,若为鱼贯。 又纪者,既以编年为主,唯叙天子一人。有大事可书者, 则见之于年月,其书事委曲,付之列传。此其义也。如近代述 者魏著作、李安平之徒,其撰《魏》、《齐》二史,于诸帝篇, 或杂载臣下,或兼言他事,巨细毕书,洪纤备录。全为传体, 有异纪文,迷而不悟,无乃太甚。世之读者,幸为详焉。 后稷至西伯按:《史记》《周本纪》,后稷以下,曰不窒, 曰鞠,曰公刘,曰广节,曰皇仆,曰差弗,曰毁,曰公非,曰 高围,曰亚围,曰公叔祖类,曰古公父,曰公季,曰西伯。凡 十五世,文幅甚简。附按:氏《路史》云:夏十七世,商三十 世,荩四十七世而后有周文王。此叙止十五世,疏脱甚矣。 伯翳至庄襄按:《史记》《秦本纪》,伯翳本名大费,与 禹平水土。传至非子,当周孝王时,始封为附庸,邑之秦。至 襄公,平王封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于是始国。至缪公, 开地千里,遂霸西戎。至孝公,天子致伯。子惠文,始称王, 以至庄襄。通为纪一卷,编始皇纪之前。 无知州吁《左传》庄八:齐公孙无知有宠于僖公,襄公绌 之。公田而反,贼人,杀之,立无知。九年,雍廪杀无知。又 隐四:卫州吁弑桓公而立,卫人使右宰丑莅杀州吁于濮。 权假汉年《魏志》《武帝纪》:纪年起汉献帝初平元年, 尽建安二十五年。 陆机晋纪《晋书》本传:机字士衡,吴郡人。祖逊,父抗。 太康末,与弟云俱入洛。成都王颖劳谦下士,机委身焉。宦人 孟玖谮机于颖,遂遇害。所著文章二百余篇。按:传不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