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课程编号:1613111 课程类别:专业课 适用专业:农学(农业信息技术) 先修课程:软件工程、Visual Basic程序设计 后续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农业遥感 总学分:3.0学分其中实验学分:0.5学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农业信息技术的基本内涵、主要研究内容 及发展趋势:了解农业激据库、农业模拟模型、虑拟农业及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 专家系统、农业信息服务系统的概念、特征与功能及研制过程与方法:了解精确农业的概念 与特征、支持技术及实施过程,初步理解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球定位系统 机器视觉击 术农业应用的原理与方法:理解农业信总技术是重要的专业选修课,是对计算机基础、程序 设计语言、软件工程以及耕作、栽培、遗传育种等先修课程的一个综合与提升:理解农业信 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硬技术,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农业信息系统的程序设计、 模型构建、开发实现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 力。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学时分配 序号 章名 讲实上讨习其小 授验机论题它计 1 农业信息学基础 33 6 2 农业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 3 3 3 农业专家系统 3 3 4 农业模拟模型 33 6 5 虚拟植物与虚拟农业 3 3 6 农业机器视觉技术 3 3 7 农业遥感技术 3 3 8 农业地理信息系统 3 3 9 农业决策支持系统 43 4 314 10 农业信息服务系统 11 精确农业技术 4 4 12 农业信总学发展趋势和前景展望 3 2 5 第一章农业信息学基础 (6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农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课程编号:1613111 课程类别:专业课 适用专业:农学(农业信息技术) 先修课程:软件工程、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 后续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农业遥感 总 学 分:3.0 学分 其中实验学分:0.5 学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农业信息技术的基本内涵、主要研究内容 及发展趋势;了解农业数据库、农业模拟模型、虚拟农业及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 专家系统、农业信息服务系统的概念、特征与功能及研制过程与方法;了解精确农业的概念 与特征、支持技术及实施过程,初步理解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机器视觉技 术农业应用的原理与方法;理解农业信息技术是重要的专业选修课,是对计算机基础、程序 设计语言、软件工程以及耕作、栽培、遗传育种等先修课程的一个综合与提升;理解农业信 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硬技术,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农业信息系统的程序设计、 模型构建、开发实现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 力。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序号 章 名 学 时 分 配 讲 授 实 验 上 机 讨 论 习 题 其 它 小 计 1 农业信息学基础 3 3 6 2 农业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 3 3 3 农业专家系统 3 3 4 农业模拟模型 3 3 6 5 虚拟植物与虚拟农业 3 3 6 农业机器视觉技术 3 3 7 农业遥感技术 3 3 8 农业地理信息系统 3 3 9 农业决策支持系统 4 3 4 3 14 10 农业信息服务系统 3 3 11 精确农业技术 4 4 12 农业信息学发展趋势和前景展望 3 2 5 第一章 农业信息学基础 (6 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农业信息学的发展背景与形成过程,掌握农业信息学的定义、内 涵与基本特征: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农业信息学的形成 农业信息学的发展背景:农业信息学的形成过程。 第二节农业信息学的定义、内涵与特征 一、农业信息学的定义 信息学、农业信息学的定义。 二、衣业信息学的内涵 *农业信息学体系的构成:农业信息学的理论基础:农业信息学的技术体系;农业信息 学的应用系统。 三、农业信息学的基本特征 农业信息学的基本特征:农业信息学研究与应用的目标。 第三节农业信息学研究的关键技术 农业信息学研究的关键技术:农业数据库技术、农业信息监测技术、农业空间信息管理 技术、农业系统模拟技术、农业人工智能技术、农业管理决策技术、农业信息服务技术的各 自内涵与相互关系。 第四节农业信息学的作用与应用 农业信息学的地位与作用:农业信息学的国内外应用实践。 3、实验内容 实验一、GPS使用与面积量测(3学时) 实哈性质.哈证性实:哈 实验内容:分组量测荷花池校区、文汇路校区面积及文汇路校区试验农田面积 实验目的和要求:初步了解GPS工作原理:掌握GS定位仪的使用方法,并进行实地测量: 掌握应用经纬度与空间距离换算方法计算目标对象的面积。 注意点:空间距离换算方法。 第二章农业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 (3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农业数据库及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与特征及发展趋势: (2)了解农业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过程以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
