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现场意识3.“视点”的亲历和独家记者不仅身在现场,还要通过观察,寻找反映现场的独特位置、独特视角,获得第一手资料。比如重庆电视台大型系列报道《走近贫困山区》第一集,记者采用体验式报道深入四川巴山山区。在报道中,记者抓住“行路难”向观众展示了山区崎险峻的路况,其报道特点有三方面:第一:独特的新闻价值点第二:独特的拍摄视角第三:立体而丰富的视角“青衫磊落险峰行”没有现场的独到观察,是很难获得如此形象而生动的信息的,很多记者深入现场,拍回来的素材却千篇一律,原因就在于惯性思维支配着其惯常的视角,记者在现场需要考虑,能不能换一个角度看世界,能不能换一个位置看事件,能不能从熟悉的事物中看出风景,想想身在现场的你视角在何处?
四 、 现场意识 3.“视点”的亲历和独家 记者不仅身在现场,还要通过观察,寻找反映现场的独特位置、独特视角,获得第一手资料。比 如重庆电视台大型系列报道《走近贫困山区》第一集,记者采用体验式报道深入四川巴山山区。 在报道中,记者抓住“行路难”向观众展示了山区崎岖险峻的路况,其报道特点有三方面: 第一:独特的新闻价值点 第二:独特的拍摄视角 第三:立体而丰富的视角 “青衫磊落险峰行”没有现场的独到观察,是很难获得如此形象而生动的信息的,很多记者深入 现场,拍回来的素材却千篇一律,原因就在于惯性思维支配着其惯常的视角,记者在现场需要考 虑,能不能换一个角度看世界,能不能换一个位置看事件,能不能从熟悉的事物中看出风景,想 想身在现场的你视角在何处?
四现场意识4.用同期声传达现场电视新闻报道的优势除了现场画面,还在于现场的同期声。自从ENG、EFP等电子采集系统出现以后新闻信息便从现场开始即通过信息双通道的模式被采集、编辑与整合便携式摄像机、手机的使用为信息的采集提供了更大的便利。这其中,现场的同期声与画面一起成为电视采访信息的载体与重要表现元素。作为电视记者应该追求的是能够用现场同期声传达信息、说明问题的就尽量使用同期声。只有在一些背景因素的介绍或者无法用现场画面与同期声说明问题的情况下,才使用解说词等后期声音与音响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纪录片《南海一号》采访拍摄拾音现场
四 、 现场意识 4. 用同期声传达现场 电视新闻报道的优势除了现场画面,还在于现场的 同期声。自从 ENG、EFP等电子采集系统出现以后新 闻信息便从现场开始即通过信息双通道的模式被采 集、编辑与整合便携式摄像机、手机的使用为信息 的采集提供了更大的便利。这其中,现场的同期声 与画面一起成为电视采访信息的载体与重要表现元 素。作为电视记者应该追求的是能够用现场同期声 传达信息、说明问题的就尽量使用同期声。只有在 一些背景因素的介绍或者无法用现场画面与同期声 说明问题的情况下,才使用解说词等后期声音与音 响 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纪录片《南海一号》采 访拍摄拾音现场
五人际交流的采访方式电视采访报道中人际交流的不同层次出镜记者通过人际交流的方式与被访者互动获得信息(与文字记者不同的是,这种互动可以直接加以展示,形成电视采访的重要内容出镜记者通过自身报道行为向屏幕前的观众传达信息,引导观众参与到现场中来,观众则是以心理投射的方式与记者产生互动电视采访是通过镜头展示人际交流,让观众感到自己与现场的人物进行着面对面的交流,是在现场获取信息通过以上不同层次的人际交流展现新闻的真实感、动态交流感、互动参与感就凸显出来了,从这一点来说,电视访谈和谈话节目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电视善于展现人际交流这一特质的节目形式
五 、 人际交流的采访方式 电视采访报道中人际交流的不同层次: ● 出镜记者通过人际交流的方式与被访者互动获得信息(与文字记者不同的是,这种互动可以直接加 以展示,形成电视采访的重要内容) ● 出镜记者通过自身报道行为向屏幕前的观众传达信息,引导观众参与到现场中来,观众则是以心理 投射的方式与记者产生互动 ● 电视采访是通过镜头展示人际交流,让观众感到自己与现场的人物进行着面对面的交流,是在现场 获取信息 通过以上不同层次的人际交流展现新闻的真实感、动态交流感、互动参与感就凸显出来了,从这一点 来说,电视访谈和谈话节目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电视善于展现人际交流这一特质的节目形式
五人际交流的采访方式如何打破电视形式感因素的束缚,有以下两点:第一,如何体现互动,既称之为“互动”就是一个双向沟通的状态。交流是平等的状态,是双向的信息流通。在采访中,记者可以提问,被访者也可以提问,采访是在双方碰撞中激发信息、闪现情感的。此外,交流中的碰撞与交锋同样也是人的思维与情感在交流中的自然闪现。比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之《与神话较量的人一一刘姝威》是该栏目新闻人物访谈的一次试验。被访者刘威在节目中所表现出的个性、坚持以及她与记者的交锋、碰撞令人印象深刻
五 、 人际交流的采访方式 如何打破电视形式感因素的束缚,有以下两点: 第一,如何体现互动,既称之为“互动”就是一个双向沟通的状态。交流是平等的状态,是双向的信 息流通。在采访中,记者可以提问,被访者也可以提问,采访是在双方碰撞中激发信息、闪现情感的。 此外,交流中的碰撞与交锋同样也是人的思维与情感在交流中的自然闪现。比如,中央电视台《新闻 调查》之《与神话较量的人———刘姝威》是该栏目新闻人物访谈的一次试验。被访者刘姝威在节目 中所表现出的个性、坚持以及她与记者的交锋、碰撞令人印象深刻
五,人际交流的采访方式记者:你指的这个因素是权力吗?刘妹威你说呢?记者我问你。刘妹威:我问你。你听了我讲述的话,你认为这个因素是什么?记者:你是当事人刘妹威:这个问题我想应该让公众来分析吧在访谈中,记者提问尖锐,但态度冷静,他的提问既有对采访对象命运的关注,又始终与之保持着一定距离,显得既有职业素养又有风度,而学者出身的刘姝威个性鲜明,既有强烈的感性色彩又有理性思辨的张力。正如古人所说“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双方在交锋中共同推动了节目的发展。这个节目对中国电视媒体的意义在于,它使我们意识到什么是真正的好的电视访谈,什么是记者与采访对象的互动,怎样才是一个专业的电视访谈记者
五 、 人际交流的采访方式 在访谈中,记者提问尖锐,但态度冷静,他的提问既有对采访对象命运的关注,又始终与之 保持着一定距离,显得既有职业素养又有风度,而学者出身的刘姝威个性鲜明,既有强烈的 感性色彩又有理性思辨的张力。正如古人所说“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双方在交锋中共同推 动了节目的发展。这个节目对中国电视媒体的意义在于,它使我们意识到什么是真正的好的 电视访谈,什么是记者与采访对象的互动,怎样才是一个专业的电视访谈记者。 记 者:你指的这个因素是权力吗? 刘姝威:你说呢? 记 者:我问你。 刘姝威:我问你。你听了我讲述的话,你认为这个因素是什么? 记 者:你是当事人 刘姝威:这个问题我想应该让公众来分析吧