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 200年高三年级阶段训练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 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 题卡和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 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 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徜徉/逢场作戏沏茶/休戚相关创伤/悲怆欲绝 B.下载/千载难逢儒学/相濡以沫干涸/曲高和寡 C.数落/数罪并罚拾掇/拾级而上扛枪/力能扛鼎 D.亲家/罄竹难书癖好/穷山僻壤不啻/瓜熟蒂落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销赃 变本加厉 明信片 舐犊情深 B.善长 察言观色 摄像机 出类拔萃 C.震撼 不径而走 绿茵场 招聘启事 D.焦躁 蛛丝马迹 挖墙角 韬光养晦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前一阵子各地疯狂的房价成为来京的代表委员们讨论最 多的话题 ②治理足坛腐败是个系统工程,不能指望反腐工作组短期一整,一切问题就都能解决 必须要建立长效机制,完善规章制度,才能足坛的假赌黑。 ③为学生减负,不只是学校单方面的事, 整个社会的事情。因此,必须动员社
山东省日照市 2010 年高三年级阶段训练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考试结 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 题卡和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 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 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徜.徉/逢场.作戏 沏.茶/休戚.相关 创.伤/悲怆.欲绝 B.下载./千载.难逢 儒.学/相濡.以沫 干涸./曲高和.寡 C.数.落/数.罪并罚 拾.掇/拾.级而上 扛.枪/力能扛.鼎 D.亲.家/罄.竹难书 癖.好/穷山僻.壤 不啻./瓜熟蒂.落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销赃 变本加厉 明信片 舐犊情深 B.善长 察言观色 摄像机 出类拔萃 C.震撼 不径而走 绿茵场 招聘启事 D.焦躁 蛛丝马迹 挖墙角 韬光养晦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前一阵子各地疯狂 的房价成为来京的代表委员们讨论最 多的话题。 ②治理足坛腐败是个系统工程,不能指望反腐工作组短期一整,一切问题就都能解决。 必须要建立长效机制,完善规章制度,才能 足坛的假赌黑。 ③为学生减负,不只是学校单方面的事, 整个社会的事情。因此,必须动员社
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 A.提升遏止而是 B.攀升遏止还是 C.攀升阻止而是 D.提升阻止还是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海尔集团以雄厚的科技实力和先进的经营理念为依托,亦步亦趋,紧跟世界电器产 业发展的潮流,创下了骄人的业绩。 B.美国电影大片《功夫熊猫》在中国上映,它采用了现代科技,也融合了中国元素, 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人们对之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C.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设计,是以柔美上升的线条,构成了一个造型酷似火炬的五 羊外形轮廓;构图以抽象和具象相结合,两者相得益彰,在灵动中不失稳重 ).828米的世界第一高楼落成之际,恰逢迪拜深陷债务危机之时,这座“通天塔”能 否发挥定海神针的作用,撑住房地产市场风雨飘摇的天空,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A.专家明确指出,此次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不会恢复繁体字的使用,中国新生 儿的取名用字也必须从中选取,乱取名、取怪名将得到遏制。 B.就在八名维和警察“回家”的途中,一首专为他们创作的歌曲《接你回家》悄然诞 生,此曲表达了全国人民对八位海地维和英雄的深情呼唤 C.中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系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 这些功劳首先要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 D.主管会计只凭副总经理的一个电话,未按总经理的指示,将预付款电汇给对方,给 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关于赵文化 在中国地域文化系列中,赵文化是一枝艳丽的奇葩。从赵襄子立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到廉颇、蔺相如“将相和",从慎子说法、荀孑论礼到公孙龙辩名,这一幕幕精彩的历史片 段,总能激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赵文化是以战国时代的赵国为基础形成的种文化体系与其他地域文化相比较具有鲜 明的文化特性。站在欧亚学的角度观望赵文化的兴起,其实赵文化是华夏文化与戎狄文化相 结合的产物,体现出开放、进取、包容的文化精神。透视赵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我们 可以看到变革、法治、侠义是赵文化的基本精神。刘宏勋教授从赵国的历史经验中寻觅,认 为赵文化的特点包括尚贤纳谏的“人和”风范、开放争雄的方略、法德合治的国策、任侠重 义的美德。这些对赵文化的特性解析,已经成为广大学者的共识。 荀子、公孙龙作为战国时代儒家、名家的代表人物,为赵文化做出过突出的贡献,成为
