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课程编号:16231071613127 课程类别:专业课 适用专业:农学农村区域发展 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Visual FoxPro语言与程序设计 后续课程:无 总学分:2.5学分 其中实验学分:0.5学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农业信息技术的基本内涵、主要研究内容 及发展趋势:了解农业数据库、农业模拟模型、虚拟农业及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 专家系统、农业信息服务系统的概念、特征与功能及研制过程与方法:了解精确农业的概念 与特征、支持技术及实施过程,初步理解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农业应用的原 理和方法:理解农业信息技术是重要的专业选修课,是针对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语言、软 件工程以及耕作、栽培、遗传有种等先修课程的一个综合与提升理解农业信息技术是一门 实践性很强的硬技术,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农业信息系统的程序设计、模型构建、开 发实现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发现问恩、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学时分配 序号 章名 实 上 讨 习 其 小 授 验 论 题 它 计 1 农业信息学基础 2 2 2 农业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 4 7 3 农业专家系统 4 4 农业模拟模型 7 5 虚拟植物与虚拟农业 3 6 农业遥感技术 3 7 农业地理信息系统 7 8 农业决策支持系统 8 9 农业信息服务系统 1 10 精确农业技术 2 11 农业信息学发展趋势和前景展望 1 第一章农业信息学基础 (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 农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课程编号:1623107/1613127 课程类别:专业课 适用专业:农学/农村区域发展 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Visual FoxPro 语言与程序设计 后续课程:无 总 学 分:2.5 学分 其中实验学分:0.5 学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农业信息技术的基本内涵、主要研究内容 及发展趋势;了解农业数据库、农业模拟模型、虚拟农业及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 专家系统、农业信息服务系统的概念、特征与功能及研制过程与方法;了解精确农业的概念 与特征、支持技术及实施过程,初步理解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农业应用的原 理和方法;理解农业信息技术是重要的专业选修课,是针对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语言、软 件工程以及耕作、栽培、遗传育种等先修课程的一个综合与提升;理解农业信息技术是一门 实践性很强的硬技术,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农业信息系统的程序设计、模型构建、开 发实现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序号 章 名 学时分配 讲 授 实 验 上 机 讨 论 习 题 其 它 小 计 1 农业信息学基础 2 2 2 农业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 4 3 7 3 农业专家系统 4 4 4 农业模拟模型 4 3 7 5 虚拟植物与虚拟农业 3 3 6 农业遥感技术 3 3 7 农业地理信息系统 4 3 7 8 农业决策支持系统 4 4 8 9 农业信息服务系统 1 1 10 精确农业技术 2 2 11 农业信息学发展趋势和前景展望 1 3 4 第一章 农业信息学基础 (2 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农业信息学的技术体系,农业信息学的作用: (2)理解农业信息学研究的关键技术: (3)掌握农业信息学的定义,农业信息学的基本特征。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农业信息学的形成 一、农业信息学的发展背暴 二、衣业信息学的形成过程 第二节农业信息学的定义、内涵与特征 一、农业信息学的定义 二、衣业信息学的内 三、农业信息学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农业信息学研究的关键技术 一、农业数据库技术 二、农业信息监测技术 三、衣业空间信息管理技术 四、农业系统模拟技术 五、农业人工智能技术 六、衣业管理决策技术 七、农业信息服务技术 第四节农业信息学的作用与应用 一、农业信息学的地位与作用 二、农业信息学的应用实践 第二章农业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 (7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的功能及其发展挡热 (2)理解农业数据库系统及管理信息系统习 F发的方 (3)掌握农业数据库的特征,农业数据库系统及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农业数据库的概念与特征 一、数据库的概念与结构 ◆数据库的概念:#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数据库的功能和特征:◆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员。 2
