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课程编号:Z303703 总学时/总学分:32/2 理论学时/理论学分:32/2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包括麻醉方向和国防生:预防医学专业:口腔医学专业:医学影 像学专业:医学检验专业: 开课单位:医学院医学人文研究所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1、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专业:口腔医学专业:医学影像学专 业:医学检验专业等学科基础课程的选修课。 2、课程目的: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医本生都能成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倡 导者和实践者。并能初步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初步掌握医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以及 医学心理学常用的技术和方法(主要是心理评估技术,心理治疗与咨询技术等):熟悉和掌 握生理与心理的相互作用,心理因素在健康和疾病时如何起作用和怎样起作用等。同时通过 本课程的学习,能提高医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完善自我:为以后从事医疗、防疫、医教研 等方面的工作打下心理学知识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 论(2学时) 一、本章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医学心理学概况(40分钟) 1、定义、范围、性质及目的 2、医学心理学的相关学科 第二节医学模式(40分钟) 1、西方医学与生物医学模式 2、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 3、医学心理学与我国医学摸式的转变 4、医学心理学对疾病与健康的思考 第三节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20分钟 【、方法学的特殊性 2、基本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四节医学心理学的现状与发展(自学)
1 医学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 课程编号:Z303703 总学时/总学分:32/2 理论学时/理论学分:32/2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包括麻醉方向和国防生;预防医学专业;口腔医学专业;医学影 像学专业;医学检验专业; 开课单位:医学院医学人文研究所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1、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专业;口腔医学专业;医学影像学专 业;医学检验专业等学科基础课程的选修课。 2、课程目的: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医本生都能成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倡 导者和实践者。并能初步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初步掌握医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以及 医学心理学常用的技术和方法(主要是心理评估技术,心理治疗与咨询技术等);熟悉和掌 握生理与心理的相互作用,心理因素在健康和疾病时如何起作用和怎样起作用等。同时通过 本课程的学习,能提高医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完善自我;为以后从事医疗、防疫、医教研 等方面的工作打下心理学知识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 论 (2 学时) 一、本章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 医学心理学概况(40 分钟) 1、定义、范围、性质及目的 2、医学心理学的相关学科 第二节 医学模式(40 分钟) 1、西方医学与生物医学模式 2、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 3、医学心理学与我国医学摸式的转变 4、医学心理学对疾病与健康的思考 第三节 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20 分钟) 1、方法学的特殊性 2、基本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四节 医学心理学的现状与发展(自学)
1、我国医学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2、我国医学心理学科的现状 3、我国医学心理学科发展趋势 4、我国医学心理学工作者的培养 二、敦学要求 (一)掌握内容 1、医学心理学、心理学、医学模式的概念 2、医学心理学学科性质 3、医学心理学与医学模式转变的关系 4、开设医学心理学课程的主要目的 5、医学模式的转变的原因 (二)了解与熟悉的内容 1、医学心理学研究范围 2、医学心理学的相关学科 3、生物医学模式缺陷与不足 4、医学心理学对疾病与健康的思考 5、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 三、教学手段和敦学方法 1、课堂理论讲授为主和课外自学与阅读相结合,课堂讲授时要结合各章节课程内容举 一些案例进行教学。 2、使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课件,并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 3、为检查教学效果,每章节课程结束要结合本章节课程内容出选择型练习题进行课堂 练习。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6课时 一、本章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认知过程(100分钟) 1、感觉和知觉 2、记忆
2 1、我国医学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2、我国医学心理学科的现状 3、我国医学心理学科发展趋势 4、我国医学心理学工作者的培养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内容 1、医学心理学、心理学、医学模式的概念 2、医学心理学学科性质 3、医学心理学与医学模式转变的关系 4、开设医学心理学课程的主要目的 5、医学模式的转变的原因 (二)了解与熟悉的内容 1、医学心理学研究范围 2、医学心理学的相关学科 3、生物医学模式缺陷与不足 4、医学心理学对疾病与健康的思考 5、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 三、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1、课堂理论讲授为主和课外自学与阅读相结合,课堂讲授时要结合各章节课程内容举 一些案例进行教学。 2、使用 PowerPoint 制作多媒体课件,并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 3、为检查教学效果,每章节课程结束要结合本章节课程内容出选择型练习题进行课堂 练习。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 6 课时 一、本章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 认知过程(100 分钟) 1、感觉和知觉 2、记忆
3、注意 4、思维与想象 第二节情绪和情感过程(100分钟) 1、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2、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3、情绪的功能 4、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5、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6、表情 7、情绪的理论 第三节意志过程(自学】 1、意志过程的概念 2、意志行动的基本过程和特征 3、意志的品质 第四节人格(100分钟) 1、概述 2、需要 3、动机与挫折 4、能力 5、气质与性格 第五节心理的生物学与社会学基础(自学) 1、心理的生物学基础 2、心理的社会学基础 二、敕学要求 (一)#握内容 1、感觉、知觉、感受性、感觉阀限、记忆、遗忘、思维、想象、有意想象、无意想象、 注意、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情绪、心境、激情、意志、人格、能力、气质、 性格、需要、动机等概念 2、知觉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感受性与感觉阀限的关系
