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管理与心理健康》教案 (第5、6次课4学时) 一、授课题目 第三章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能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2、能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3、能理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特点 4、能正确分析大学生心理压力源 5、能客观看待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应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特点 2、大学生心理压力源及应对方式 四、教学方法 1、以讲授法为主,辅以讨论法、启发教学法、案例法、团体辅导法 2、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五、作业 自我测试:《大学生心理应激源及应对方式问卷》 讨论:大学生心理压力源有哪些? 六、参考资料 (1)段鑫星,程姑著。《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美)Brian Luke Seaward若,许燕等译.《压力管理策略》[M,中国轻工业出 版社,2008年版. (3)今子勋.《心理飞舞一李子勋谈心理健康》[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 (4)傅佩柴.抗压有方法,江西教育出版社,2007年. (5)注龙光.减压完全手册M,九州出版社,2008年. 七、教学过程
第三章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 一、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变化就好比一条婉蜒的长河,时而激起奔腾的波涛,时 而静静地流逝。人的发展也会有起有伏,有激流勇进,有半静流淌:循环往复,循规变化。 大学生,是指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其年龄一般在18一23岁之间。从大多数的心理学 观点来看,他们属于青年中期,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具有青年中期的许多特点,如辨证思维 的形成、自我同一性的完善、同伴群体的形成、价值体系的稳定等,但作为一个群体,大学 生也有他们自己的一些独特性。 (一)辨证思维的形成 作为有李接受高等教有的青年拼体一大学生,已不再满足于形式逻辑思维的水平,而是 继续走向史高一层,即辨证思维。其特点是: 1、对问题的思考不限于寻求原因与结果的逻辑关系,而是把山经验决定的合理性 判断也引人思考过程中,并把它当作重要的标准来使用。 2、耕证思维能力的发展取决于自我调节能力和目的感的发展。所谓自我调节能力,是 指个人把现有的心理结构史系统地运用于新领域、新知识体系和新的环境中。目的感是指与 生活的价值、目标和职业方向有关的同一性。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形式后推理能力(即拼证 思维能力)的发展,取决于通过有力的自我调节来不断实现人生目标这种山渐加深的目的感 的发展。这就是说,青年的思维已转向对现实计划的忠考,并使具有创见的洞察力同内心控 制力和分析性认知评价获得平衡。这样的思维能力可为生活定下史明确的目标,作出史详细 的准备。如:时下大学生恋爱观:饥不择食和就地取材 (二)自我同一性的完善 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同中学生相比,已史趋完善。虽然自我同一性在中学生时期就已 经形成,但根据埃甲克森的观点,人在依照社会需要、个人期待和年龄而改变自我行为的同 时,会努力保留自已内心的同一感。这就是说,大学生的自我同二性仍在发展着,走向完善 事实上,根据莱文森的研究,育年期(含大学生时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存在以下特点: 1、具有确认自我的哪些部分已不再适合继续保留的判断能力: 2、具有忍痛割爱的能力: 3、具有从以前被忽略的自我部分进行新的选的能力: 2
4、具有把旧的自我同新的自我结成”共存“关系的能力。 不难看出,正是这些特点的存在,使得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史趋完善成为必然。 同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特点相联系,大学生的价值体系也已经稳定地建立起来了,尽管这 并不代表他们的价值观都是山理性来决定的。如:“我是谁 (三)同伴群体的形成 大学生通常会从自己的兴趣、爱好、价值观等内在性的人际关系要素出发,建立起自己 的同伴群体。这在中学生时期及其业早时期,是比较罕见的。如:各种社因的建立 (四)独特的心理特点 除上述的共同特点之外,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青年群体,还具有以下几个独特的心理 特点 (1)大学生的智力发展通常比较好,不存在智力低的问题。吴福元用韦克斯勒成人智 力量表(WAIS-C)对大学生进行了一项智力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的平均智商为116.08, 属于中上智力或高智力水平,已故心理学家朱智贤主持的一项国家币点研究课题“中国儿童 肯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如:母亲智商的重要性 (2)考试焦虑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普遍性问题。所谓考试焦虑,是指与入学考试、 智能测验、学业测验等相关的焦虑,它是一种急性焦虑。考试焦虑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并 时常危害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关国心理学家布朗使用测验焦虑问卷(TQ),对大学生在 期未考试前的情绪、心情与考试成绩的好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考试前担心、 兴奋、情绪不佳的大学生,同考试前平均的相比,有考试成绩恶化的倾向。