(1)了解农业信息学的发展背景与形成过程,掌握农业信息学的定义、内 涵与基本特征; (2)理解农业信息学研究所涉及的关键技术; (3)了解农业信息学的地位与作用及国内外应用实践。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农业信息学的形成 农业信息学的发展背景;农业信息学的形成过程。 第二节 农业信息学的定义、内涵与特征 一、农业信息学的定义 信息学、农业信息学的定义。 二、农业信息学的内涵 *农业信息学体系的构成;农业信息学的理论基础;农业信息学的技术体系;农业信息 学的应用系统。 三、农业信息学的基本特征 农业信息学的基本特征;农业信息学研究与应用的目标。 第三节 农业信息学研究的关键技术 农业信息学研究的关键技术;农业数据库技术、农业信息监测技术、农业空间信息管理 技术、农业系统模拟技术、农业人工智能技术、农业管理决策技术、农业信息服务技术的各 自内涵与相互关系。 第四节 农业信息学的作用与应用 农业信息学的地位与作用;农业信息学的国内外应用实践。 3、实验内容 实验一、GPS 使用与面积量测(3 学时)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内容:分组量测荷花池校区、文汇路校区面积及文汇路校区试验农田面积。 实验目的和要求:初步了解 GPS 工作原理;掌握 GPS 定位仪的使用方法,并进行实地测量; 掌握应用经纬度与空间距离换算方法计算目标对象的面积。 注意点:空间距离换算方法。 第二章 农业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 (3 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农业数据库及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与特征及发展趋势; (2)了解农业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过程以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农业数据库的概念与特征 一、数据库的概念与结构 数据库的概念与结构、功能与特性:农业数据库的概念 二、农业数据库系统的特征 *农业数据库的分类:*建立农业数据库的要求:农业数据库技术发展趋势 第二节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与特征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与结构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管理信总系统的结构:管理信总系统的开 发过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二、衣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特征 *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特征。 第三节农业数据库系统及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一、农业数据库的研制 农业信息综合基础数据库的开发流程 二、衣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研 *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类型及各自特点:*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农业管理信息系 统的开发流程。 三、衣业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农业数据库的应用领域与发展现状及案例分析:农业管理信总系统的应用领域与发展现 状及案例分析。 第三章农业专家系统 (3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专家系统、农业专家系统的概念,理解农业专家系统的特征、结 构与功能: (2)了解农业专家系统的研制过程及其应用。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农业专家系统的概念、特征与功能 一、衣业专家系统的概念 专家系统、农业专家系统的概念:农业专家系统的作用。 二、衣业专家系统的特征 *农业专家系统的特征:*农业专家系统的特点:农业专家系统的应用领域。 三、农业专家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农业专家系统的构成及各自功能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农业数据库的概念与特征 一、数据库的概念与结构 数据库的概念与结构、功能与特性;*农业数据库的概念。 二、农业数据库系统的特征 *农业数据库的分类;*建立农业数据库的要求;农业数据库技术发展趋势。 第二节 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与特征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与结构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 发过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二、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特征 *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特征。 第三节 农业数据库系统及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一、农业数据库的研制 农业信息综合基础数据库的开发流程。 二、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 *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类型及各自特点;*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农业管理信息系 统的开发流程。 三、农业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农业数据库的应用领域与发展现状及案例分析;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与发展现 状及案例分析。 第三章 农业专家系统 (3 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专家系统、农业专家系统的概念,理解农业专家系统的特征、结 构与功能; (2)了解农业专家系统的研制过程及其应用。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农业专家系统的概念、特征与功能 一、农业专家系统的概念 *专家系统、农业专家系统的概念;农业专家系统的作用。 二、农业专家系统的特征 *农业专家系统的特征;*农业专家系统的特点;农业专家系统的应用领域。 三、农业专家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农业专家系统的构成及各自功能