3 3、注意 4、思维与想象 第二节 情绪和情感过程(100 分钟) 1、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2、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3、情绪的功能 4、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5、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6、表情 7、情绪的理论 第三节 意志过程(自学) 1、意志过程的概念 2、意志行动的基本过程和特征 3、意志的品质 第四节 人格(100 分钟) 1、概述 2、需要 3、动机与挫折 4、能力 5、气质与性格 第五节 心理的生物学与社会学基础(自学) 1、心理的生物学基础 2、心理的社会学基础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内容 1、感觉、知觉、感受性、感觉阈限、记忆、遗忘、思维、想象、有意想象、无意想象、 注意、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情绪、心境、激情、意志、人格、能力、气质、 性格、需要、动机等概念 2、知觉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
4、记忆过程的组成 5、思维的分类与内容 6、注意的特征有那些 7、情绪的两极性包括哪四个维度 8、需要层次论的名称及排序 9、动机冲突分哪三种基本类型 10、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11、意志的品质 (二)了解与熟悉的内容 1、性格的特征 2、人格的特征与结构 3、情绪的主要理论 4、两种记忆分类的主要名称和内容 5、感觉的特征 6、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7、气质类型与高级神经活动的关系 8、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9、情绪与心身健康及疾病的关系 10、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 11、脑的机能系统与心理活动 三、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1、课堂理论讲授为主和课外自学与阅读相结合,课堂讲授时要结合各章节课程内容举 一些案例进行教学。 2、使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课件,并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 3、为检查教学效果,每章节课程结束要结合本章节课程内容出选择型练习愿进行课堂 练习。 4、在讲授知觉四个特征时,为提高教学效果可在多媒体教学课件中插入与本章节内容 相关的带有演示性实验的图片,以提高教学效果。 5、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一次简易气质测验
4 4、记忆过程的组成 5、思维的分类与内容 6、注意的特征有那些 7、情绪的两极性包括哪四个维度 8、需要层次论的名称及排序 9、动机冲突分哪三种基本类型 10、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11、意志的品质 (二)了解与熟悉的内容 1、性格的特征 2、人格的特征与结构 3、情绪的主要理论 4、两种记忆分类的主要名称和内容 5、感觉的特征 6、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7、气质类型与高级神经活动的关系 8、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9、情绪与心身健康及疾病的关系 10、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 11、脑的机能系统与心理活动 三、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1、课堂理论讲授为主和课外自学与阅读相结合,课堂讲授时要结合各章节课程内容举 一些案例进行教学。 2、使用 PowerPoint 制作多媒体课件,并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 3、为检查教学效果,每章节课程结束要结合本章节课程内容出选择型练习题进行课堂 练习。 4、在讲授知觉四个特征时,为提高教学效果可在多媒体教学课件中插入与本章节内容 相关的带有演示性实验的图片,以提高教学效果。 5、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一次简易气质测验
第三章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2课时 一、本章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概述(30分钟) 1、人的发展与生命周期 2、健康与心理健康 第二节儿童心理健康(20分钟) 1、胎儿期及婴幼儿期 2、幼儿期 3、儿童期 第三节青少年与青年心理健康(20分钟)》 1、青少年期 2、青年期 第四节中年期心理健康(15分钟) 第五节老年期心理健康(15分钟)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内容 1、健康与心理健康的概念 2、1990年对健康的定义与1948年有什么不同 3、心理健康的标准 (二)了解与熟悉的内容 1、人的发展与生命周期 2、儿童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3、青少年与青年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4、中年期心理特点与心理健康 5、老年期心理特点与心理健康 三、敦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1、课堂理论讲授为主和课外自学与阅读相结合,课堂讲授时要结合各章节课程内容举 一些案例进行教学。 2、使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课件,并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 3、为检查教学效果,每章节课程结束要结合本章节课程内容出选择型练习题进行课堂
5 第三章 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2 课时 一、本章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 概述(30 分钟) 1、人的发展与生命周期 2、健康与心理健康 第二节 儿童心理健康(20 分钟) 1、胎儿期及婴幼儿期 2、幼儿期 3、儿童期 第三节 青少年与青年心理健康(20 分钟) 1、青少年期 2、青年期 第四节 中年期心理健康(15 分钟) 第五节 老年期心理健康(15 分钟)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内容 1、健康与心理健康的概念 2、1990 年对健康的定义与 1948 年有什么不同 3、心理健康的标准 (二)了解与熟悉的内容 1、人的发展与生命周期 2、儿童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3、青少年与青年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4、中年期心理特点与心理健康 5、老年期心理特点与心理健康 三、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1、课堂理论讲授为主和课外自学与阅读相结合,课堂讲授时要结合各章节课程内容举 一些案例进行教学。 2、使用 PowerPoint 制作多媒体课件,并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 3、为检查教学效果,每章节课程结束要结合本章节课程内容出选择型练习题进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