甚全有的学生因 学期木考试焦虑而自杀。凌文辁等用医疗卫生拉森的测脸焦虑量表(TI)对中山大学生进 行了焦虑测验,结采显示,中口两国大学生丝然在对考试的自信、对考试成绩的介意、认知 妨碍、生理变化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他们邵具有对考试结果的担心、空想性的逃避,对考试 的嫌恶和批判,以及伴随生理变化的不安等。如:考证热 (3)大学生的自我评价存在光环效应。历谓自我评价的光环效应,是指个体因受过去 成功经验或过度赞扬的影响而产生对自己的能力等认识偏高的现象根据米奖尔的个性形成 理论,人的主观价值和自我评价系统是在个体生活事件的基础上产生的,并随个体生活事件 的变化而变化。大学生与同龄人相比,往往有史多的成功经历、受到过较多的赞关,也被寄 托了史多的希望,不难推出,他们的自我评价会偏高的可能。道格拉斯(L.R.Douglas)等 的一系列实验研究结果就证实了这一点
(4)大学生的价值准则倾向于理想化。根据笔者的研究,大学生的价值准测类型以接 受式为主,即价值准则的经验内容主要山向接经验支持,而较少直接经验。,这种价值准则具 有明显的离散特征,当他们被个体调用来进行社会行为判衡时,当事者使会表现出明显的苛 求现象或理想化倾向。这一观点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说是一致的,并得到了一些实验 研究结果的支持。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世界心理卫生协会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标准可以概括为5个方面,即情绪稳定性标准、焦虑标准、人际关系和谐性标准、对现实感 知的充分性标准、心理适应性标准。 1、情绪稳定性标准 一个心理健的大学生一般心境良好、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念占主导, 但同时又能随事物对象的变化而产生合理的情绪变化。所谓合理的情绪变化是指,当有了喜 事时感到偷快,遇到不李的事时产生悲哀的情绪。此外,还能依场合的不同,适当地控制自 己怕情绪。 2、人际关系和谐性标准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乐于与人交往,对人态度积极:能理解和接受别人的虑想、感情,也 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高兴地接纳他人和自己:既有广泛的朋友,也有少数几位知交 3、自我意识充分性标准 自我意识是人格的核心,指人对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和体验。心理健球的大学生 在评估自己的反应能力或解释现实时,比较客观,不高估自己的能力,不轻易承担超过自己 能够胜任的任务,也不低估自己而逃避任务。 4、焦虑水平适度性标准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虽然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有一定的紧张感,但从不发生过度的 焦虑:遇到困难时,他们往往能积极应对,勤于想考,有条个紊地寻找解决办法,而不是寝 食不安,惶惶不可终山 5、心理适应性标准 心理健感的大学生在独立的生活能力,意志坚定:无论是布情感上,还是在实际生活中 都较少有依赖心理,自主性强:他们善于在不同的环境下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和事业的生 长点,心理生活充实,很少有孤独感:他们较能接受现实,不轻易产生敌对情绪,对因家境 地域、病患、个人能力与努力等原因导致的各种差异能正确看待。心理健球的大学生能适应
不同环境下的社会生活,不管处于什么社会生活环境下都能主动同社会保持接触,让自己融 入社会,自觉用社会规范来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而不是把自己孤立起 来,与社会格格不入。 三、大学生心理压力源 (一)大学生心理压力源的相关研究 樊富取等人(2000)通过自编压力调查表,在清华大学的调查研究发现,71.3%的大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并山此产生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不良反应:在校期 间,个人前途/就业、学业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恋爱问题、经济问题仍足因扰大学生的主 要问题。 李虹、悔锦荣(2002)通过自编《大学生压力量表》对大学生压力的类型和特定进行 调查,发现大学生压力的主要类型为:学习烦扰、个人烦扰、消极生活事件:大学校园压力 的主要特点是口常烦扰所产生的压力位主要压力,而突发性消极事件并非大学生的主要压力 源。 车文博、张林等(2003)自编《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群 体产生心理压力感的主要来源依次为学业压力、学校环境压力、情绪压力、并业压力和人际 压力。 (二)大学生心理压力源的群体差异 1、性别差异 在学习压力,经济压力,自主与独立压力、社交与人际压力、异性关系压力五个维度上, 两性差异显著。男生比女生有史多的压力体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文化对男性有 着较高的社会期许,导致男性对自己期望较高,感受到的压力也史高。在重大与突发事件和 前程压力两个维度上,男女差异不显著。前程问题是全体大学生共同面对的压力,无论男女 都必须接受微烈的角遂与残酷的挑选:而重大与突发事件的出现,生像每一个人都摆出了应 对课题,性别不对突发事件的压力产生影响。 2、年级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级大学生布重大与突发事件、家庭与经济压力、社交与人际压力、 异性关系四个维度无显著差异:而在前程压力、学习压力上差异显著,对压力感知强度从高 到低分别为大二、大二、大一、大四,大二学生的压力感知强度最大,究其原因,在经历两 年多的大学学习后大二学生对于前途的选择迫在眉睫,时就业还是继续深造?在自我职业定 向的两难处境中,他们感受到了较多的压力。此外,大学生的学业压力也是累进的,经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