2 (1)了解农业信息学的技术体系,农业信息学的作用; (2)理解农业信息学研究的关键技术; (3)掌握农业信息学的定义,农业信息学的基本特征。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农业信息学的形成 一、农业信息学的发展背景 二、农业信息学的形成过程 第二节 农业信息学的定义、内涵与特征 一、农业信息学的定义 二、农业信息学的内涵 三、农业信息学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农业信息学研究的关键技术 一、农业数据库技术 二、农业信息监测技术 三、农业空间信息管理技术 四、农业系统模拟技术 五、农业人工智能技术 六、农业管理决策技术 七、农业信息服务技术 第四节 农业信息学的作用与应用 一、农业信息学的地位与作用 二、农业信息学的应用实践 第二章 农业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 (7 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的功能及其发展趋势; (2)理解农业数据库系统及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 (3)掌握农业数据库的特征,农业数据库系统及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农业数据库的概念与特征 一、数据库的概念与结构 *数据库的概念;#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数据库的功能和特征;*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员
二、农业数据库系统的特征 ◆农业数据库的分类:*建立农业数据库的要求:农业数据库技术发展趋势 第二节衣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与特征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与结构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产生和发展:◆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管理信息系统结构:管 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 二、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特征 第三节农业数据库系统及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一、农业数据库的研制 幸农业信息综合基础数据库的设计:#农业信息综合础数据库的数据内容、分类与编码: 农业信息综合基础数据库的建立:数据库的维护与更新:数据标准化与规范化。 二、衣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 *农业管理信总系统的概念与类型:◆农业管理信总系统的组成及开发流程:#农业管理 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三、衣业数据库及管理系统的应用 农业数据库的应用:农业管理信总系统的应用。 3、实验内容 实验一、GPS农业应用(3学时)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内容:分组量测荷花池校区、文汇路校区面积及文汇路校区试验农田面积 实验目的与要求:初步了解GS工作原理:掌握GPS定位仪的使用方法,并进行实地测量 掌握应用经纬度与空间距离换算方法计算目标对象的面积。 注意要点:无 第三章农业专家系统 (4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农业专家系统开发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2)理解农业专家系统的功能: (3)掌握农业专家系统的概念、特征。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农业专家系统的概念、特征与功能 一、专家系统的概念 二、农业专家系统的特征 ◆农业专家系统的特征:◆农业专家系统的特点
3 二、农业数据库系统的特征 *农业数据库的分类;*建立农业数据库的要求;农业数据库技术发展趋势。 第二节 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与特征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与结构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产生和发展;*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管理信息系统结构;管 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 二、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特征 第三节 农业数据库系统及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一、农业数据库的研制 *农业信息综合基础数据库的设计;#农业信息综合基础数据库的数据内容、分类与编码; 农业信息综合基础数据库的建立;数据库的维护与更新;数据标准化与规范化。 二、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 *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与类型;*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及开发流程;#农业管理 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三、农业数据库及管理系统的应用 农业数据库的应用;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3、实验内容 实验一、GPS 农业应用(3 学时)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内容:分组量测荷花池校区、文汇路校区面积及文汇路校区试验农田面积。 实验目的与要求:初步了解 GPS 工作原理;掌握 GPS 定位仪的使用方法,并进行实地测量; 掌握应用经纬度与空间距离换算方法计算目标对象的面积。 注意要点:无 第三章 农业专家系统 (4 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农业专家系统开发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2)理解农业专家系统的功能; (3)掌握农业专家系统的概念、特征。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农业专家系统的概念、特征与功能 一、专家系统的概念 二、农业专家系统的特征 *农业专家系统的特征;*农业专家系统的特点