第二节农业专家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农业专家系统的开发过程:知识获取的概念与任务、方式:知识表达的方法:知识库 与模型库的构建方法:料农业专家系统开发平台的结构与功能、构件与使用方法:农业专家 系统的应用及案例分析。 第四章农业模拟模型 (6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农业模拟模型的概念、特征、作用与功能,了解模拟模型的类型 及各自特点: (2)了解农业系统的等级性、水平与过程,熟悉农业系统模拟的原理与技 术: (3)了解农业模拟模型基本算法及农业模拟模型的研制步骤: (4)了解农业模拟模型的应用及其与其它技术的耦合。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农业模拟模型的概念、特征与功能 一、衣业模拟模型的概念和类型 *模拟模型、农业模拟模型的概念:*模拟模型的类型及各自特点。 二、衣业模拟模型的特征 *农业模拟模型的特征:农业模拟模型与动态分析的比较:农业模拟模型与统计模型的 比较。 三、农业模拟模型的作用与功能 *农业模拟模型的作用:*农业模拟模型的功能。 第二节农业系统的等级性和水平 一、农业生产系统的等级性 农业生产系统的层次或等级。 二、衣业生产系统的水平和过程 农业生产系统的水平及其相应过程。 第三节农业系统模拟的原理与技术 一、系统分析方法 农业模拟模型涉及的领域:*农业模拟模型的技术基础:*系统分析的方法及其作用。 二、机理性与经验性的关系 *农业模型的机理性或经验性选择的决定因素:*机理性与经验性模型的优缺点及相互关 三、模拟研究的尺度 *农业模拟研究尺度具有的特性及各自内涵。 四、农业模拟支持研究 农业模拟支持研究的含义及特点:农业模拟支持研究的主要方面
第二节 农业专家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农业专家系统的开发过程;知识获取的概念与任务、方式;知识表达的方法;知识库 与模型库的构建方法;*#农业专家系统开发平台的结构与功能、构件与使用方法;农业专家 系统的应用及案例分析。 第四章 农业模拟模型 (6 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农业模拟模型的概念、特征、作用与功能,了解模拟模型的类型 及各自特点; (2)了解农业系统的等级性、水平与过程,熟悉农业系统模拟的原理与技 术; (3)了解农业模拟模型基本算法及农业模拟模型的研制步骤; (4)了解农业模拟模型的应用及其与其它技术的耦合。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农业模拟模型的概念、特征与功能 一、农业模拟模型的概念和类型 *模拟模型、农业模拟模型的概念;*模拟模型的类型及各自特点。 二、农业模拟模型的特征 *农业模拟模型的特征;农业模拟模型与动态分析的比较;农业模拟模型与统计模型的 比较。 三、农业模拟模型的作用与功能 *农业模拟模型的作用;*农业模拟模型的功能。 第二节 农业系统的等级性和水平 一、农业生产系统的等级性 *农业生产系统的层次或等级。 二、农业生产系统的水平和过程 农业生产系统的水平及其相应过程。 第三节 农业系统模拟的原理与技术 一、系统分析方法 农业模拟模型涉及的领域;*农业模拟模型的技术基础;*系统分析的方法及其作用。 二、机理性与经验性的关系 *农业模型的机理性或经验性选择的决定因素;*机理性与经验性模型的优缺点及相互关 系。 三、模拟研究的尺度 *农业模拟研究尺度具有的特性及各自内涵。 四、农业模拟支持研究 农业模拟支持研究的含义及特点;农业模拟支持研究的主要方面
五、析因方法与系数化 析因法的主要特征:系数互作的计算方法。 六、遗传参数 遗传参数的定义:遗传参数的设定及前提条件 七、模型开发环境与工具 模型开发的硬件环境:模型开发的软件环境。 八、构件化程序设计 *构件化程序设计的特点:软构件的基本标准 九、农业生长彩 统的表示方法 系统的界定:模拟模型的结构成分:概念模式与图示:输入输出的原则。 第四节农业模拟模型的研制步骤 *浓业模拟模型研制的步骤及各自内容:模型检验方法。 第五节农业模拟模型基本算法构建 农业模拟模型的基本结构与算法及案例分析。 第六节农业模拟模型的应用 农业模拟模型的应用领域:模拟模型与其他技术的耦合。 3、实验内容 实验二、农业建模与程序实现(3学时)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内容:用编程软件(如VB)设计斯坦福(Stanford)差值法进行氮肥合理运筹程序 实验目的和要求:初步了解农业建模原理:掌握用VB等编程软件实现农业决策的方法。 注意点:程序的可靠性检验。 第五章虚拟植物与虚拟农业 (3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虚拟植物的意义、概念及其特征,了解虚拟植物的构建方法: (2)了解虚拟现实与虚拟农业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虚拟植物的概念与意义 一、虚拟植物的概念与特征 *虚拟植物的概念:*虚拟植物的主要特征。 二、虚拟植物的意义 *虚拟植物的意义与作用
五、析因方法与系数化 析因法的主要特征;系数互作的计算方法。 六、遗传参数 遗传参数的定义;遗传参数的设定及前提条件。 七、模型开发环境与工具 模型开发的硬件环境;模型开发的软件环境。 八、构件化程序设计 *构件化程序设计的特点;软构件的基本标准。 九、农业生长系统的表示方法 系统的界定;模拟模型的结构成分;概念模式与图示;*输入输出的原则。 第四节 农业模拟模型的研制步骤 *农业模拟模型研制的步骤及各自内容;模型检验方法。 第五节 农业模拟模型基本算法构建 农业模拟模型的基本结构与算法及案例分析。 第六节 农业模拟模型的应用 农业模拟模型的应用领域;模拟模型与其他技术的耦合。 3、实验内容 实验二、农业建模与程序实现(3 学时)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内容:用编程软件(如 VB)设计斯坦福(Stanford)差值法进行氮肥合理运筹程序。 实验目的和要求:初步了解农业建模原理;掌握用 VB 等编程软件实现农业决策的方法。 注意点:程序的可靠性检验。 第五章 虚拟植物与虚拟农业 (3 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虚拟植物的意义、概念及其特征,了解虚拟植物的构建方法; (2)了解虚拟现实与虚拟农业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虚拟植物的概念与意义 一、虚拟植物的概念与特征 *虚拟植物的概念;*虚拟植物的主要特征。 二、虚拟植物的意义 *虚拟植物的意义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