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认知心理学 学时/学分 48学时,3学分 课程类别 专业核心课 授课对象 应用心理学专业,大二学生 先修课程 《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神经解剖学》等 后续课程 《教育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学》等 一、课程简介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是揭示人类认知世界、 认知他人及认知自我的心理规律的课程,涵盖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 情绪、决策、社会认知、自我控制等心理过程的信息加工机制。《认知心理 学》作为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衔接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应用课程 中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实现如下三方面的教学目标,为从事“健康中国”背景下 心理卫生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1.知识目标:使学生清晰辨识认知心理学的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 2.能力目标:形成依据人类认知框架解构心理现象的高阶学科思维 3.素养/思政目标:具备格物致知的科学精神、知行合一的行动意识」 心医交叉的学科视野以及专业创新实践的信心。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认知心理学 学时/学分 48 学时,3 学分 课程类别 专业核心课 授课对象 应用心理学专业,大二学生 先修课程 《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神经解剖学》等 后续课程 《教育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学》等 一、 课程简介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是揭示人类认知世界、 认知他人及认知自我的心理规律的课程,涵盖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 情绪、决策、社会认知、自我控制等心理过程的信息加工机制。《认知心理 学》作为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衔接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应用课程 中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 二、 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实现如下三方面的教学目标,为从事“健康中国”背景下 心理卫生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1. 知识目标:使学生清晰辨识认知心理学的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 2. 能力目标:形成依据人类认知框架解构心理现象的高阶学科思维 3. 素养/思政目标:具备格物致知的科学精神、知行合一的行动意识、 心医交叉的学科视野以及专业创新实践的信心。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和第二章绪论与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 1.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历史(自主学习) 2.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思想及最新取向(难点) 3.脑解剖和功能特点(自主学习) 4.认知和脑科学研究方法(重点) 【教学目标】 1.描述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培养专业的认同感 2.辨别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思想及最新取向,培养专业创新意识 3.识别脑解剖和功能特点、培养格物致知精神 4.区分不同认知和脑科学研究方法的原理,增强科学求真精神 第三章大脑偏侧化 【教学内容】 1.大脑功能偏侧化的概念(自主学习) 2.大脑功能偏侧化的脑解剖基础(重点)》 3.大脑功能偏侧化的表现(难点) 4.大脑功能偏侧化的理论(自主学习) 【教学目标】 1.识记大脑功能偏侧化的概念 2.辨认大脑功能偏侧化的脑解剖基础 3.比较大脑功能偏侧化的不同表现及其研究范式