三、衣业专家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功能。 第二节农业专家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一、开发过程 一、知识获取 概念:*知识获取的任务:知识获取的方式:基于模型的知识获取:知识的检验与求 精:机器学习。 二、 知识表达 逻辑表示法:产生式规则表示法:特性表表示法:过程表示法:框架表示法:语义网络 表示法:案例表示法:面向对象表示法。 四、知识库与模型库的构建 数据库框架:知识库框架:◆模型库框架:数据库的建立:知识库的建立:◆模型库的建 立 五、系统调试与修改 六、衣业专家系统开发平台 开发平台的结构与功能:平台的构件与使用方法。 七、农业专家系统的应用 农业去家系统的应用领域,专家系续与其他技术的集成 第四章农业模拟模型 (7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农业模拟模型的基本算法,农业模拟模型的应用: (2)理解农业系统的等级性和水平,农业系统模拟的原理与技术等: (3)掌握农业模拟模型的概念、特征与功能,农业系统模拟的原理与方法 及其研制步骤。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农业模拟模型的概念、特征与功能 一、衣业模拟模型的概念、特征与功能 拟模型 概 幸模拟模型的类型 二、农业模拟模型的特征 *过程模型的特征:与动态分析的比较:与统计模型的比较。 三、衣业模拟模型的作用与功能 模拟模型的意义:模拟模型的功能。 第二节农业系统的等级性和水平 一、农业生产系统的等级性 二、农业生产系统的水平与过程 4
4 三、农业专家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功能。 第二节 农业专家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一、开发过程 二、知识获取 概念;*知识获取的任务;*知识获取的方式;*基于模型的知识获取;知识的检验与求 精;机器学习。 三、知识表达 逻辑表示法;产生式规则表示法;特性表表示法;过程表示法;框架表示法;语义网络 表示法;案例表示法;面向对象表示法。 四、知识库与模型库的构建 数据库框架;知识库框架;*模型库框架;数据库的建立;知识库的建立;*模型库的建 立。 五、系统调试与修改 六、农业专家系统开发平台 开发平台的结构与功能;平台的构件与使用方法。 七、农业专家系统的应用 *农业专家系统的应用领域;专家系统与其他技术的集成。 第四章 农业模拟模型 (7 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农业模拟模型的基本算法,农业模拟模型的应用; (2)理解农业系统的等级性和水平,农业系统模拟的原理与技术等; (3)掌握农业模拟模型的概念、特征与功能,农业系统模拟的原理与方法 及其研制步骤。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农业模拟模型的概念、特征与功能 一、农业模拟模型的概念、特征与功能 *模拟模型的概念;*模拟模型的类型。 二、农业模拟模型的特征 *过程模型的特征;与动态分析的比较;与统计模型的比较。 三、农业模拟模型的作用与功能 模拟模型的意义;模拟模型的功能。 第二节 农业系统的等级性和水平 一、农业生产系统的等级性 二、农业生产系统的水平与过程
*光温潜力:◆水分限制:*氮素调控:磷钾等养分的调控:病虫草害等生物灾害的影响。 第三节农业系统模拟的原理与技术 一、系统分析方法 二、机理性与经验性的关系 三、模拟研究的尺度 四、支持研穷 五、析因方法与系数化 六、遗传参数 七、模型开发环境与工具 八、构件化程序设计 九、农业生长系统的表示方法 ◆系统的界定:·模拟模型的结构成分:概念模式与图示:输入输出资料 第四节农业模拟模型的研制步骤 一、模型选择与系统定义 二、资料获取与算法构建 三、模块设计与模型实现 四、模型检验与改进 敏感性分析:校正:核实 第五节农业模拟模型基本算法构建 一、作物阶段发育的模拟 热效应:春化效应:光周期效应:生理发育时间与阶段预测 二、作物器官建成的模 顶端原基的分化:叶片的出现与叶面积:分菜动态与成穗:根系与茎秆的生长。 三、物质生产与积累的模拟 绿色叶面积指数:光能分布和截获:叶片和冠层光合作用:同化物积累与生物量 四、同化物分配与产品形成的模拟 同化物分配与产量形成:氮分配与品质形成 五、作物养分效应的模拟 土壤养分动态模拟:养分效应因子。 六、作物水分效应的模拟 土壤水分平衡的模拟:水分效应因子 第六节农业模拟模型的应用 一、农业模拟模型的应用领域 二、模拟模型与其他技术的耦合 与专家系统或知识模型的结合:与RS技术的结合:与GIS的结合:与GPS的结合: 与可视化技术及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与组件技术的结合:与网络技术的结合。 3、实验内容 实验二、农业建模与VB实现(3学时) 5
5 *光温潜力;*水分限制;*氮素调控;磷钾等养分的调控;病虫草害等生物灾害的影响。 第三节 农业系统模拟的原理与技术 一、系统分析方法 二、机理性与经验性的关系 三、模拟研究的尺度 四、支持研究 五、析因方法与系数化 六、遗传参数 七、模型开发环境与工具 八、构件化程序设计 九、农业生长系统的表示方法 *系统的界定;*模拟模型的结构成分;概念模式与图示;输入输出资料。 第四节 农业模拟模型的研制步骤 一、模型选择与系统定义 二、资料获取与算法构建 三、模块设计与模型实现 四、模型检验与改进 敏感性分析;校正;核实。 第五节 农业模拟模型基本算法构建 一、作物阶段发育的模拟 热效应;春化效应;光周期效应;生理发育时间与阶段预测。 二、作物器官建成的模拟 顶端原基的分化;叶片的出现与叶面积;分蘖动态与成穗;根系与茎秆的生长。 三、物质生产与积累的模拟 绿色叶面积指数;光能分布和截获;叶片和冠层光合作用;同化物积累与生物量。 四、同化物分配与产品形成的模拟 同化物分配与产量形成;氮分配与品质形成。 五、作物养分效应的模拟 土壤养分动态模拟;养分效应因子。 六、作物水分效应的模拟 土壤水分平衡的模拟;水分效应因子。 第六节 农业模拟模型的应用 一、农业模拟模型的应用领域 二、模拟模型与其他技术的耦合 与专家系统或知识模型的结合;与 RS 技术的结合;与 GIS 的结合;与 GPS 的结合; 与可视化技术及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与组件技术的结合;与网络技术的结合。 3、实验内容 实验二、农业建模与 VB 实现(3 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