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 A.提升 遏止 而是 B.攀升 遏止 还是 C.攀升 阻止 而是 D.提升 阻止 还是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海尔集团以雄厚的科技实力和先进的经营理念为依托,亦步亦趋 ....,紧跟世界电器产 业发展的潮流,创下了骄人的业绩。 B.美国电影大片《功夫熊猫》在中国上映,它采用了现代科技,也融合了中国元素, 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人们对之评头论足 ....,大加赞赏。 C.2010 年广州亚运会会徽设计,是以柔美上升的线条,构成了一个造型酷似火炬的五 羊外形轮廓;构图以抽象和具象相结合,两者相得益彰 ....,在灵动中不失稳重。 D.828 米的世界第一高楼落成之际,恰逢迪拜深陷债务危机之时,这座“通天塔”能 否发挥定海神针的作用,撑住房地产市场风雨飘摇 ....的天空,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专家明确指出,此次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不会恢复繁体字的使用,中国新生 儿的取名用字也必须从中选取,乱取名、取怪名将得到遏制。 B.就在八名维和警察“回家”的途中,一首专为他们创作的歌曲《接你回家》悄然诞 生,此曲表达了全国人民对八位海地维和英雄的深情呼唤。 C.中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系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 这些功劳首先要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 D.主管会计只凭副总经理的一个电话,未按总经理的指示,将预付款电汇给对方,给 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关于赵文化 在中国地域文化系列中,赵文化是一枝艳丽的奇葩。从赵襄子立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到廉颇、蔺相如“将相和”,从慎子说法、荀子论礼到公孙龙辩名,这一幕幕精彩的历史片 段,总能激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赵文化是以战国时代的赵国为基础形成的一种文化体系,与其他地域文化相比较具有鲜 明的文化特性。站在欧亚学的角度观望赵文化的兴起,其实赵文化是华夏文化与戎狄文化相 结合的产物,体现出开放、进取、包容的文化精神。透视赵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我们 可以看到变革、法治、侠义是赵文化的基本精神。刘宏勋教授从赵国的历史经验中寻觅,认 为赵文化的特点包括尚贤纳谏的“人和”风范、开放争雄的方略、法德合治的国策、任侠重 义的美德。这些对赵文化的特性解析,已经成为广大学者的共识。 荀子、公孙龙作为战国时代儒家、名家的代表人物,为赵文化做出过突出的贡献,成为
众人瞩目的研究对象。荀子曾经“游学于齐″,因此荀孑的文化性格有两个特点:一是稳健、 内向、务实、严谨的“君子”型性格,二是激进、豪放、热烈、外向的“斗士”型性格。这 种双重组合的文化性格,体现着赵文化的本质和特性。所以,与其把荀子与荀学称为“齐学 的代表,毋宁将之称为“赵学”的代表。高海波博士借助语用学原则,分析荀子、孟子“人 性”的概念,认为荀子对“人性”的理解是一种现象主义的思路,近乎“存在先于本质” 孟子对“人性”的理解是一种本质主义的思路,近乎“本质先于存在”。正是对“人性”定 义的分歧,才导致“性善”与“性恶″的争议。这种基于比较研究的论述,加深了对荀子思 想的理解。 赵文化虽然不等同于赵国文化,但它的成熟有赖于赵国的强盛,仅就一种文化的生存状 态来说,赵文化研究离不开赵国史研究。孙开泰先生等从历史文化的角度透视赵武灵王的改 革活动,认为赵武灵王的改革思想来源于晋国新田文化,继承着新田文化的法治传统,胡服 骑射的历史意义在于开始使用大规模、正规化的骑兵,改变了传统的战争方式,同时正确处 理华夏文化与戎狄文化的关系,开创了汉民族学习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先例。宣兆琦教授透 过赵文化的变革精神,认为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普遍意义,主要体现在其深刻的变革思想 体现在“利其民而厚其国”的政治目的,体现在赵武灵王超人的智慧和勇气。这种考察历史 的政治视角,有助于拓展对赵文化的认识 在中国当代社会背景下地域文化研究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从历史宝藏中挖掘文化资源 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董海林研究员论述赵国的兴亡,从中找出三条治国经验:改革 则兴,守旧则亡;人才兴邦,庸才误国;团结兴旺,分裂必败。其中选人、用人问题,既是 事业成败的关键,更是国家兴盛的保证。 6.下列关于“赵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文化是以战国时代的赵国为基础形成的一种文化体系,但它不等同于赵国文化 B.赵文化是与其他地域文化相比具有鲜明文化特性的中国地域文化系列中的一枝奇 葩
