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管理与心理健康》教案 (第2、3、4次课6学时) 一、授课题目 第二章心理压力概述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能正确理解心理压力 2、能学挥心理压力源的分类及测评 3、能了解心理压力的内省体验 4、能了解压力的临床后果和中介系统 5、能理解心理压力的适应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压力的适应过程及临床后果和中介系统 2、心理压力的适应 四、教学方法 1、以讲授法为主,辅以讨论法、启发教学法、案例法、团体铺导法 2、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五、作业 自我测试:《测测你的抗压力》 讨论:你应对压力的方法有哪些? 六、参考资料 (1)段鑫星,程婧著.《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美)Brian Luke Seaward若,许燕等译.《压力管理策略》[M,中国轻工业出 版社,2008年版. (3)今子勋.《心理飞舞一李子勋谈心理健康》[,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 (4)傅佩荣.抗压有方法[0,江西教有出版社,2007年. (5)社龙光.减压完全手册如,九州出版社,2008年。 七、教学过程
第二章心理压力概述 案例导入: (1)2010年2月26山凌晨湖南祁阳二中高二347班女生黄玉萍因不堪学习压力,从 宿舍四楼的阳台上跳下。自杀女孩母亲普在多个场合表示:“如果考不上大学,你就别回家” “生活太累了,学习太累了,死了就算了…”民警在事发大楼的阳台上还发现了一 份遗书。这是女孩自杀的直接证据,也是她告诉家人为何选样自杀的原因。 (2)2010年3月1山下午相同的惨榈在相隔不到20公甲的祁阳县四中重演。 (3)深圳一名州从北大毕业的双倾士基金研究员,因试用期木位沟汰被解聘,而跳楼 自杀。据悉,基金行业竞争残酷,木位淘汰甚企“被下岗”是常有之事。 (4)香港科技大学一名倾士生疑因不堪功课压力,1山晚情绪失控,在北角丹拿花园 寓所突然攀窗跳楼自杀,跌下大厦平台伤重死亡,其家人在场目睹经过但无法阻止,知道死 讯悲痛欲绝。这是不足4个月内,香港第二宗倾士生自杀身亡事件。 跳楼身亡青年姚×荣(25岁),是科技大学经济系倾士生,与家人住在北角丹拿花园 座一个单位。现场消息称,事主读书成绩优异,自我婴求颜高,近期面对学业压力,情绪出 现不稳定,亲友曾劝鞫放开心情,但有人仍坐困愁城,竞最终选样走上不归路。 分析案例引出心理压力概念。 一、心理压力的界定 “压力”一词嘴角是物理学中的术语,本意是指施加在物体上的力量。压力一词成为表 述人类状态的流行语始于著名生理学家汉斯.塞利(Hans Selye)的《生活中的压力》(The Stress oLi论)一书。如今压力一次被用来描述人们在面对工作、人际关系,个人责任等的要求时 所感受到的心理和精神上的紧张状态,已是约定俗成。那么压力究竞是什么? 当代,关于心理压力一次有着多重含义与界定。 著名心理学家拉扎鲁斯(Richard Lazarus)认为,压力是山于事件和责任超出个人应对 能力范用时所产生的焦虑状念。 塞利(Hans Sely心)在其界定中补充,压力是身体对施加于其上,需要其适应的一切要 求的非特异性反应。 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应当是一种经验到的东西,它无法抛开主体而独立存在。假 件事发生,但主体对其视而不见,毫不关心,或已经意识到刺激的存在但认为不值得认真对
待,这时压力就无从谈起。所以压力是压力源及环境条件变化对主体提出的要求和个体对它 的反应。 我国学者郭念蜂教授将压力定义为: 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 讨论:人有无压力会怎样? 压力或焦志 耶克斯-多德森曲线 人活者就会感受到压力,没有人使可以兔疫的。压力研究鼻祖汉斯.塞利(Hans Selye) 将压力分为有害的不良压力和有益的两性压力:不良压力使人感到无助、灰心、失望,而月 它还能引起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两性压力能够给人以成功感和振奋感,使人愉快并有效地 帮助人们生活。所以压力是把双刃剑,压力的有害或有益不在于压力源的强弱或压力的种类, 而在于个人对事件或环境的反应。 打比方:弹琴时琴弦的松紧适度就如压力的大小适度 适度的压力能激励人、鼓舞人。 适度的压力让人振奋,促进人们注意力的集中、提升工作的动机、引发正向情绪(如兴 奋)、增加成功后的成就感等。比如在一个团体中,大家的工作业绩都较为突出,作为一直 平庸的你,就有了改变自己、奋起直追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下,你会思考自己的不足,找到 改进的小法,制订努力工作的计划。在这样的心理驱使下,你会明显进步,得到大家和上司 的认可。 让人承受不了的压力是过度的压力。 比如一对意欲结婚的男女,无房又缺钱,不得不通过贷款买房结婚,但两人工资不高, 还贷的压力月月紧逼,除了保证基本的生活外,没有可开支的余钱。这种经济压力就是过度 的压力
