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课程名称:仪器分析 授课题目:质谱法 教师姓名:高毅华 教师职称:讲师 教研室:仪器分析教研室 1
教案首页 第1次课 授课时间: 课程名称 仪器分析 年级 专业、层次 授课教师 高毅华 职称讲师 课型(大、小) 小 学时2 授课题目(章、节) 第十九章质谱法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仪器分析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目的:通过本次授课,使学生了解质谱的基本概念及质谱仪的基本结构,了解质谱分析 法的分类: 2.要求:掌握质谱分析法的概念,熟悉质谱的应用领域及质谱仪的基本结构。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1.质谱法基本概念,约30分钟: 2.质谱法的分类,约5分钟: 3.质谱仪的性能指标及基本结构,约10分钟; 4.质谱仪的工作原理: 4.1进样系统,约5分钟: 4.2电离源,约25分钟: EI、CI: 5.小结,5分钟 教学重点: 质谱分析的概念及其分析过程,EI及CI两种主要电离源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CI的电离原理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2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 课堂设计和时间分配 1.回顾前面所学的原子光谱、分子光谱的分析原 使 用 通过举例,使学生认识 理后,引入质谱分析法。 Powerpoint 制 到质谱分析法的重要 2.概述 作的电子投影 性,从而提高学习该部 2.1质谱分析法概念及分析过程; 课件 分知识的兴趣。 2.2质谱发展史: 与前面所学的分子光 2.3质谱分析法的分类; 谱法作对比 35min 3.质谱仪的性能指标 分辨率、质量测定范围、灵敏度 4.质谱仪的基本结构 简图 10min 4.1.进样系统 4.2.离子源 4.3.质量分析器 以图示法解释术语 4.4.检测系统、真空系统 4.5.数据处理系统 5.质谱仪的工作原理: 5.1进样系统: 5min (1)间歇式进样 简图 (2)直接进样 (3)色谱进样 5.2离子源: 重点: (I)电子电离源(Electron Ionization EI) EL、CI的特点: 结构、原理、特点: 简图 谱图特征,.谱图信息 污染的产生及预防。 及应用差异 (2)化学电离源(Chemical Ionization,CI) 结构、原理、特点: 25min 电子电离与化学电离的区别 5min 6.小结 3
L.质谱仪的基本结构 质谱仪的基本结构包括:真空系统;进样系统;离子源;质量分析器:检测系统 2.质谱仪的工作原理 离子源: (I)电子电离源(Electron Ionization E) 小结 原理,特点 (2)化学电离源(Chemical Ionization,CI) 原理,特点 EI源与CI源的异同。 1.质谱仪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划出质谱仪的方框示意图 复习思 2.离子源的作用是什么?试述EI、CI的原理及优缺点。 考题、 作业题 1.离子源原理: 下次课 2.质量分析器的基本原理。 预习 要点 实施 情况及 分析 4
教案首页 第2次课 授课时间: 课程名称 仪器分析 年级 专业、层次 授课教师 高毅华 职称讲师 课型(大、小) 小 学时2 授课题目(章、节) 第十九章质谱法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仪器分析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目的:通过本次授课,使学生了解FI,FAB,ESI的电离原理:常见几种质量分析器的 原理、特点;质谱仪需在真空下工作的原因;分子离子峰的概念、作用及辨认。 2.要求:掌握ESI,APCI,FI的电离原理,熟悉质量分析器的原理、特点,掌握分子离子 峰的辨认方法。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1.FI,APCI,ESI的电离原理,约25分钟: 2.质量分析器的原理、特点,约35分钟: 3.检测系统、真空系统:约10分钟: 4.分子离子峰的概念及判断方法,约10分钟 教学重点: FI,FAB,ESI的电离原理,质量分析器的原理 教学难点: 分子离子峰的判断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