众人瞩目的研究对象。荀子曾经“游学于齐”,因此荀子的文化性格有两个特点:一是稳健、 内向、务实、严谨的“君子”型性格,二是激进、豪放、热烈、外向的“斗士”型性格。这 种双重组合的文化性格,体现着赵文化的本质和特性。所以,与其把荀子与荀学称为“齐学” 的代表,毋宁将之称为“赵学”的代表。高海波博士借助语用学原则,分析荀子、孟子“人 性”的概念,认为荀子对“人性”的理解是一种现象主义的思路,近乎“存在先于本质”; 孟子对“人性”的理解是一种本质主义的思路,近乎“本质先于存在”。正是对“人性”定 义的分歧,才导致“性善”与“性恶”的争议。这种基于比较研究的论述,加深了对荀子思 想的理解。 赵文化虽然不等同于赵国文化,但它的成熟有赖于赵国的强盛,仅就一种文化的生存状 态来说,赵文化研究离不开赵国史研究。孙开泰先生等从历史文化的角度透视赵武灵王的改 革活动,认为赵武灵王的改革思想来源于晋国新田文化,继承着新田文化的法治传统,胡服 骑射的历史意义在于开始使用大规模、正规化的骑兵,改变了传统的战争方式,同时正确处 理华夏文化与戎狄文化的关系,开创了汉民族学习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先例。宣兆琦教授透 过赵文化的变革精神,认为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普遍意义,主要体现在其深刻的变革思想, 体现在“利其民而厚其国”的政治目的,体现在赵武灵王超人的智慧和勇气。这种考察历史 的政治视角,有助于拓展对赵文化的认识。 在中国当代社会背景下,地域文化研究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从历史宝藏中挖掘文化资源, 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董海林研究员论述赵国的兴亡,从中找出三条治国经验:改革 则兴,守旧则亡;人才兴邦,庸才误国;团结兴旺,分裂必败。其中选人、用人问题,既是 事业成败的关键,更是国家兴盛的保证。 6.下列关于“赵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赵文化是以战国时代的赵国为基础形成的一种文化体系,但它不等同于赵国文化。 B.赵文化是与其他地域文化相比具有鲜明文化特性的中国地域文化系列中的一枝奇 葩
C.赵文化是华夏文化与戎狄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有开放争雄、法德合治、任侠重义的 特征 D.赵文化的本质体现出一种荀子式的“君子”型与“斗士”型双重组合的文化性格特 点 7.下列不属于“赵文化研究离不开赵国史研究”的原因的一项是 A.赵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体现出赵文化变革、法治、狭义的基本精神。 B.胡服骑射开创了汉民族学习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先例,为赵文化的重要内容 C.只有从政治的视角来考察赵国历史,才有助于拓展对赵文化的认识 D.赵文化的发展离不开赵国,赵国的不断强盛促进了赵文化的不断成熟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章从地域文化、历史文化等角度,引用专家观点,对赵文化的兴起、发展、成熟 进行了阐述。 B.荀子虽然曾经“游学于齐”,但是却不能把荀子与荀学看作“齐学”的代表,而应 当看作“赵学”的代表 C.荀子和孟子对“人性”理解的思路不同,对“人性”的定义有分歧,因此对“性善”与“性 恶”存在争议 D.当今地域文化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总结治国经验,古为今用,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 展服务。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溪,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且治乱存亡 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犹尚有 管叔、蔡叔之事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 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 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日:“鲁人必拯溺者 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楚之边邑日卑梁,其处女与吴之边邑处女桑于境上,戏而伤卑梁之处女。卑梁人操其伤 子以让吴人,吴人应之不恭,怒,杀而去之。吴人往报之,尽屠其家。卑梁公怒,日:“吴 人焉敢攻吾邑?”举兵反攻之,老弱尽杀之矣。吴王夷昧闻之,怒,使人举兵侵楚之边邑, 克夷而后去之。吴、楚以此大隆。吴公子光又率师与楚人战于鸡父,大败楚人,获其帅潘子
C.赵文化是华夏文化与戎狄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有开放争雄、法德合治、任侠重义的 特征。 D.赵文化的本质体现出一种荀子式的“君子”型与“斗士”型双重组合的文化性格特 点。 7.下列不属于“赵文化研究离不开赵国史研究”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赵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体现出赵文化变革、法治、狭义的基本精神。 B.胡服骑射开创了汉民族学习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先例,为赵文化的重要内容。 C.只有从政治的视角来考察赵国历史,才有助于拓展对赵文化的认识。 D.赵文化的发展离不开赵国,赵国的不断强盛促进了赵文化的不断成熟。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文章从地域文化、历史文化等角度,引用专家观点,对赵文化的兴起、发展、成熟 进行了阐述。 B.荀子虽然曾经“游学于齐”,但是却不能把荀子与荀学看作“齐学”的代表,而应 当看作“赵学”的代表。 C.荀子和孟子对“人性”理解的思路不同,对“人性”的定义有分歧,因此对“性善”与“性 恶”存在争议。 D.当今地域文化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总结治国经验,古为今用,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 展服务。