有人以为,过度的压力是因为过多的愿望造成的,这是错误的认识。压力的要点不在于 愿望的多少,关键是当事人的承受能力,当事人承受不了,关好的愿望就会成为害人的压力。 比如莱些家长硬是要求子女考一流的大学,子女为了满足父母的心愿,超负荷学习,在很长 的一段时间里高速运转,神经高度紧张,结果事与愿违,就连那些平时成鳞较好的人,也没 考出应有的成绩,与名种大学擦肩而过,个别的甚至名落孙山。因为他们处在过度的压力之 下,考试发挥不出水平. 过度的压力往往带来负面影用甚全破坏性后果,例如造成注意力狭窄、思维僵化、产生 恐惧与逃避的心理、引起情绪与行为失控、长久的压力导致身心疾病等。压力一旦超过负荷, 人的战斗精神、良好情绪、控制力都会垮台。就举重一样,超过自身的能力就举不起来了。 如果说人是一只皮球,压力就是注入皮球的气体,充入皮球甲的气超过一定的量,必然会使 皮球爆炸。人若承受不了压力,身心必然会出问题,其危害性一言难尽,它使人的情绪失调, 认知偏离,思维混乱,严重地影响社会活动和正常的生活。 二、心理压力源的分类及测评 (一)压力源的种类 压力是现实生活要求人们去适应的事件。山常生活中,人们需要去适应的事件,按性质 可分为二大类: 1、生物性压力源 这是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生存与种族延续的事件。包括躯体创伤或疾病、饥饿、性 剥夺、睡眠剥夺,噪音、气温变化等。 2、精神性压力源 这是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正常精神需求的内在和外在事件。包括错误的认知结构、 个体不良经验、道德冲突以及长期生活经历造成的不良个性心理特点(如易受暗示、多疑 嫉妒、自责、悔恨、怨恨),等等。 3、社会环境性压力源 这是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社会需求的事件。社会环境性的压力源,分为两大类: (1)纯社会性的,如重大社会变革、重要人际关系破裂(失恋、离婚)、家庭长期冲 突、伐争、被监禁等。 (2)山自身状况(如个人心理障碍、传染病等)造成的人际适应问题(如恐人症性、 社会交往不良),等等
我们将压力源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但是这只是理论分析的需要,其实,真实情况并非如 此。因为纯粹的单一性的压力源,在现实生活中极少,多数压力源都涵盖若两种以上因素, 特别是精神压力源和社会压力源,有时是浑然一体的状态。山于二种压力源之间有荐不可分 割的内在联系,所以我们在实践领域中,特别是在分析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根源时,必须把兰 种压力源作为有机整体加以考虑。比,某位女性求助者因为社交不良造成了心理问题,这 时,最直接的判断是“社交不良是压力源(社会性压力源)”。这一结论似乎没有错,而依 此结论使用某种疗法,逐步改变求助者的社交状况,这种临床决策也不无道理,但是上述临 床操作的结果,可能不令人满意:中、远期疗效可能不佳。假如中、远期疗效不佳,其原因 很可能是没有揭示“社会性压力源”背后的深层情况。如果仟细深入了解,可能会发现,“社 会性压力源”的背后,在它的深层,有一个错误认知结构。这个“错误认知结构”可能是求 助者幼年时形成的,它是一个错误逻辑判断:“每个人都应该爱我”。带着这张错误观念生 活在现实社会中,肯定会碰到人际交往方面的麻烦,所以,这张错误的认知,就是“社会性 压力源”背后的“心理性压力源”。深层的“心理性压力源”不除,就等于种下后患,山 后肯定还会出麻烦。问题是杏到此结束了呢?当然不行,因为这种错误的认知又是山自幼的 不良教育环境造成的。求助者作为独生女儿,她是在祖父母、外祖父母和自己的父母娇惯中 长大的,那是,她记得自己在家中被成为“小太阳”,当时,全社会为了卖儿童产品,商家 四处做“小太阳工程”,便造成了一个“自我中心”的姑娘。这样一来,我们又找到了另 个“社会性压力源”,或者说,找到了一个真正把孩子心灵压扁了的“社会性压力源” 从上述案例的简述可以看到,造成心理问题的压力源绝大多数是综合性,所以,我们面 对这类复杂的事物,决不能用简单的忠维方法对待。 (二)压力源的测评汗 面临并体验到的压力,到底对心理健康有多大影利?可以肯定地说,「分合理与量化水 平比较理想的测量方法,企今还没有。为了解决现实问题,日前人们公认的,有一定使用价 值的测量压力的量表有二种。 1、社会再适应量表(SRRS) 社会再适应量表是为测量重大生活事件而设计的。临休应用中发现,量表得分较高者, 比较容易患心脏病,骨质疏松,糖尿病,白血病,以及感冒,量表分数业余精神障碍,抑郁 以及其他精神障碍有关。另外,多种生活事件不断地累加,其效应就史明显,山于道遇着的 整体免疫功能降低,极易忠病。该量表有局限性。因此,使用时,应该索切联系临怵症状的 性质,结合其他临床检查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单纯使用量表做出诊断,有很大的危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