第一章和第二章 绪论与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 1. 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历史(自主学习) 2. 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思想及最新取向(难点) 3. 脑解剖和功能特点(自主学习) 4. 认知和脑科学研究方法(重点) 【教学目标】 1. 描述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培养专业的认同感 2. 辨别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思想及最新取向,培养专业创新意识 3. 识别脑解剖和功能特点、培养格物致知精神 4. 区分不同认知和脑科学研究方法的原理,增强科学求真精神 第三章 大脑偏侧化 【教学内容】 1. 大脑功能偏侧化的概念(自主学习) 2. 大脑功能偏侧化的脑解剖基础(重点) 3. 大脑功能偏侧化的表现(难点) 4. 大脑功能偏侧化的理论(自主学习) 【教学目标】 1. 识记大脑功能偏侧化的概念 2. 辨认大脑功能偏侧化的脑解剖基础 3. 比较大脑功能偏侧化的不同表现及其研究范式
4.辨析大脑功能偏侧化的理论争议,激发科学创新精神 第四章感知觉的认知神经机制 【教学内容】 1.视觉的初级投射通路(重点) 2.视觉皮层脑区功能分化(重点) 3.视知觉障碍(自主学习) 4.视知觉的重组(自主学习) 5.多感觉整合(难点) 【教学目标】 1.写出视觉的初级投射通路构成 2.区分不同视觉皮层区域及其功能 3.识别不同的视知觉障碍,增进社会责任感 4.描述视知觉的重组机制,增强科学探索精神 5.分析多感觉加工相关脑区及通路 第五章物体识别的认知神经机制 【教学内容】 1.视知觉的皮层通路(重点) 2.物体识别的计算问题(自主学习) 3.物体识别困难(自主学习) 4.面孔识别(难点) 【教学目标】
4. 辨析大脑功能偏侧化的理论争议,激发科学创新精神 第四章 感知觉的认知神经机制 【教学内容】 1. 视觉的初级投射通路(重点) 2. 视觉皮层脑区功能分化(重点) 3. 视知觉障碍(自主学习) 4. 视知觉的重组(自主学习) 5. 多感觉整合(难点) 【教学目标】 1. 写出视觉的初级投射通路构成 2. 区分不同视觉皮层区域及其功能 3. 识别不同的视知觉障碍,增进社会责任感 4. 描述视知觉的重组机制,增强科学探索精神 5. 分析多感觉加工相关脑区及通路 第五章 物体识别的认知神经机制 【教学内容】 1. 视知觉的皮层通路(重点) 2. 物体识别的计算问题 (自主学习) 3. 物体识别困难(自主学习) 4. 面孔识别(难点) 【教学目标】
1.识记视知觉的皮层通路 2.比较物体识别的两个计算假说,增强科学求真精神 3.辨别物体失认症和面孔失认症,增进社会责任感 4.评价物体识别双加工模型的优势和不足 第六章注意的认知神经机制 【教学内容】 1.注意的概念及脑解剖基础(自主学习) 2.注意的理论模型沿革(自主学习) 3.注意的效应(重点) 4.注意的来源(难点) 【教学目标】 1.识记注意的概念及脑解剖基础 2.评价注意的理论模型争议要点,增强专业认同感 3.辨别注意效应及注意来源的神经基础,增强科学求真精神 第七章记忆的认知神经机制 【教学内容】 1.记忆的概念及脑解剖基础(自主学习) 2.记忆的机制(重点) 3.长时记忆与内侧颞叶损伤(自主学习) 4.长时记忆编码与提取的脑机制(难点)
1. 识记视知觉的皮层通路 2. 比较物体识别的两个计算假说,增强科学求真精神 3. 辨别物体失认症和面孔失认症,增进社会责任感 4. 评价物体识别双加工模型的优势和不足 第六章 注意的认知神经机制 【教学内容】 1. 注意的概念及脑解剖基础(自主学习) 2. 注意的理论模型沿革(自主学习) 3. 注意的效应(重点) 4. 注意的来源(难点) 【教学目标】 1. 识记注意的概念及脑解剖基础 2. 评价注意的理论模型争议要点,增强专业认同感 3. 辨别注意效应及注意来源的神经基础,增强科学求真精神 第七章 记忆的认知神经机制 【教学内容】 1. 记忆的概念及脑解剖基础(自主学习) 2. 记忆的机制(重点) 3. 长时记忆与内侧颞叶损伤(自主学习) 4. 长时记忆编码与提取的脑机制(难点)
【教学目标】 1.识别记忆的脑解剖基础 2.辨别感觉记忆、短时/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特点 3.识别内侧颢叶损伤所致失忆的特征,增强社会责任感 4.辨析长时记忆的编码与提取机制的异同,培养格物致知精神 第八章情绪的认知神经机制 【教学内容】 1.情绪的概念及理论(自主学习) 2.情绪的基本研究方法(重点) 3.负性情绪的认知调节(难点) 4.愉快情绪体验(自主学习) 【教学目标】 1.区分情绪的不同成分和维度 2.评价情绪研究的基本范式,增强格物致知精神 3.了解负性情绪的神经机制,增强临床研究思维 4.辨别愉快体验的神经环路,增强科学创新精神 第九章社会认知的神经机制 【教学内容】 1.社会认知定义与分类(自主学习) 2.社会认知的脑解剖基础(重点)
【教学目标】 1. 识别记忆的脑解剖基础 2. 辨别感觉记忆、短时/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特点 3. 识别内侧颞叶损伤所致失忆的特征,增强社会责任感 4. 辨析长时记忆的编码与提取机制的异同,培养格物致知精神 第八章 情绪的认知神经机制 【教学内容】 1. 情绪的概念及理论(自主学习) 2. 情绪的基本研究方法(重点) 3. 负性情绪的认知调节(难点) 4. 愉快情绪体验(自主学习) 【教学目标】 1. 区分情绪的不同成分和维度 2. 评价情绪研究的基本范式,增强格物致知精神 3. 了解负性情绪的神经机制,增强临床研究思维 4. 辨别愉快体验的神经环路,增强科学创新精神 第九章 社会认知的神经机制 【教学内容】 1. 社会认知定义与分类(自主学习) 2. 社会认知的脑解剖基础(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