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溪,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且治乱存亡 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犹尚有 管叔、蔡叔之事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①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②赎鲁人于诸侯, 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 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 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楚之边邑曰卑梁,其处女与吴之边邑处女桑于境上,戏而伤卑梁之处女。卑梁人操其伤 子以让吴人,吴人应之不恭,怒,杀而.去之。吴人往报之,尽屠其家。卑梁公怒,曰:“吴 人焉敢攻吾邑?”举兵反攻之,老弱尽杀之矣。吴王夷昧闻之,怒,使人举兵侵楚之边邑, 克夷而后去之。吴、楚以此大隆。吴公子光又率师与楚人战于鸡父,大败楚人,获其帅潘子
臣、小帷子、陈夏啮。又反伐郢,得荆平王之夫人以归,实为鸡父之战。凡持国,太上知始 其次知终,其次知中。三者不能,国必危,身必穷。《孝经》日:“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 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楚不能之也。 鲁季氏与郈氏斗鸡,季氏之鸡不胜。季平子怒,因归郈氏之宫而益其宅。郈昭伯怒,伤 之于昭公,曰:“谛③于襄公之庙也,舞者二人而已,其余尽舞于季氏。季氏之舞道,无上 久矣。弗诛,必危社稷。”公怒,不审,乃使郈昭伯将师徒以攻季氏,遂入其宫。仲孙氏、 叔孙氏相与谋日:“无季氏,则吾族也死亡无日矣。”遂起甲以往,陷西北隅以入之,三家为 ,郈昭伯不胜而死。昭公惧,遂岀奔齐,卒于干侯。鲁昭听伤而不辩其义,惧以鲁国不胜 季氏,而不知仲、叔氏之恐而与季氏同患也。是不达乎人心也。不达乎人心,位虽尊,何益 于安也?以鲁国恐不胜一季氏,况于三季?同恶固相助。权物若此其过也,非独仲、叔氏也, 鲁国皆恐。鲁国皆恐,则是与一国为敌也,其得至干侯而卒犹远。 (节选自《吕氏春秋·察微》) 注释:①臣妾,男女仆人。②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③谛(di),古代帝王祭 祀先祖的一种典礼。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过:过错 B.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 拜:酬谢 C.国必危,身必穷 穷:处于困境 D.公怒,不审 审:仔细考察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溪 取其金则无损于行 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怒,杀而去之 以鲁国恐不胜一季氏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能够体现“治乱存亡须察其秋毫”的一组是 ①且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 ②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 ③鲁人必拯溺者矣 ④吴人应之不恭,怒,杀而去之 ⑤无季氏,则吾族也死亡无日矣
臣、小帷子、陈夏啮。又反伐郢,得荆平王之夫人以归,实为鸡父之战。凡持国,太上知始, 其次知终,其次知中。三者不能,国必危,身必穷.。《孝经》曰:“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 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楚不能之也。 鲁季氏与郈氏斗鸡,季氏之鸡不胜。季平子怒,因归郈氏之宫而益其宅。郈昭伯怒,伤 之于昭公,曰:“禘③于襄公之庙也,舞者二人而已,其余尽舞于季氏。季氏之舞道,无上 久矣。弗诛,必危社稷。”公怒,不审.,乃使郈昭伯将师徒以攻季氏,遂入其宫。仲孙氏、 叔孙氏相与谋曰:“无季氏,则吾族也死亡无日矣。”遂起甲以往,陷西北隅以入之,三家为 一,郈昭伯不胜而死。昭公惧,遂出奔齐,卒于干侯。鲁昭听伤而不辩其义,惧以鲁国不胜 季氏,而不知仲、叔氏之恐而与季氏同患也。是不达乎人心也。不达乎人心,位虽尊,何益 于安也?以.鲁国恐不胜一季氏,况于三季?同恶固相助。权物若此其过也,非独仲、叔氏也, 鲁国皆恐。鲁国皆恐,则是与一国为敌也,其得至干侯而卒犹远。 (节选自《吕氏春秋·察微》) 注释:①臣妾,男女仆人。②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③禘(dì),古代帝王祭 祀先祖的一种典礼。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过:过错 B.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 拜:酬谢 C.国必危,身必穷. 穷:处于困境 D.公怒,不审. 审:仔细考察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溪 取其金则无损于.行 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怒,杀而.去之 以.鲁国恐不胜一季氏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 事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能够体现“治乱存亡须察其秋毫”的一组是 ( ) ①且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 ②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 ③鲁人必拯溺者矣 ④吴人应之不恭,怒,杀而去之 ⑤无季氏,则吾族也死亡无日矣 A. { B. { C.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